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被点名批评
由陆涛导演,田雁宁编剧,秦岚、黄海冰、李东霖、刘冠翔、张雅玫等主演的电视剧《填四川》即将与广大观众见面,这部电视剧改编自第八届茅盾文学奖提名作品、重庆作协副主席王雨的长篇小说《填四川》。该剧讲述了300多年前的四川,由于满清的血腥屠杀和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沃野千里的天府之国仅仅剩余不到八万人口,一时间盗贼四起,匪患四虐。康熙得到御前侍卫宁德功(周野芒饰)冒死调查的结果后,不得不颁布“填川诏”,号召整个南中国的百姓移民四川,跑马圈地。而透露四川真实消息的宁德功被当地贪官买通盗匪追杀,不得不隐姓埋名逃走。十几年后,宁德功的妻子柳春(茹萍饰)带着长大成人的女儿宁徙(秦岚)前往四川寻丈夫。而宁徙则从此拉开了一段与家人从福建徒步迁徙入川拓荒创业、开枝散叶的传奇故事。 电视剧《填四川》海报 王雨老师的小说《填四川》是虚构的,但笔者相信,当年发生四川和重庆的移民浪潮中,一定有不少像小说主人公宁徙这样的人、这样的故事,他们过着因为康熙帝的一纸诏书而背井离乡的生活,他们悲惨过、他们努力奋斗过,他们辉煌过…… 在笔者看来,中国历史上的每一次大移民都是一部血泪史,都与残酷的战争密不可分。如果真的总结起来的话,就笔者所寻到的资料来看,中国历史上共有视频制作软件哪个好9次大的移民浪潮: 其一,五胡乱华,中原汉族南下江南、湖南、湖北。西晋末年,发生八
王之乱,晋朝的实力大打折扣,北方的少数民族趁机南下,侵占了中原的腹地洛阳,即著名的“五胡乱华”。此时的少数民族将中原百姓当作食品充作军粮,号称“菜人”或“两脚羊”。中原汉族中王室贵族和富户、大户相继南迁,以致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很多侨乡。 其二,安史之乱,河南、河北、陕西的汉族居民南下江淮,西入川。安史之乱历时八年,给唐朝的社会经济造成严重破坏。更为严重的是,此后中原地区陷入了长达百年的藩镇割据的混乱状态,相对和平的南方再次成为中原居民逃避战火的首选之地。从湖北荆州至湖南常德一带,因移民而增加户口十倍。在太湖流域,人口也有显着增加,吴县移民可能占到全县户口的三分之一。由襄州沿汉水南下经郢、复至鄂,诸州户口都有不同程度增加。 其三,靖康之耻,中原居民大规模南迁。北宋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四月,金军攻破北宋都城东京,烧杀抢掠,更是俘虏了宋徽宗、宋钦宗父子。引发了中原居民大南迁。具体统计此次移民累计500万,是最大的一次中原汉民族南迁。今东南各省,甚至远至福建、广东都有大量北方移民,其中比较集中的地区是苏南浙江一带,更加密集的移民区则是从苏州至宁波一带,其中以杭州最为集中。这次移民活动,形成了今天世界上影响巨大的“客家人”族。金入主中原不久,蒙古崛起,继续南下侵占中原。中原人不断南迁,河南十室九空,成了历史上人口最少的时期。 其四,洪武填华北,从山西南部向河南、河北、山东、
安徽、江苏等地移民。宋朝以来,华北平原历经数百年战乱,旱涝蝗疫之灾也超过了任何一个朝代,人口大量亡徙。1350年,蒙古高原和华北平原陷入一场空前的鼠疫之中,华北平原人口进一步损失。1381年,田野广袤,土地肥沃的河南、河北人口都仅有190我拿你当命你当我有病图片万,而土地较少的山西人口却达400多万。明王朝建立以后,朱元璋决定从山西移民填充华北平原,其中移民河南93万人,移民山东121万人,移民河北41万人。此次移民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以政府命令而形成的大规模移民。 其五,康熙填四川,从两湖、两广、江西、福建等地移民600万。自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入川以后,四川便苦不堪言,这里曾遭受明军的滥杀,清军的滥杀,地方豪强的滥杀,乡村无赖的滥杀,以及张献忠的滥杀。清朝建立以后,南明政权与清军曾在四川爆发战争,吴三桂反清后又一次在这里与清朝开展,四川遭到了一次次的战乱和屠戳。为此,康熙皇帝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宋妍霏爸爸是香港人嘛年)明发诏书(即后世所称《清圣祖仁皇帝招民徙蜀诏》):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承先帝遗统,称制中国,自愧无能,守成自惕。今幸四海风同,八荒底定,贡赋维固,适朕愿也。独痛西蜀一隅,自献贼蹂躏以来,土地未辟,田野未治,荒抚(芜)有年,贡赋维艰。虽征毫末,不能供在位之费,倘起江西、江南助解应用,朕甚悯焉。兹据御使温、卢等奏称:湖南民有毂击肩摩之风,地有一粟难加之势。即著该部,饬行川省,湖南等处文武官员知悉,招民徙
蜀。凡有开垦百姓,任从通往,毋得关隘阻扰。俟六年外奉旨起科。凡在事官员招抚有功,另行嘉奖。 钦此 万灵古镇中的湖广会馆悬挂了康熙帝“填四川”圣旨的全文(龙昀 摄) 在这份诏书中,康熙皇帝要求两湖、两广、江西、福建等南方省份向四川移民。据统计,在一个世纪内,四川接纳移民达600多万人。 其六,下南洋,明末清初至清朝末年,粤、闽等沿海居民逃避战乱远走东南亚诸国。真正意义上的“下南洋”是从明末清初开始的,到清朝末年达到高潮。到1905年,海外华侨总数已达700万人。“下南洋”的流民,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区,但福建、广东人占95%以上。 其七,晋商和陕北居民的走西口,形成了今天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的汉族人口。走西口的时间,大概是在明代的中期开始,到清朝末年结束,高潮期为明末清。走西口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就是由于山西当时人口比较多,所以生活比较困难;另一部分人就是在内蒙一带存在边防需要。一部分人走西口,就是为了适应这种要求,到口外去发展商业,发展贸易,以至于到后来的票号。走西口实际上就是中国移民的一个部分。所谓的“西口”位于山西、内蒙交界处的右玉县,是长城上的一道关隘,真正的名字叫杀虎口。由于西北晋绥、内蒙古地区接近沙漠,土地贫瘠,所以此次移民数量有限。 其八,山东、河北、河南闯关东,形成了今天东北的多数居民。“闯关东”是中国近代向东北移民的略称,闯关东的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为多,而其中又以
山东人为最,山东又以胶东最多。关东之所以要“闯”,是因为清王朝把东北作为龙兴之地,不准汉族迁入的。而值得去“闯”的原因主要是随着日、俄势力进入东北,满清对东北的移民禁忌形同虚设;因为随着日、俄对东北的开发,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内地曾发生了光绪3年、民国18年、民国31年三次大灾荒,内地居民逃荒到东北,以投靠亲友,并可开种荒地。据统计,清代、民国时期闯关东人数累计各超过1000万。 其九,抗日战争时期河南人沿陇海铁路的西北大移民。1937年至1942年发生的一系列事件造成了此次大移民,它们分别是: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开始大规模侵华,中原大地一片战火;1938年6月,蒋介石下令扒开黄河花园口阻拦日军,黄河水淹豫、皖、苏3省44县市,法人授权委托书1250 万人受灾,死亡89万余人;1942年,中原爆发大饥荒。历经灾祸的中原百姓辗转洛阳,沿陇海路的方向前往西北“大后方”的。据估计,豫、皖、苏三省共有390万人,远的一直逃到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等省。 在“新媒体论剑”活动上,与会名博争相为荣昌文化发展建言献策(龙昀 摄) “填华北”和“填四川”是中国历史上仅有的两次以政府行政命令行事而发生的移民事件,而“填四川”又是这两次中迁移人口最多、覆盖面积最广的一次。可以说“填四川”造就了如今的四川和重庆,让这片巴蜀大地重新恢复了繁荣和热闹。 当然,就像电视剧《填四川》的主人公宁徙一样,“填四川”的过程汇总有太多的辛酸和血泪,其中无数的百姓和官
员为了和自然、和盗匪、和贪官污吏斗争,而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以说,那些倒在“填四川”道路上的人,他们都是可敬的,更是可爱的,他们用自己血肉筑起了四川“重生”的脊梁!虽然其中死了太多、太多的人…… 在电视剧《填四川》中,宁德功和宁徙一家人所遭受到的苦难或许会令不少人眼含热泪,更会有不少人咒骂那些贪官污吏,但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上,这些只是那些参与“填四川”的人所遭受到一些微不足道的磨难而已。据史料记载,16世纪至17世纪是整个明清时期发生干旱灾害最为频繁的时期,尤其是17世纪盆地东部地区。而康熙皇帝颁布《清圣祖仁皇帝招民徙蜀诏》的1694年以后,正好拉开了四川盆地的大旱序幕,而因旱灾所死去的移民非常之多。 但是,300多年前那场浩荡的“填四川”运动——我们姑且如此称呼这场官方背景的大移民、大迁移,其实不仅仅给那些参与移民的百姓带来了苦难和死亡,这场中国历史上典型的经济类型的移民运动,给四川带来重生,更带来了无限的经济、文化、艺术养分,甚至可以说,清末民初的四川、重庆之所以能够在政治、经济等领域发展迅速,以至于重庆后来成为中华民国的陪都都与“填四川”密不可分。 或许有人会觉得“填四川”是一场典型的政治性移民运动,因为这场移民是由当时的中央政府下令而成行的,但如果仔细分析中国历史上的九大移民浪潮就不难发现,五胡乱华、安史之乱、靖康之耻、下南洋、陇海铁路大移民与洪武填华北、康熙填四川、走西口
、闯关东是完全不一样的,前5类都是属于因战乱和政治原因而发生的被迫性质的移民,因为不移民那些百姓就将面临着死亡的威胁;而后4类则虽然洪武填华北和康熙填四川源于政府命令,但本质原因却是振兴地方经济,移民的主体也是平民百姓。 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五月二十日康熙皇帝所发上谕很能说明问题: 上谕:湖广民往四川垦地者甚多,伊去时将原籍房产地亩悉行变卖往四川垦地,至满五年起征之时,又复回湖广将原卖房产地亩争告者甚多。巡抚潘宗洛以此情由,曾缮摺启奏。 嗣后湖广民人有往四川种地者,该抚将往种地民人年貌、名姓、籍贯查明造册移送四川巡抚,令其查明。其自四川复回湖广者,四川巡抚亦照此造册移送湖广巡抚,两相照应查验,则民人不得任意往返,而事得清厘,争讼可以止息。俟潘宗洛具题,到时大学士等会同九卿确议具奏。 特谕。 在这份上谕中,康熙皇帝提出有不少湖广人为了贪图四川免税5年的政策,在老家将房产和土地卖掉,去四川垦地,到了年限该纳税时又离开四川回到老家去了,致使不少当地人上告。 我们先不说这种行为在道德上如何、如何,仅仅来看这种朴素的资本运作方式,就不难证明“填四川”是一场典型的经济类移民。 既然是经济类型的移民,“填四川”就必然会为四川和重庆等地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笔者此次有幸走访了重庆市荣昌县的不少地方,包括安富街道、万灵古镇等等,也见识到了安富陶器、安富的酿酒作坊、万灵镇的古街古巷,品尝了
红高粱酿制的粮食酒、百年老号正宗的艾粑、香辣爽口的黄凉粉…… 现存于荣昌安陶博物馆的外素内釉笔洗,其中无水却仿佛水波荡漾其中(龙昀 摄) 笔者喜欢喝茶,顺带也喜欢上了各种陶器。提起陶器,或许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就是江苏宜兴紫砂陶,毕竟说起紫砂壶很少有人不知道。其实在真正的行家眼中,紫砂陶仅仅是中国四大名陶之一,除了它我们尚有重庆荣昌陶、云南建水陶、广西钦州坭兴陶三大陶瓷,其中重庆荣昌陶就是产自如今重庆市荣昌县的安富街道(曾经的安富镇),故荣昌陶也称安陶。 如今的荣昌也为各种名酒盛产高档瓷酒瓶(龙昀 摄) 荣昌陶主要分为生活陶和工艺陶。其中生活陶在古代主要是生产酒缸和泡菜坛子,不过如今荣昌的生活陶早已经拓展了新产品——高档酒瓶,包括茅台、泸州老窖、西凤酒和酒鬼酒等名酒的高档瓷瓶装酒的瓷瓶,都是在荣昌——或者说是荣昌的安富生产的。而在工艺陶方面,素烧的“泥精货”,具有夭然泽,给人以古朴淡雅之感。以各种釉装饰的“釉子货”,观之有晶莹剔透之形,叩之能发清脆悦耳之声,装饰大方朴质而富于变化,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地方特。 汉代荣昌所生产的陶俑(龙昀 摄) 荣昌陶最早出现在汉代,兴盛于宋代,但真正得到大发展、大繁荣却是在明清时期,其中又尤以“填四川”之后,得到大量中原高级手工艺者的“支持”后为最。据史料记载,这个时期的荣昌百姓竞相造窑或加入制陶大军,形成了鳞次栉比的窑场。甚至有了“金竹山,瓦子滩,十
里河床陶片片。窑火烧亮半边天,窑公吆喝悍声远。”的歌谣传世。在这段时间中,安富陶器不只是生产量大,生产工艺也不断改进。清光绪年间,安富陶器广泛采用釉和刻花装饰,俗称“釉子货”,最高年产量达400万件。 荣昌陶制品(龙昀 摄) 笔者曾向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国人才研究会艺术家学部委员会委员钟鸣请教荣昌陶久负盛名的原因,他告诉笔者,荣昌的陶土粘性和可塑性强、烧制的容器具有不渗漏、保鲜好等特点,素有“泥精”的美称,陶器中的茶水可保持数天不坏。 这种用荣昌传统手工艺打造的大缸,可以装两吨的酒液(龙昀 摄) 除了盛产荣昌陶的安富,万灵古镇也是笔者驻足最多的地方,不仅仅因为这是是电视剧《填四川》最主要的拍摄地,更是因为这里原汁原味的保留了清朝古镇的风貌,甚至于一些地方还能看到宋、明时期的风格。 万灵古镇的湖广会馆中建有禹王宫,这是填四川移民用来祭祀禹王的场所(龙昀 张子凡丁钰琼结婚摄) 据当地人介绍,万灵古镇原来叫做“路孔镇”,起源于宋、明时期濑溪河上的一处水码头,清朝嘉庆五年(1800 年),当地绅士及乡民,为了防御川东白莲教的战火,在当时水码头的基础上扩建了大荣寨——也就是如今的万宁古镇。 万灵古镇的十八梯,阶梯曾是镇子最繁华的地区,没有之一!(龙昀 摄) 无论是镇中被磨的光如明镜的“十八梯”,还是幽深厚重的“烟雨巷”,或是曾经抵抗川东白莲教进攻的“狮子门”,亦或是曾为抵御日本侵略者做出重大贡献、为抗战运输弹药而修建的“抗战船闸”,
都留下了满满的历史烙印,静静的诉说着数百年来无数人的悲欢离合。 这处抗战船闸曾为抗击日寇立下汗马功劳,如今仍在使用(龙昀 摄) 在笔者看来,无论是荣昌的陶、荣昌的酒,还是荣昌的古镇,都透着一种厚重的文化气息,这种文化气息来源与那场轰轰烈烈的“填四川”大移民,却又远高于斯,其厚重感完全继承了中国古代巴蜀文化的某些精髓,却又充分地的中原民族所融合,早就了一种特殊的文化气息。 荣昌、荣昌,繁荣昌盛;安富、安富,安宁富足;万灵,万灵,万世通灵。荣昌的地名就透露着那种满满的灵气。 《吕氏春秋》中说“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用来比喻经常运动,生命力才能持久,才有旺盛的活力。而这句话其实更是荣昌——这座繁荣于移民浪潮城市的写照,没有广泛经贸交流就不会有万灵古镇,没有“填四川”的移民浪潮就不会有如今如此灿烂、繁荣的荣昌陶,荣昌就是一座用不停歇的城市。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