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钧答疑解惑483——齐识⽽还(⼩参报告)
喜照@杨钧
杨师兄,请讲解⼀下“齐识⽽还,不能过彼”(拱⼿)
孔:
尔时。世尊告诸⽐丘。我忆宿命未成正觉时。独⼀静处。专精禅思。作是念。何法有故⽼死有。何法缘故⽼死有。即正思惟。⽣如实⽆间等。⽣有故⽼死有。⽣缘故⽼死有。如是有.取.爱.受.触.六⼊处.名⾊。何法有故名⾊有。何法缘故名⾊有。即正思惟。如实⽆间等⽣。识有故名⾊有。识缘故有名⾊有。我作是思惟时。齐识⽽还不能过彼。谓缘识名⾊。缘名⾊六⼊处。缘六⼊处触。缘触受。缘受爱。缘爱取。
孔@喜照
我个⼈理解,毗婆舍那观察缘起时,到“识”已经到头了,识缘名⾊,名⾊缘⾊。⾄于⼗⼆缘起的另外两⽀:“⽆明”和“⾏”是伴随在其他⼗⽀中的。
杨钧:
1,(强)
2,⽆明缘⾏是总说。佛陀说法从不夹杂。
喜照@孔@杨钧
明⽩了!感谢(拱⼿)
喜照:
⼩参报告
⼀、龙树中观教程(解脱预备班)
1、预设前提,再归谬
2、破前提,不是破某⼀边
3、破⾃性见(实体观)
参学体会:学习讨论时挺激动,回到⽣活依然颠倒梦想,世界观开始松动。
杨师兄点评:纯⽤思辩,引⼑⾃宫,来获得新⽣。初时以为容易,最后往往下不去⼿。
1、唯有五蕴,或者换个概念体系,⼗⼋界,如眼⾊触⽣眼识,⽣⽣灭灭。
2、实体或者实有观念,是我们后加上去的,这就叫作空。注意我们加载观念(命名)的时候已经带⼊了实体观。不仅仅实物观是实体观,功能、范畴等都是实体观。凡界定即为实体观。了别即界定,所以凡了别即为实体观。所以唯识(唯了别)就是实体观。唯识性就是实体性。
3、实体性本⽆,就是空。
4、凡有相必有界定,必为了别,必为唯识,所以凡有相即⾮实相。对有相的真实性的否定,名为实相。《⾦刚经》:“凡所有相,皆为虚妄。若见诸相⾮相,即见如来。”如来即是实相。实相在禅宗语境,⼜名本来⾯⽬。
5、般若波罗蜜法门,唯论见(空)性,不论禅定解脱。更拒绝⼀切形式主义,也没有什么“渐进”。祖师⽈:见则直下便见,转念即乖。
⼆、修⾏的路径选择(解脱的理论框架)
修习根本佛法(⼴义修⾏)=沙门义+沙门法=四圣谛+毗婆舍那=辩义+实修
杨师兄点评:
1、关于修⾏⽅式,⼤乘讲六波罗蜜(六度),其中般若波罗蜜是核⼼,1+N模式。没有般若,其它啥都不是;有了般若,其它早晚到位。
2、我们将阿含经⾥的“取”,进⾏细化:了别、抓取、坚执、反复调⽤。对这个过程清醒认知,进⽽
切断惯性(习⽓),正向涅槃。
3、欲贪调⽤是两种选择。如果选择熄灭,就不能调⽤。如果选择调⽤,就不能熄灭。
4、其实佛法只有两种,以“⾃⼼现妄想境界”为分野。离妄想直⼊涅槃(真实)为实法,不离妄想随⼊净业(⽅便)为权法。严格说只有前者是佛法,后者实为三教共通。
5、实法权法各宗都有,只不过有的实九权⼀,如根本佛法;有的实⼀权九,如⼤乘。不过权法与俗法及外道法仅⼀线之隔,⾮明眼难辨。
6、在传承上,实法权法各有利弊。实法挑⼈悟性,接续不良,数传⽽绝;权法普适⼤众,但极易变种,流于外道。所以由权⼊实,乃是发挥权实之正路,如我等皆是。
7、权法依妄想思维,实法唯依毗婆舍那,这个是关节,也是难点。得者⼀通百通,不得者累劫不过。
三、修习毗婆舍那(解脱的实践过程)
毗婆舍那(狭义修⾏)与⽣活不兼容,熟练后可迅速切换。
1、第⼀阶段:观⽆常,永断⾝见、戒禁取、疑三结,不堕恶道,证初果须陀洹。
2、第⼆阶段:观习⽓,对治习⽓,贪、嗔、痴三结减轻,证⼆果斯陀含。
3、第三阶段:观习⽓,对治习⽓,贪、嗔、痴三结尽断,不复再起,证三果阿那含。
4、第四阶段:观习⽓,对治习⽓,慢结尽断,不复六道⽣死轮回,证四果阿罗汉。
实修体会:
认清⼈⽣的颠倒梦想,开始游戏⼈⽣。各种习⽓开始松动,近⼀年没有⽣⽓发怒。随着欲贪调⽤的减少,有⼤把时间陪伴家⼈。不再忙于事业和赚钱,放弃⼯作与⽣活中的主⾓,⽢愿做好配⾓,周遭的氛围越来越和谐。开始喜欢做⼀些不⽤脑的事情,⽐如认真做家务。
⽼婆的事业稳健发展,⼥⼉从学渣变成了中上⽔平。⽼婆经常嘲笑我:“不学⽆术,不思进取”。我不以为然:“你们的业绩和成绩也靠我加持,你们是发动机,我是制动器,各司其职。⾃从跟了杨师兄后,只学会了⼀件事:不着急,不担⼼,不进取。”
小齐齐的大世界
但是新的问题产⽣,总感觉⽣命失去了⽅向,于是决定继续钻研佛法。
杨师兄点评:
1、名⾔为诸法异称,诸法缘起,⾮常⾮断。
2、识缘名⾊、名⾊缘识的缘起法,是如实相。
3、缘起的动⼒是欲贪,所谓⽆明缘⾏。
4、断欲贪则缘起还灭。
上述四种圣谛,可能会卡在最后⼀个苦灭道迹圣谛。
何为欲贪尽苦尽?苦尽是个什么境界?如何是欲贪尽?
这⾥过不去的原因,是不⾃觉地将欲贪尽、苦尽等执实。⽽⽣起另⼀个⽆明缘⾏。
欲贪尽苦尽,欲贪灭苦灭,当下⽴证,⼀得永得。乃⾃证⽈:我⽣已尽,梵⾏已⽴,所作已办,不受后有。
长时间的放逸,很久没写⼩参报告了,最近与精进的师兄做了交流,特此报告。请各位师兄批评指正
李宇@喜照
感谢师兄,这个报告对初学者真的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发给⾃⼰⾝边学佛但没有在此的同参道友吗?
喜照:
可以啊!⼤家提提意见,我改改,再分享⽐较稳妥。
李宇:
谢谢师兄!
孔@喜照(强)
冷⽴:
师兄在⾥⾯说⽣命失去了⽅向。“⽣命的⽅向”本⾝就是⼀种执持。如果⼼⾥总想着⼀个⽅向,才知道往哪⾛。这应该就是“⽆明缘⾏”的运⾏机制。
喜照:
嗯,有道理。说明潜意识还没有完全接受涅槃,先⼊净⼟过渡⼀下。
李宇:
哈哈,看来失去⽅向才是对的了?
冷⽴:
那你不成了执⼀边了,不是失去⽅向,也不是得到⽅向。
喜照:
⽣命失去了⽅向,说明见地不坚固,真正的断疑也是很难的。
冷⽴:
我个⼈体会是,压根没有“⽅向",这⼀说。
喜照:
是的,随缘不需要⽅向。
冷⽴(哈哈)
喜照@李宇
这份报告对于初学者提供接触正法的机缘。但这⾥⾯很多内容是杨师兄最近讲的,对于初学者难度系数过⼤。
这份报告讲了什么是修⾏,以及修⾏与⽣活的关系,对于你喜欢的⽣活禅提供参考。
李宇:
杨师兄在哪⾥讲法,能不能拉我进去?
喜照@冷⽴
修⾏的⽅向有两个选择,正向涅槃或净⼟。⽣命的⽅向也有两个选择,轮回或解脱。
喜照@李宇
修的⽐较精进的师兄分享给我,我再收集整理。⼤家能问出⾼质量的问题也是⼀种很⼤的贡献。
李宇@喜照
的确如此,随喜师兄,有你们的引领是我们修⾏路上最⼤的福报。
孔@李宇
喜照师兄的博客中记录了我们以前聊天记录,喜照的⼩参报告就是根据这些内容整理的。
冷⽴@喜照
我在您的之前发给我的截图⾥看到,闵师兄说,修根本佛法,直⼊毗婆舍那,是需要天赋的,虽然最简单,也最难。很多⼈⾛不了这条路。师兄,选的是这条路,师兄也能⾛这条路,这不容易。
我个⼈佛理基础不是很好,对于这⽅⾯我也抱着随顺的状态,不求甚解。始终把重点放在“切断调⽤”这块。因为所有的准备都是为“断⽆明”服务,如果把这个重点扔了,那做的⼀切都与解脱⽆关、与正向涅槃⽆关。
喜照:
思路很清晰,不谋⽽合。实修最重要,佛理和辩义属于⼴义修⾏,我理论基础也⽐较差,同步提⾼吧。
杨师兄⽐较重视辩义,杨师兄达到了引经据典、融会贯通、触类旁通的⽔平,是我们的福报和标杆。
冷⽴:
其实,我觉得,如果奔着这个⽅向去。有时间就多看博客学习,遇到不会的就请教杨师兄。在这样的基础上,平时多加练习,多改习⽓。这才是关键的。其实,⾥聊天,也都是“随顺”的事情。正好有⾃⼰会的,也能说明⽩的,或者有⾃⼰见解的,就说说。相反,就多看看别⼈说。
我喜欢和您聊天,是因为⼀说就通,明⽩的很快。⽽不是东扯西扯,离根本佛法很远,搞出那么多权法来。我不是说权法不好,只是,我也不修那些,我也不在那上⾯较真,我就踏踏实实的实修,就完事了。正好,您也是实修的⼈,咱们就“随顺”沟通交流了。
⾥的师兄,修什么的都有。因为修的东西不⼀样,如果⼤家混在⼀起讲,只能是鸡同鸭讲。所以,我往往都是遇到我多少懂点的发⾔。杨师兄精通佛理,⽆论什么内容都能讲出好东西来。
冷⽴:
我觉得师兄做的这些事都⾮常好,只不过,这些事也都是“随顺”的。
对于这件事,我有三点看法。⼀是,我们没有觉他的能⼒。⼆是,佛说实⽆众⽣得灭度者。三是,讨论不是重点,讨论的意义在于指导实修。所以,重要的是实修,随顺讨论。
喜照:
明⽩⼈(哈哈,强)
冷⽴(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