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利略比萨斜塔故事|伽利略的科学故事范文
  伽利略(GalileoGalilei,1564-02-15-1642-01-08)。意大利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科学革命的先驱。伽利略发明摆针和温度计,在科学上为人类作出过巨大贡献,是近代实验科学的奠基人之一。下面是伽利略的科学故事范文,请参考。  伽利略的科学故事范文  伽利略1564年生于意大利的比萨城,就在著名的比萨斜塔旁边。他的父亲是个破产贵族。当伽利略来到人世时,他的家庭已经很穷。17岁那一年,伽利略考进比萨大学。在大学里,伽利略不仅努力学习,而且喜欢向老师提出问题。哪怕是人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的一些现象,他也要打破砂锅问(纹)到底,弄个一清二楚。
  眼睛盯着天花板
  有一次,他站在比萨的的天主教堂里,眼睛盯着天花板,一动也不动。他在干什么呢?原来,他用右手按左手的脉搏,看着天花板上来回摇摆的灯。他发现,这灯的摆动虽然是越来越弱,以至每一次摆动的距离渐渐缩短,但是,每一次摇摆需要的时间却是一样的。于是,伽利略做一个适当长度的摆锤,测量脉搏的速度和均匀度。从这里,他到摆的规律。钟就是根据他发现的这个规律制造出来的。
  失学就努力自学
  家庭生活的贫困,使伽利略不得不提前离开大学。失学后,伽利略仍旧在家里刻苦钻研数学。由于他的不断努力,在数学的研究中取得优异的成绩。同时,他还发明一种比重秤,写一篇论文,题目为《固体的重心》。此时,21岁的伽利略已经名闻全国,人们称他为“当代的阿基米德”。在他25岁那年,比萨大学破例聘他当数学教授。
  举世闻名的落体实验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比如说,10千克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体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疑问。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他选择比萨斜塔作实验场。这一天,他带两个大小一样但重量不等的铁球,一个重100磅,是实心的;另一个重1磅,是空心的。伽利略站在比萨斜塔上面,望着塔
下。塔下面站满前来观看的人,大家议论纷纷。有人讽刺说:“这个小伙子的神经一定是有病!亚里士多德的理论不会有错的!”实验开始,伽利略两手各拿一个铁球,大声喊道:“下面的人们,你们看清楚,铁球就要落下去。”说完,他把两手同时张开。人们看到,两个铁球平行下落,几乎同时落到地面上。所有的人都目瞪口呆。伽伸利略的试验,揭开落体运动的秘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这个实验在物理学的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伽利略的故事  制成第一架望远镜
  哥白尼是波兰杰出的天文学家,他经过40年的天文观测,提出“日心说”的理论。他认为宇宙的中心是太阳,而不是地球。地球是一个普通的行星,它在自转的同时还环绕太阳公转。伽利略很早就相信哥白尼的“日心说”。1608年6月的一天,伽利略来一段空管子,一头嵌一片凸面镜,另一头嵌一片凹面镜,做成世界上第一个小天文望远镜。实验证明,它可以把原来的物体放大3倍。伽利略没有满足,他进一步改进,又做一个。他带着这个望远镜跑到海边,只见茫茫大海波涛翻滚,看不见一条船。可是,当他拿起望远镜往远处再看时,一条船正从远处向岸边驶来。实践证明,它可以放大8倍。伽利略不断地改进和制造着,最后,他的望远镜可以将原物放大32倍。
  证实哥白尼的“日心说”
  每天晚上,伽利略都有用自己的望远镜观看月亮。他看到月亮上的高山、深谷,还有火山的裂痕。后来又开始观看太空,探索宇宙的奥秘。他发现,银河是由许多小星星汇集而成的。他还发现,太阳里面有黑斑,这些黑斑的位置在不断地变化。因此他断定,太阳本身也在自转。伽利略埋头观察,以无可辩驳的事实,证明地球在围着太阳转,而太阳不过是一个普通的恒星,从而证明哥白尼学说的正确。1610年,伽利略出版著名的《星空使者》。人们佩服地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伽利略发现新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