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NOMIC
R ELATIONS
AN D
F
RE I GN
PRACTICE IN
TRADE
87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社会的到来,包括电视、出版、娱乐、新闻、电影在内的文化产业创造的价值在国民财富中比重越来越大,业已成为一种新的产业形态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世界各国纷纷把文化产业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是当今世界文化产业与贸易的领头羊,其文化产业产值占GDP 的20%左右。在亚洲,日本和韩国等一些国家纷纷成立了专门的文化发展机构,在政策和财政上对文化产业的发展进行了强有力的支持。
作为具有丰富资源的文化大国的中国文化产业起步较晚,发展水平低,文化产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不高,文化贸易存在较大逆差,尤其是在知识含量高的文化贸易上存在严重逆差。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后“文化立国”方针的确立,在相关政策的大力扶植下,业已成为世界第五大文化产业强国。所以韩国近年来文化产业与贸易的发展值得我们去研究和借鉴,这对于捍卫文化安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乃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韩国文化贸易的发展格局
(一)韩国文化贸易的现状
韩国的文化产业也叫做“内容产业”,是指文化艺术商品制作和流通产业,包括动画、音乐、游戏、出版漫画、电视、电影等内容。1998年在亚洲金融风暴中,韩国经济遭受重创,使得政府认识到单一产业结构脆弱性,所以于1998年提出“文化立
国”的方针,把低消耗、无污染、利润核心在创意的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发展国家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予以大力推进。随着近年来数字技术的兴起和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韩国出口创汇的战略性产业。
在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引导下,韩国文化产业及文化贸易得到了飞速的跨越式发展。根据2005年5月初韩国文化观光部公布的《2004年韩国文化产业白皮书》,2003年涵盖韩国出版、漫画、游戏、电影、动画
片、广播电视、互联网及移动文化信息等10个领域的文化产业的市场销售额为44万亿韩元,占当年韩国GDP 的6%(世界平均为4%,中国为3%)。2003年,韩国文化产品出口总额为6.3亿美元,其中电影出口164部,金额为3098万美元,
2004年为194部,金额为5828万美元,增长88%。其他产业的详细情况请见表1和表2所示。
另据韩国报纸报道,2003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上,75%的产品是从韩国引进的。在电视剧方面,2005-2006年韩剧占据了我国各省台电视剧时间的25%,且主要为黄金时间。
韩国文化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仅仅停留在数据上,相关的经济波及效果的报告统计显示,仅
中韩文化贸易发展的比较分析
表1韩国主要文化产业2003及2004年度出口额
项目
年份
2003年
出口金额(万美元)
2004年
出口金额(万美元)
电影30985828电视剧33087150动画7572—出版
14964
资料来源:韩国文化产业振兴院资料整理得
AND
PRACTICE RADE
IN
RELATIONS
RE GN
北京工业大学
赵书华
王华强
ECONOMIC S
R ELATION韩国娱乐新闻网
A ND
F
RE I GN
PRACTICE IN
TRADE
88
2004年由韩国文化产品出口对其他制造业、服务业的产额、附加值、创造的就业岗位间接效果达4.5万亿韩元,约合41亿美元,可谓数目巨大。
(二)韩国对外文化贸易的特点及成功经验1、有赖于国家的高度重视与产业政策的适时制定与执行。“文化立国”的方针确定后,1999年至2001年韩国政府在政策上,先后制定了《文化产业发展五年计划》和《文化产业发展推进计划》等一系列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划,为文化产业的管理以及经营机制的建立提供了必要的政策依据。
2、建立了有利于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产业管理与运行机制。1998年政府在文化观光部内第一次设立“文化产业局”,成为韩国政府主管文化产业的职能部门。随后,文化观光部先后于2000年4月、12月,设立“韩国工艺文化振兴院”和“文化产业支援中心”,2001年将“文化产业支援中心”扩建为“文化产业振兴院”,全面负责文化产业的具体扶持工作,协调各方工作,为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孵化、催生作用。
3、在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上,多渠道、官民共同投融资是其运作方式的一个重要特点,形成了巨额资金推动的发展局面。韩国政府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支持力
度逐年加大,其中2002年通过国家预算拨款、投资组合、专项基金共融资5000亿韩元,为文化创作和基础设施建设、营销和出口、人才培养,分别投入1700亿、1870亿和1430亿韩元。
4、积极开拓文化市场,准确定位目标市场,着力培养文化产业专业人才。韩国以中国、日本为重点的东亚及东南亚地区作为目标市场,针对地区特点开发适销对路的名牌文化产品,从而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其产品在别国市场的“文化折扣”。
韩国实行教育“高投资”政策,其教育投资是世界上最高的国家之一,其教育投资一般占政府整个预算的1/5以上。
二、中国对外文化的发展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对外文化贸易现状
伴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特别是加入WTO 之后,我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2004年已进入世界对外贸易三强,但是在服务贸易尤其是在文化贸易方面,远远落后于西方发达国家,存在严重的贸易逆差。从表2中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2005年中国在主要的文化贸易产品上均存在严重的逆差,除了录音带是
我国完全出口、数码激光视盘的出口明显大于进口外,其他的都过分依赖进口,进口数量是出口的几倍甚至几十倍颇为常见。其中版权贸易中的软件和电视节目,只有进口而没有出口;其次是期刊的版权,进口量竟然是出口量的374.5倍。可见,积极推进文化贸易发展,增强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已迫在眉睫。
(二)我国文化贸易存在的问题
1、文化产业尚未开始进行合理的产业化运作,
表22005年中国主要文化产品贸易逆差统计
产品种类
出口(万美元)进口(万美元)差额(万美元)进口占出口比例
一、图书报纸期刊3287.1916418.35-13131.16  4.99倍(一)图书2920.874196.96-1276.09  1.44倍(二)期刊228.8710736.73-10507.8646.91倍(三)报纸
137.451484.66-1347.2110.8倍二、音响制品电子出版物2111933-17229.16倍(一)录音带46.3646.36完全出口(二)激光唱片45.68194.72-149.04  4.26倍(三)数码激光视盘83.66  1.0482.620.01倍(四)
电子出版物35.061737.15-1702.0949.55倍出口种数进口种数差额三、版权151710894-93777.18倍(一)图书14349382-7948  6.54倍(二)期刊2749-747374.5倍(三)录音制品190-8990倍(四)录像制品2144-14272倍(五)电子出版物78
155-77  1.99倍(六)软件401-401完全进口(七)电视节目
3
-3
完全进口
资料来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2005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整理得到
ECONOMIC
R ELATIONS
AN D
F
RE I GN
PRACTICE IN
TRADE
89
产业规模小,市场化水平不高。在国外文化集团大举进入中国的压力下,面对巨大的市场,我国文化企业缺乏行之有效的国际营销方式和运作模式,缺乏一个国家级的信息平台,而且对世界文化市场的发展潜力和发展前景缺乏足够的认识。
2、体制性障碍比较严重。目前我国的文化产业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行政隶属关系尚未打破,管理权经营权合一;国有专营文化产品生产依然被“垄断”经营。长期以来我国文化产业总体格局表现为经营单位众多产业集约化程度不高,资源极度分散。
3、法律法规不健全,文化发展政策缺乏切实可行的措施。在文化发展政策上,我国政府在鼓励、支持推动文化产品及文化企业走向世界的过程中措施不具体,缺少实质性的支持,尤其对于文化产品创作,生产的风险都大大高于普通产品,如何给予扶持没有明确的、切实可行的措施。
三、韩国文化贸易的发展给我国的一些启示
第一,要树立全新的“文化产业”意识,理顺文化产业管理机制,走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
在经营规模方面,积极组成企业集团,改变文化企业规模小并且分散的现状;在体制上,转变政府职能,改善国有专营文化产品生产“垄断”经营的局面,可以在文化部下建立类似韩国文化产业局的机构,全面负责振兴文化产业,协调各方的利益关系。
第二,要积极挖掘民族文化特,强化对文化贸易认知度和重视度,保护我国文化资源。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使我们拥有巨大的文化宝库和灿烂的文化资源。近年来,相对于韩国对文化的热衷和保护,我们却遭遇了文化保护不力的尴尬。从韩国人申请了端午祭,到《三国志》电脑游戏被日本垄断,再到花木兰被拍成美国电影成为美国品牌等等,都显示了我国在文化资源保护上的不力和被动的事实。韩国政府把中国大陆看作“韩流”文化产品最有潜力的市场,正大力推进韩国文化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因此,加强对文化贸易发展紧迫感的认识,加大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开发,是捍卫我国文化历史和文化
安全、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基本前提。
第三,要采取积极的文化产业政策,明确文化发展战略,加强文化贸易发展的立法。
国家应该在产业政策方面给予扶持,在财政支持力度、投融资渠道的选择和税收制度等方面给予优惠的
政策,组建产业集团,壮大企业自身的实力;同时应借鉴韩国在融资方面的经验,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成立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形成多元有序的融资局面;建立能够协调各方的专门机构,制定文化产业及贸易发展的专门法律,逐步构建与WTO 规则相适应,又符合我国国情的文化管理与文化产业政策系统。
第四,要明确市场定位,充分利用文化相似性,努力降低“文化折扣”的影响。
我国文化企业应该首先瞄准国内市场,争取在国内市场上保持市场主体地位;然后利用文化亲和力,辐射港台、东南亚华人文化圈,以及韩国、日本等亚洲文化圈,成为区域市场上的强有力竞争者。第三步才是以东亚及东南亚的市场占领为跳板,进军世界主流市场。
中韩两国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其文化有很大的相似性。韩国文化贸易发展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其制度设计和操作模式,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我们不妨借鉴近邻,这对我国文化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冯潮华.文化产业若干重要关系问题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福州,2005
2、花建.发展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战略视野[J ].探索与
争鸣,2005(6)3、袁飞,赵启正:文化贸易“巨额赤字”凸现中国软实力短板.第一财经日报,2006年3月10日第A03版4、黄一璜.韩国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评述[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7(1)
5、金禅智.韩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及对中国的启示[D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2006年4月,第5页,第18页
6、宋魁.韩国文化产业发展的背景、特点及其启示[J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7(1),第40页
7、赵有广.我国对外文化贸易逆差及其原因分析[J ],国际贸易,2006年第10期
8、李怀亮.当代国际文化贸易与文化竞争[M ].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