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个人事迹模板
伽利略的故事 科学家个人事迹模板7篇
世界上的大科学家,都是平凡人,他们可能生活在我们身边。关于科学家的事迹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作者整理的科学家个人事迹模板,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科学家个人事迹模板篇1
我国当代杰出的科学家中,有三位姓钱的人物:钱学森、钱三强、钱伟长,人称“三钱”。他们都是出国留学后,怀着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回来的。其中钱学森的经历最为惊险。
钱学森在美国度过了20年,在航空科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成为有名的火箭专家,为美国的军事科学做出了贡献。1949年,他得知新中国成立了,十分兴奋,决定回国参加建设。然后但是美国方面敌视中国,怕钱学森回国对他们不利,就千方百计地阻挠。美国海军次长还恶狠狠地说:“我宁肯把他毙了,也不让他离开美国。他明白的太多了,一个人可顶五个师的兵力!”然后于是,美方无中生有,说钱学森是中国间谍,把他逮捕关押,之后虽然释放了,可又严密监视。
钱学森没有屈服,向美方提出严正抗 议,回国的决心更大了。他在家里放好三只小箱子,准备随时启程。之后在中国政府的过问下,被美方扣留了5年的钱学森,最后在1955年搭乘轮船回国了。他来到广场,兴奋地说:“我相信我必须能回来,此刻最后回来了!”
钱学森回国后,为我国导弹和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是最有声望的科学家之一。
科学家个人事迹模板篇2
钱学森,著名科学家。我国力学事业的奠基人之一,被称为导弹之父。
钱学森3岁时就有非凡的记忆力,能背诵上百首唐诗、宋词,还能用心算加减乘除。大家称他为“神童”。
5岁时,他已可读懂《水浒》了。他对爸爸说:“英雄如果不是天上的星星变的,那我也能够做英雄了。”爸爸说:“你也能够做英雄。可是,必须好好读书,努力学习知识,贡献社会”。
在小学低年级时期,男孩子最喜欢玩用废纸折的飞镖。每次比试,总是钱学森扔得最远,
投得最准。同学们不服气,捡起他折的飞镖仔细研究,原先他折叠的飞镖有棱有角,异常规正,所以投起来空气阻力很小;投扔时又会利用风向风力,难怪每回都数他投得最远最准呢!小小年纪的钱学森居然领悟了某些空气动力学的常识,这不仅仅使同学们,并且使教师也惊叹不已。
20多年后,钱学森果然成了国际知名的力学和空气动力学家。
科学家个人事迹模板篇3
无独有偶, 对于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科学家黄大年来说,放弃国外优厚待遇回国发展,为祖国“巡天探地潜海”填补多项技术空白,支撑他的,也正是报效祖国的初心。与黄大年有着30多年交情的吉林大学原副校长韩晓峰说:“他说,‘我出去的时候,我就下定决心是要回来的’。他跟学生讲‘你一定要出去,一定要回来’其实是有思想上的渊源的。这就是家国情怀,对东北、对吉林大学,这种感情,是最重要的。”
黄大年的核心工作之一是攻克国家急需的“高精度航空重力测量技术”,尤其是研制“航空重力梯度仪”。这种设备就像一只“透视眼”,可用于油气和矿产资源勘探,也可用于潜艇攻防和
穿透侦查。黄大年的科研助手、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于平女士介绍说:“一方面是关系国计民生、另一方面是关系国防安全,所以这项技术是我国迫切急需的技术。目前为止掌握它的国家非常少,而且这项技术对华一直是封锁的。‘十二五’之前这个在我国可以说是空白,黄老师回国后组织国家十多家单位、几百个科研人员参与到这个项目的研制过程中。我们国家可以说是用五年时间,在仪器装备的数据获取能力和精度上,与国际的差距缩短了20年。其实在理论算法上,我们已经达到国际水平了。”
“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是黄大年从长春地质学院毕业时在纪念册上写下的留言,正是这份矢志不渝的赤诚报国之志,始终激励着他在科研的道路上“只争朝夕”。遗憾的是,某年1月8日,年仅58岁的黄大年积劳成疾,因病去世。虽然人已离世,但黄大年未竟的事业仍在继续。昔日与黄大年并肩奋战的同事,正推动他主导的“地球深部探测仪器”从理论走向应用。
科学家个人事迹模板篇4
近一个世纪以来,积贫积弱的中华民族连遭西方列强侵略、压榨,思变兴邦的中华志士前赴后继奋斗不已。20世纪上半叶,负笈远行的中华儿女,大都抱定学成报国、振兴中华、为民造福之目的,郭永怀便是其中之一。
1933年暑期后,郭永怀来到“五四运动”发源地的北大,师从光学大家饶毓泰先生读书。1937年在北大读研究生的郭永怀被7月7日的日军炮声中断了学业,不得不回到家乡威海谋生。1938年3月威海被日军侵占,他又被迫辗转来到西南联大。联大师生绝大多数来自沦陷区,对日本侵略者的烧杀抢掠无不仇恨满腔,因此奋发学习,科学救国的激情高涨。于此,郭永怀放弃了他心爱的光学专业改学航空工程以为国防出力。当年自感无力救国,带着惭愧的心情跑到国外,在美期间他致力于空气动力学的理论研究,并做出重大贡献而受到优厚待遇,他对申请接触机密资料、加入美国国籍一概不理,因为他始终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回到祖国,完成科学救国梦。
1950年代,新中国刚刚成立不久,急需恢复经济,建设国防,迫切需要的是工程技术人才,为此郭永怀在回国前夕便从他心爱并擅长的理论研究移到最实际的技术工程方向来,为发展中国的高速流动试验作准备。1956年回国后,他以主人翁的态度全力以赴组织领导有关科研、培养人才,几乎完全没有时间从事他心爱的理论研究。当年为了国家需要而放弃原来卓有成就的事业者大有人在,如“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淦昌院士等。郭永怀先生的话也代表了他们的心声,他说:“我作为一个中国人,特别是作为革命队伍中的一员,衷心希望我们这样一个大国早日实现现代化,早日建成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为了祖国的科技
事业,他多次说自己甘愿作“铺路石子”,并提醒他的学生和助手:“我们这一代,你们及以后二三代,要成为祖国力学事业的铺路石子。”
科学家个人事迹模板篇5
中国的历史地理学形成于1950年代,这门新兴学科主要依据连续不间断的古文献,这在全世界,唯中国才可能创造奇迹,其他各国,或因历史中断,或仅有数百年历史,故可缺省为“历史地理”。历史地理学的元老谭其骧、侯仁之、史念海等皆侧重于历史人文地理研究,前二位还当选中科院院士,但另“半边天”——历史自然地理却是一片荒原。文焕然在1940年代的研究生阶段就明知这是“古今、文理交叉”难度极大,短期内,不但难获得成果,更难被外界认可的学科,得到导师谭其骧教授与竺可桢校长等的支持下,毅然成为一名拓荒者,并矢志不移。
他的硕士毕业论文就是《秦汉之气候》。当然,他只是这一学科领域的后来者。此后,他在任教之余也不忘研究,陆续有相关论文发表。终于在1959年,出版《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气候研究》,既是全球第一部历史气候研究专著,也是历史地理第一部专著。他没有故步自封,一方面不断寻更多有力证据,另一方面在时段上前伸与后延,地域上扩大到中国东部
地区为主,形成《中国历史时期冬半年气候冷暖变迁》,即“近8#年以来”的遗稿,在历史气候变化方面做出突出贡献。
他虽因历史气候研究业绩调京,但既未将他安排到实力雄厚的自然室/气候室,而是担任虚位达6年的历史地理组(独立学科组)担任组长,说明上层对这全国首个正式研究机构的重视。他很快就拿出2篇领衔论文在同年《土壤学报》发表,完成《战国以来华北西部经济栽培竹林北界初探》油印稿,投入黄淮海旱涝调查研究。即使在“_”中遭受迫害,他也是见缝插针地坚持研究,完成了“南竹北移”、“地方病调查”、“历史植物地理”、“历史动物地理”、“南海问题”等紧密结合领土安全/国家经济建设/重大课题研究;也就是说,他开拓的历史植物地理学与历史动物地理学等研究是无心插柳,抓住机遇的成果。
晚年,他以羸弱之躯,坚持研究工作。1980年代,有时他出门累了,顾不上斯文,在路边铺上报纸,与人席地/卧躺继续交谈,探讨问题;承担《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历史地图集》时,他并没有退休,一些研究工作也非他莫属,他出门已不得不携带小板凳以继力,多位专家的追忆中皆提及此罕见之事;居室既是他的病房,也是工作室;最后一天,他的工作就是坚持与《地图集》设计室主任磋商了一上午后,体力不支倒下的,不亚于战士在疆场上倒下,这就是老学者的精忠报国。
科学家个人事迹模板篇6
奥托·格里克(1602年11月20日——1686年5月11日)是德国物理学家、工程师和自然哲学家。他出生在马德堡贵族家庭,从小就喜欢听听伽利略的故事;爱好读书,爱好科学;一直读到莱比锡大学年又到耶拿大学攻读法律;1623年,再到莱顿大学钻研数学和力学.他读了三所大学,知识面很广,上知天文,下识地理;什么数理、法律、哲学工程等等,无所不知,无所不通.因此,他能在军旅中过活;又可在政界中立足;更能在科学界发言.他是1631年入伍,在军队中担任军械工程师,工作很出.后来,投身政界,1646年当选为马德堡市市长.无论在军旅中,还是在市府内,都没停止科学探索年又发明了第一台可产生大量电荷的摩擦起电机,为进一步研究电创造了条件。
他研究大气压强是独立进行的,待他证明了大气压强的存在以后,才知道托里拆利在11年以前已经用实验完成了
这一发现。奥托·格里克对真空和大气压强的研究,开始是出于好奇心,他不信诡辩和争论中的优美语言,并断言“雄辩术、优雅的语言和争论的技巧,在自然科学的领域中是没有用处的”。起初他用黄铜制成了简单的水泵,当他用这种水泵去抽葡萄酒桶内的水时,听到了水
沸腾的噪声。当用这种水泵去抽用钢做的球形容器中的水时,由于钢球放气听到了惊人的霹雳声。后来他发明了活塞式抽气泵,做了许多关于真空和大气压强的实验。
科学家个人事迹模板篇7
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宁波,女,药学家,中国中医研究院终身研究员兼首席研究员,青蒿素研究开发中心主任。1980年被聘为硕士生导师,某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
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了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并因此在某年9月获得了被誉为诺贝尔奖“风向标”的拉斯克奖。
某年10月5日,屠呦呦获得某年诺贝尔医学奖;12月6日,屠呦呦参加由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组织的新闻发布会。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是中国医学界迄今为止获得的最高奖项,也是中医药成果获得的最高奖项。
北京时间某年12月11日凌晨,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某年12月25日,根据国际天文学联合会(IAU)小行星中心出版的第96939—97570号公报,第31230号小行星被命名为屠呦呦(Tuyouyou)星。
某年2月,屠呦呦获得“感动中国某年度人物”奖。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