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期总第324期
里龙>惠教蚵究
Heilongjiang Researches on Higher Education
No. 4,2021
Serial No. 324 21世纪以耒高等职必
—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王应密,韦瑞瑞
(华南理工大学,广东广州510640)
摘要: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结合丹尼森因素分析法,测算了2001 -2018年间我国31个省份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结果显示:2001 -2018年全国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增长了 2.035年、受高职教育年限增长了0.201年,各省份差异较大;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3.60%、高职教育对经济增
长的贡献率为1.52%,二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越高,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也越高;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地区差异显著,东部地
区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为1.39%,西部地区次之,为 关键词: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_、弓I言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进人21世纪之后,我国经济取得 了巨大成就,高等职业教育(以下简称“高职教育”)正是在 这一背景下为适应经济快速发展、满足人才需求而兴起的我 国特有的一种教育模式。从1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 教育法》第一次把高职教育以法律形式确定下来,到1999年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 定》强调高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到2019年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把职业教育摆在 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发展高 职教育作为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和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 重要方式,高职教育已逐渐从高等教育舞台边缘走向中央,成为我国新时代培养社会经济发展所需高技能人才的主力 军,在中国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 。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如何?不同区域高职教 育经济增长贡献率有何差异?新时代如何更好地提升高职 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这是本研究所重点关注的问题。
目前,关于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已有一些 成果。例如,杨天平和刘召鑫通过对2001 -2011年间数据 测算发现,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62%,仅.20%,中部地区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最低,为1. 13%。
文章编号:1003 - 2614(2021)04 -0103 -05
相当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水平[1];樊星和马 树才测算了中国从“九五”到“十二五”期间31个省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并探讨了不同区域高等教育对经 济增长贡献率的差异性[2];郎永杰等人[3]、曾维莲等人[4]、林凤丽等人[5]、吴重涵等人t6]测算了山西省、西藏自治区、吉林省、江西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7%、丨.99%、2.55%、3.28%,并据此对该区域高等教育发展进行 了相关思考。高职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社 会经济发展紧密相连,但目前仅有史新浩[7]、刘晓明和王金 明[8]、张林锋[91等学者分别针对山东省、浙江省、海南省等省份进行了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的测算。而关于国家 层面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尤其是关于省域间高 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差异分析,现有研究成果关注较少。据此,本文依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结合丹 尼森因素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份2001 -2018年间高职教 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不同区 域间的差异性。
二、模型与方法
1.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基本计量模型
收稿日期:2021 -01 -29
基金项目: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髙校教师聘任制度与教师专业发展”(编号:20I8GZYB12);广州市高校创 新创业教育项目“以列理工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编号:2019KC105)=
作者简介:王应密,华南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高等工程教韦瑞瑞,华南 理工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研究方向:高等教育国际化、高等职业教育。
10421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
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是20世纪30年代由美国学 者柯布和道格拉斯所提出的一个著名函数。该函数认为,技 术水平(A)、资本存量(K)和劳动力投人量(L)是经济增长 (Y)的主要因素。其公式为:
Y= AaKLp(a>0,p>0,a + 3 = l)
根据人力资本理论,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劳动者素质来改 善劳动力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劳动力投人量,
因此有学 者提出可以将劳动力投人量L分解为初始劳动力k与教育 投人E,于是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变形为:
Y = A°K(L〇E)p
对此式两边取自然对数再求导可得:
Y = a + aK + pL〇+ (3e
其中,Y代表经济增长率,a代表技术进步率,a代表资 本产出弹性系数,K代表资本投资增长率,h代表劳动力数 量变化率,P代表劳动力产出弹性系数,e代表教育投入增长 率。由此可得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公式为:
Ce =(3e/y
此公式是目前学界在研究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时普遍 采用的模型,具体到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则公式可 以表示为:
Cz = ppe/y
其中,Cz代表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p代表高 职教育指数增长占教育综合指数增长的比例,P代表劳动力 产出弹性系数,e代表教育投人增长率,y代表国民经济增长 率。在实际运算过程中,通常用教育综合指数增长率来代替 教育投人增长率e,本研究也采用此处理方法。此外,关于P 值的确定,为增加研究可比性,本研究取国际较为通用的0.7。
2.具体步骤
根据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模型,结合丹尼森因素分 析法,21世纪以来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计算步骤如 下:一是分别计算2001年和2018年我国各地区从业人员人 均受教育年限;二是根据人均受教育年限情况及劳动力简化系数,分別计算2001 -2018年全国以及各省份从业人员教 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三是计算全国以及各省份2001 -2018年GDP年均增长率;四是计算高职教育占教育综合指 数百分比;五是计算全国以及各省份2001 -2018年高职教 育经济增长贡献率。
3.数据来源
由于论文完稿时2019年的相关数据还未发布,因此研 究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所采用的时间区间为2001 -2018年。我国及各地区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分布状况来 源于《中国劳动统计年鉴》。2001 -2018年的全国及各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及各省份统计年 鉴,为消除价格因素的影响,本研究所采用的全国及各地区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根据各省份统计情况以1952年或1978 年不
变价格计算。
三、实证分析
1.2001年和2018年从业人员平均受教育年限
本研究将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分为小学、初中、高中、高 职、本科、研究生,教育年限分别为6年、3年、3年、3年、4 年、3年。以福建省为例,根据2001年福建省不同教育程度 人口的百分比(见表1),可以计算出2001年福建省人均受 教育年限情况(见表2),具体计算步骤如下:
人均受小学教育年限:(34.4 + 35.9 + 16.0 + 4. 3 + 2.0 + 0.1) x6 +100 = 5.562
人均受初中教育年限:(35.9 + 16.0 +4.3+2.0+0. I) x3v 100 = 1.749
人均受高中教育年限:(丨6.0+4.3+ 2.0+0.1) x3+ 100=0.672
人均受高职教育年限:4.3 x3 + 100 =0.129
人均受本科教育年限:(2.0 + 0.1) x4+100 = 0.084
人均受研究生教育年限:〇.l x3+ 100 = 0.003
根据此方法,可以逐一计算出全国以及各省份2001年、2018年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分布情况(见表3)。
表1福建省2001年、2018年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分布情况(单位:%)
年份未上小学小学初中高中高职本科研究生2001 年7.334.435.916.0 4.3 2.00. 1
2018 年 2.319.039.617.810.210.50.6
表2福建省2001年、2018年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分布情况
年份小学初中高中高职本科研究生200丨年 5.562 1.7490.6720. 1290.0840.003 2018 年 5.862 2.3431. 1550.3060.4440.018
表3全国以及各省份2001年、2018年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分布情况
20012018
小学初中高中高职本科研究生总计小7初中髙中高职本科研究生总计全国 5.538 1.8390.5700. 1230.0600.0038. 139 5.862 2.4121. 1190.3240.3760.02710.174北京 6.456 2.961 1.4790.3120.3280.02711.617 5.982 2.673 2.0760.582 1.5800.23713.604
21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105
天津 5.892 2.394 1.0470.2160. 1440.0069.71】 5.970 2.706 1.7520.4470.9720.07512.072河北 5.718 1.9860.4770.0780.0320.0008.291 5.940 2.601 1.0860.3240.2960.01810.301山西 5.856 2.2290.6240. 1500.0680.0038.936 5.946 2.628 1.2930.3930.4120.02110.735内蒙古 5.346 1.8450.6900.1590.0640.0008. 104 5.892 2.4541. 1670.3840.3800.01510.322辽宁 5.874 2.1360.5970. 1470.0520.0008.806 5.964 2.610 1.0500.3240.4200.02710.449吉林 5.8982. 1150.7410. 1410.0880.0038.992 5.958 2.445 1.0650.2910.3680.01810.181黑龙江 5.778 2.0760.6750. 1380.0720.0038.748 5.952 2.5050.9660.2910.3360.01810.104上海 5.820 2.577 1.3950.2940.2920.01810.432 5.970 2.694 1.8600.564 1.2280. 15312.775江苏 5.562 1.9530.6360. 1230.0600.0038.343 5.862 2.514 1.3830.4410.5000.03310.799浙江 5.526 1.7310.4680.0840.0400.0007.849 5.892 2.463 1.3980.4380.5600.02710.832安徽 5.244 1.6440.4080.0930.0520.0007.441 5.580 2.2260.8520.2640.2640.0159.231福建 5.562 1.7460.6690. 1290.0840.0038. 199 5.862 2.3431. 1550.3060.4440.01810.164江西 5.664 1.7490.5880. 1560.0400.0008.197 5.886 2.3670.9600.2460.2320.0129.727山东 5.508 2.0070.6330. 1470.0520.0008.347 5.868 2.484 1.0920.3000.3040.02410. 12河南 5.658 2.0880.5550.1140.0600.0008.475 5.874 2.535 1.0110.2820.2080.0129.946湖北 5.574 1.9800.6990.
1320.0560.0038.45 5.832 2.3851. 1160.2910.3360.03010.05湖南 5.748 1.8900.5550. 1110.0480.0038.361 5.934 2.5021. 1760. 3090.2960.01810.271广东 5.814 1.9800.5700. 1170.0600.0038.55 5.970 2.658 1.3980.3870.3360.01510.794广西 5.724 1.7850.4830.0840.0320.0008. 108 5.922 2.3850.8460.2400.2160.0129.645海南 5.514 1.9050.5910. 1230.0520.0038.194 5.910 2.580 1.0500.2670.3120.00910.146重庆 5.472 1.4400.3930.0810.0440.0037.439 5.886 2.2381. 1070.3360.3520.0249.991四川 5.346 1.5090.4650. 1260.0520.0037.507 5.778 1.9770.8070.2490.2160.0099.054贵州 4.872 1.2180.3630.0990.0520.000 6.604 5.460 1.7970.6030. 1650.2240.0068.267云南 4.950 1.0140.2850.0540.0280.000 6.331 5.736 1.9110.6000. 1560. 1920.0128.631西藏 3.3000.2010.0360.0030.0040.000 3.544 4.680 1.0170.5550. 1710.3000.003 6.732陕西 5.388 1.8420.6090. 1380.0520.0008.029 5.862 2.529 1.2270.4050.3760.02410.471甘肃 4.770 1.4670.5250. 1050.0440.000 6.911 5.6882. 1090.9360.2700.3080.0129.347青海 4.350 1.2210.3870.0780.0440.003 6.089 5.640 2.0790.9930.3210.4240.0099.484宁夏 5.046 1.7160.6030. 1590.0760.0007.6 5.688 2.3491. 1760.3930.4240.01810.084新疆 5.598 1.7520.7230.2640.0800.0008.417 5.916 2.460 1.2450.4140.4880.02710.604
2.根据人均受教育年限情况及劳动力简化系数,计算 2001 -2018年我国以及各省份从业人员教育综合指数年均 增长率
不同的受教育程度对劳动力质量的影响程度有所不同,一般用劳动力简化系数来衡量各级教育对劳动力质量的影 响。将小学文化程度劳动力简化率定为1,根据不同受教育 程度劳动者收人情况,借用有关研究成果,将小学、初中、高 中、高职、本科、研究生劳动简化系数定为U.H、1.40、1.98、2.63、4.33[ie]。根据人均受教育年限情况及劳动力简 化系数,可以计算出教育综合指数。以福建省为例,根据 2001年福建省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和所确定的劳动力 简化率,可以计算出2001年福建省教育综合指数为:5.562 x 1 +1.749 x1.17 +0.672 x 1.40 +0.129 x 1.98 +0.084 x2. 63+0.003 x4.33 =9_ 038,同理可得2018年福建省教育综合 指数为12.118。那么,2001 -2018年间福建省教育综合指数 年增长率(%)为:(12.118 +9.038)1/17 -1 =1.74。
表4是调整后的福建省2001年、2018年从业人员文化 程度分布情况。根据此方法,可以逐一计算出全国以及各省份2001 -2018年从业人员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其结果 见表5。
3. 计算全国以及各省份2001 -2018年GDP年均增长率
由于存在价格因素的影响,GDP年均增长率通常以某年不变价格为基础,计算G D P实际年均增长率。以福建省为 例,根据《福建统计年鉴2019》提供的数据,以1952年不变价 格为基础,设G D P为100,则2001年为7229.8,2018年为 44713.2。由此可以计算出2001 -2018年福建省G D P年均 增长率(%)为:(44713.2+7229.8)|/17-1=11.31。
根据此方法,可以逐一计算出全国以及各省份2001 - 2018年GDP年均增长率(见表5)。
4. 计算高职教育占教育综合指数百分比
以福建省为例,假定福建省高职教育2001 -2018年始终 保持同一水平,即2001年之后,福建省人口构成中高职教育 始终保持在4.3%的水平,而多出的部分则因高职教育的停 止发展而停留在高中阶段["、根据表4,可以计算出调整后 的福建省人均教育综合指数为11.768,人均教育综合指数年 均增长率为1.56%。
表4调整后的福建省2001年、2018年从业人员文化程度分布情况(单位
年份未上小学小学初中高中高职本科研究生2001 年7.334.435.916.0 4.3 2.00. 1 2018 年 2.319.039.623.7 4.310.50.6
10621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
因为调整后的数据是假定福建省高职教育2001年后没 有发展而得来的,所以调整前后人均教育综合指数增长率的 差值是由高职教育发展带来的,由此可以得出2001-2018年 福建省高职教育的发展促使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提高 了0.18个百分点(1.74% -1.56%二0.18%),这一数值在总 的教育综合指数年均增长率中占到10.34个百分点(0.18% + 1.74% =10.09%)。
根据此方法,可以逐一计算出全国以及各省份2001 - 2018年高职教育占教育综合指数百分比(见表5)。
5.计算全国以及各省份2001 -2018年高职教育经济增 长贡献率
依据柯布一道格拉生产函数的变式,可以得到教育对经 济增长贡献率的计算模型为:=pe/y。根据该模型得出 2001 -2018年福建省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Ce =0.7x1.74% -r11.31% =10.76%
同时,由于福建省教育综合指数增长中有10.09个百分 点是由高职教育的发展带来的,因此根据CZ= Ppe/y,2001 - 2018年福建省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为:
Ce =0.7 x1.74% xl0.09% v11.31% =1.09%
根据此方法,可以逐一计算出全国以及各省份2001 - 2018年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见表5)。
表5全国以及各省份2001 -2018年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主要计算指标情况(单位:%)
地区教育综
合指数
年均增
长率
G D P年
均增长
率
高职教
育占教
育综合
指数百
分比
教育经
济增长
贡献率
高职教
育经济
增长贡
献率
地区
教育综
合指数
年均增
长率
G D P年
均增长
率
高职教
育占教
育综合
指数百
分比
教育经
济增长
贡献率
高职教
育经济
增长贡
献率
全国 1.809.2711. 1413.60 1.52河南 1.2510.3214.028.501.19北京 1.959.638.8014.15 1.25湖北 1.4411.1111. 179.06 1.01天津 2.0512.788.7211.240.98湖南 1.6511. 1212.0110.38 1.25河北 1.7710.0913.9812.24 1.71广东 1.8710.7513.6812. 16 1.66山西 1.5810.0314.4311.03 1.59广西 1.3810.9912.328.76 1.08内蒙古 1.8713.4011.879.751. 16海南 1.6310.328.9611.060.99辽宁 1.509.5111.3611.06 1.26重庆 2.3212.4411.3413.03 1.48吉林1.1010.6513.547.250.98四川 1.4011.3510. 168.620.88黑龙江 1.219.5212.788.891. 14贵州 1.6111.70 5.229.630.50上海 1.999.619.5714.46 1.38云南 2. 1910.56 5.7614.520.84江苏2. 1511.2613.6713.39 1.83西藏 4.6511.69 5.7727.83 1.61浙江 2.6610.3912.2917.96 2.21陕西 2.0811.9112.4712.22 1.52安徽 1.6810.5511.4411. 14 1.27甘肃2. 1810.068.3715. 19 1.27福建 1.7411.3110.0910.76 1.09青海3. 1911.858.2918.84 1.56江西 1.3211.427.268.080.59宁夏2. 1610.6110.8414.26 1.55山东 1.5311. 1210.129.600.97新賴 1.859.987.5812.970.98
6.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与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的
相关关系
运用SPSS统计分析软件检验教育经济增K贡献率与高
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关系,如表6所示,相关分析结果
表明,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M= 0. 1224,SD = 0. 0396)与高
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M =0.0126,SD =0.0036)之间存在
显著的正相关,r=0.557,p<0.0U这说明,教育经济增长贡
献率越高,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也越高:
表6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与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相关分析
教育经济 贡献率
高职教育经济贡献率
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1
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0.557 "1
耒j±:* p<0.05, * *p<0.01 ,•** p <0.001
7.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地区差异
由表5可知,各省份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存在显著的差异,浙江省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达2.21%,而 贵州省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仅为0.50% ,不足浙江省的 四分之一。中国各省份可大致划分为东、中、西等三大地区,对不同地区21世纪以来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进行计算,结果发现:东部地区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为1.39%;西部地区次之,为1.20% ;中部地区高职教育经济增 长贡献率最低,为1.13% (见表7)。
表7地区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情况(单位:%)
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高职教育经济
增长贡献率
1.391. 13 1.20
四、研究结论
第一,全国从业人员人均受教育年限从2001年8.139年 增长到2018年丨0.174年,增长了 2.035年;各省份从业人员
21世纪以来高等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研究107
人均受教育年限增长差异较大,其中,青海省人均受教育年 限增长最大,为3.395年;吉林省人均受教育年限增长最小,为1.189年。全国从业人员人均受高职教育年限从2001年0.123年增长到2018年0.324年,增长了 0.201年;地区间从 业人员受高职教育年限有所差异,东部地区人均受高职教育 年限增长最大,为0.237年;西部地区次之,为0.180年;中部 地区人均受高职教育年限增长最小,为0.167年。
第二,21世纪以来,全国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3.60%、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52% ;全国以及各 省份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与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之间 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越高,高职 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也越高。
第三,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存在显著的地区差 异:东部地区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最高,为1.39%;西部 地区次之,为1.20% ;中部地区高职教育经济增长贡献率最 低,为1.13%。这些数据与区域间从业人员受高职教育年限 结果相一致。究其原因,东部地区经济发达,对高职教育支 持力度较大,
同时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也越大,二者 相辅相成;西部地区受到国家政策支持,从业人员受高职教 育年限增长较大,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也较大;中部 地区由于缺乏相应的政策或资金支持,再加上中部地区省份 对高职教育的重视程度不足,导致中部地区高职教育经济增 长贡献率最低。参考文献:
[1]杨天平,刘召鑫.中国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分析
比较[J].高校教育管理,2014(3) :7-16.
[2]樊星,马树才.中国区域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
时空特征研究—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7(8) :74-79,84.
[3]郎永杰,等.2000-2009年山西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
献率的实证与比较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16):
61 -64.
[4]曾维莲,等.西藏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的实证研
究——自2006年西藏高等教育就业改革以来[J].民族教育研究,2019(6) :72 -78.
[5]林凤丽,赵喜仓,陈雅慧.吉林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贡
献率研究[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3): 81-84.
[6]吴重涵,张俊,周洁.江西省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研究—基于丹尼森因素分析法[J].教育学术月刊,2009(6) :30-32.
[7]史新浩.山东省高职教育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研
究[J].职业技术教育,2012(22) :49-53.
[8] [10]刘晓明,王金明.浙江省高职教育对经济增长贡献率
的实证分析[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 (18) :36 -40. [9]张林锋.海南省高职教育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及发
展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2020(6) :30 -34.
[11]杨振军.首都高等教育对北京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
[J].中国电力教育,2009(5):14 -16.
Research on Contribution Ra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Economic Growth Since the 21 st Century
-------Empirical Analysis ofPanel Data of Chinese Provinces
WANG Ying - m i,WEI Rui - rui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640,China) Abstract : Based on the Cobb - Douglas production function model and the Denison factor analysis, the contribution rate to economic growth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31 regions of China was calculated from 2001 to 2018. The results show that since the beginning of the 21st century, the number of years of education per employee in China has increased by 2.035 years and the number of years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by 0. 201 years.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education to economic growth is 13. 60% , and that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1.52% .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The higher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education to economic growth is, the higher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economic growth is. The contribution rate of economic growth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in different regions. The eastern region has the highest contribution rate (1.39% ) , followed by the western region ( 1.20% ) , and the central region has the lowest contribution rate (1. 13% ).
Key w ords: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economic growth;contribution rate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