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绝盗》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绝盗
作者:冯骥才
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这里一处临街小屋,来了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
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一望便知是个长年蹬车的车夫。车板上蹲着两个小子,全是十七八岁,手拿木棍、板斧和麻绳。这爷仨面都凶,看似来捉冤家。
老头子把车直蹬到那新婚小两口的门前,猛一刹车,车上两小子蹦下来,奔到门前一看,扭头对那老头子说:“爹,人不在家,门还锁着呢!”门板上确是挂着一把大洋锁。
老头子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小二、小三,给我把门砸开!”
应声,那两个小子抡起板斧,把门锁砸散。门儿大开,一屋子新房的物品全亮在眼前。老头子一看更怒,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就叫你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嘛!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要敢偏向你们大哥,我就砸折你俩的腿!”
那两个小子七手八脚,把屋里的箱子包袱、被褥衣服抱出来,往车上堆。邻居们跑出来围观,听这老头子一通骂,才知道那新婚小两口的来历。这种连快死的老娘都不管的白眼狼,自然没人出来管。再说那老头子怒火正旺,人像过年放的火炮,一个劲儿往上蹿,谁拦他,他准和谁玩命!
东西搬得差不多了,那两个小子说:“爹,大家伙抬不动,怎么办?”
老头子一声惊雷落地说:“砸!”跟手一通乱响,最后玻璃杯子打屋里也扔了出来,这才罢手。老头子依旧怒气难消,吼一句:“明儿见面再说!”便扬长而去。
门儿大敞开没人管,晾了一整天。邻居们远远站着,没人上前,可谁也没离开。等着那小两口回来有戏看。
下晌,新婚的小两口打西边有说有笑地回来。到家门口一看,懵了。过去问邻居,一直站在那里的邻居反而纷纷散开。有位大爷出来说话,显然他对这不尽孝心的年轻人不满,朝新郎说道:“早上,你爹和你兄弟们来了,是他们干的。你回你爹妈那儿去看看吧!”
新郎一听,更懵。忽然禁不住大声叫道:“我哪还有爹呀!我三岁时爹就死了,我娘大前年也死了。只一个嫁到关外去,哪来的兄弟?”
“嘛!”大爷一惊。可早上的事真真切切,一时脑筋没转过来,还是说:“那明明是你爹呀!”
小两口赶紧去局子报案。
案子往下足足查了十年,也没到他们那个“爹”。
文章小三天津卫的盗案千奇百怪,这一桩却数第一。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而且还叫人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来。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多损,多辣,多绝——多邪!
(选自冯骥才的短篇小说集《俗世奇人》)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营造了一派新婚的喜庆气象,与后文家中被盗贼抢劫,锁毁杯碎、财物尽失的狼藉形成对比,突出盗贼的机智和有洞察力。
B.“蹬车的是个老头子,骨瘦肉紧,皮黑牙黄,小腿肚子赛两个铁球”,长短句结合,极富表现力,简洁传神地写出了人物的形象。
C.邻居们觉得有戏看,不是他们贪图热闹,实际上他们内心都觉得这样的不孝之子该受到惩罚,侧面突出盗贼的绝!
D.作者的评论看似流于表象,实际上是发人深思的。几个“多”字句,诙谐幽默,具有天津方言的地域特征。
2.本文的情节构思巧妙,结局有“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章情节,谈谈本文是如何体现这一艺术效果的。
3.人物形象是小说的灵魂,本文作者通过人物称谓的“接地气”使文章主题特别鲜明,请围绕称谓做简要分析。
【答案】
1.A
2.意料之外:
①人物上:运用语言和神态描写,通过文中“爹”寻人未得的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等神态以及破门而入对儿子破口大骂的话,塑造了一个惩罚不孝子的父亲形象,让邻居们不自觉站队支持“爹”。
②情节上:众目睽睽下,大张旗鼓地行盗劫之事;盗劫之余,还大肆破坏,真乃表演天才。结尾小两口的报案这一“突转”使人瞠目结舌。
情理之中:
①小说开头即交代当地社会环境特点——“人头极杂,邪事横生”,为下文这个邪乎的“绝盗”故
事伏笔。
②写小两口刚搬来,邻居还不了解他们,为下文邻居们不明就里、袖手旁观看着盗贼作案成功埋下伏笔。
3.①作者把人物称为“老头子”“小两口”,便于传递对人物的感情,这两个称谓更亲切通俗,更容易拉近读者与他们的距离,让读者更直接地感受到作者对人物的理解、塑造。
②作者使用第三人称,便于进行客观叙述,让读者理清小说情节内容,做出正确的评价。
③通过“老头子”“爹”“盗贼”身份多种变化的背后,是道德的沦丧,相比于盗劫他人财物的行为,这种利用他人道德良知、以正义之名行邪恶之事的行径更可恶,对社会的破坏力更大。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的能力。
A.“突出盗贼的机智和有洞察力”错误,这是为了突出盗贼的凶悍和恶劣。本文作者对盗贼的态度由结尾处的“反语”可以看出是否定的。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小说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意料之外”即出乎人的意料,文中的情节出人意料,盗贼居然蹬着板车,砸开门锁,当着所有邻居的面把别人的家当一搬而空,而邻居们都只是围观,“没人出来管”,甚至在搬完东西后把无法搬动的东西全都砸坏,扬长而去,究其根本,是邻居们听到老头子的话,还以为这是“家务事”,是父亲惩罚不孝的儿子,所以没人管,结果小两口回来报案,大家才明白那是盗贼,令人称奇。
文中的人物塑造也出人意料,这个老头子表演天赋绝佳,如“登时火冒三丈,眼珠子瞪得全是眼白,脑袋脖子上的青筋直蹦,跳下车大骂起来:‘这不孝的禽兽,不管爹娘,跑到这儿造他妈宫殿来了’”“手指空屋子,又跳又叫,声大吓人:‘好啊,没心没肺的东西!从小疼你抱你喂你宠你,把你这白眼狼养活成人。如今你娘一身病,请大夫吃药没钱,你一个子儿不给,弄个小妖精藏到这儿享福来。你娘快死啦!你享福?我就叫你享福!小二、小三!站着干嘛!把屋里东西全给我弄回家去’”,这些动作、语言和神态描写,活脱脱塑造出一个被不孝子气得七窍生烟的父亲形象,让邻居们不自觉地便信服了他当真是小两口的父亲,于是对于他们
的抢劫行为只是旁观而没人出手去管。
情理之中:
环境上,“老城区和租界之间那块地,是天津卫最野的地界,人头极杂,邪事横生”,正因为这是一个鱼龙混杂的地界,所以才会出现这样一桩奇事;
情节上“一对青年男女租房结婚。新床新柜,红壶绿盆,漂漂亮亮装满一屋。大门外两边墙垛子上还贴了一双红喜字。结婚的第二天一早,小两口就出门上班。邻居也不知他们姓甚名谁……事过三天,小两口出门不久,忽然打东边飞也似的来了一辆拉货的平板三轮”可见,此地人物混杂,小两口在这里租房,才过三天,邻居们别说了解他们,就连他们姓甚名谁都不知道,自然也不会知道他们的来历和身世,老头子嘴里说的是真是假无从验证,而又被老头子唱作俱佳的表演迷惑,从而为他们眼看着老头子光天化日之下抢劫成功埋下伏笔。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语言特点的能力。
“接地气”即贴近生活,在“称谓”上,文章对人物的称呼都充满口语化,如把青年男女称为“小两口”而不是“夫妻俩”,把抢劫主谋称为“老头子”,显得十分亲切,仿佛他们就是日常生活在
身边的人一般,拉近了读者与他们的距离,从而更容易贴近人物的心灵,便于理解人物。
文章整体采用第三人称的叙述方式,客观叙述事件后还有后续结果、评价等,让读者能够理清小说内容,从而达到揭示主题的作用。
文章最后一段说“偷盗的居然做了人家的‘爹’;被盗的损失财物不说,反当了‘儿子’……若是忍不住跟人说了,招不来同情,反叫人取笑,更倒霉”可见,这里的称谓变化,也体现出这件事的“邪”,明明是盗贼,却借着被害者“爹”的名头大摇大摆地抢劫,两相对比,更反映出此地的“野”,以及人性的沦丧;且老头子这种既抢人财物又占尽舆论便宜的方式,也显得十分可恶,他利用邻居们厌恶不孝子的道德良知,打着教训不孝子的名头行邪恶之事,会给社会道德风尚造成极大破坏,极其可恶。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