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语文园地一一等奖创新教案(共2个课时)
《语文园地一》教学方案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2.能理解古诗《游子吟》,体会母亲对孩子深深的爱,积累古诗。
【教学过程】
一、交流平台
1.导入:冰心曾说过:“每一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童年往事,快乐也好,心酸也好,对于他都是心动神移的最深刻的记忆。”本单元以“童年往事”为主题,编排了四篇课文,谁还记得是哪四篇?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这几篇课文中,你们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呢?(板书:语文园地一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预设1:读《祖父的园子》时,从描写园中各种花草树木的句子中,能体会到“我”对祖父的爱,对童年园子生活的深深怀念。
预设2:《月是故乡明》中作者对比了在不同地方看到的月亮,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
预设3:《梅花魂》中外祖父谈梅花精神的句子,让我直接感受到了他对祖国的那份眷恋之情。
2.学生阅读“交流平台”,梳理阅读方法。
(1)课件出示交流平台。
(2)指导梳理: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多种多样,有的比较直接,有的比较含蓄。读一读课本上四个小朋友说的话,结合本单元的体验,看看小伙伴都用了哪些方法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教师评议,梳理要点。
预设:
①从直接抒发情感的语句中体会。(板书:抓住直接抒发情感的语句)
②从对人、事、景、物的描写中体会。(板书:抓住对人、事、景、物的描写的语句)
③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体会。(板书: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主人公)
④通过有感情地朗读体会。(板书:有感情地朗读)
过渡: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不少体会课文思想感情的好方法,接下来我们就结合学过的课文再来交流一下吧!
3.拓展练习。
引导:从下面的课文片段中,你是如何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
(1)课件出示《慈母情深》片段。师生交流,总结归纳。
预设:将自己想象成文中的儿子,可以体会到特定情境中“我”与母亲之间的深情。
(2)课件出示《梅花魂》第13自然段。师生交流,总结归纳。
预设: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外祖父赞美梅花精神的这段话,可以把自己体会到的感情表达出来,加深对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体会。我知道了在外祖父的心目中,梅花就是中国的象征,他把爱祖国的情怀寄托在了梅花的身上。
4.说说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还有哪些?
预设1:抓标题,从整体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通过审题提出问题,通过阅读解决问题。我读到《月是故乡明》时,想到月亮常常寄托着中国人的思乡之情。
预设2:看插图想象画面。《村晚》一诗,我从古诗插图看到了青草茂盛,牧童横坐在牛背上吹笛的情景,感受到了牧童的天真可爱、悠闲自在。
预设3:了解写作背景。学习《梅花魂》一文时,我了解到作者一家是新加坡的华侨。虽然人在异国,但身为中国人的气节没有变,对祖国的爱没有变。
5.小结:体会文章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有很多,只要大家用心朗读,从字里行间慢慢体会,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我”,就一定能体会到作者心里想要表达的情感。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交流的兴趣,让学生畅所欲言。读交流平台,明确交流的主题,围绕交流主题回顾本单元学过的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让学生在交流中进行思想的碰撞,掌握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的方法。
二、日积月累
过渡:俗话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儿子出门在外,最牵挂他的就是母亲。下面我们就跟随唐代诗人孟郊去感受那平凡而又伟大的母爱吧。(板书:《游子吟》)
1.理解、背诵孟郊的《游子吟》。
(1)诵读正音。
①教师提示学生要读准字音,可播放音频帮助学生正音。
点拨:“吟”读作“yín”,“缝”读作“féng”。
②同桌之间练读古诗,教师指名朗读。
(2)知人论世。
①作者介绍: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他故有“诗囚”之称。主要作品有《游子吟》《登科后》等。
②创作背景:孟郊早年漂泊无依,近五十岁的时候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饱尝世态炎凉的孟郊,感受到了亲情的可贵,于是便写下了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3)解读诗题。
“游子”是指出门在外远游的人,“游子吟”是指出门在外的游子有感而发写下的感叹。
(4)疏通诗意。
①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结合创作背景,读懂诗意。
②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发言,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
A.词义:“临”的意思是将要;“寸草心”形容子女微小的心意;“三春晖”指的是春日的阳光,形容伟大的母爱。
B.诗意:临行前,母亲在为游子缝制衣衫,那针脚分外细密,是怕孩子长久不能归家。像春日阳光一般的母爱,如小草一般的子女的心意又怎么能报答呢!
(5)古诗赏析。
①请学生说一说“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中包含了母亲怎样的情感。
预设:这个细节传递的是母亲对游子的不舍和牵挂,因为怕孩子长期在外,迟迟不能返乡,所以衣服要缝制得结实一些,这样就能更耐穿。
②请学生试着说自己对“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理解。
游子吟的诗意 预设:母亲无微不至地关怀、照顾着我们,母爱就像春天的太阳那样温暖,可我们能为父母做的事情还太少……(板书:母爱的温暖)
(6)情境诵读。
①诵读时注意语调和重音的变化。
②边读边体会诗人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7)情境背诵。
同桌、小组间用不同形式练习朗读,熟读成诵,可以用《游子吟》的情境课文背诵版检验学生的背记情况。
过渡:这首诗中的母爱,看似轻描淡写,可落笔却有千斤重,这种爱穿越千古,在生活中流淌。表达母爱的古诗还有很多,我们再来欣赏一首王冕的《墨萱图》(其一)。
(板书:《墨萱图》(其一))
2.理解、熟读王冕的《墨萱图》(其一)。
(1)诵读正音。
①教师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点拨:“倚”读作“yǐ”,“旨”读作“zhǐ”。
②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指名朗读。
(2)作者介绍。
王冕(1287—1359),字元章,号煮石山农、梅花屋主等。中国元代画家、诗人。存世画迹有《南枝春早图》《墨梅图》等。另著有诗集《竹斋诗集》。
(3)疏通诗意。
①小组合作:借助字典等工具书,结合创作背景,读懂诗意。
②小组推选代表在班级发言,全班交流。
教师相机点拨:
A.理解词义:
“萱草花”是中国的母亲花,早在康乃馨成为母爱的象征之前,我国也有一种母亲之花,它就是萱草花。
“北堂”代表母亲之意。古时候当游子要远行时,就会先在北堂种萱草,希望母亲减轻对孩子的思念,忘却烦忧。
B.疏通诗意:
灿灿的萱草花,生在北堂之下。南风吹着萱草(即母亲的心),摇摆着是为了谁吐露芬芳?慈祥的母亲倚着门盼望着孩子,远行的游子是那样的苦啊!对双亲的奉养一天比一天疏远,自己的音讯日渐受到阻碍。抬头仰望高高的树林,听到慧鸟的叫声思念起母亲,很是愧疚。
(5)古诗赏析
①引导:借助诗意,说一说诗人借萱草花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②小组交流并派代表发言。
③教师点拨:萱草花是中国的母亲花,诗人用萱草花暗喻浓浓的母爱,表达了在外游子对故乡母亲的深切思念之情和不能在母亲身边尽孝的愧疚之情。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