我们也许都曾经孤身一人迷失在连绵的山之中,但只要我们呐喊出声,山间的回音会回应我们,连绵不绝。它们会填平我们的不安与忧惧,指引我们到回家的路。我们不会孤单,我们不再孤单。
失落是山回唱重要的主题,无论是记忆、真诚还是爱,在这个巨大的命题之下都被贴上了悲悯的标签。《山回唱》由一个极富悲剧彩的童话故事开篇,残忍与仁慈只是一体两面。父亲讲述的这个故事既决定了阿卜杜拉和妹妹帕丽不可逆转的离别,也决定了两个完全不同的人生轨道只能等到年华老去才能得以相遇的造化。命运与贫穷错杂交织而铸成的悲剧,像“异形”中怪物产下的邪恶之卵一般,深埋在阿富汗每一寸土地之下,分分秒秒都可能破土而生。
弥漫的文化乡愁是早期胡塞尼作品里最常见的情感,一草一木的描写间蕴藏着的正是他对故乡最纯正的思念。而对于风格日渐成熟的胡塞尼来说,他选择将视线收拢,由大时代悲剧逐渐转换到了移民者本身的飘零不安上。
与《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中所描绘的战争悲剧不同,《山回唱》试图阐述的是背井离乡的移民者的心理缺失。他笔下刻画的人物再不是与命运抗争的普通百姓,而是以旁观者
弥漫的文化乡愁是早期胡塞尼作品里最常见的情感,一草一木的描写间蕴藏着的正是他对故乡最纯正的思念。而对于风格日渐成熟的胡塞尼来说,他选择将视线收拢,由大时代悲剧逐渐转换到了移民者本身的飘零不安上。
与《追风筝的人》、《灿烂千阳》中所描绘的战争悲剧不同,《山回唱》试图阐述的是背井离乡的移民者的心理缺失。他笔下刻画的人物再不是与命运抗争的普通百姓,而是以旁观者
的身份审视着战争给深处国家之外的子民带来的另一层面的苦难。移民作家的精神迷茫与困顿往往源自双重文化的抉择,无论是在故乡还是移民国,他们都不到自己的归宿。《山回唱》中的主角大多是逃离故乡的阿富汗人,他们一方面努力融入异国生活,一方面又不得不在怅然间寻求自己的定位。作为移民者的他们被传统的美国人当做认识阿富汗的窗口,但阿富汗对于他们却恰恰是最熟悉的陌生人,无论是瓦赫达提太太的全盘否定,还是阿卜杜拉的畏缩退守,阿富汗成为每个人都不能逾越的心灵枷锁,彷徨毋庸置疑地在每一代阿富汗移民者心中烫下了烙痕。
《山回唱》中胡塞尼的乡愁再也不是一遍遍地白描童年的回忆和复刻成长中的失去,取而代之的是延展移民者们内心深处真正的漂泊苦楚。这是移民作家们普遍难以超越的窠臼,是流落异国所带来的切肤之痛。在早年的作品中胡塞尼一直回避着这种漂泊不安的宿命,他避之转去写童年、友谊和战争,试图借此为自己的乡愁寻得以安身立命的沃土,寄托他那无处安放的回忆。胡塞尼之前的作品,一直试图还原阿富汗人民真实的日常生活,但那对作者来说却如同重掀旧创,每次的刺痛都可以让他哽咽让他窒息。对于移民作家的写作,哈金曾提出过一个耐人寻味的观点,即“家(祖国)意味着到达,而不是回归。” 借由《山回唱》
《山回唱》中胡塞尼的乡愁再也不是一遍遍地白描童年的回忆和复刻成长中的失去,取而代之的是延展移民者们内心深处真正的漂泊苦楚。这是移民作家们普遍难以超越的窠臼,是流落异国所带来的切肤之痛。在早年的作品中胡塞尼一直回避着这种漂泊不安的宿命,他避之转去写童年、友谊和战争,试图借此为自己的乡愁寻得以安身立命的沃土,寄托他那无处安放的回忆。胡塞尼之前的作品,一直试图还原阿富汗人民真实的日常生活,但那对作者来说却如同重掀旧创,每次的刺痛都可以让他哽咽让他窒息。对于移民作家的写作,哈金曾提出过一个耐人寻味的观点,即“家(祖国)意味着到达,而不是回归。” 借由《山回唱》
,作家不用沉溺于记忆,他与现实之间达成了和解,完成了真正对自我的剖析,也因此这部新作,少了前作动人心魄的人性关怀,却多了几分移民者的彷徨不安,是卡勒德·胡塞尼更成熟作品的阐述。
更值得一提的是,《山回唱》在塑造的几位异国漂泊者中,还将视线拉回,塑造了一个官家子弟的角。这可以被看作是胡塞尼对阿富汗暴力统治阶级的消极抗议。这个少年懵懂无知,却已经渐渐明了父亲权利下的罪恶与血腥,他恐惧不安,却终将臣服于铁血政权之下。胡塞尼将这个故事包涵在《山回唱》中,如绵里藏针刺痛着每一个期待着阿富汗光明的读者。
“以前他会蜷缩在父亲粗大的臂弯里,幸福地睡去。如今这已变得难以置信。可他会学着再次爱上他……当他转过身,走回家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将是宽慰。”
卡勒德·胡塞尼这样写道,现实最终还是抹杀了孩子眼中那最后一丝纯真,世界翻起新的篇章,阿富汗的世界依旧荒凉。
更值得一提的是,《山回唱》在塑造的几位异国漂泊者中,还将视线拉回,塑造了一个官家子弟的角。这可以被看作是胡塞尼对阿富汗暴力统治阶级的消极抗议。这个少年懵懂无知,却已经渐渐明了父亲权利下的罪恶与血腥,他恐惧不安,却终将臣服于铁血政权之下。胡塞尼将这个故事包涵在《山回唱》中,如绵里藏针刺痛着每一个期待着阿富汗光明的读者。
“以前他会蜷缩在父亲粗大的臂弯里,幸福地睡去。如今这已变得难以置信。可他会学着再次爱上他……当他转过身,走回家的时候,最大的感受将是宽慰。”
卡勒德·胡塞尼这样写道,现实最终还是抹杀了孩子眼中那最后一丝纯真,世界翻起新的篇章,阿富汗的世界依旧荒凉。
喜欢山回唱这个名字。
在山与山之间、沙漠和荒原之上, 什么秘密在风沙中轻轻呢喃继而被带走,最后在夕阳泛着橘的光辉中隐退,直到在那广袤的黑夜空中渐渐消失直到再也不见。
Part1
那些生命中无法言说的痛
帕尔瓦娜在沙漠中一转身,背后是荒原上那个瘦弱、满眼绝望的。她将带着的成全和对萨布尔很多年的爱步入婚姻的殿堂,从此也将带着再也无法放下的罪恶与愧疚继续活下去。那山之间的回响更像的哭号,在梦中回响,在每一个未来中刺痛自己。胡塞尼就是如此赤裸裸的揭露人性深处那隐藏的阴暗。
妹妹从小就活在的阴影下,永远是那个被赞美被给予爱和阳光的,而妹妹只能长久的仰望着的光辉几近枯萎的活着。残酷之处在于妹俩同时爱上了一个男人。就在
在山与山之间、沙漠和荒原之上, 什么秘密在风沙中轻轻呢喃继而被带走,最后在夕阳泛着橘的光辉中隐退,直到在那广袤的黑夜空中渐渐消失直到再也不见。
Part1
那些生命中无法言说的痛
帕尔瓦娜在沙漠中一转身,背后是荒原上那个瘦弱、满眼绝望的。她将带着的成全和对萨布尔很多年的爱步入婚姻的殿堂,从此也将带着再也无法放下的罪恶与愧疚继续活下去。那山之间的回响更像的哭号,在梦中回响,在每一个未来中刺痛自己。胡塞尼就是如此赤裸裸的揭露人性深处那隐藏的阴暗。
妹妹从小就活在的阴影下,永远是那个被赞美被给予爱和阳光的,而妹妹只能长久的仰望着的光辉几近枯萎的活着。残酷之处在于妹俩同时爱上了一个男人。就在
即将和心爱的男子步入婚姻之时,一场突入其拉的灾难降临在身上。妹妹目睹了灾难,并且在灾难发生前的那一秒,“帕尔瓦娜看到自己的手在移动。。。。。。这两只手所做的,倒也不算真的推了一把,可是在马苏玛德背和帕尔瓦娜指端的肉之间,确实发生了接触,瞬间产生了难以觉察的推力”。
从此,妹俩就注定了被绑在了一起。妹妹充满绝望的每天照顾着,没有婚姻,没有未来,只有每日的端屎擦尿做饭烧柴。谁也没有嫁给那个男子,妹俩共同目睹他结婚、生子,直到丧妻。于是为了成全妹妹,求她将自己丢弃在沙漠之中山之间。她放弃了那苟延残喘的生命,把自己的呼吸连同那落日之后再也看不到的明天的朝阳,一起交到了妹妹手中。妹妹离开后听着那若有似无的呜咽声和山之间的风声,离开了那片沙漠,走向了太阳升起的地方,和自己爱慕已久的经历了丧妻之痛的男子理所当然的结婚、生子、日复一日。。。。
Part2
从此,妹俩就注定了被绑在了一起。妹妹充满绝望的每天照顾着,没有婚姻,没有未来,只有每日的端屎擦尿做饭烧柴。谁也没有嫁给那个男子,妹俩共同目睹他结婚、生子,直到丧妻。于是为了成全妹妹,求她将自己丢弃在沙漠之中山之间。她放弃了那苟延残喘的生命,把自己的呼吸连同那落日之后再也看不到的明天的朝阳,一起交到了妹妹手中。妹妹离开后听着那若有似无的呜咽声和山之间的风声,离开了那片沙漠,走向了太阳升起的地方,和自己爱慕已久的经历了丧妻之痛的男子理所当然的结婚、生子、日复一日。。。。
Part2
那一段终于被放下的记忆
全书的主线是一对兄妹被迫经历了童年分离。被忘却的记忆到底有多重,胡塞尼选择了这个看似难以捉摸又最能引起共鸣的课题,只不过,他尝试的是亲情。本文的开头是一个父亲睡前为女儿讲的故事:穷苦的男子被魔王夺去了爱子,千辛万苦到了魔王宫殿发现爱子被很好地照顾和教育了。他无奈的选择了离开。离开时,魔王给了他可以忘记的药物。
“要说抹去了这些记忆,那可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许多人说胡塞尼像一名医生。他捉住大众的心,给他一剂痛苦的针,而后又连哄带骗的说,马上就不疼了啊。事实却是,那种痛却延续了好久仍能被人记起。因为父亲的故事远比现实残酷。
讲故事的父亲,正在带着女儿和儿子前往喀布尔,把女儿送给大户人家做养女。儿子阿卜杜拉对被自己一手带大的妹妹帕丽的离开难以接受,收到了深深的伤害。伤害有多深呢?三吉米是男是女
全书的主线是一对兄妹被迫经历了童年分离。被忘却的记忆到底有多重,胡塞尼选择了这个看似难以捉摸又最能引起共鸣的课题,只不过,他尝试的是亲情。本文的开头是一个父亲睡前为女儿讲的故事:穷苦的男子被魔王夺去了爱子,千辛万苦到了魔王宫殿发现爱子被很好地照顾和教育了。他无奈的选择了离开。离开时,魔王给了他可以忘记的药物。
“要说抹去了这些记忆,那可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许多人说胡塞尼像一名医生。他捉住大众的心,给他一剂痛苦的针,而后又连哄带骗的说,马上就不疼了啊。事实却是,那种痛却延续了好久仍能被人记起。因为父亲的故事远比现实残酷。
讲故事的父亲,正在带着女儿和儿子前往喀布尔,把女儿送给大户人家做养女。儿子阿卜杜拉对被自己一手带大的妹妹帕丽的离开难以接受,收到了深深的伤害。伤害有多深呢?三吉米是男是女
流的小说家和一流的小说家的区别就在于,痛而不言。胡塞尼就此停笔了。就像最高级的化妆师能给你无妆的境界一样。看惯了太多煽情戏码和充斥做作浮夸笔调的书籍,忽然间看到这样的写法,不禁感叹,大师果然厉害。失去妹妹的阿卜杜拉究竟有多痛,谁也不知道了。胡塞尼用了插叙的手法接着继续讲述了其他的故事其他的人。没错,就在观众等着看一场撕心裂肺狼哭鬼嚎哭天抢地之时,这个故事停止了。一直到了书的结尾处,两人才同时出场。白发苍苍失去记忆的阿卜杜拉和同样年迈的帕丽,互不相认的站在生命的尾巴上遥望彼此,带着遥远的记忆中那残存的影像,体会最初彼此那撕心裂肺不为人知的疼痛。
好的故事一定要有灵魂,就像诗歌里必需有意象。意象是融合作者感情的物象,比如那句经典的江枫渔火对愁眠。普通的物品,一旦融合了作者的感情,也能变成鲜活的血液,赋予文字生命和灵魂。阿卜杜拉和帕丽的故事里,羽毛就是灵魂。一开始不明白为何胡塞尼选择这么普通这么渺小的东西去给故事赋予灵魂。直到第二章的结尾,失去妹妹的阿卜杜拉仿佛失去了生命,准备离开沙德巴格前往美国。
“如果有一天,他在旷野中跋涉太久,被绝望俘获,那么他将止于半途,就此瞑目。”
好的故事一定要有灵魂,就像诗歌里必需有意象。意象是融合作者感情的物象,比如那句经典的江枫渔火对愁眠。普通的物品,一旦融合了作者的感情,也能变成鲜活的血液,赋予文字生命和灵魂。阿卜杜拉和帕丽的故事里,羽毛就是灵魂。一开始不明白为何胡塞尼选择这么普通这么渺小的东西去给故事赋予灵魂。直到第二章的结尾,失去妹妹的阿卜杜拉仿佛失去了生命,准备离开沙德巴格前往美国。
“如果有一天,他在旷野中跋涉太久,被绝望俘获,那么他将止于半途,就此瞑目。”
“他将想象着羽毛从飞鸟身上松脱,在云中,在人间千尺之上,在暴烈的气流中劲舞,激旋,被怒号的狂风裹挟,推送,飞越千里荒漠,百座高山,战胜一切险阻,最后万无一失,飘落于巨石脚下,并必将被妹妹发现。他流连于这样的想象,他带来的不只初时的惊喜,还有继之而生的希望。 ”
这一段的描写非常精彩,胡塞尼在这里也给出了羽毛的诠释:羽毛是送给妹妹的礼物,其实也是阿卜杜拉的象征。这对失散了半个多世纪的兄妹,如果能够变成鸿毛是不是能够飘落在彼此身边?在山之间历尽千辛万苦是不是能够万无一失的来到妹妹身边?这位美籍阿富汗作家,一直在写家乡的点点滴滴来告慰自己的思乡情。那飘飞的鸿毛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牵动着无数读者的神经,一起飘到了那一片沙漠、荒野、山。
想起了吉米的漫画《蓝石头》。这部漫画至今仍是我最感动的作品之一。被开采者一分为二的蓝石头,为了到丢失的另一半,那一半走过了很多很多的路,被运往很多地方,被做成很多的物品,受伤害受破坏,但是它一直在寻。。。。最后直到有一天粉身碎骨成为细的不能再细的沙粒,被微风卷起飞扬,终于飘落到了那丢失的一半那里。
这一段的描写非常精彩,胡塞尼在这里也给出了羽毛的诠释:羽毛是送给妹妹的礼物,其实也是阿卜杜拉的象征。这对失散了半个多世纪的兄妹,如果能够变成鸿毛是不是能够飘落在彼此身边?在山之间历尽千辛万苦是不是能够万无一失的来到妹妹身边?这位美籍阿富汗作家,一直在写家乡的点点滴滴来告慰自己的思乡情。那飘飞的鸿毛又何尝不是他自己,牵动着无数读者的神经,一起飘到了那一片沙漠、荒野、山。
想起了吉米的漫画《蓝石头》。这部漫画至今仍是我最感动的作品之一。被开采者一分为二的蓝石头,为了到丢失的另一半,那一半走过了很多很多的路,被运往很多地方,被做成很多的物品,受伤害受破坏,但是它一直在寻。。。。最后直到有一天粉身碎骨成为细的不能再细的沙粒,被微风卷起飞扬,终于飘落到了那丢失的一半那里。
徐志摩说过,飞扬,飞扬,飞扬,那里有我的方向。
胡塞尼笔下阿富汗的人民,他们渺小、贫穷、苦难,轻似鸿毛。但是他却是用这些平凡缔造出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从《追风筝的人》到《灿烂千阳》再到《山回唱》。最终还是那些平凡却真挚的东西能够打动人。因为我们很多人,就是这样平凡的生命体,被世间的亲情、爱情、友情、疾病、死亡、痛苦、快乐、失去、得到牵扯着、存在着、寻着自我。
关于被放下的记忆。胡塞尼用羽毛给予我们最好的回答。
世间最重的感情莫过于此,你拼命想要按压却无济于事。它们就像起而飞的羽毛,散乱着漂浮着侵吞着弥漫着你。疯狂的想要停止却发现它们比想象中更为猖狂,它们张牙舞爪的样子似乎就像在嘲笑你的渺小你的不济。有一天,终于累了,真的累了。累到任它飘飞也不会想要去占为己有了。这个时候,它们静静的悬浮了,就在你的周围。随着呼吸的节拍张弛而起,轻轻抖动。一些稍微重的将头贴近了大地,就像浪花亲吻了大海,像要永远睡去那样。一些轻的,就还那样,伺伏在那里,长久的看着你,回应着你的心事。等待着某一天继
续挑战。
最深的记忆就是这样,轻薄如羽毛,却又重的难以承受。直到被时间长久的洗礼,最终只剩下轻轻一羽,模糊的留在记忆里,宛如梦的末梢,你似曾相识,亲身经历,却再也难以提起。
就像本书开头,父亲讲述魔王的故事中,“要说抹去了这些记忆,那可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Part3.
那些因缺失的责任而造成的难以弥补的伤害
沿着主线,几十年后,孤身一人的纳比死后留下一封信。交给自己的宅子的租客——此时在阿富汗支援的整形外科医生马库斯,倾吐了藏了一辈子的秘密:当年在大户人家做司机时,为了讨好自己深爱的女主人,把自己妹妹的继女帕丽送给了女主人。这才导致了这对兄妹的生离死别。而女主人因为男主人得了中风,扔下了丈夫带着养女帕丽从喀布尔远走欧洲。纳比一生未婚,终生在喀布尔的大宅子里照顾男主人直至他去世。
最深的记忆就是这样,轻薄如羽毛,却又重的难以承受。直到被时间长久的洗礼,最终只剩下轻轻一羽,模糊的留在记忆里,宛如梦的末梢,你似曾相识,亲身经历,却再也难以提起。
就像本书开头,父亲讲述魔王的故事中,“要说抹去了这些记忆,那可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啊。”
Part3.
那些因缺失的责任而造成的难以弥补的伤害
沿着主线,几十年后,孤身一人的纳比死后留下一封信。交给自己的宅子的租客——此时在阿富汗支援的整形外科医生马库斯,倾吐了藏了一辈子的秘密:当年在大户人家做司机时,为了讨好自己深爱的女主人,把自己妹妹的继女帕丽送给了女主人。这才导致了这对兄妹的生离死别。而女主人因为男主人得了中风,扔下了丈夫带着养女帕丽从喀布尔远走欧洲。纳比一生未婚,终生在喀布尔的大宅子里照顾男主人直至他去世。
胡塞尼的书一直在呼唤亲情、强调责任,每本书都有各式各样关于责任的探讨。《山回唱》就是一部把许多有关责任的故事穿在一起的书。里面的好多人物,因为逃避责任而背上沉重的生命枷锁,也因为承担责任而得到心灵的真正满足。
纳比在男主人中风、女主人离开喀布尔后,承担起了照顾男主人的责任。他一辈子都陪在了那个曾经高高在上、固执冷血而今不能自理毫无尊严的男主人身边。他这样做,也许是出于对自己内心的拷问和谴责。因为当年,他的大妹妹马苏玛出了意外之后,他为了逃避责任离开了村庄去往喀布尔寻觅前途,从此把马苏玛留给了更小的妹妹帕尔瓦纳。
帕尔瓦纳为了照顾瘫痪的,勤俭操劳,日复一日。没有成家,没有孩子。终于在一在的央求下,她们二人终于达成,求妹妹将自己弃置荒野,然后成家过日子。帕尔瓦娜真的这样做了,放弃了手足。从此她也将永远承受良心和思念的双重折磨。
这本书里提到过两个美丽、有才华的女人。她们是造物者的垂爱,拥有平凡女人难以企及
美貌和才华,但是她们却都做出了不负责任的事情。一辈子追逐着爱,却永远长久的被爱放逐在千里之外。一个是帕丽的养母妮拉。她美丽娇艳,出身名门,同时是一名诗人和作家。她丢下喀布尔病重的丈夫远走巴黎,流连于各种男人短暂的怀抱。她口口声声说爱养女帕丽,却始终对她付不起当母亲的责任。女儿对她来说就像一个累赘,而不是一种爱的延续和寄托。终于在得知自己的女儿跟自己以前的情人在一起后,她彻底崩溃了,道出了实情“我在你身上看不到我,我不知道你是谁”。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妮拉最终选择了自杀。这也是帕丽最难以理解的,为人父母怎么可以放弃自己的孩子。
另一个是马库斯母亲的好友,来自小地方却美丽迷人野心勃勃的玛达丽娜。玛达丽娜在自己的女儿被狗大面积咬伤面部之后始终感到羞耻,于是把可怜的萨莉亚留给了自己的好友——马库斯的母亲蒂娜,从此去大城市追逐事业、金钱、地位,再也没有回来。马库斯的母亲对于萨莉亚不仅没有感到耻辱,反而从心里深处尊敬她、鼓励她、接纳了她。马库斯对于这个丑陋不堪的不速之客始终存在着排斥感和不接纳。在他们渐渐长大之后,马库斯为了追逐梦想远离了家乡,去了阿富汗做了志愿工作者。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中,马库斯奉献了自己,但也逃避了责任。常年在外,母亲早已同萨莉亚情同母女,相依相靠。他曾经恨萨莉亚
另一个是马库斯母亲的好友,来自小地方却美丽迷人野心勃勃的玛达丽娜。玛达丽娜在自己的女儿被狗大面积咬伤面部之后始终感到羞耻,于是把可怜的萨莉亚留给了自己的好友——马库斯的母亲蒂娜,从此去大城市追逐事业、金钱、地位,再也没有回来。马库斯的母亲对于萨莉亚不仅没有感到耻辱,反而从心里深处尊敬她、鼓励她、接纳了她。马库斯对于这个丑陋不堪的不速之客始终存在着排斥感和不接纳。在他们渐渐长大之后,马库斯为了追逐梦想远离了家乡,去了阿富汗做了志愿工作者。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中,马库斯奉献了自己,但也逃避了责任。常年在外,母亲早已同萨莉亚情同母女,相依相靠。他曾经恨萨莉亚
的母亲把她不负责任的丢弃在了自己家,可是几十年以后,当他回到自己的家乡,面对日渐疏远的亲情,他想到自己何尝不是和萨莉亚的母亲一样的残忍和不负责任。"我对玛达丽娜做出了过于苛刻的判断,她其实和我没有什么不同。难道我们不是都曾经渴望着逃离,改头换面,重塑新生吗?到了最后,难道我们不是都砍断了拴住我们的锚链,让自己得到解脱吗?”看到萨莉亚和母亲的亲密无间,以及母亲的那句,最不想成为马库斯的负担,让他心里充满了愧疚以及无奈。对于马库斯而言,他得到了理想的满足,生命价值的体现,可是又何尝没有缺失?那是一种难以名状的疼痛和缺失,跟责任有关。萨莉亚的生母玛达丽娜在看似辉煌成就的一生终结时,没有伴侣没有子嗣,那又是多么孤凉的晚景。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两人的做法是比较一致的。妮拉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离开养女,而玛达丽娜是直接的抛弃。她们的女儿们,帕丽和萨丽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却也教会了她们如何去珍惜爱、付出爱。帕丽选择把自己的爱全部给了孩子,萨丽娅选择无怨无悔全心全意地赡养亲生儿子不在身边的养母。
纵观二人一生,妮拉做诗人、作家、开书店,玛达丽娜当演员、创办剧团、进军时尚界和
在对待孩子的问题上,两人的做法是比较一致的。妮拉最终以自杀的方式离开养女,而玛达丽娜是直接的抛弃。她们的女儿们,帕丽和萨丽娅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却也教会了她们如何去珍惜爱、付出爱。帕丽选择把自己的爱全部给了孩子,萨丽娅选择无怨无悔全心全意地赡养亲生儿子不在身边的养母。
纵观二人一生,妮拉做诗人、作家、开书店,玛达丽娜当演员、创办剧团、进军时尚界和
文艺圈,但是作者却借马库斯之眼给出了这样的总结“她过的是一种动荡无偿的生活,岁月维艰,厄运连连,动不动就崩溃,感到懊悔,还有一连串昏头胀脑、不顾一切的桃事件”。
也许在常人看来是光鲜亮丽值得仰慕的精彩人生,作者却做出了这样的审视和评价。截然相反与那个照顾中风男主人终身未婚直至终老的纳比。纳比在男主人最后的日子里还有这样的感觉“我已经拥有了人们在婚姻中追求的东西。拥有了舒适、伴侣,一集一个随时能接纳我、爱我,需要我的家。或者是那个和被好友抛弃的女儿相依为命的蒂娜,蒂娜对常年不在身边的儿子说,“你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马库斯。我不想把你压垮。你做的是好事。”
Part4
那比烟花还要寂寞的一生
妮拉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有着惊人的才华,犀利的眼神,最重要的,让很多男人为之疯
也许在常人看来是光鲜亮丽值得仰慕的精彩人生,作者却做出了这样的审视和评价。截然相反与那个照顾中风男主人终身未婚直至终老的纳比。纳比在男主人最后的日子里还有这样的感觉“我已经拥有了人们在婚姻中追求的东西。拥有了舒适、伴侣,一集一个随时能接纳我、爱我,需要我的家。或者是那个和被好友抛弃的女儿相依为命的蒂娜,蒂娜对常年不在身边的儿子说,“你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工作,马库斯。我不想把你压垮。你做的是好事。”
Part4
那比烟花还要寂寞的一生
妮拉是一个不平凡的女子,有着惊人的才华,犀利的眼神,最重要的,让很多男人为之疯
狂的美貌。这样的女子,她的存在就是一首翻不厌的画集,信手翻开即是让人注目流连的风景。比如那个时尚界叱咤风云的Coco Chanel,直到今天世界上无数的女人还在为她不可被复制的品味疯狂着。电影中她的双眼永远是含情的,美丽的脸庞高傲而冷漠,只在眉间偶尔流露出一丝伤感透露内心那难以平复的伤痕。
妮拉多像一个人,美国著名作家《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菲茨杰拉德的妻子泽尔达。年轻英俊的菲茨杰拉德因一部《天堂这边》而一夜成名,名利财富瞬间而至,还娶到美艳无双被称为亚拉巴马之花的泽尔达。泽尔达对文字有天生的灵感,菲茨杰拉德欣赏她的才能,鼓励她写作。然后说服她用他的名字发表短篇小说,因为这样报酬更高。他开始在小说里大段大段抄袭她的日记和信件。他们从夜夜笙歌纵酒狂欢到名存实亡互相折磨,菲茨杰拉德酗酒,泽尔达得了精神分裂靠苦练芭蕾度日。最终,44岁的菲兹杰拉德死于酗酒引起的心脏病突发,生前破产,葬礼寒酸简陋。7年后泽尔达所在的精神病院失火,珊尔达困在顶楼,被活活烧死,年仅47岁。
这样的女人,她们的一生是绚丽的,也是红颜薄命的。她盛开的格外娇艳美丽,却如同烟
妮拉多像一个人,美国著名作家《了不起的盖茨比》作者菲茨杰拉德的妻子泽尔达。年轻英俊的菲茨杰拉德因一部《天堂这边》而一夜成名,名利财富瞬间而至,还娶到美艳无双被称为亚拉巴马之花的泽尔达。泽尔达对文字有天生的灵感,菲茨杰拉德欣赏她的才能,鼓励她写作。然后说服她用他的名字发表短篇小说,因为这样报酬更高。他开始在小说里大段大段抄袭她的日记和信件。他们从夜夜笙歌纵酒狂欢到名存实亡互相折磨,菲茨杰拉德酗酒,泽尔达得了精神分裂靠苦练芭蕾度日。最终,44岁的菲兹杰拉德死于酗酒引起的心脏病突发,生前破产,葬礼寒酸简陋。7年后泽尔达所在的精神病院失火,珊尔达困在顶楼,被活活烧死,年仅47岁。
这样的女人,她们的一生是绚丽的,也是红颜薄命的。她盛开的格外娇艳美丽,却如同烟
花,最终还是异常落寞的消散了。在对妮拉的刻画上,胡塞尼选了访谈录。这样的形式,恰好将妮拉的定位烘托出来。就像让林妹妹去葬花一样。葬花和林妹妹相得益彰的凸显着彼此。普通人你去葬了也会被骂装13,而曹雪芹就选择了绛珠仙草转世的林妹妹荷锄轻迈小莲歩,眼角落红一滴砂的唱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绡香断有谁怜?访谈录的加入让整部作品更有魅力。曹雪芹写红楼梦,用了诗、诔文、药方、酒令、歌赋等各种丰富的文体,这样才让这部作品有了永不退的价值。
妮拉一生在追求爱,却又在逃避近在身边的责任。她以结婚的方式离开了爱他的父亲,哪怕那是一段无爱的婚姻。而丈夫中风后她又离开了丈夫。她对养女帕丽的教育是敷衍的冷漠的,甚至是不尊重的。她在访谈时,说道,女儿是对她的惩罚。 她没有付出,却把孩子当做了累赘。最终她选择自杀来永远的离开养女帕丽,因为帕丽和自己曾经的情人在一起了。女儿始终畏惧着她,仰望着她,又羡慕和嫉妒着她,心疼挂念着她,却也惩罚了她。
Part5.
那简单平淡却平静幸福的生活琐碎
妮拉一生在追求爱,却又在逃避近在身边的责任。她以结婚的方式离开了爱他的父亲,哪怕那是一段无爱的婚姻。而丈夫中风后她又离开了丈夫。她对养女帕丽的教育是敷衍的冷漠的,甚至是不尊重的。她在访谈时,说道,女儿是对她的惩罚。 她没有付出,却把孩子当做了累赘。最终她选择自杀来永远的离开养女帕丽,因为帕丽和自己曾经的情人在一起了。女儿始终畏惧着她,仰望着她,又羡慕和嫉妒着她,心疼挂念着她,却也惩罚了她。
Part5.
那简单平淡却平静幸福的生活琐碎
其实整部作品中,主线中那对经历年幼时分离的兄妹,阿卜杜拉和帕丽,也许是最幸福的两个人。
帕丽在养母妮拉自杀后和养母的情人分了手,步入了一段平淡却安稳的人生。在巴黎的一所大学做了数学教授,儿女双全。而阿卜杜拉一心想要寻帕丽,却在远离帕丽的美国开了一家烤肉馆。生活辛苦,却也幸福。他为了怀念妹妹,给自己的女儿也起了帕丽的名字。给女儿讲童年讲妹妹,唱他们曾经唱过的歌曲。胡塞尼用了相当的笔墨来描述帕丽和阿卜杜拉的日常生活。他们的孩子,他们的衰老,他们的疾病。这些内容为全篇讨论的抛弃、背叛、分离的悲伤基调注入了更全面的彩。也告诫了我们这样的道理,只要心存爱,勇于爱,承担责任,即便是平淡的生活也能给心灵永久的安慰。
好在那对不幸的兄妹,获得了平静满足的一生。尽管在他们终于白发苍苍濒于腐朽之时,终于见到了彼此。哪怕哥哥已经糊涂到完全不认识妹妹,哪怕拿出当年哥哥最后送妹妹的羽毛,帕丽也想不起来代表什么。
他们终于还是到了彼此,并且再也难以把这份亲情分开。
帕丽在养母妮拉自杀后和养母的情人分了手,步入了一段平淡却安稳的人生。在巴黎的一所大学做了数学教授,儿女双全。而阿卜杜拉一心想要寻帕丽,却在远离帕丽的美国开了一家烤肉馆。生活辛苦,却也幸福。他为了怀念妹妹,给自己的女儿也起了帕丽的名字。给女儿讲童年讲妹妹,唱他们曾经唱过的歌曲。胡塞尼用了相当的笔墨来描述帕丽和阿卜杜拉的日常生活。他们的孩子,他们的衰老,他们的疾病。这些内容为全篇讨论的抛弃、背叛、分离的悲伤基调注入了更全面的彩。也告诫了我们这样的道理,只要心存爱,勇于爱,承担责任,即便是平淡的生活也能给心灵永久的安慰。
好在那对不幸的兄妹,获得了平静满足的一生。尽管在他们终于白发苍苍濒于腐朽之时,终于见到了彼此。哪怕哥哥已经糊涂到完全不认识妹妹,哪怕拿出当年哥哥最后送妹妹的羽毛,帕丽也想不起来代表什么。
他们终于还是到了彼此,并且再也难以把这份亲情分开。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