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浅谈教书育人
谈谈教书育人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为人师者。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者也”。古代《礼记》记载“师者,教之以亊而喻诸德也。”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 从。”可见古代育人以德为先,提倡以“德”服人;以“德”育人;以“德”而成亊。到了近现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教书育人有了新一层含义:是谓“教书” 与“育人”, 教书即传授学生专业文化知识, 使其能够通过专业技能自食其力, 并取得一定的专业成就, 这是教学任务的“硬件”。 “育人”是指从德育上培养学生的道徳认识能力、自我认识能力、社会认知能力,使其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这是教学任务中的“软 件”。
大学一般把“教书、”“育人”当作两项任务来抓,于是乎一些大学教师在尽心尽力淮备教学任务的同时,往往在课堂上忽视了“育人”。其实,教书育人虽然从构调形式特别是语义分析上看,确实是一种并列关系,这可能也是不少人对教书肓人产生一种误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从教书
育人的内在逻辑特别是本质内涵上看,教书育人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统一的整体,因而它们不是并列的、同一个层次的问题,更不是两种工作或两项任务, 教书只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教书和育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是人类社会教育过程中所共有的特征,也是教育规律的客观要求。教学活动不是随意性的,而是根据一定社会所确定的教育目的和任务的要求,教师按规定的教学内容,有目的、有计划地传
授给学生,使学生掌握一定知识,形成一定的知识体系,成为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如果将教书和育人割裂,只顾教书,不管育人,这不仅是淡忘了自己的社会角,缺乏职业道德,而且是对党的教育方针和社会主义教师神圣职责的亵读。
可见,对教师而言,很本不存在只教书不育人或教书与育人相互脱节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是说,凡是教师都能完成教书育人的使命,凡从事教书育人的人都能获得理想的育人效果。教育实践表明,教师的道德品质、治学态度、工作作风、生活态度,乃至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学生的心灵。正因为言传身教这种特殊的育人效用,使为人师表成为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和途径。因此培养人才的素质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在教育工作中,无论是脱离了育人的教书,还是脱离了教书育人,都是不完整的教育过程。只讲
教书不讲育人,则教出来的学生,即使是知识渊博无所不懂 ,但是很有可能缺乏了做人的最基本技能,严重的甚至出现偏差。诸如此类的例子,马加爵 、药家鑫 、刘海洋等,举不胜举 。而只讲育人不讲教书.则丢失了作为教师最基本业的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是不可想象的, 因为这样的方式就不能被成为是教育了。因此,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道德中的核心内容,在教育过程中应该得同等的重视,应该同时进行。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总书记在《关于教育问
题的谈话中》一文指出:“教育是一个糸统工程,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育水平,不仅要加强对学生的文化知识教育,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纪律教育、法制教育。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
而目前我国的教育对教书育人的认识仍然存在误区,不能正确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糸,这就是,重智育,轻德育。这是当前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颗。这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要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求教师,从认识根本改变这个误区,再从实践中,贯彻教书育人。
首先,教师为了在课堂上教书育人,必须有意思地把要求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内容结合教材融
化到教学活动中,,从而取得预期效果。其次,教师应当给合学生的特点进行教育活动,这是教师在教书育人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教书育人的指导思想-定要突出时代性,适应培养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教师在教学中要通过多种渠道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取适合于学生心理特点的措施加以诱导,使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思想观点, 明确学习目的和任务。针对学生特点多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有益的课外活动, 把学生吸引到正面来,寓教育于各种活动之中。 如经常开展纪律法制教育,增强他们的纪律法制观念, 使他们懂得遵纪守法的道理。再次,教书育人能否收到实效,关键在于教师能否在学生心目中塑造好自身形象,真正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教师要在学生心中树立崇高的威信, 首先一点就是要其有渊博的知识和严谨的冶学态
度,要千方百计组织好教学,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用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用无限的激情感染学生,学生只有佩服你,才能尊重你,信服你,主动接近你和求教你,才有教书育人的效果。爱是人类的情感之一, 情感就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个人需要而产生的态度及情绪体验,有爱就有教育,师爱是师德的灵魂 ,关爱每位学生,每一位学生都蔼望得到老师的爱,特别是生活、学习中遇到困难的学生, 这就要求教师真诚相待, 热情鼓励, 耐心帮助, 让我们鼓足面对困难的勇气, 在关爱中接受接育,它在教育过程中具有巨大的作用。
总而言之,教书育人统-性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本质属性的核心内容,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应当给两者同等重视,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的知识获得,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有利于学生的成功,培养出符合新世纪要求的新人才 。
督导员  李细毛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 。`师徳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这和教师具有的高尚的师德是密不可分的。
占_"\点把“教书”、 “育人”当作两项任务来抓,于是乎一些大学教师在尽心尽力淮备教学任务的同时, 往往在课堂上忽视了“育人”。其实, 教书育人虽然从构调形式特别是语义分析上看,,确实是一种并列关系,这可能也是不少人对教书育人产生误解的重要原因之一,但是,从教书育人的内在逻辑特别\是本质内涵上看,教书育人,是一个完整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因而它们不是并列的、同一个层次的问题,更不是两种工作戓两项任务,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是为育人服务的,育人是教师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作为一个大学教师要在课堂上讲授知识的同时,时刻注重学生的德育培养。这首先就要求我们教师,应当具备专业的知识技能。教书专业化,是一个由来己久,但是到目前为仍未实现的问题,其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里不再赘述。
要做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必须具有高尚的师爱,有爱就有教肓,师爱是师德的灵魂。优秀教师共同的特点是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教师这个职业,是个需要爱心的职业 ,没有爱心的人做不了也就做不好教师的 。做学生的好老师,首先要爱学生,要把学生当作自已的亲生孩子一样对待。用慈毌般的心情去教育、去关怀每一个学生, 去爱护和培养每一位学生。伸出温暖的双手,献出真诚的情和爱,扶持他们一步步长大 。教师的工作是平凡的,毎天都在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亊情,然而这些亊情却连`
篇二:教书育人正反案例
《师德专项第二次作业》,
所选
题目:
请就《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四条“教书育人”,结合身边的真实事例,用教育叙事的方法,例举正、反面典型案例各一个,并分别作分析点评。
学员:集贤里中学刘庆河
正面案例:
最初接触了解屈玉桐是一张成绩单:语文:16,数学18,外语:16.看着这个成绩单我着该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初接班我关注了这个高高大大的男孩子,短发一脸的诚恳,还有就是做卫生时的敢干。心里一个问号,我怎么也不能把成绩与这个孩子联系在一起,为此家长会上我单独与他的母亲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孩子小学成绩不好,就想走特长的发展路线,结果到了体校文化成绩一落千丈,体校的三年彻底的让他文化课远远的落下了。
从最初的接触了解,这个孩子很单纯,就是谈学习就说:“老师,小时候我爸妈成宿让我背东西我也背不下来,您就别让我学了”,这话听着心痛,我说无论怎么样总要认识一些字吧。如此五次三番的谈话,做卫生时不惜的表扬,终于有一天他说,老师我想去您办公室背诗,我心里一惊,然后是大喜。如此的话语是在是出我意料。慢慢的他开始背诵诗歌,尝试着写作文,还经常我来交流。他总说,老师您和别的老师不一样,你真为我好。这样的话让我心痛也让我欣慰,我庆幸自己没有因为当初的成绩误解一个单纯的孩子。经过我们一起的努力,和同学的帮助,以后的成绩语文能达到46分,也许这个成绩不高,但对于屈玉桐来说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也是一个崭新的开始。
也许有的孩子在努力也与高中无缘,与优秀无缘,然而我一直不忘教育的最初理想:培养有思想的普通劳动者。
分析点评:
有人说: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成其池塘,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育是一项爱的事业,把爱渗透在教育中,就是取得成功教育的途径。用爱帮助一个孩子树立起上进的信心,在教育中是尤为重要的。
因材施教才是我们教育的原则,教育教师让每一位孩子发现自己的长处,经教育还弥补,只要是有所提高的教育均可以称之为成功的教育。马加爵事件真实的起因及经过
反面事例:
事情起因是一个家长的突然到访,听着家长哭诉,我渐渐了解到事情的来龙去脉,原来班级一名早恋女生开始离家出走,夜不归宿。我安慰了伤心的家长后到这名女生谈心。
女孩子很是腼腆,一开口让我心里一惊,
她说:“老师,我想自杀。”
我装作不动声说道:“为了什么”
“我感觉很绝望,我妈妈不让我和她往来,我爱他,可家里让我很绝望” 我继续不动声,安静听他来诉说。
她和我说了很多,期间有的地方有点语无伦次,
我渐渐感觉到了她的茫然和无助,由于急于一些其他的事情,我让他暂时回去,然而事情一直耽搁下去了。
不久得知女孩子就在周末又离家出走,许久没有消息。
事情至此我方后悔自己的行为,我辜负了一个信任我的学生。如果我在耐心一点也许事情就不会有后来的结局。我的班里少了一名文静的女生,我们的学校流失一个可爱的学生,我不知道该怎么才能让自己不受谴责。
分析点评
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一名班主任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深刻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我们教育、帮助和关爱的对象,应该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关注关爱每一位学生,不要偏爱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教师的公正和公平,让每一名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让更多的花季少年不在离开学校,失去教育的机会。
篇三:学校育人案例分析
学校育人案例分析
一、教师打学生事件
×年×月,×校发生了一起教师打学生事件,家长上访,市教育局、公安局先后介入,学校声誉受到了较大的影响。
(一)原因及教训
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阵地,是传播文明的窗口,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道德的引领者、智慧的促生者、知识的播种者。发生这样的事件令人遗憾和痛心。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①教师受“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自己和学生父母一样可以任意体罚学生。家长把孩子交给老师,相当于获得了父母所“授予”的权力,老师于是拥有了教育、惩罚学生的权力。
②教师素质差,教育手段贫乏。有些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工作有热情,事业心强,想把孩子教好,但由于经验不足,缺少办法,见学生违纪,情绪便急躁,因而体罚学生。有些教师则因为在家庭或社会交往中受气,无处发泄,将学生当成了出气筒。特别在目前情况下,教师地位不高,待遇较低,社会分配不公,脑体倒挂,实际问题得不到解决,心中有怒气,遇事易动气发火,感情用事。在多重压力下,对不争气的学生,教师便使用强制措施体罚学生,而这,却常能得到人们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