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语文四年级上《游子吟》教学设计
作者:李鑫
来源:《文理导航·教师论坛》2013年第01
        一、教材分析
        《游子吟》是四年级上学期快乐读书屋古诗三首中的一篇,诗中描述的情景是:慈母手中拿着针线,正给准备外出的儿子缝制衣服。母亲担心儿子走后迟迟回不来,就把衣服的针脚缝得密密的,使它更结实、更耐穿些。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儿子的爱心怎能报答得了母亲那深重的恩情呢?这首诗正是表达了这种真挚而强烈的母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这首诗所传递的情感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理解起来并不难,而且这首诗大部分学生可能在以前就读过,完全可以自读自悟或通过合作学习来理解这首诗,至于这首诗中描述的情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有关,教师可以简单介绍或学生通过查资料就可以理解。
        所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怎样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合作探究的学习
方式,是让学生学好这篇课文,有的放矢地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关键。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课以理解诗句,想像诗境,体会诗情为教学重点,教学中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体现自主性、实践性、整体性的语文教学思想,营造一种阅读、感悟、创作的自主学习氛围,采用比较,欣赏的方式,得出诗歌写作手法上的特点,让学生在阅读中感悟,在欣赏中比较,培养学生比较阅读的能力和诗歌鉴赏的能力,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成就感。
        教师应要发挥引导者的作用引导理解诗中的意境。首先要引导学生理解诗歌讲了些什么,其次,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特别是要入情入境地读,再通过理解重点句子——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来感受诗的内涵。
        为了拓宽学生的思维,学以至置用。课堂中可结合思考·练习中的选做题,目的是深化学生对《游子吟》的感受,并可以让学生搜集与母爱有关的诗歌进行朗读、背诵,还可以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一次练笔机会。
        四、教学目标、重、难点的确立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意,品悟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反复吟诵,想象品读,合作研悟,结合相关资料理解等方式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到母爱的伟大及作者对母亲的赞美之情,从而让学生更体谅母亲,热爱母亲。
        教学重点:
        体会诗人描绘的意境,品味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真挚感情,是本课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辉
        五、教学过程:
        (一)情感铺垫,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有一种爱是最伟大的、也是最平凡的,这种爱时刻萦绕在我们的周围。这就是伟大的母爱。古往今来,许许多多的人用不同的方式赞美母亲、歌颂母亲,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篇章.今天,我们就将一起学习这样一首关于母爱的诗——《游子吟》。
        (二)理解诗意,挥发情感
        1.朗读训练
        ⑴初读课文,扫清生字字音。
        ⑵朗读感悟:男生读、女生读、全班齐读。教师指导朗读: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游子吟的诗意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回忆学法
        3.自学探究
        自己根据选择的学习方法自学古诗,然后小组内合作交流。在你们合作交流的时候可以将自己学懂的地方告诉大家,还应该将自己不明白之处提出来以求大家的帮助。如果小组解决不了的问题一会儿可以提出来。
        4.交流反馈
        学生根据自学方法的步骤,将学习古诗的体会,全般交流,其中穿插了学生对于孟郊母子的心理揣摩,增强学生对于内容的理解,体会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尝试实践,延续情感
        我们从生下来开始,便接受母亲的悉心照料,任何语言在母爱面前都显得苍白无力。母爱是纯真的,母爱是无私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母亲。今天当你读到这首诗的时候,体会
到孟郊和母亲之间的互敬,这是一种天伦。让我们也拿起笔写下你们对母亲的爱吧!
        (四)归纳总结,深化感情
        “乌鸦反哺、羔羊跪乳,动物尚且懂得回报母亲的爱,同学们也应该懂得感恩,尽心尽力地去报答母亲!最后,老师以纪伯伦的话来结束本课,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让我们饱含深情的道一声:妈妈,我爱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