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古诗三首
【课前解析】
关注古诗:
《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与友人的离情别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前两句写景,景中藏情,后两句言志,写的是自己。这首诗构思别致,既写了与朋友的离情别绪,又写了自己的志向与品格。
《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诗人描述了一个精彩的边塞战斗场景,赞扬了戍边将士的英勇威武,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
《墨梅》是一首题画诗。借梅花自喻,表达诗人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关注学习古诗的方法:
2.根据注释,用字面意思理解诗意。
【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等6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单”,会写“洛、壶”等5个字。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能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诗句及整首诗的大意。
2.能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芙、蓉、洛”3个生字,会写“芙、蓉、洛、壶”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能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结合插图和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重点理解“冰心、玉壶”等词语的
意思。
4.感受诗人与友人的离别情意,以及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新课: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自古以来,离别就是永恒、凄美的话题,多少文人墨客曾一度泼墨挥毫,成就了一篇篇美文佳作。唐代被称为“七绝圣手”的大文豪王昌龄也不例外,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他的一首送别诗《芙蓉楼送辛渐》。
请同学们自读课题,并说说通过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预设1:我知道芙蓉楼在江苏省镇江市。
预设2:唐朝诗人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别了一位好友,这位好友叫辛渐。
师补充:辛渐是王昌龄的同乡,这次是要送好友辛渐回他们的故乡去,这一送就是一百多里啊!今天,我们来学习王昌龄的这首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教师板书课题:芙蓉楼送辛渐)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导入的方式,拉近与学生的距离,也让学生在谈话中了解与古诗的相关的内容)
二、解诗题,明其意
1. 解诗题
师引导:同学们,俗话说,看书看封皮儿,读诗先读题儿。你是如何理解这个“送”字?
预设:送是送别的意思。
师:谁能用完整的话来说一说诗题的意思?
预设:王昌龄在芙蓉楼送好友辛渐。
2.谈诗人
师引导:同学们知道王昌龄吗?请看看这段学习资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引导思考:看完资料,你心中有什么疑问吗?
预设:王昌龄如此有才华,非但没被重用,反而被贬到蛮荒之地。这是为什么呀?
师引导:那是因为诗人王昌龄不愿与奸臣同流合污,始终坚守一颗冰清玉洁的心,诗人作此诗时,已远离了亲人,朋友,来到了江宁任丞,在这里,辛渐是他唯一能说心里话的朋友,他的挚友要走了,舍得吗?(不舍得),能不送吗?
(不能),我们一起再齐读课题:芙蓉楼送辛渐。
(设计意图:解释诗题,加之为学生补充相关的写作背景,是为了更好地理解后面的古诗学习,更易深刻地体会诗人的精神品格。)
三、读古诗,初感知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读准字音
教师引导:同学们,读准会认的字会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这首古诗,我们来读一读这些字吧。(芙、蓉、洛、壶)
同桌互读,相互正音。
给会认字组词再读,扩充学生词汇量。
(2)指名读,正音。
(3)教师范读。
(4)生再读古诗,注意停顿和节奏。
2.根据课文中的注释,理解古诗的大致意思。
教师引导:同学们,读着读着你有没有读懂古诗的大致意思呢?请同学们结合注释,来说一说这首古诗的大致意思。
预设1:寒雨连绵,诗人王昌龄在黎明时要送别他的友人辛渐,他们有许多想说的话,王昌龄对辛渐说
如果我在洛阳的朋友亲人问起我,你就说“一片冰心在玉壶”。
预设2: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清晨当诗人送别辛渐时,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诗人告诉辛渐,如果洛阳的亲朋好友问起我,请你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玉壶一样晶莹透亮。
四、品诗文,重感悟
1.品读第一句“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1)教师引导:同学们再听老师读一读这首诗,请你们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画面,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
预设1:我看到了漆黑的夜里下着雨,一切都是雾蒙蒙的,天刚刚亮,诗人就要去送别辛渐。
预设2:我听到了寒雨淅淅沥沥下了一整夜的声音,还听到了诗人王昌龄和辛渐两人依依不舍的道别声。
预设3:我想到了王昌龄和友人辛渐要分别了,他们可能一夜未睡,彻夜聊天,芙蓉楼送
听着雨声,聊到天明。
(2)教师引导:王昌龄和辛渐坐了一整天的船终于来到镇江,此时夜已晚,寒雨连绵,诗人是怎样的心情呢?你从这行诗中哪个字能体会到?
预设1:我从“寒”这个字体会到了诗人的心情很不好。
预设2:我感受到诗人的心也是寒的。他的好朋友要和他分别了,他们依依不舍,所以心寒,悲凉。
教师小结:“寒雨连江夜入吴”,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今南京一带,此地是三国孙吴故地。),织成了一张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了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出了离别的黯淡气氛。那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沁透在两个离别友人的心头,让我们带着依依不舍之情再读这句诗。
(3)教师引导:“寒雨连江夜入吴”为我们勾勒了一幅水天相连、浩渺迷茫的吴江夜雨图,同学们,从“平明送客楚山孤”这一句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1:我从“平明”是天刚刚亮的意思,这里看出时间,诗人和辛渐很早就出门了,也可能他们彻夜未眠。
预设2:从“孤”字可以看出诗人的心情是很孤独的。
引导思考:请同学们看图片,结合诗句,说一说:作者做了什么?心情是什么样的?
预设1:诗人和朋友来到江边,依依惜别。远处的山,好像也在看着他们离别的情景。
教师小结:清晨,天已明,辛渐即将登舟北归。诗人遥望江北的远山,想到友人不久便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感油然而生。在诗人的眼里,孤独的不仅是楚山,更孤独的是诗人的心啊。让我们带着无限的离愁再来齐读这两句诗。
生:品读诗意,有感情朗读。
2.品读第二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想象画面,读中悟诗情
教师引导:诗人特意从江宁送朋友到吴地,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此时,诗人站在江边,只觉一夜秋雨,寒意连连,江中楚山,孤傲耸峙,离别愁绪,涌上心头,王昌龄想到辛渐马上就会到达洛阳,见到自己洛阳的亲友,诗人想让朋友告诉亲友什么?
学生齐读: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教师引导:诗人托辛渐给洛阳友人带去这样一句话,是有原因的。当时作者
因不拘小节,遭到一般平庸人物的议论,几次受到贬谪,但王昌龄却毫不在乎,只说出一句“一片冰心在玉壶”。请同学们想象着画面,我们合作朗读:师:当洛阳的友人问起王昌龄时,他会豪迈地说——
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当洛阳结发的妻子问起王昌龄时,他会深情地说——
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师:当洛阳年迈的父母问起时王昌龄时,他还会说——
生:一片冰心在玉壶
(2)引发思考,读中悟诗义
教师引导:王昌龄一遍一遍在心底呐喊“一片冰心在玉壶”,请同学们想一想,冰和玉有什么特点?作者用“冰心”和“玉壶”到底要表达什么呢?
预设1:有一个词语是冰清玉洁,冰和玉都是里里外外晶莹剔透,洁白无瑕。
预设2:冰和玉比较坚硬,表达了作者志向不改。
预设3:他尽管两次被贬,可他仍然坚持自己的信念,坚持不改变自己冰清玉洁的高尚品质。
教师小结:通过大家的交流,我们知道冰心和玉壶是理解这首诗的关键词。冰心是形容人心地清明,如同冰块儿;玉壶,玉石制成的壶。六朝时期,诗人鲍照曾用“清如玉壶冰”(《代白头吟》诗),来比喻高洁清白的品格,此处的玉壶也是用来比喻纯正的品格。这里的“一片冰心在玉壶”,显然是作者在对那些污蔑之词做出回击,也是对最了解自己的友人们做出的告慰。表现了他不肯妥协的精神。让我们读出王昌龄的心愿和志向吧!
生:齐读第二句。
3.总结全诗,读中感悟
师引导:送别的是友人,表达的是真情,表白的是自己,这就是送别诗的魅力。这首送别诗和你以前读过的送别诗有什么不一样?
预设1:我学过《赠汪伦》这首送别诗,这首诗是李白在游历桃花潭时写给他当地的好友汪伦的,表达了李白和汪伦之间的深厚情谊。
预设2:我学过《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这也是李白所写的诗,表达了李白对即将分别的友人孟浩然的依依不舍之情。
预设3:我学过《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诗人王勃在慰勉友人不要在离别之时悲哀,“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不管我们身在何处,就是天涯海角,只要同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