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闻时效性社会效益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中国的新闻媒体也进入了新的发展周期。随着社会生活的日益丰富,评论的内容和体裁突破了传统媒介载体的限制,从要素到风格也有很大变化。然而新闻报道的生命和灵魂——时效与真实依然考验着我们,新闻时效性是新闻价值中的一个重要因素,时间就是价值!当然,新闻是为社会服务的,新闻价值与新闻的社会效益密切相关,把新闻的时效性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是一个新的、人文化的发展,在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显得格外重要。
【关键词】:新闻时效与真实时间价值社会效益传播文明时效服从效益
【正文】:
一、新闻的时效性——时间与价值
美国新闻人界有这样的说法:“无论新闻事件多么显著,与多么知名的人士相关,新闻价值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锐减。”为了提高新闻传播的时效性,为了最大的限度上实现新闻传播价值,各类新闻机构正在写作技术领域以传播技术领域不断的进行全新的探索。当一件新闻事件发生时,一家新闻机构往往为了比另一家新闻机构将新闻报道提早发布几秒种而竭尽全力。
(一)时效性是新闻采访的生命
时效性是新闻的“生命”,也是赢得更高的发行量和收视率的关键。时效性意味着:一要迅速及时,二要简短明了。报道的时间距离事件发生的时间越近,这条新闻就越具有新闻价值。
从理论上来说,时效性指事实发生与作为新闻事实发生之间的时间差(时距),同新闻面世以后激起的社会效果的相关量,即新闻产生应有社会效果的时距限度。
早年徐宝璜先生在其所著《新闻学》一书中就说过:“社论须以当日或昨日本报所登之新闻为材料而讨论之,此理甚明。”在报界更有看完大样写社论的说法,其意思就是强调评论的时效性。
新闻必须是刚刚发生的事,而且报道得越快越好。例如在火灾发生的现场,有时候往往比消防队员到得还早,就是为了抢时间,要在第一时间,采访到第一手的材料,尽快报道给受众。一条有时效的新闻,价值连城。一条过了时的新闻,就成了旧闻。
获得第一手信息是很多人都十分内关注的!9·11事件,一个记者在街上走,突然看到飞机撞到大楼上去了,他用500美元买了旁边一人的录相机,拍下了第二座楼又遭袭击的场面,这条新闻的价值,岂止是500美元。他把第一手信息传送给了观众,这样的信息才具有
它最真实最高的价值。这也是为什么新闻常被称为“易碎品”,因为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的实现是一瞬间的、一次性的。
美国《纽约时报》前副主编罗伯特·赖斯特说:“如果世界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新闻界普遍认为,最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莫过于昨天的报纸的话,那么今天的看法是:最没有生命力的东西莫过于几个小时以前发生的新闻”。这已是上个世纪的事了。到了今天,最有价值的新闻再难与“几个小时之前”这样的字眼有关错过了那几秒,新闻就会成为“旧闻”,再没有价值可言了。
自新闻传播之日起,时效性就是衡量新闻的一个决定性标尺,这就使得时效性对于新闻采访的意义非常重大,它不是金牌与银牌的差别,而是金牌与粪土的差别。也就是说,一条有时效的新闻是新闻,过时了,就一钱不值。失去时效,新闻就成了废品。
但有时候,只讲抢时间,也会忙中出错,把记者的职业敏感变成了捕风捉影。这样就要说到采访的另一点,即真实性。
(二)呼吁——新闻要真实!真实才有价值!
时效性要以真实为前提,否则,快是快了,但发出的消息有错,那这个快就失去了意义,相反还会带来很坏的不可弥补的损失。这样的新闻不是真正的新闻,更谈不上时效只有把新闻的时效性和真实性辩证地结合起来,才能体现新闻采访的真正意义。
真实性是新闻采访的基本原则,是新闻的生命线。新闻采访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客观地探寻事实的真相。
客观真实性是新闻受众的基本需求,也是新闻记者追求的一种意境。诚然,新闻报道完全真实客观固然是件难事,但这并不意味着客观与真实的虚无。只要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勇于探索事实真相,使自己的主观意识能够正确认识和反映社会现象,报道的真实性和客观性是能够实现的。如果记者道听途说,信以为真,把假新闻当作真新闻报道出去,就会造成不好的影响。
传媒如果孤立地刻意“求快”,可能因失真失实而导致“虚假评论”,客观上为假新闻的散播推波助澜。譬如“女大学生捡剩馒头充饥,年消费8.35元”这则假新闻一出笼,当即被许多只求快的“评论家”和媒体视如至宝,以其为靶标而大做文章大发“感慨”。结果这被渲染夸大的报道,使得一干“评论家”们和媒体自摆乌龙。相关者除了灰头土脸,还多少有些无颜对人。所以如此都是惟快闹的。新闻评论在兼顾时效的同时,更应重在真实准确和深刻新颖。不能只匆匆地粗略一瞥,便捕风捉影下笔千言离题万里。这样的评论即使不是缺乏责任感,也有草率和随意之嫌。
假新闻害人不浅。2007年4月16日,中新网发布【“新闻”】:今天发生在弗吉理工大学的特大击案凶嫌身份初步认定:该行凶男子是一名持学生签证来美国就读的中国留学生,现年24岁。但警方称他不是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学生。消息源《芝加哥太阳报》透露,他于去年8月7日乘坐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航班飞机从上海发,在加州旧金山登陆美国,持学生签证入境。而后经证实,【真相】为:北京时间4月17日晚9时40分左右,美国CNN 直播了案情新闻发布会,在会上,警方宣布,经过有关部门的细致调查,凶手的身份水落石出———23岁的韩国学生赵承辉,弗吉尼亚理工大学英语专业本科四年级学生。
据说,在这次美国校园杀案的报道中,中新网的报道不仅速度快而且数量多,让其他媒体大叹弗如。特选摘一条BBC的新闻规范以为共勉:“正确比速度更重要。”
(三)做好时效性与真实高度统一
时效性和真实性是新闻的主要特点,是新闻采访的两翼,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新闻采访要将二者结合起来,辨证统一起来。从二者的对立统一中到它们相互依赖相互统一的地方。这样才能既保证新闻报道的客观真实性又体现新闻报道的时效性。客观是真实的前提,而构成时效的两大关键因素是时间和作用。只有把客观、及时和新闻价值统一起来,新闻采访才具有意义。时效性和真实性二者缺一不可,必须高度统一起来。
要做到时效性和真实性高度统一,就必须大力防止虚假新闻。防止虚假新闻,主要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一定要细心,不要忙中出错。越是想抢时间,越容易匆忙,匆忙中,就容易出错。忙中忘记了核对,特别是一些细节,容易忽略。情况越是紧急,越要细心,不能疏忽大意,道听途说。避免忙中出错。
二是不要道听途说。记者不能不认真调查,认真核对,而是凭听来的片言只语就下结论。不能只听信一面之词,就信以为真。未作核对,就加以报道。
三是不能想当然,不能随便按自己以往的经验,一厢情愿地“推断”出新闻的情节来。结果事实并非如此。
四是不能有意。记者在表扬性稿件上,为了突出对象的优秀品质,有时候就凭自己的良好愿望,把主观的想法强加在采访对象身上。有意拔高,或加上一些所谓“合理想象”的情节。这样做都不符合真实性的要求。
新闻记者最忌讳的就是凭空杜撰,凭空虚构。新闻报道经常要涉及当前社会的受人关注的敏感的或重大的事件,政策性很强。所以新闻记者必须加强自己的政治修养,把时效性和真实性高度统一起来。
二、新闻的社会效益——健康、经济、生活
新闻宣传以社会效益为最高准则,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由它的价值实现形式决定的。新闻传媒生产和传播的新闻是精神产品,它作用于人们的心灵,对于人们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操、兴趣爱好乃至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很大影响。
新闻媒介在任何社会环境中都要同时考虑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古往今来的新闻媒介,几乎没有不注重社会效益的。对于中国新闻媒介来说,社会效益指标永远都是第一位的。
那种认为追求经济效益就可不顾媒体道德而忽视社会效益的做法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
的新闻传媒的一种误解,即便是在市场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大多数记者和编辑也认为“盈利不是报纸的根本目标,社会效益才是报纸的根本目的”。
(一)有健康才有文明
美国新闻理论理论的经典著作——卡斯柏.约斯特的《新闻学原理》较早的讨论过新闻传播的社会功能,其核心的观点就是“新闻第一”,“报纸是一种高尚的职业,它的成功与否,要看从业人员心中是否有一种广大的知识的积聚。报纸是一种生产企业,因为这里面有许多专门的技巧,都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也是一种商业,因为它的买和卖都是大量的和复杂的。商业对新闻事业来说是必不可少的,没有新闻事业,这种商业也就无法产生。所以只有在两者相互了解对方的重要性并深切体会对方的不可偏重的大前提下,整个新闻事业才可能最有效地发展”
近年来,随着新闻竞争的日趋激烈,一些新闻媒体纷纷出“眼球经济”这张牌,为了紧紧抓住读者的注意力,他们在标题和内容上大做文章。这当中,社会新闻不自觉地充当了“做文章”的牺牲品,自觉不自觉地刮起了一股低俗、庸俗之风。
为盲目迎合少数读者的低级趣味,一些媒体不惜使出各种招数,“剑走偏锋”,报道一些凶杀、抢劫、、暴力、情等内容,并力求让其“娱乐化”、“低俗化”,以至于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有的闭门造车想当然,致使新闻失实;有的本意要做正面报道却不料被读者负面解读;更多的是完全真正有价值的信
息和观点却在“语惊四座”的报道中被无心隐去。而且这股低俗之风越演越烈,某种程度上来说,已成为读者反映强烈的社会公害之一。社会新闻的低俗风,不仅损害了读者的精神家园,带来道德困惑,也损害了新闻媒体的公信力,损害新闻工作者的形象。难道我们的视角和笔触注定要在低俗、负面、无趣和缺乏道德判断的一地鸡毛中沉沦??如何有效地抵制低俗之风,已成为当前社会新闻采写中的主要课题。
(二)怎样追求高尚?——传播干净的信息
新闻价值的大小,要以它的社会效益来决定。社会效益越大,价值也就越大;社会效益越小,价值就越小;如果在社会上产生了消极影响,那就是负价值。衡量新闻产品的社会效益好不好,关键是看是否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引导得好不好,引导得得力不得力。
1.作为新闻发布者应该作到:
(1)追求高尚的审美价值,反对庸俗化、怪异化。
韩国娱乐新闻网
(2)坚持客观真实的原则,反对商品、娱乐倾向。
(3)坚持商业价值与社会效益的统一,反对惟利是图。
(4)在跨文化传播中,应尊重不同文化价值观之间的差异。
(5)把目光转向人本主义,实现信息与导向的双赢。
(6)把目光转向更新意识。完成社会新闻报道的转型。
(7)把目光转向整合新闻资源,做足做透新闻。
2.品位高尚、鉴别力强的受众,可通过自己的传媒选择和其他各种形式的反馈,促使传媒提高品位,履行职责。而趣味低下、缺乏鉴别力的受众则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公众越倾向于选择社会效益好的传媒,那些传媒的经济效益就会越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就越能统一起来。因此,必须要提高受众在新闻媒介方面的素质,包括对新闻媒介功能和职责的认识,
对新闻媒介舆论监督作用的认识,对自己这方面权益的认识,包括他们的传媒需求品位,对
传媒的评判能力,关注、监督和帮助传媒的积极性。
社会新闻是一块绚丽多彩、五光十的领域,如何让更多读者爱读爱看社会新闻,让它
更贴近读者、贴近众是摆在每个新闻从业者眼前最严峻的问题。它的答案就是:彻底刹住
社会新闻报道中的低俗之风,让低俗报道失去生存的空间。
新闻工作一头连着党中央,一头连着老百姓,是党和政府联系众的桥梁和纽带。新闻
传媒一方面要“上情下达”,另一方面要“下情上达”,而且要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形
成双向回流的态势。在确保导向正确的前提下,注重新闻舆论引导的有效性与影响力,使新
闻传媒在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就是新闻
这种特殊的精神产品所应发挥的社会效益。
三、把握时效与社会效益的关系
“新闻要强调时效,但新闻时效不能绝对化,要服从新闻报道的社会效益。”
“新闻时效”本身并不会危害社会效益,而某些人的干预破坏了自然的新闻生态。只有
真正了解社会效益、尊重社会效益的政府与媒体,才会维护社会效益,而不是通过压制新闻
报道来掩盖自己的失职。传统的权力组织控制传播的观念应当有所转变,要适应新的媒体环
境,也要提高执政能力。
【结语】:
在网络媒体迅速发展,中国与世界交往日趋频繁的形势下,广大公民时刻关注新闻、参
与意识也越来越强,这就要求新闻报道朝着更快、更真实的方向发展,注重新闻的时间价值。
别让新闻从自己的手指缝里遛走。
如今,在这个信息骤增的时代,各种信息、知识扑面而来。这是一种机遇同时也是一种
挑战。新闻传媒有责任有义务将一些现代的或过去的,自然的或社会的,人类的或思维的知
识信息有选择地传播给大众。真正、全面实现新闻的社会效益,发挥新闻媒介的传播作用。
知识的力量是巨大的,巨大的力量是有方向的。新闻报道一定要选择那些有益于大众,
有益于社会,建设文明的精神家园,消除大众的道德困惑!
【参考文献】:
[1] 《影象传播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作者:盛希贵
[2]《新闻实效的变迁及其新闻学新内涵》,千龙传媒,作者:雷碟;
[3]《传播与社会影响》,[法] Cabriel Tarde [美] Terry N.Clark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何
道宽
[4]《理论新闻传播学导论》人大出版社,作者: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