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消费革命的一代——中国独生代
开篇语
  中国独生代的消费革命
  1979年中国政府开始实行“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小孩”的政策,这一史无前例的“创举”造就了大约1亿(2001年)的独生子女的,而且随着时刻的推移,那个人还将进一步扩大(据推测,中国的人口大约还需50年才能实现负增长)。在中国家庭人口结构(2001年)中,三口之家比重最大占31.45%,都市中三口之家比重更高达43.10%(《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02》)。
  最早的一批独生子女,到2006年已27岁,开始进入消费高峰期。他们的工作和收入趋于稳固,以后收入预期乐观。也确实是说,独生代将迅速替代占主导地位的18~35岁消费体,成为中国新的消费主力。更重要的是,独生代正在引发中国的消费革命。
  一、独生代素描
  美国《新闻周刊》最早引发对中国独生子女的关注,1985年3月18日,该刊发表题为《一大
“小皇帝”》的文章,拉开了中国教育学、心理学和社会学等领域对独生子女问题的研究序幕。我们那个地点试图从市场和消费者行为角度给予关注,并引入专业术语“独生代”(the Only-Child Generation,简称为OCG)。
  能够到比照的是美国的“婴儿潮”一代(1946年1月~1964年12月出生)和日本的“影像的一代”(20世纪50、60年代出生),他们都在其国家推动起庞大的消费转变浪潮。相比之下,中国独生代是一个专门体。他们要紧是政府政策的产物,作为个体人,他们又同时成长在根文化极浓的中国环境中。这些过于专门的成长环境,孕育出中国独生代专门的心理、行为和消费价值观,加上其消费能力的大提升,从而整体上会改变中国的消费趋势,并将改变中国主流家庭消费结构。
  中国独生代20年前被称呼为“小皇帝”、“小太阳”,20年后他们是“QQ族”、“新新人类”。他们曾通过着千娇百宠的生活,是别人仰慕的对象;但他们也仰慕别人:他们生而孤单,没有兄弟妹。打算生育政策在保证他们相对富足的成长环境的同时,也意味着他们无法品味拥有兄弟妹的好处。他们被指责为娇生惯养、依靠成性,他们还要承担难以承担的心理重负——为6个长辈圆以后之梦。所有的矛盾都在那个地点聚结。
  1992年北京360个都市家庭调查发觉,家庭支出的66.3%用在了独生子女身上,全国都市家庭支出中,他们的消费则占到了五至七成。如此的家庭氛围,对其心理和以后消费行为的阻碍差不多上长远的。他们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从小被呵护着,没有受过苦,没有缺过钱花;因为没有兄弟妹,也从没试过跟别人争东西吃,争衣服穿,如此的环境造成了独生代孤独自我的性格特点,这是整代人的共性;另一方面,他们又更独立,对情况更有自己的主张和见解。
  二、独生代消费革命
  中国独生代有以下反传统的消费价值观及消费特点:
  特点1:无所不闻超早熟
  独生代生逢IT技术迅猛进展,一出生便有电视,手机、互联网任其使用,各种信息无奇不有,无所不包。信息过剩,多见广识,催其早熟。独生代从小适应影视语言和网络语言,对广告反应迅速,对新事物接收快。
  社会学家们称,越来越开放的经济社会使这一代小孩没有资讯封闭的苦闷,没有太多传统
文化的经历,没有刻骨铭心的历史负累。
  对比:传统世代信息不充分不对称,用体会补偿信息不足,对新事物保持理性。
  特点2:独立个性酷自我
  “专门少挫折”的成长背景,造就了“自我”的风格,以自我为中心,我行我素,个人主义,“我想我要我喜爱”。适应别人服从, 不适应被服从, 适应别人照管关怀,不适应照管别人。关怀小我胜过关怀历史和政治大事。
  对前辈的专门多观念专门不以为然,他们大多思维独立,轻视权威和领导,不愿被改造,敢于同意挑战,在信息时代如鱼得水。在消费观念上更是“自我”,尽管薪水不算低,但积蓄几乎为零,大多数收入花在服饰、信息、交友及旅行上。
  对比:传统世代重别人的看法,受体阻碍大,重中庸和谐。
  特点3:全方位享乐主义
  中国的消费文化和他们同步成长,独生代的专门背景又令他们享受了家庭的宠爱,几乎每
一点愿望都可满足,这使独生代有永不满足的消费需求。通吃物质和精神快餐(漫画、杂志、网络、肯德基、麦当劳,馋所有美味漂亮精妙的……), 追感受,爱动物甚于爱人,爱电脑甚于爱书, 易迷恋或沉迷某种事物而不惜花钱。独生代热衷信用卡消费、超前买车买房,超前消费是其差不多模式。
  对比:传统世代从吃苦耐劳到逐步有限享乐, 滞后消费是其差不多模式。
  特点4:“有钱就花”不存钱
  “天天有阳光,改日会更好”, 无担忧意识,更相伴中国经济繁荣期望值不断上升。独生代抱着“有钱就花”的观念,不管赚多少,都在当月花掉,甚至还会透支,“没钱先贷”,乐于欠债,总觉得缺钱,图的确实是爽快。有媒体称他们是“都市新贫族”。
  对比:中国尽管银行利息8次降息,差不多上存钱已无利可图,百姓银行存款仍高居11万亿元(2003年),传统世代缺乏安全感,一定要存钱防以后。
  特点5:崇尚品牌时尚成风
  在消费上,他们对节俭的传统美德并没有太大的爱好,但对源于西方的超前消费和及时消费却有专门强的认同感。讲究情调、品位、审美,崇尚品牌和高档。
  在具体的消费行为上,他们表现出大胆和叛逆,是时尚消费的引领者和追随者,在他们眼中专门少有禁区,传统的消费适应被他们认为是一种落后的束缚。
  对比:传统世代消费重实在甚至节俭,离品牌距离远。对促销降价敏锐反应高。
  特点6:旅行电游查心情和体验
  北京一项旅行社随机调查(2002年)说明,刚走向工作岗位的独生代体,有出境游愿望的达80%以上。到澳大利亚、新西兰甚至更远的地点度假的人越来越多。出境游通常需要 1周至 2周时刻,费用需人民币1万元左右,尽管花费远高于许多人的月收入,但旅行中独生代的比重仍旧有增无减。据业界分析,有期望成为中国出境游最具实力支撑者的,应是连续进入消费期的独生代。
  在独生代的眼中,网络尽管是虚拟的,但比现实更自由开放,他们的喜怒哀乐能够在鼠标和键盘上得以充分的表达,他们的孤独和无奈能够在网络上与素昧终生的网友分享。他们乐
于尝试,挑战自我,成为电子游戏消费的主力和极限运动的先锋。
  对比:传统世代过去专门少花钱在体验消费上,如旅行, 他们甚至反对网吧、电子游戏。
  综上所述,独生代需求欲望高、执著个性和高档品牌、适应透支、乐于新品、心理需求高、寻求刺激和体验等消费特点日益凸显出来,独生代的消费价值观既倾向于西方,又在心理层面不同于西方。其与传统消费形式庞大的反差及其庞大的消费潜能,预示着新的消费浪潮的到来。加强对中国消费新世代的实证研究,进行营销策略创新已成为必需。
韩国娱乐新闻网
链接1:中国儿童零花钱专门——中日韩越四国的调查比较
  日本前桥国际大学山本教授2004年初的一项调查显示,中、日、韩以及越南四国当中,中国都市青青年的零花钱绝对金额最多;中国同龄小孩间零花钱的差额过大;父母给小孩零花钱方式较为随意;小孩对零花钱的支配权也偏小。折射出中国独生代生长环境之差异。
  ·按比例而言,中国小孩的零花钱绝对额最高
  “在我们入户调查的一个中国家庭,该户读初一的中学生一个月零花钱达到400~500元,而
据他母亲讲,那个数额在班级上并非最多。”按照实际购买力换算,这相当于日韩小孩家庭零花钱平均水平的2倍甚至3倍。在日本相同年级即十三四岁的中学生中,每个月零花钱在2000到3000日元之间,折合成人民币约140~200元之间,韩国青青年的零花钱绝对金额比日本略少,然而考虑到购买力的因素,两国相差并不大,而同样经济进展迅速的越南,青青年的零花钱数额最低。
  ·中国小孩零花钱的“贫富差异”让人吃惊
  调查发觉,中国一个班级里一个月零花钱多者能够上千元,少的则可能几乎没有。即使收入水平差不多,因为家庭教育观念的不同,中国家长给子女的零花钱数额也有明显差别。
  在日本和韩国,尽管经济条件不尽相同,但一个班级同学的零花钱差不多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父母甚至会相互打听各自给子女零花钱的数额,并约定大致的数额,以免让小孩攀比而造成心态不平稳。
  ·中国家长给小孩零花钱最随意
  在其他三国,家长给子女零花钱的方式都比较固定,而中国家长给小孩零花钱的方式就显
得较随意:既可能定时定量地给,也可能为满足小孩的要求而额外增加。
  据调查,四国的父母对小孩零花钱的操纵有两种方式:第一种是定期给小孩一定数额的零花钱,让小孩自己安排开销;第二种是依照小孩的要求或愿望来给小孩零花钱,每一次和小孩和谐或者操纵小孩的要求。日本家长多选择前者,韩国和越南的家长则乐于采取后一种方式,而在中国,两种方式的选择兼而有之。
  日本学者认为,不同的零花钱给予方式对小孩的人格培养有不同阻碍。定时定量的方式能够让小孩明白得统筹安排财宝;需要用钱时与家长协商,则能锤炼小孩和谐人际关系的能力。
  而没有规律地随意给零花钱,可能造成的后果是,假如给得少,小孩有可能会压抑自己的欲望,一旦给得多的时候,专门可能导致欲望的无克制。
  ·中国小孩支配零花钱自主权小
  在中国较为普遍的一个现象,即中国小孩的零花钱并不是完全自主安排的。“调查中发觉,中国小孩的零花钱尽管比较多,专门是压岁钱也有专门大数额的进账,然而这些钱的使用通
常要由家长指导支配,最后多数用在学费、书本费等方面。”
  山本教授表示,零花钱在日本完全都由小孩自己支配,学费等费用则是家长应当承担的支出。日本、韩国家长尽管严格操纵子女零花钱的数额,然而一旦给出就可不能对零花钱的使用过多干涉,让小孩自主安排零花钱,家长视之为培养小孩理财意识。 (据晨报2004年3月4日报道改写)
  理论阐释 
  消费世代的划分
  消费世代理论的差不多假设是:出生于同一时代的人经历过共同的社会、政治、历史和经济环境,因此会产生相似的观念和行为(Dell Hawkins,2000)。“世代”(generation)代表的是一类具有一定共性的消费体, 重点不在于消费者的生理年龄,而是要紧考虑消费者出生年代和成长经历的不同。如美国有婴儿潮世代、X世代及N世代消费族的划分。
  西方学者Hellmut Schütte(1998) 最初对中国进行世代划分,Schütte把中国消费者按世代细分为三代,如表1所示。
  Schütte的划分显得有些粗略,未充分显示中国社会的快速变化,CMC在此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的细分, 见表2。
  “我觉得把钱存在银行里最愚蠢了……因为钱放在那儿不动会贬值,还不如投资在自己身上,今后一定会有更大的回报。比如,我去旅行确实是一种投资。整个中国我只有西藏没有去过了,每次去旅行差不多上‘双飞’……”L小对以后充满信心,因此也不舍弃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