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就业方向光电工程学院简介(学院代码304)
1、学院概况
重庆邮电大学光电工程学院成立于2001年2月,拥有“电子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含“电磁场与微波技术”、“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物理电子学”4个二级学科)和“光学工程”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以及“电工理论与新技术”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学位授权点,已培养硕士研究生530余人,目前在读硕士研究生近300人。学院“微电子科学与工程”是国家级特专业,“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是国家布控专业和重庆市特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为学校品牌专业和重庆市特学科专业,是重庆市“十一五”、“十二五”重点学科,在第三轮全国学科评估中排名28位。
学院拥有重庆市“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感测与传输技术重点实验室”、“血液净化医疗工程研究中心”和“MEMS振动传感与微姿态组合测井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5个重点科研基地,拥有中央与地方共建的光电器件及系统研发平台、光电信息工程专业实验平台、光信息技术实验室、微电子技术实验室、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室和射频技术实验室以及电子科学与技术新型半导体显示器件及系统学科平台。学院“微电子工程中心”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特实验室,“电工实验中心”和“微电子专业实验中心”是重庆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学院以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芯片研发为目标,在移动通信终端芯片、数字多媒体广播核心芯片的研发上取
得原始创新成果,形成自主研发核心竞争力。以高端数字医疗设备研发为核心,在血液净化系统研发上取得重大进展,形成血液净化设备等数字医疗高端关键设备的研发能力。以传感器为代表的光电器件研发为重点,在专用传感器开发及系统应用方面取得一批关键成果,形成光电器件及系统领域的鲜明研发特。以基础研究为助力,在半导体材料理论、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理论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形成学科理论与工程应用并重的研发特点。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产学研结合、技术开发与推广、对外服务、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和旺盛的生命力。
为加强微电子集成电路的人才培养,加强产学研合作和国际交流,2011年,经重庆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了重庆国际半导体学院。学院还与中国科学院、中国
电子科技集团、四联集团、重庆渝德科技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重庆神州龙芯科技公司、平伟光电等知名科研院所和企业开展了广泛的合作和交流,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学生实习实训基地。
2、专业学位点
080900电子科学与技术(学术学位)
电子科学与技术是信息科学与技术的基础。本学科和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以及控制科学
与工程学科共同构成我校电子信息大类的主干学科。经过多年的建设,本学科在学科方向、学术团队、科研平台、研究成果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良好发展。
本学科为重庆市重点学科,拥有重庆市“微电子工程重点实验室”、“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光电信息感测与传输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市血液净化医疗工程研究中心”和“MEMS振动传感与微姿态组合测井技术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五个重点科研基地,拥有“智慧医疗系统与核心技术”重庆高校创新团队。目前本学科已经在微电子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材料、器件与工艺、光电子技术及应用和通信与测控中的电路系统与电磁理论等方向上形成明显的特和优势,初步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的学术团队,取得了一系列学术成果。近年来先后承担省部级及其以上项目8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近年发表SCI/EI收录高水平论文200余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1项,国家专利授权10余项,特别是微电子系统与集成电路设计研究团队参与的“TD-SCDMA终端核心芯片平台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智慧医疗系统与核心技术重庆高校创新团队参与的“血液净化系统监测与控制系列关键技术及整机设备”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同时,本学科还获国家级和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6项。
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非线性电路与系统、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器件物理、高等电磁场理论(双语)、现代电路理论及技术、VLSI设计与制造、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硬件设计、微电子器件可靠性、微波电路、光纤通信原理、近代天线理论、机器视觉算法与应用、微机电系统技术(双语)、
电子科学前沿技术等。
080300 光学工程(学术学位)
“光学工程”是以光学为主的,并与信息科学、能源科学、材料科学、生命
科学、空间科学、精密机械与制造、计算机科学及微电子学等学科交叉与渗透的学科,包括激光技术、光通信、光存储与记录、光学信息处理、光电显示、全息和三维成像、薄膜和集成光学、光电子和光子技术、激光材料处理和加工、弱光与红外成像技术、光电测量、光纤光学、现代光学和光电子仪器及器件、光学遥感技术及综合光学工程技术等学科分支,成为现代光学产业和光电子产业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
本学科拥有一支教授、研究员、副教授和讲师组成的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依托重庆市光纤通信技术重点实验室、重庆市光电信息感测与传输技术重点实验室,在光电子技术及应用、光纤通信系统、光电材料与器件以及成像与图像处理技术等领域已经形成稳定的、特鲜明的学术方向,近几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横向项目等40余项,获国家专利授权10余项,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项,国家级和省部级教学成果奖6项,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70余篇。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光电子学、光电检测理论、高等光学、光波导理论、高等电磁场理论(双语)、激光原理、光通信网络规划与优化设计、光纤测量技术、光电子器件及其应用、光纤传感技术、基于图像的精密测量、非线性光纤光学、微机电系统技术(双语)、光学工程前沿技术等。
080805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术学位)
本学科以电工理论为基础,突出电工理论与新技术相结合的前沿理论与技术研究。目前主要从事电子新技术及其应用、电工理论与通信技术、物联网技术应用、智能电网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近年来,本学科在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结合等领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出版著作10部,发表高水平论文100余篇,承担十余项国家、部省级以上科研项目,获省部级以上科学进步奖多项,特别是在通信电子新技术等研究方面成绩显著。
本学科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现代电路理论及技术、现代电力电子技术、信号处理基础、模式识别理论与技术、高等电磁场理论(双语)、智能电网、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微机电系统技术(双语)、通信电子电路原理及仿真设计、智能信息处理与检测技术、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前沿技术等。
085209集成电路工程(专业学位)(招收全日制和非全日制)
集成电路工程技术包含了当今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材料技术和精密加工等技术的最新发展。集成电
路高密度、小尺度、高性能的特点,使得集成电路工程技术成为当今最具有渗透性和综合性的工程技术领域之一。集成电路的应用涉及网络通信、计算系统、信息家电、汽车电子、控制仪表、生物电子等众多方面。设计并制造集成电路作为应用产品的核心,是现代电子系统面向用户、面向产品、面向应用赢得竞争力的要求,同时也是传统产业升级和改造的关键。
我院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24、44、26研究所、四联集团、重邮信科公司、西南集成电路设计公司、重庆集成电路封测与应用产业技术创新研究院、重庆平伟实业等国内外许多科研院所、公司企业在集成电路工程领域展开了广泛的人才培养和科研合作,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本专业聘请了具有丰富科研和实际工作经验的科研院所及企业高级专家担任兼职导师,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应用型支撑。
本专业的主要学位与专业课程有:射频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器件物理、现代集成电路器件电子学、现代电力理论及技术、高等数字集成电路设计、高等模拟集成电路设计、VLSI设计与制造、数字信号处理系统的硬件设计、微电子器件可靠性、集成电路系统与芯片设计、集成电路工程应用新技术、集成电路设计实验、微电子工艺实验等。
3、优秀导师
学院拥有一支学历层次高、年龄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敬业奉献的教学科研师资队伍,已形成了以博士、教授为骨干的教学科研学术体。学院现有教师115人,其中博士生导师6人,教授22人,副教授41
人,具有博士学位54人,国家百千万人才1人,全国师德先进个人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重庆市名师1人,巴渝学者1人,重庆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拥有“智慧医疗系统与核心技术”重庆市高校创新团队,。
近年来,教师共发表论文660余篇,其中2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共承担包括863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12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技奖10余项,国家专利授权近30项,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重庆市教学成果奖近10项。其中“血液净化系统监测与控制系列关键技术及整机设
备”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以3G科技创新引领特专业的建设与提升”和“立足行业,服务地方,突出特,培养‘专业+信息技术人才’”荣获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
4、校园文化
学院学风优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人才是学院的根本任务。学院大力开展课外科技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近年来,学生在各项比赛中成绩斐然: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荣获银奖;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物联网技术与应用“三创”大赛荣获二等奖;在第十三届“华为杯”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中获得2个二等奖和3个参与奖;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重庆赛区获得银奖;第一届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大赛获得银奖;第七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重庆赛区二等奖;第二届重庆市大学生物理创新竞赛二等奖;
学生在外语和体育竞赛中也取得了一系列的优秀成绩。获多名学生前往韩国、台湾等地交流学习。
5、就业状况
我院学生以素质全面、专业扎实等特点受到社会各界和用人单位的普遍赞誉,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就业率常年列居学校前三,学生遍布北京、上海、广州和成都等国内知名IT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