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主持人大赛决赛观后感2023中国主持人大赛感悟(七篇)
2023年主持人大赛决赛观后感 2023中国主持人大赛感悟篇一
    不止一针见血地抓住痛点,而且还给出非常详细的建议,让人豁然开朗。这样精准的点评,是专业+实践的积存,无论是选手还是观众,都会觉得非常受用。
    简洁讲,主持人竞赛,比的是“主持技能”,不是播音水平,更不是朗读大赛。
    鉴于许多朗读朗读爱好者喜爱在录制音频的时候自称“主播”,在这里,我想简洁强调一下,播音、主持和主播这三个概念的不同。
邹韵 主持人    简洁理解,播音是在读别人的话;主持是在说自己的话。
    其中最大的不同,在于播音的有声语言样态是“播”,或“读”,对字音的精确特殊重视;而主持需要自己思索、自己组织语言,有声语言样态是“说”,其实可以有一点“演”,字音方面不如播音员细致。
    比方选手李莎旻子的主持状态,讲故事绘声绘,有自己的特点,就比拟倾向于“演”了。但
我个人觉得,她演的成分有点多,假如再掌握一些,主持人的身份表达得更明晰一些,分数应当更高。
    顾名思义,做播音工作的,就是“播音员”,做主持工作的,就是“主持人”。而融合了二者特点的“主持人型的播音员”,才叫“主播”。
    比方本次竞赛中,康辉教师的几次点评,有点有面,精准凝练,让人折服。明显这是“主播”的职业素养在背后支撑;还有当年主持《南京零距离》的孟非,常常在没有稿子状况下,口若悬河、条理清楚的大段评述……
    因此,主播可不是“主要的播音员”,也不是“主要由我播”,而是“主持人型播音员”的简称。
    所以,以后朗读朗读爱好者,就别自称“主播”了。直接说自己是“朗读者”不是更好吗?
2023年主持人大赛决赛观后感 2023中国主持人大赛感悟篇二
    经过层层选拔
    从数千名选手中脱颖而出的全国60强
    将在这个主持界的顶级舞台上承受考验
    60名选手将分为新闻类和文艺类两组进展角逐
    见证他们为梦发声的
    有担当大赛主持人的撒贝宁
    作为点评嘉宾的康辉、董卿
    以及17位专业评审
    和面对全国观众招募的“在线众评审”
    作为专业评审团成员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表示:
    “今日的舞台让我们看到了年轻人的精彩,
    让我们看到了将来的盼望。”
2023年主持人大赛决赛观后感 2023中国主持人大赛感悟篇三
    同一个主持界,同一个幻想。用第一期节目中参赛选手赵思衡的话来总结《主持人大赛》之于主持界的意义和重量,再适宜不过。
    被戏称为央视骨灰级电视大赛的《主持人大赛》,从1988年起开头举办,从中脱颖而出的主持人支撑起了主持界的半壁江山,因此它也成为中国电视界顶级规格以及最受期盼的赛事。
    《中心播送电视总台20xx主持人大赛》,由撒贝宁主持,康辉、董卿坐镇点评,敬一丹、鲁健、朱迅等央视名嘴以及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俞虹、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院长李洪岩等学术大咖、幕后精英担当评委,专业性与影响力可见一斑。
    暌违已久,重回荧屏,《20xx主持人大赛》为观众带来了一场不同凡响的竞赛,见证了新时代的雏凤清于老凤声。
    共性、朝气、多元背景为主持界注入新奇血液
    3分钟自我展现,90秒即兴考核,新闻与文艺两类选手12进6,选手们在小数点后三位的分毫间一较凹凸,冷静、专业、直接的赛制让节目效果紧急刺激,同时也让选手们压力倍增。
    而经过层层选拔,从数千名选手中脱颖而出的他们,具备着异于常人的抗压力量。一登台,便以饱满的热忱、镇静的表达和机灵的反响赢得评审和观众的掌声。姚轶滨风格活泼而不失深度,邹韵沉稳大气、功底深厚,赵思衡幽默亲切、多才多艺,李莎旻子情感饱满、张弛有度,帅气的尹颂在场上接住了撒贝宁抛出的梗,颜值与实力的组合一句调侃,便引得现场评委和观众笑声一片,尹颂的机灵幽默也受到认可
    古典诗词信手拈来,随机抽题深度解读,收到质疑沉着应对,首期出场的选手以过硬的专业素养和独特的个人魅力俘获了评审和观众的心。种种精彩表现的背后,是选手们日积月累的学习和磨练。参与竞赛的选手中不乏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等名校的毕业生,90后95后选手成主要新生力气,还有一众选手不仅主持做得好,还有金融、it等专业领域的背景。他们的身上,闪烁着当下青年出代表的神采。
    我情愿看到大家来自四周八方,拥有不同的专业背景和人生阅历,在竞赛时我也往往更关
注不同专业的人才。由于假如有了不同的专业背景,实现不同专业的穿插,我们的主持人团队就会呈现丰富性和多层面。我觉得这是一种特别良性的现象。央视资深主持人敬一丹曾表示对不同专业背景选手的认可,选手们在竞赛中的表现也恰恰印证了这一观点。
    在三分钟的自我展现环节中,选手们没有执念于展现自己的花拳绣腿,而是深入新闻大事和节目中去,以共性化的语言、丰富的经受和有深度的观点实现对主持的新解读。年仅22岁的王宇彤叙述了自己作为儿童福利院志愿者的经受,呈现新一代青年的社会担当;经受过汶川大地震报道的姚轶滨从医生父亲的身上继承奉献和坚守的品行,表达对于新闻的信仰;具有it背景的龚凡用自己设计的程序为撒贝宁现场作诗,为主持注入更多新奇和共性化的元素。
    共性、朝气、多元背景的主持人,以及他们所带来的新奇表达,符合新时代的审美要求。他们将成为观众和世界之间的一种沟通媒介,让观众以更加丰富的方式、多元的角度,去熟悉和感受社会的方方面面。
    技术融合、思想交锋一场主持专业的竞赛带来多少新启发
    选手的亮眼表现之外,节目中多种样态和元素的新融合也吸引着观众的留意。
    本届竞赛所采纳的众评审方式可谓前所未有,成为观众热议的一个焦点。节目突破性地将ai技术与电视节目深度结合,以3d形象模拟真实招募的400位众评审,让与真人相像度极高的虚拟形象参加现场录制。评审们即使身处千里之外,也能以极强的参加感评价、打分,传达自己的珍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