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奋数学家小故事简短
1.    数学家故事(简短一点)
科学家的故事·华罗庚 1910年11月12日,华罗庚生于江苏省金坛县.他家境贫困,决心努力学习.上中学时,在一次数学课上,老师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闻名的难题:“有一个数,3个3个地数,还余2;5个5个地数,还余3;7个7个地数,还余2,请问这个得数是多少?”大家正在思索时,华罗庚站起来说:“23”他的回答使老师惊喜不已,并得到老师的表扬.从今,他喜爱上了数学.华罗庚上完学校一班级后,因家境贫困而失学了,只好替父母站柜台,但他仍旧坚持自学数学.经过本人不懈的努力,他的《苏家驹之代数的五次方程式解法不能成立的理由》论文,被清华高校数学系主任熊庆来教授发觉,邀请他来清华高校;华罗庚被聘为高校老师,这在清华高校的历史上是破天荒的事情.1936年夏,已经是杰出数学家的华罗庚,作为访问学者在英国剑桥高校工作两年.而此时抗日的消息传遍英国,他怀着剧烈的爱国热忱,风尘仆仆地回到祖国,为西南联合高校讲课.华罗庚非常留意数学方法在工农业生产中的直接应用.他常常深化工厂进行指点,进行数学应用普及工作,并编写了科普读物.。伽利略的故事
2.    数学家的故事,要短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很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最终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
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觉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毕竟余多少,看法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靠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研究,反复演算,求出π在  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毕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坚韧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敬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留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身测量计算的大量材料中对比分析,发觉过去历法的严峻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胜利了《大明历》,开拓了历法史的新纪元. 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闻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奇妙的方法处理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纳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假如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
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觉的.为了留念祖氏父子发
觉这一原理的严重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 数学家的墓志铭一些数学家生前献身于数学,死后在他们的墓碑上,刻着代表着他们生平业绩的标志.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死于攻击西西里岛的罗马敌兵之手(死前他还在主:“不要弄坏我的圆”.)后,人们为留念他便在其墓碑上刻上球内切于圆柱的图形,以留念他发觉球的体积和表面积均为其外切圆柱体积和表面积的三分之二.德国数学家高斯在他讨论发觉了正十七边形的尺规作法后,便放弃原来立志学文的准备而献身于数学,以至在数学上作出很多严重贡献.甚至他在遗嘱中曾建议为他建筑正十七边形的棱柱为底座的墓碑.16世纪德国数学家鲁道夫,花了毕生精力,把圆周率算到小数后35位,后人称之为鲁道夫数,他死后别人便把这个数刻到他的墓碑上.瑞士数学家雅谷·伯努利,生前对螺线(被誉为生命之线)有讨论,他死之后,墓碑上就刻着一条对数螺线,同时碑文上还写着:“我虽然转变了,但却和原来一样”.这是一句既刻划螺线性质又意味他对数学喜爱的双关语。
3.    数学家的小故事简短
Top1:伽利略质疑权威伽利略17岁那年,考进了比萨高校医科专业。
有一次上课,比罗教授讲胚胎学。他讲道:“母亲生男孩还是生女孩,是由父亲的强弱打算的。
父亲身体强壮,母亲就生男孩;父亲身体衰弱,母亲就生女孩。”比罗教授的话音刚落,伽利略就举手说道:“老师,我有疑问。
我的邻居,男的身体特别强壮,可他的妻子一连生了5个女儿。这与老师讲的正好相反,这该怎样解释?”“我是依据古希腊闻名学者亚里士多德的观点讲的,不会错!”比罗教授想压服他。
伽利略连续说:“莫非亚里士多德讲的不符合现实,也要硬说是对的吗?科学肯定要与现实符合,否则就不是真正的科学。”比罗教授被问倒了,下不了台。
后来,伽利略果真遭到了校方的批判,但是,他勇于坚持、好学善问、追求真理的精神却丝毫没有转变。正由于这样,他才最终成为一代科学巨匠。
Top2:小欧拉怀疑上帝小欧拉在一个教会学校里读书。有次,他向老师提问,天上有多少颗星星。
老师是个神学的信徒,他不晓得天上毕竟有多少颗星,圣经上也没有回答过。这个老师不懂装懂,回答欧拉说:"天有有多少颗星星,这无关紧要,只需晓得天上的星星是上帝镶嵌上去的就够了。
" 欧拉感到很惊奇:”天那么大,那么高,地上没有扶梯,上帝是怎样把星星一颗一颗镶嵌到一在幕上的呢?上帝亲身把它们一颗一颗地放在天幕,他为什么遗忘了星星的数目呢?上帝会不会太马虎了呢?”老师又一次被问住了。心中立刻升起一股怒气,这不只是由于孩的问题使老师下不了台,更次要的是,老师把上帝看得高于一切。
小欧拉竟然责备上帝为什么没有记住星星的数目,言外之意是对
万能的上帝提出了怀疑。在欧拉的年月,对上帝是肯定不能怀疑的。
小欧拉没有与教会、与上帝"保持全都",老师就让他离开学校回家。但是,在小欧拉心中,上帝神圣的光环消逝了。
他想,上帝是个窝囊废,他怎样连天上的星星也记不住?他又想,上帝是个独裁者,连提出问题都成了罪。上帝或许是个别人编造出来的家伙,根本就不存在。
Top 3:8岁高斯发觉了数学定理德国闻名大科学家高斯(1777~1855)诞生在一个贫困的家庭。高斯在还不会讲话就本人学计算,在三岁时有一天晚上他看着父亲在算工钱时,还订正父亲计算的错误。
有一天高斯的数学老师心情低落的一天。对同学们说:“你们今日替我算从1加2加3始终到100的和。
谁算不出来就罚他不能回家吃午饭。”结果不到半个小时,小高斯拿起了他的石板走上前去。
“老师,答案是不是这样?”老师头也不抬,挥着那肥厚的手,说:“去,回去再算!错了。”高斯却站着不动,把石板伸向老师面前:“老师!我想这个答案是对的。”
数学老师原来想怒吼起来,可是一看石板上写了这样的数:5050,他惊异起来,这个8岁的小鬼怎样这样快就得到了答案呢?高斯解释他发觉的一个方法,这个方法就是古时希腊人和中国人用来计算级数1+
2+3+…+n的方法。高斯的发觉使老师觉得惭愧,觉得本人以前目空一切和轻视穷人家的孩子的观点是不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