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50年代中期,广州市继北京、上海等地之后,建造了苏联展览馆,并举办了规模盛大的展览。其中造型艺术馆展出油画、水彩、雕塑、漫画、宣传画、版画、插图等280件,苏联当代著名画家约甘松《旧时乌拉尔的工场》、格拉西莫夫《四位老画家》等成为人们观摩学习的典范,一般观众喜欢刻画入微的《前方来信》,而小学生则记住了《又是一个两分》等作品。  随展的苏联专家、苏联美术院通讯院士、普希金美术馆馆长札莫什金为观众举办学术讲座,我和单位里绘画组的同志们都去听讲,为老院士现场作翻译的是一位与我们年龄相仿的年轻人,他翻译得极其自如、流畅,给听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札莫什金除介绍参展作品外,还利用放映幻灯片重点介绍德国德累斯顿画廊的美术藏品。德累斯顿画廊是欧洲古老的画廊之一,收藏有拉斐尔的《西斯廷圣母像》、提香的《纳税钱》、乔尔乔涅的《沉睡的维纳斯》、丢勒、鲁本斯、伦勃朗、维米尔、普桑等人的代表作。二次大战期间,画廊将藏品隐蔽于地下,苏联红军攻入后,将其转移到国内,战后准备归还民主德国,苏联的美术史家得以直接观
赏、研究这些从文艺复兴以来不同
艺术流派的杰作。札莫什金的评介
是由翻译全文宣读的,使我第一次
能够把对西方美术零碎的知识连缀
起来,初步形成较完整的印象。这
些讲话的译文后来在国内曾数次结
集出版。
  每次讲座之后,留一段时间回
答大家的提问,人们提的问题五花
八门,记得当时有人问起:齐白石
的画是不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作
品?札莫什金笑着回答,只要能给
人以美的享受就是好作品,不必深
究是否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大家
与院士涉及中西美术广泛领域的问
答,通过翻译娓娓道来,犹如聊家
常一般自然、了无燎碍。
  一年多之后,我考入中央美术
学院美术史系,在教师队伍中见到
了那位年轻的翻译,得知他叫佟景
韩,其时正在为美院油画训练班的
专家,苏里科夫美术学院教授马克
西莫夫做翻译。
  后来知道,佟景韩1933年生于
保定,1948年初中毕业后失学,转
年考入三联书店做练习生,之后调
到中宣部直属的出版委员会业务训
练班工作。新中国成立后,出版
委员会改为中央人民政府出版总署
出版局。2009年佟景韩在9月17日
的《北京晚报》上写过一篇回忆文
章,讲到1949年10月3日召开的全
国新华书店出版工作会议开幕式,
朱德总司令出席并上台讲话。十几
天后,主席在中南海颐年堂
接见大会代表,佟景韩和几位工作
人员也跟着去了。用亲切或
幽默的口吻和每个人打招呼,“最
后回到客厅前头,还问胡愈
之:‘那几个小鬼也是代表吗?’
胡愈之回答说:‘他们在大会工
作,听说主席接见,都闹着非要跟
来不可。’”
  1950年末,佟景韩参加中国人
民志愿军,担任青年、文化干事。
1952年调入哈尔滨外国语专门学
校学习俄文。1954年毕业后,他
和一大批毕业班同学被分配到刚建
成的苏联展览馆,参加正在巡展的
苏联经济及文化建设成就展览会工
作。佟景韩在展览会的造型艺术馆
看画的时候,结识了主持该馆工作
的札莫什金教授,刚巧遇到了王朝
闻、吴作人两位先生,吴先生邀请
札莫什金到美院讲学,并帮助审阅
美院教师编写的外国美术史讲义。
札莫什金过后对佟景韩说,这些
翻译家・教授・主编——记佟景韩
李 松21
探索与建树
ART RESEARCH
22
ART RESEARCH
美术研究
工作需要有一个不辞辛苦的翻译帮助,问他行不行。佟景韩为苏联专家的热情和无私精神所感动,经过请示领导后,做了札莫什金的专职翻译。展览会先后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展出历时一年半,佟景韩除了为札莫什金做翻译,还帮他将郑振铎编的《伟大的艺术传统图录》和清末的《点石斋画报》等美术图书上的文字译成俄文,提供给老专家做为研究中国美术的参考。为便于工作,从《人民美术》到《美术》的各期刊物成为佟景韩那时的必读书。
  1956年,苏联展览会最后在武汉举行时,苏联列宾美术学院油画
教研室主任梅尔尼科夫教授接替札莫什金,主持造型艺术馆,“跟梅尔尼科夫工作对我也很有吸引力,他同中国同行的交流活动多在画室进行,我开始努力学习具体的油画知识。”[1]在油画专业方面,他得
到了杨秋人等画家不少帮助。梅尔尼柯夫的艺术对中国当代油画有深远影响,他对佟景韩很好,为佟景韩画的半身像,成为佟家珍贵的纪念品。
  武汉工作结束后,江丰点名把佟景韩调到中央美术学院,为马克西莫夫做翻译,直到1957年油训班结束。“初涉翻译工作三年,恰好一半侧重美术史论,一半侧重美术教学,工作中接触到国内各院校和美术界的许多专家学者,得到了他们不少的帮助、指点和鼓励。”[2]为他后来的教学和编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
  50年代初,中苏文化交流频繁,美术学院需要较多的专业人材从事翻译工作,从华北美术干部训练班毕业的张同霞、美院雕塑系学生彭鸿远等人相继被选派做俄语翻译,其它如冯湘一等人也都从事过翻译工作,佟景韩成为其中的骨干人材。
  佟景韩在1957年2月参加中国美
术家协会以刘开渠、王朝闻、董希
文等组成的代表团,应邀参加苏联
第一届全国美术家代表大会,他担
任翻译工作。
  油画训练班工作结束后,佟景
韩留在美术史系的美术史论教研
室。60年代初,他被分配承担新开
设的美学史教学工作,他阅读了当
时国内和苏联高校多种相关的教材
和著作,感到必须追本溯源,要理
解一位哲学家的美学观点,就必须
阅读哲学史,读他的主要著作,他
把中西美学的比较研究定为自己的
治学目标。
  1961年,他被系里派去参加王
朝闻主编的《美学概论》一书,在
当时,美学的许多基本理论问题尚
在梳理探讨的过程中,编写组集中
了来自北京大学、武汉大学、社科
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北京师范大
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单位20多位思
想活跃、善于独立思考提出见地
的年轻学者,其中包括杨辛、李
泽厚、刘纲纪、朱狄和佟景韩等
人。王朝闻要求编写组的研究工
作从资料出发,调查研究,逐步推
进,建立起中国自己的美学体系。
编写组设在西郊中央党校的招待
所,佟景韩趁机到不远的北京大学
哲学系,旁听了朱光潜、宗白华的
中西美学史课程。工作结束后,他
带着一份草拟好的讲课提纲回到学
校,暑假中写出了讲稿,随后即开
始上课了。然而,接踵而来的政治
运动把教学秩序全打乱了,美院又
是搞社教运动,又要下乡搞四清,
又是抓“5·16”分子,一直乱到
结束。本来,佟景韩已经认为
从此告别讲台,把所有资料、图
书,乃至讲稿全都处理掉了,不料
后,美术史系重新招生开课,
系领导又安排佟景韩继续讲西方美
学史,而且要带研究生,任务不容
推辞,“我只得重新买书、书,
临阵磨,重温资料,重写讲稿,
多亏薛永年、李福顺两位同志把他
们听我讲课的笔记给了我,大大帮
助我尽快恢复思路,  我结合新
的历史条件和思想认识,在原来的
思路基础上作了补充、改动,为美
术史系几届学生讲这门课,最后还
增加了有关西方结构主义和现代派
新造型观念问题的两讲。前者是有
见于当时在我国文艺界兴起的‘方
法论热’,内容大体可见于我后来
为《结构——符号学文艺学》(波
利亚科夫编,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4)一书写的译者序,后者是对
当时美术界有关西方现代派的两种
对立观点发表的一点自己不同看
法,后来据此写了《反题辩证》一
文在《世界美术》上发表。”[3]
  他的译著选题大多是适应新时
期以来文艺理论发展的需要而选定
的,例如上世纪80年代初,文艺创
作突出地提出了如何寻自我、如
何实现自我的新课题,佟景韩与范
国恩、许宏治合译了(苏)伊·谢《结构-符号学文艺学》
23探索与建树 ART RESEARCH
·科恩著的《自我论——个人与个人自我意识》,作为文化生活译丛之一,1982年由三联书店出版。书中探索了文化史上人的标准形象之演变、一个人自我意识发展的心理学问题,从比较中探讨了自我监督与自我调节内在机制的一般规律,为这一论题提供了参照。
  有些外文论著艰涩难读,他是下了很大功夫完成的。佟景韩主要译著除上述者外,主要还有《美术史文选》(阿尔巴托夫、罗斯托夫采夫编,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马克思主义和美学》(汉斯·科赫著,漓江出版社,1985)、《弗洛伊德主义》(巴赫金、沃洛希诺夫著,上海文艺出版社,1988)、《巴赫金文论选》(中国社科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欧洲近代绘画大师》(利奥奈洛·文图里著,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01,合译并校)、《现代西方艺术美学文选·造型艺术美学卷》(与易英合编,春风文艺出版社、辽宁教育出版社,1990;台湾洪业文化事业有限公司,1994)等,还有一些重要著作如中苏合编的《苏联藏中国民间年画珍品集》,是佟景韩担任中文版翻译和俄文版审订。这些工作占去了他很大精力,用他自己的话说,许多译著是在教学和编辑工作的夹隙中见缝插针,利用假期和夜晚完成的。
  八九十年代,他参加了几项工程性的史论编著任务。
  一是《中国大百科全书》美术卷,佟景韩是编辑委员会委员,美术总论分支主编;
  二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他是美术条目的编审之一;  再就是,由中国学者筹划、编纂完成的《世界美术全集》(原称《世界美术大系》),有中央美术
学院、中国艺术研究院、清华大学
美术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徐悲鸿艺
术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
院、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中
国美术家协会等单位20多位学者参
加,金维诺任主编,邵大箴、佟景
韩、薛永年任副主编,佟景韩和余
丁、鹿镭主编其中的《欧洲19世纪
美术(上)》,由他执笔写了全书
导言《现实主义和印象主义概论》
和第三章1—4节,即法国印象主义
的概论和马奈、莫奈、雷诺阿、希
斯莱、毕沙罗、德加等人的个论,
并负责审订全书。这套书的编写工
作曾得到台湾光复书局的支持和赞
助,后来遇到困难,未能出版,之
后,经作者补充修改,于2004年由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1985年编辑部划归学院领导,
佟景韩从系里脱出专职负责学报
《美术研究》与《世界美术》两
个刊物。《美术研究》创刊于1957
年,1960年停刊,1979年复刊后,
由金维诺、佟景韩负责,1987年后
由靳尚谊、佟景韩同任主编,直至
1995年离休。1989年夏天曾经遇到
一个难题,文化部规定一个学校只
许办一个刊物,指定《世界美术》
停办。金维诺先生急了,要佟景韩
一定想办法。佟景韩情急之下,直
接给部长写了一封信,说明千万不
要把《世界美术》这个观察外界、
进行中外交流的窗口关闭掉。没想
到,第三天就有了回音,文化部直
接通知佟景韩:部里同意保留《世
界美术》。如今这个刊物仍在顺利
编着,“窗口”越开越大了。
  佟景韩的聪明能干也表现在家
务事上。在困难年月,他曾利用废
旧材料,自己制作过一套漂亮的沙
发。他拿得起放得下的精神为我所
望尘不及。离休之后,他放下了笔
耕,学会了弹钢琴,会操纵复杂的
电脑,周围和网上都有不少知心友
人,日子过得十分潇洒。去年我们聚
会,他说常有些咳嗽、气喘,为此把
吸了多年的烟戒掉了,医院检查什
么毛病也没有,我举杯(不是酒而是
饮料)说:“祝贺老佟一无所有!”
  不料,今年却是“有”了。他
因咳嗽气喘得厉害,去医院检查,
竟然诊断是肺癌。出院后回家,几
层楼梯走了20多分钟,从此以后,
为了在大热天不给别人增添麻烦,
声言不接任何人的电话,然而,他
并未失掉康复的信心,说是等秋后
恢复了体力,会一家一家地看望老
辽宁美术学院朋友。他从电脑上传给我一张病后
的照片,虽然清瘦了不少,但精神
还可以。到七月初,病情急遽恶
化,住入社区中心医院,胸部出现
大量积液,要靠气泵帮助呼吸。他
顽强地支撑着,朋友们也期望会有
奇迹出现,但还是失望了,他在7月
23日大暑之日的下午离开了这个世
界。在十多天之前他给夫人陈行慧
(也是资深翻译家)、孩子佟辛立
下遗嘱,不举行任何告别仪式,不
要麻烦单位,也没有通知别人。在
遗嘱中,他祝所有关心他和帮助过
他的亲朋好友健康长寿。
  1992年起佟景韩享受国务院颁
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2008年10月,中国美术家协会
授予佟景韩卓有成就的美术史论家
奖,以表彰他半个世纪以来在理论
工作上做出的贡献。□
2010.7于北京安外
注:
[1][2][3]佟景韩《哪里需要哪里
去》,《美术观察》2001年第7期。
(本文责任编辑 张 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