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庆平:小鼻烟壶里的大世界
作者:赵浩宇
来源:《城市地理》2016年第03期
作者:赵浩宇
来源:《城市地理》2016年第03期
内画作为我国特有的—种传统工艺由来已久,上可追溯到清朝康熙年问。内画的产生依托于鼻烟壶,清朝开放海禁后,鼻烟被引进并逐渐在当时的京城贵族中风行—时,所以内画艺术一直都在北方盛行。但囿于其复杂的技法,需要极长时间才可学成,于是这门古老的艺术在当代失传。在重庆却有这样一个人,在国内从事内画创作人数已屈指可数的今天,仍然坚持内画艺术。
漫长的学艺之路
内画艺术分为:京、鲁、冀、粤四大流派,如今京、粤两派已经失传,剩下的鲁派以油画和水分见长,彩鲜艳,内容丰富;而冀派则注重传统国画,内容多以山水、花鸟、风景为主,风格更为古朴浑厚。
代庆平生于重庆北碚,3岁时因为父母工作调动,举家搬迁至河北衡水。而衡水正是冀派内画的发源地,虽然出现最晚,但是影响却最大,被文化部评为“中国内画之乡”。
因为自幼喜爱绘画,代庆平在20岁拜当代著名内画特级工艺大师张增慧为师时,已具备一定的西画基础。但在学习了内画绘制一段时间后,代庆平的技艺始终难以精进,年轻的他在绘制出错时经常愤怒地将手中的鼻烟壶砸个粉碎,每每如此都惹得母亲暗自伤心。
原来,内画的绘制要求极高,首先需要1-2年时间的“外画”即传统的绘画训练,以练习构图、造型、彩等美术基础,再用2-3年时间来练习瓶内的绘制,这才能做出完整的作品。练习时还需在手上绑定重物,以锻炼手部的稳定度,辛苦不说,更需要付出极大的时间与耐力。
在学艺的最初几年里,代庆平的内画手艺无法为自己和家庭创造任何经济收入,只得一边工作补贴家用和材料费用,一边刻苦钻研提升技法,这样的坚持与执着在今天看来似乎都有些不可思议,但他还是这样心无旁骛地走了过来。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代庆平最终没有辜负自己的多年学习,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内画艺术家。
内心纯净的艺术家
代庆平在磁器口有一个名为“荒原”的工作室。荒原二字取自他自己的一段话:内心即便荒凉地失去了灵感,也坚守对原创的热情。传统文化正在逐渐消失已是周知的事情,可若是听到全国内画创作者不过百人,任谁也会心头一惊吧。但即便如此,代庆平依旧坚持着原创。
代庆平的作品以三峡和磁器口为主。每次去写生,他都需要先拍一张照片,然后在短时间内完成一幅速写,之后将照片和画作比对结合再进行自己的内画创作,不仅费时费力,而且作品的主题未必会被人们接受。代庆平之所以如此坚持,是因为他认为若一味地去临摹,做出来的东西始终都只是工艺品,不能称之为艺术品,而自己也只会是一个匠人,不是艺术家,这么做不仅对不起自己学习多年,更加对不起这门传统的技艺。
当然,要担得起小齐齐的大世界“艺术家”这三个字当然不仅仅只是原创。代庆平极为擅长山水画作,他的创作习惯是先进行渲染,再添加块,最后才进行勾勒修饰,这样的画法无疑是对于传统技法的革新。他的山水作品多以三峡为主题,云雾、远山、河水、乱石、轻舟,主体和意向都层次分明,既有传统水墨山水画具象而缥缈灵动的意境,又有西画生动的彩和技巧,但两者相合却丝毫不会让人感到突兀,显得行云流水,得体自然,因此他的作品也受到了不少
外国友人的喜爱和业内人士的肯定。当代艺术大师刘海粟的弟子来到磁器口看到代庆平的作品时,曾说代庆平很干净,彼时代庆平以为此语所指的是自己的画作,便开始讲解创作方式,但来人摇摇头说自己所指的是代庆平的内心,若非心地纯净之人,是断然作不出这样的画作。或许和文如其人同理,到了一定境界,任阿的艺术创作都可以从中窥探创作者的内心,但仔细想来,若非有一颗赤子之心,又怎么会有20多年的这般坚持。
尚未崩环的世界
除了对于技法的革新和对原创的坚持,与其他的艺术家一样,代庆平的作品包含了自己对于世界的观察和思考。
在表现磁器口的作品中,有一只鼻烟壶的两面分别被绘制了老磁器口和新磁器口。画面的内容判然有别,老磁器口有惹人注目的电线杆等旧时代事物,而新磁器口已是如今我们所看到的模样。最有意思的是,新老两幅画作的调也并不相同,老磁器口的调偏黄,有淡淡的斑驳感,似乎象征着旧时代虽然已经远去,但是仍会作为最深刻的记忆印刻在人们脑海深处,而另一面的新磁器口则更加写实,一新一旧被分作两侧永不相见,让人感怀。
在另一件表现老重庆生活的作品里,代庆平将吊脚楼、溪水、石桥、背篓等元素都放了进去。在城市化急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地方呈现出了同一性,地方特渐渐被速食文明所蚕食,昔日的地域风味只残存于人们的记忆深处。而在代庆平的画作中,世界还尚未被物质化,如此心绪正如代庆平对这份艺术的坚守,也正是他内心纯净的写照。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