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教材分析
(人物的品质)
教材内容:
精读课文:《古诗词三首》、《文言文二则》、《“诺曼底”遇难记》
略读课文:《黄继光》
综合训练:《口语交际•自我介绍》《习作:我的“自画像”》《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28个生字,读准2个多音字、会写32个字,会写10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三首》和《囊萤夜读》,默写《芙蓉楼送辛渐》。
3、借助注释,理解诗句、文言文的意思。
5、积累人物品质的名言警句。
6、仿照句子,写一组连续动作。
7、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重点:
从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中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
学习从多个方面写出人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安排:
《古诗三首》 3课时
《“诺曼底”遇难记》 2课时
《黄继光》 1课时
《挑山工》 1课时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1课时
《习作:我的“自画像”》 2课时
《语文园地七》 1课时
22、古诗三首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芙、乾”等7个生字,会写“芙、乾”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芙蓉楼送辛渐》。3、读诗句,想想诗句表达的精神品格。 过程与方法 结合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边防将士的英勇无畏。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2、想象画面,能说出诗中描绘的情景。 教学难点: 理解诗句,思考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学过的几首送别诗《赋得古原草送别》《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赠汪伦》,读一读,你们能读出什么?(有不舍、嘱托、思念……) 2.今天让我们学习王昌龄的这首《芙蓉楼送辛渐》,去品味诗中的韵味。板书课题,强调“芙蓉”的写法。 3.齐读课题,从题目来看,在哪里送别?谁送别谁?(芙蓉楼,故址在今江苏镇江北。王昌龄送别辛渐。)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洛(luò)阳 玉壶(hú)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芙、蓉、洛、壶”,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芙”“蓉”是上下结构,上面是草字头,不要漏写。 “洛”的右边是“各”,第六笔是捺。“壶”的上面是“士”,第二横短。)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抽生读诗,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读一读诗的前两句,结合注释理解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 此时此刻,你觉得哪个词最能表达你的感受? 回到诗中,哪个字或词向你传递着这样的感觉和情绪呢? 让我们默读古诗,边读边用记号标注出来。 2.交流反馈。 (1)寒:结合学过的“远上寒山石径斜”,“寒”点明秋冬季节。“寒雨”,这寒冷的雨,透着萧瑟和悲凉,渲染出离别的伤感。 (2)结合注释理解第一句诗,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夜雨更增添了萧瑟、悲凉之感。 这雨的寒意不仅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两个离别的友人心上。 (3)孤:孤独,孤寂,孤零零。楚山孤,还有谁是孤独的?送别友人的作者。 (4)夜、平明:表示时间的词语。平明,天刚亮。补充诗句,指名读。 3.再来读这两句诗,作者站在芙蓉楼上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描述“吴江夜雨图”:寒气笼罩的江面上,纷纷扬扬的夜雨连绵…… 引导:此时,你看到的是什么?感觉到怎样的情绪?(雨滴打落在身上,一股凉意泛起,朋友即将离我而去,孤独之感油然而生。) 此情此景,夜雨绵绵,芙蓉楼内二人饮酒话别,他们会说些什么呢?你读出了什么情绪?(不舍,忧愁,凄凉)带着这样的情绪再读前两句诗。 4.走近作者,品读感悟:送别辛渐的王昌龄从寒冷的夜雨、浩渺的江面、孤寂的楚山着墨描写,你是否能读出他的孤独和悲凉呢?他又为何会有此心境呢?(出示资料,屡次被贬)师领诵,师生诵读古诗。 5.作者送别友人,请友人带去书信,亲友可能会问什么?(为什么不回来?过得好吗?为什么会被贬?)他的回话是什么?(“一片冰心在玉壶。”从“冰”“玉”体会到纯洁、无暇。)诗人想表达什么?倘若你离家多年未归,会给亲友带去什么口信?(报平安) 6.为什么王昌龄不是通常的报平安,而是传达自己冰清玉洁的信念呢?(更能表达他对亲友的深情。)你还读过王昌龄的什么诗?(边塞诗《出塞》《从军行》)这样一个忧国忧民、满怀壮志的王昌龄,在屡次被贬后,仍不改壮志雄心,这期间也有友人作诗表达对他的同情和安慰,比如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补充诗句,指名读)但无论世事如何变迁,王昌龄仍然“一片冰心在玉壶”。 7.作者送别友人,触景生情,情蕴景中,不仅烘托出送别的凄寒孤寂,更展现出开朗的胸怀和坚强的性格。让我们站在“芙蓉楼”,看苍茫江雨,诵读这首诗。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诗人孤寂的心情、高洁的情操) 五、课堂小结。 同学们从这首诗里读出了作者的孤寂,其实表达这种情绪的诗,我们还读过很多,如李白的《独坐敬亭山》、王维的《使至塞上》、张继的《枫桥夜泊》、柳宗元的《江雪》。“烟雨迷蒙吴江寒,孤傲寂寥望楚山”,人有悲欢离合,离别的哀愁诉说不尽,送别诗便成了传递情意、诉说衷情的常见方式,你还记得哪些送别诗?(桃花潭水深千尺……孤帆远影碧空尽……劝君更尽一杯酒……莫愁前路无知己……)这是诗歌的魅力,是经典的魅力,是中华文化的力量。让我们吟诵起这些千古名句吧! 第二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芙蓉楼送辛渐》,感悟了王昌龄在送别诗里的悲凄孤寂和冰心在玉壶的高洁情操。今天让我们随唐代诗人卢纶,走进他笔下的边塞诗,领略一个扣人心弦的追击场面,感受边防将士的英勇无畏!(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单(chán)于 遁(dùn)逃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雁”,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两个“亻”,别漏写;“隹”的右边是四道横。)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注意诗的节奏。抽生读诗,男女赛读,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以前我们理解诗句的时候,用过哪些学习方法?(结合课文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看图、联系上下文。)请同学们自由读古诗,不懂的地方做好标注,结合注释,理解大体意思。 2.小组合作学习、讨论。四人一组,互助学习,互动交流,师巡视并适时指导。 3.小组交流汇报。 (1)了解作者:(交流资料,出示PPT)这是卢纶《塞下曲》组诗中的第三首。 (2)读懂诗意:读懂了哪句诗?是怎么弄懂这句诗的意思的?交流意思,学习方法。 (3)结合意思,讲故事,悟诗情。 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果。 师讲故事,生诵读诗句。 月亮被云遮掩,一片漆黑,宿雁惊起,飞得很高。(“月黑雁飞高”) 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单于夜遁逃”) 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欲将轻骑逐”) 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刹那间落满了弓箭和弯刀。(“大雪满弓刀”) 4.品析鉴赏: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无限的想象。 一、二句“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写敌军的溃逃。“月黑”,无光也。“雁飞高”,无声也。趁着这样一个漆黑的寂静的夜晚,敌人悄悄地逃跑了。单于,是古时匈奴最高统治者,这里代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夜遁逃”,可见他们已经全线崩溃。 尽管有夜掩护,敌人的行动还是被我军察觉了。三、四句“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写我军准备追击的情形,表现了将士们威武的气概。试想,一支骑兵列队欲出,刹那间弓刀上就落满了大雪,这是一个多么扣人心弦的场面! 5.拓展:诵读《塞下曲》(其二)。 其实,卢纶写的《塞下曲》共六首,本文选的是第三首,我们再来吟诵一下第二首: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 你读出了将军什么样的形象?从哪句看出来的?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诵读古诗。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作者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托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人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诗歌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唯有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无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龙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和魅力。 第三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出示墨梅图)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梅花相关的诗,跟老师一起写课题,注意“墨”的写法,上“黑”下“土”。 2.理解“墨梅”。墨梅就是用水墨画成的梅花。这首诗就是题在墨梅图上的,我们叫它“题画诗”。 3.了解作者。作者是著名的书画家,他叫王冕。 接下来,我们一起走近王冕,走进他笔下的《墨梅》。 二、初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 1.提出读书要求:自己小声读课文,勾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指名读生字新词。 着重指导:洗砚(yàn)池 乾坤(qián kūn) 3.指导书写课后田字格中的字。 着重分析指导“砚、乾、坤”,并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示范。(“砚”是左右结构,右边是“见”,注意最后一笔是竖弯钩。“乾”右边的“乞”,不要写成“气”。“坤”是左右结构,右边“丨”出头。) 4.自由读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诗的节奏。抽生读诗,小组赛读,师生点评。 三、再读课文,品读感知。 1.同学们,古诗是凝练的,寥寥数语常常给我们丰富的想象空间,请你自由朗读这首诗,想想这梅长在哪里,又是什么样子的。 2.同桌互相交流,指名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颜很淡,梅花开得茂盛,朴素淡雅。) 3.质疑:你在读诗的过程中,有什么疑问?“好颜”是怎样的颜?“清气”是怎样的?4.说说这是一株怎样的梅。(淡气清) 5.你觉得王冕只是在写梅吗?还在写什么?(借物喻人)我们来了解一下王冕这个人,他出身贫寒,自学成才,被称为“画梅圣手”。他不愿意为达官贵人作画,有官员和大财主亲自下乡见他时,他还躲起来。你觉得王冕是怎样的一个人?(淡泊名利,清高,不虚荣)那么,王冕就像这梅花一样不追名逐利,孤芳自赏,一身正气。他把名利看得“淡”,洁身自好,有骨气。 此时此刻,你眼中的“清气”还仅仅是梅花的香气吗? “清气”是怎样的气节? 这首诗表面写的是墨梅,实际上在讲述作者自己的志趣、志向。让我们咏起这首诗的后两句。 6.拓展:诵读《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从这首诗的哪一句,你体会到了作者淡泊名利、洁身自好的气节?(“不同桃李混芳尘”)配乐,吟诵。 四、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出令你感触深刻的词语。 2.出示诗句,标注关键词语。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只留清气满乾坤。 指名读一读,并说说自己的体会。 五、课堂小结。 像《墨梅》这种托物言志的诗还有很多,比如《竹石》《青松》。让我们吟诵起这些千古名句,体会诗人的精神品格。 板书设计: 墨梅 王冕 题画诗 淡 淡泊名利 气清 洁身自好 教学反馈: 23、“诺曼底”号遇难记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弥、遣”等13个生字,会写“伦、践”15个生字。 2、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能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说出从中感受到他的什么品质。 4、能结合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试着说说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过程与方法 结合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哈尔威船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教学重点: 能出描写哈尔威船长言行的语句,说出从中感受到他的什么品质。 教学难点: 能结合哈尔威船长的英雄壮举,试着说说自己对生命的体会。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芙蓉楼送一、情境导入 在茫无边际的大海上行驶,“海难”的发生是不可预料的,而处于危急中的人们又无处躲藏,常常会因为慌乱而发生混乱不堪的局面,造成惨重的损失。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叫作《“诺曼底号”遇难记》,同样给我们描绘了一个惨烈而悲壮的场面。(板书课题) 二、质疑问难 1. 看到这个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2. 学生汇报,教师归纳。 三、合作探究 1. 初步阅读,感知雨果作品的语言风格。要求学生借助工具书自主识字,并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要求学生根据以下提示读书: (1)根据预习的情况,给课文中的生字加注拼音,重点词语可以标记一下。 (2)依据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涉及的人物等要素,试着概括故事情节。 2. 指名简述故事的主要内容。 3. 教师明确:本文讲述了哈尔威船长在“诺曼底号”邮船遭遇到“玛丽号”巨轮猛烈撞击、即将沉没的时候,镇定自若地指挥乘客和船员有秩序地乘救生艇脱险,自己却坚守在船长岗位上,最终随着轮船一起沉入大海。 四、拓展升华 故事之所以感人,就在于它往往描述了一定的感人的情节或者塑造了一个或多个感人的艺术形象。通过前面的学习,同学们都知道本文塑造了一个感人的形象——哈尔威船长,一个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的英雄。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复述“诺曼底号”遇难记。 二、细读感悟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1. 哈尔威船长为什么用威胁逃生的人? (船长用威胁男人,是为了救出更多的人,包括男人在内的船上的所有人。) 2.“一个伟大的灵魂”指的是什么? (指的是船长临危不乱、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 3.“黑的雕像”指的是什么? (随船沉入大海的船长的形象在黑夜中如雕像一般。) 4. 作者为什么要描写灾难面前人们的“惊恐万状”?这对突出哈尔威船长的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 (人们都害怕到了极点,尖叫着,哭泣着。这与下文的哈尔威船长镇定救人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更突出了哈尔威船长舍身为人的崇高品质。) 5. 用四字短语概括文章中心人物的性格品质。 (忠于职守、敢于牺牲、舍己救人、勇于决断、沉着指挥。) 三、总结收获 1. 学生谈收获。 2. 教师总结。 板书设计
教学反馈: 24*黄继光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役、膛”等5个生字,一个多音字。 2、通过出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相关语句,从中感受他的英勇品质。 过程与方法 通过描写语言、动作语句体会黄继光的英雄气概。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黄继光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难点: 通过出描写黄继光语言、动作的相关语句,从中感受他的英勇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1950年6月,为粉碎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对朝鲜的侵犯,保卫中国安全,中国政府派出十几万志愿军奔赴朝鲜。现在,让我们一起回到那个硝烟弥漫的朝鲜战场,去看一下当时激烈的战争场面,了解在这次战争中涌现出的英雄人物。(课件播放朝鲜战争纪录片)看到了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 2.这节课,老师就带领大家来认识朝鲜战场上的一位英雄,他的壮举可谓是惊天动地,他就是——黄继光。课前老师布置大家搜集了关于抗美援朝和黄继光的相关资料,现在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教师相机补充讲解。 二、检查预习,走进文本 1.指名轮流读课文,要求读通、读顺,其他学生注意字音、停顿,并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师生合作点评读文情况,认读、理解生字词。(指名读、齐读) 课件出示:屡次匍匐冰雹摧毁胸膛报仇 3.师生交流明确:本文写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为了战斗的胜利,用胸膛堵住敌人的口而壮烈牺牲的事。 三、了解顺序,感知文本 1.短短的一篇文章,完整而生动地叙述了黄继光在上甘岭战役中的英雄事迹。学生默读全文,思考: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记叙的?(事情发展顺序) 2.文章写了黄继光哪些感人的画面呢? 主动请求任务——执行任务——英勇献身 四、精读课文 (一)学习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 1.指名读第1—2自然段,思考:这两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 2.谈谈黄继光完成这项任务的难易程度。(困难) (二)学习第二部分(第3—6自然段) 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思考:黄继光为什么主动请求任务?(小组讨论) 2.抓词语,理解重点句。 (1)(课件出示)比较两句话的不同,再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①战士们屡次突击,都被比雨点还密的弹压了回来。 ②战士们的突击被比雨点还密的弹压了回来。 (2)思考“愤怒”和“坚定”在文中表达了黄继光怎样的思想感情? (3)理解句子:让祖国人民听我们胜利的消息吧!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4.引导学生归纳段意。(三)重点研读第三部分(第7—11自然段) 1.结合学习提示,小组合作学习。 学习提示: (1)黄继光处境如何?用“____”标在书上。 (2)出黄继光在战斗中的表现,用“~~”标在书上。 2.学生自主学习后,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 (1)先说处境如何艰难。 ①师相机指导读,“冒”表现出难。 ②“冒”“用尽全身的力气”“二十米,十米”和省略号说明每前进一步都需要惊人的毅力。 (2)再现黄继光战斗中的表现。 ①这位年轻的战士在身负重伤的情况下,站起来了,在暴风雨一样的子弹中站起来了,作者怎样表现出他的惊讶与赞叹?这是惊人的勇敢与顽强,让我们带着对英雄的敬佩与赞叹来朗读第9自然段。 ②晕倒了。 ③又站起来了。(在什么情况下又站起来了?) ④“张开、猛扑、堵住”,抓住描写动作的词,体会黄继光堵口的壮举,感受他身负重伤,用尽全身力气,只为扑得远一些。 4.讨论:同学们,要摧毁敌人的火力点,除了用胸膛堵口外,还有别的办法吗?(没有) (四)学习第四部分(第12自然段) 1.齐读第12自然段,想想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战斗取得了胜利。) 2.理解“像海涛一样向上冲”的含义:在黄继光的精神的鼓舞下,战士们的力量势不可当。 五、拓展小结 1.黄继光虽然牺牲了,但是他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国际主义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永远继承和发扬下去。 2.请同学们读一读课后“阅读链接”中的《祖国,我终于回来了》,体会钱学森的爱国热情和为国效力的精神。 教学板书:
教学反馈: 25*挑山工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泰、杖”等5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的含义。 过程与方法: 1.默读课文,能说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倒数第2自然段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默读课文,感受挑山工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重点: 1.默读课文,能说出挑山工是怎样登山的。 2.联系上下文,感受挑山工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感受挑山工踏踏实实、坚持不懈的精神。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谈话,导入课题。 (出示图)同学们,我们游览名山常常看到一些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山道上,一步步向上登攀的人,他们就是“挑山工”。(板书课题:挑山工) 2. 冯骥才简介,学生初步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一)初读,解决字词。 1.读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生字词语,扫除字词障碍。 2.出示词语。 泰山 拐杖 宽敞 拘束 蕴藏 3. 指名读词语,相机解释词语意思。 (二)读懂文意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课文中画出读不准的字词。 2.指名分节朗读,教师相机订正错误的读音。 3.学生两人一组,齐读课文,互相检查是否读准字音。 4.课文主要人物是谁?从哪几方面描写的?(文中主要人物是“我”和山民。描写了挑山工的外貌、登山路线和语言。) 5.默读课文,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再读课文,深入分析。 (一)快速浏览课文,哪几个段落分别描写了挑山工 的外貌、登山路线和语言三点的? ( 第1、3、5自然段) (二)精讲课文 1.学生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挑山工的登山路线。 他们走的路线是折尺形的,从台阶左侧起步,斜行向上,登上七八级,到了台阶右侧,就转过身子,反方向斜行,到了左侧再转回来。 思考: (1)挑山工走的路线是什么样的?(折尺形) (2)你能用线画出挑山工的登山路线吗? 2.挑山工为什么要选择走这样的路线? 这样曲折向上登,才能使挂在扁担前头的东西不碰到台阶,还可以省些力气。 (这句话就写出了挑山工登山路线的原因。) 3.指名读第二自然段。思考:游人登山时会做哪些事情? 你在什么地方饱览壮丽的山,或者在道边诵读凿在石壁上的士人的题句,或者在喧闹的溪流边洗脸洗脚。 4.齐读第三自然段,画出挑山工的外貌。 思考:从挑山工的外貌说明什么?(挑山工经常风吹日晒,导致皮肤黝黑,经常登山使身体健壮。同时也说明挑山工的辛苦。) 5.齐读第五自然段。 想一想挑山工登山和游人登山各有什么特点? 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是怎样解开的? 6.想一想挑山工登山和游人登山各有什么特点? 挑山工:肩膀上挑着担子,一步踩不实不行,更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游人:东看西看,玩玩闹闹,走走停停,高兴怎么就怎么。 7.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挑山工登一次山,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为什么挑山工的速度并不比游人慢?这也正是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迷”。) 8.作者心中的“不解之谜”是怎样解开的? (是在“我”和一位挑山工攀谈中受到的启发。) 9.出示挑山工的话:“我们哪里有近道,还不是和你们走的同一条道?你们肩膀上没有挑子,是走得快,可是一路上东看西看,玩玩闹闹,总得停下来嘛!我们跟你们不一样,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一步踩不实不行,更不能耽误工夫。我们得一个劲往前走。别看我们慢,走长了就跑到你们前边去了。” 思考:挑山工的话有什么含义? 10.出示最后一段话:从泰山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山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山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攀登。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思考:(1)作者从泰山回来画了一幅怎样的画? (2)这幅画为什么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我”需要什么? 四、拓展 1.想想课文为什么以《挑山工》为题?换一个行吗?试一试。 2.你们需要这幅画吗?和你的伙伴说一说,再有感情地朗读你喜欢的段落。 教学板书:
教学反馈: 口语交际:自我介绍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自己,明白根据不同对象、不同目的介绍自己的方式。 2.加强语言实践,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过程与方法 交流讨论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有效沟通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学会自我介绍,能根据对象和目的的不同,调整自我介绍的内容。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在很多情况下,我们都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同学们了解自己吗?如果让你作自我介绍,你需要注意些什么?你又会如何介绍自己呢?(课件出示:自我介绍) 二、对自我介绍的理解 1.什么是自我介绍? 自我介绍就是告诉别人你是谁,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自我介绍是一门艺术,自我介绍的方法多种多样,应该随时随地而变。 2.自我介绍时可以介绍自己的哪些方面呢? 生自由讨论后,师总结:姓名、年龄、爱好、特长、性格…… 3.在哪些情况下我们需要向别人介绍自己?(指名回答) 三、情境创设一,自我介绍 1.师出示情境:你刚刚转学到另一所学校,老师让你向全班同学作自我介绍。 2.学生自由讨论。 3.师出示示例:大家好,我叫×××,我是一个兴趣广泛、胆小的人,我最害怕蟑螂了。我的爱好很多,如画画、看书、弹钢琴等。我是一个热心肠的人,只要看到别人有困难,就会马上上前提供帮助。有一次,学校运动会长跑比赛中,有一位同学摔倒了,我赶紧停下来去将他扶起来,虽然我因此没有获得长跑比赛的奖项,但我一点也不后悔。同学们以后有什么困难可以我帮忙,只要我能做到的,我绝不含糊。在今后的时间里,我希望在收获好成绩的同时,也能收获珍贵的友谊。 4.师点评:在这个示例中,×××同学介绍了自己的姓名、性格、爱好,还特别强调了自己的热心肠这一特点,让别人对他印象深刻。最后表达了自己希望交朋友的愿望,符合创设的情境。 四、情境创设二,自我介绍 1.师出示情境:应聘校报记者,负责人让你介绍一下自己。 2.学生自由讨论。 3.师出示示例: 你好,我是×××。我是四(2)班的一名学生,我对校报记者非常感兴趣,希望能给我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我对应聘校报记者的要求有充分的了解,我觉得自己完全符合条件。首先,我有足够的胆量,敢于对不良的现象说“不”。其次,我的口头表达能力比较强,思维敏捷,能及时发现问题,能顺利完成采访的任务,为校报提供有效信息。最后,我吃苦耐劳,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来完成好分配给我的任务。 4.师提问:如果你是校报的负责人,听了这份自我介绍,会有什么感受?3.在向别人作自我介绍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五、自我介绍要点,分组讨论 1.师提问:上面两种情境下,介绍自己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2.学生分组自由讨论发言。 3.师总结:介绍自己时,面对不同的对象、不同的目的,介绍自己的方式和内容也应该有所不同。 (1)我们向同学介绍自己的目的是为了让同学们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喜欢自己。我们可以选择幽默一点的介绍方式增加同学们对自己的兴趣。 (2)在应聘工作时,除了介绍自己的基本信息外,还要了解应聘工作的特殊属性。校报记者需要经常去采访同学,了解事实真相,在自我介绍时,首先应让面试者了解自己对待这份工作的态度,让面试者认识到,你有足够的能力来完成这项工作,最后说一说如果应聘成功,你将如何开展工作。 六、交际实践 1.师出示情境:妈妈让你去家门口的公交站接一位不认识的客人,你需要先在电话里介绍自己,接站时让他能够认出你。 2.交际指导:要让别人认出你,那么在介绍自己时,就要介绍自己与别人不同的特征。那么你有哪些特征可以让别人一眼认出呢?(指名回答) 3.师总结出示:头发的特征、衣服的特征、脸型特征等。 4.师提示:分小组进行角模拟情境,并进行自我介绍。注意在小组内介绍完自己后,和同学交流,听听他们的意见,有需要改动的地方及时修改。 5.分小组进行自我介绍,每个小组选代表上台进行自我介绍。 教学反馈: 习作:我的“自画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从外貌、主要性格、最大的爱好和特长等方面写出自己的特点,并能用具体的事例说明。 2.能主动与家人分享习作,再根据他们的建议修改习作。 过程与方法 结合多种描写方法写出人物的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真实的表达自己。 教学重难点: 能从外貌、主要性格、最大的爱好和特长等方面写出自己的特点,并能用具体的事例说明。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回顾本单元人物,梳理写人方法。 1.师: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我们认识了临危不乱、舍己救人的哈尔威船长,视死如归的黄继光等人物,作者是如何刻画人物,使得他们在我们脑海里留下了深刻印象的? 生:抓住人物神态、动作、语言等对人物进行描写。通过具体事例来介绍人物性格特点。 2.师小结。 二、自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内容。 今天我们就用以上方法来向老师介绍一下你自己吧! 1.生自读习作要求,明确习作内容。 2.提问:要想让别人认识我们,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自己?(生汇报:外 貌、性格特点、爱好与特长等) 三、指导外貌描写。 1.猜人物。 师出示两个描写外貌的段落,生猜一猜。 (1)课件出示:我,个子不高也不矮,身体不胖也不瘦,脸不黑也不白,眼睛不大也不小,鼻子不高也不低,嘴巴不宽也不窄,耳朵不圆也不长。——我是谁? 学生猜一猜:人。 师:具体是哪个人看得出来吗? 生:看不出来。 师:是的,因为这段外貌描写没有抓住人物的具体特点,所以猜不出是谁。我们继续猜。 (2)课件出示:我,全身灰,脸上有一条长长的伤疤,眼睛时常滴溜溜地转,左耳缺了一块,大嘴巴里也缺了一颗牙齿。我是新一任狼族族长,是草原最聪明却又是最倒霉的一只狼。 师:猜猜这是谁? 生:灰太狼。 师:你是根据什么特征猜出来的? 生交流。 2.小结、概括人物外貌描写方法。 介绍时要抓住人物外貌中最突出的特点来写,也就是人物的特点,不用面面俱到,最好能在外貌介绍中透露自己跟别人不一样的个性特点。 3.师出示提纲以及描写五官的词语,引生口头介绍。 课件出示:向你介绍我的基本情况和外貌。 (1)生根据提示,组内进行口头补白小练笔。 (2)秀秀自己,余生点评。 请同学上台介绍自己,其他同学评价他写得像不像?并说说理由。 四、指导人物性格描写。 1.谈话:你看,我们全班几十个同学外貌不同,性格也全然不同,那一个人与一个人的性格到底不同在哪里呢?抽生说说自己的性格,相机引出描写人物性格的词语。 2.读读下面这段话,看看这个同学的性格有什么特点?你是从哪里知道的? (1)课件出示:我的性格特点。 我呀,是个粗心大意的人。有时早上起床晚了,急匆匆赶着去上学,连文具盒也忘记带。更好笑的是那一次,我们全家要出门旅游,可是由于时间紧,急着去赶火车,我一着急,竟然忘记换鞋,急急忙忙穿着拖鞋就出了门,把爸爸妈妈给笑坏了。大家说我是不是很粗心啊? (2)请同学说说片段中的“我”是个什么样的人? 生交流。 3.师小结:人的性格特点千奇百怪,所以才造就出我们这个缤纷而热闹的世界。老师简要地归结出一些性格特点,包括优点缺点,但这些远远不够,每个人其实是多面的。 4.对号入座。 师补充出示一些描写性格的词语,请同学根据提示想一想,自己是哪种性格的人,最好能举出一个事例来说说自己的性格特点,能说出自己当时的语言、动作、表情更好。 (板书:举事例) 5.同桌交流,师巡视指导。 6.请典型同学上台展示。 课件出示:向你介绍我的性格特点。(举个事例说一说) 我是个 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在学生讲述过程中给予点评与指导。并颁发“最佳介绍奖”。 五、指导爱好、特长描写。 1.除了介绍外貌、性格,还可以写什么?(爱好、特长) (板书:爱好、特长) 2.扩展思路。 师:那你的爱好是什么? 生交流。 师:一个人的爱好健康、广泛,兴趣多样,那他的生活肯定丰富多彩,不会显得无聊、单调。 课件出示:爱好、特长。 看书、画画、弹琴、 唱歌、跳舞、跳绳、 下棋、打球、游泳、 溜冰、旅游、跑步…… 六、欣赏下水文。 这 就 是 我 大家好,我叫杨瑞花,是个小学老师。我身材一点也不苗条,比较胖,为此从小到大我一直很烦恼。我有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头发,到现在还没有一根白发。让我遗憾的是,我本来有一双好看的双眼皮的大眼睛,因为太爱看书,又没好好保护,结果成了近视眼,现在眼镜度数足足有800度。 我的性格活泼开朗,特别爱笑,朋友聚会的时候,我的笑声总是最突出。记得有次到电影院看电影,看到精彩好笑的地方,我情不自禁地哈哈大笑起来,惹得旁边的观众向我嘘声瞪白眼,我尴尬极了,只有不好意思地向他们赔不是。你看,我是不是太不顾形象了呢?我的朋友都说,我是个十足的“乐天派”。 我的爱好有很多,我最喜欢的就是看书。每天再忙再累,睡觉前我都会看一会儿书。 听了我的介绍,不知你有没有喜欢上我?怎么样,愿意和我交朋友吗? 七、生完成习作。 第二课时 一、佳作欣赏。 1.教师读优秀佳作,说出文章中用词准确的词语,精彩的句子、段落,新颖的开头和结尾。 2.小组内交流,学习别人的精彩之处。 二、读存在问题较多的作文,帮助学生修改。 三、学生自己修改习作。 教学板书:
教学反馈: 语文园地七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会认“蔼、贤”等9个生字。 2、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好处。 3、积累描写人的心情、品质的词语。 4、使用连续的动词写一组动作。 5、积累关于自立自强的名言。 过程与方法 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好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古人自强不息的精神。 教学重点: 从人物的语言、动作等描写感受人物的品质。 教学难点: 用几个表示连续动作的词写话。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学习“交流平台” 1.回顾本单元关于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的片段,说说使用这些描写方法的好处。 (1)学生小组讨论。 (2)选小组代表回答。 2.学生自由读“交流平台”,进一步体会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1)学生交流使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方法的好处。 (2)教师归纳:语言描写可以反映出人物的一些特点,运用恰当的语言描写能使文章生动、形象,更好地表现人物性格,揭示文章中心;动作描写可以确切生动地表现人物的动态,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进程和人物品质。 3.通过感受描写方法的好处,尝试在习作中使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二、识字加油站 1.指名、分组读词语。 2.指名说说你知道哪些词语的含义,教师相机课件展示词语解释。 和蔼:性情温和,态度可亲。 慷慨:充满正气,情绪激昂;大方,不吝啬。 贤惠:指妇女心地善良,通情达理,对人和蔼。 悲戚:悲痛哀伤。(着重于哀,多是个人情感上的) 临危不惧: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 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焦躁不安:指焦急烦躁,心神不定。 心急如焚:心里急得像着了火一样。形容非常着急。 3.你还知道哪些可以形容人的品质、心情的词语?(学生回答) 品质:持之以恒忠心耿耿大公无私专心致志不屈不挠堂堂正正 心情:闷闷不乐垂头丧气悲恸欲绝笑逐颜开喜出望外心花怒放 三、词句段运用之用修改符号修改段落。 1. (课件出示第一题)让学生读题目, 明确要求。 2.复习修改符号:同学们回顾一下, 我们学过的修改符号有哪些? 3.让学生用学过的修改符号自主修改这段话,并想一想修改的理由。 4.小组讨论,说说自己修改了哪些地方,为什么要这样修改。 5.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明 确修改的地方与理由。 预设:这段话一共有五处错误,分别是两处错别字,即“工夫不负有心人”的“工”、竟赛”的“竟”,应改为“功”和“竞”处语义重复,应将“忍不住”删去;一处语义错误,将“是否”删去;一处句序颠倒,将“我果然获得了一等奖”调到“同学们都情不自禁地为我鼓掌”的前面。 2.6.拓展运用练一-练。 (1)出示一段有语病的段落,让学生运用修改符号独立修改。 一个风和日丽的一天,我在学校的花丛中发现了一张蜘蛛网。我仔细一看,上面还有 一只蜘蛛在爬呢。然后,我就把一.只蚂蚁放到了蜘蛛网上。结果,令人惊奇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蚂蚁在蜘蛛网_上竟然不能像蜘蛛那样爬行自如。这是为什么呢? (2)组织交流。 预设:第一处是“一个风和日丽的一天”,搭配不当,改为“风和日丽的一天”或“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第二处是“然后,我就把一只蚂蚁放到了蜘蛛网_上”用词不当,将“然后”改为“于是”;第三处是“结果,令人惊奇的事情终于发生了”,语义重复,用删除符号把“终于”删掉。 四、词句段运用之仿写。 读下面的例句,注意加点的词语。 1.学生自由读句子,边读边想:动词的连续使用有什么好处? (1)句子一:“抓”“蹬”和“攀”一系列动词表现了“他”的勇敢。连续动词将人物形象立体化,使人产生画面感。 (2)“跑”“奔”“脱”“跳”“摸”“钻”“吸”“钻”等一系列连续的动作,写出了罗盛教在冰下救人的艰辛与不易,体现了罗盛教舍己为人的精神。 2.什么是连续的动作? 连续的动作是指人们在做一件事时的动作,并且这种动作是有先后顺序的。 例如:我掏出钥匙,打开房门,放下书包,开始收拾房间。(“掏出”“打开”“放下”“收拾”等连续动词的使用,使句子更生动,富有活力。) 3.仿照上面的例句,选一种情况写一组连续的动作。 蝴蝶飞舞小男孩打羽毛球妈妈下班回到家 蝴蝶飞舞:蝴蝶从花朵上飞起,扇动着翅膀,在花间上下飞舞。 4.小练笔:用连续的动作写一写剩下的两个句子。 5.仿照下面的例句,写一组连续动作下的情境。 例:他勇敢地抓住窗框,两只脚有力地蹬着车厢,攀上了窗口。 五、日积月累。 1.谈话导入:清华大学是无数学子向往的学府,那么有谁知道其校训是什么吗?(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谁能说说这个校训的寓意及来历?(民国时期,梁启超在清华大学任教时,曾给当时的清华学子做了演讲,引用了《周易》中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等话语来激励清华学子,此后这8个字便写进了清华校规,后来演变成了清华校训。)你还知道哪些自立自强的名言警句吗? 2.(课件出示)多种形式朗读日积月累中的名言。(指名读,齐读,分组读) 3.小组讨论,理解名言。 (1)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天(即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的,君子处事,也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卓绝,发奋图强,不可懒惰成性。 4.想一想:你从这几句名言中懂得了什么道理?(做人要自强,遇到问题要想办法,不怨天尤人,要发奋图强,时刻有危机意识。) 5.熟读成诵,内化积累。 (1)学生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2)学生自由背诵。 (3)教师创设情境,检查背诵情况。 6.拓展:课下搜集关于自立自强、自强不息的名言警句。 教学反馈: | |||||||||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