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北京疫病防治机制的演变
·经济社会史·
付笛生和任静
近代北京疫病防治机制的演变
杜丽红周慧敏的老公
[关键词]清末民初;疫病防治;天花;;猩红热
[摘 要]清末民初,北京的疫病防治经历了较大转变,这不仅得益于为应对疫情设立的各类防治机构,而且得益于日常性疫病防治机制的设立。清末,新成立的警察机构在沿袭传统应对疫病办法的基础上,开始采用宣传疫病知识和推广种痘的方式对抗疫病。民国时期,传染病医院开办后,京师警察厅建立起一套以该院为核心的疫病防治制度,应对突发性疫病。与此同时,新设的中央防疫处致力于研制各类疫苗,为推行注射疫苗预防疫病提供技术性保障。自1934年起,北平市卫生行政机构开始以运动的形式,大规模推行预防疫苗注射,开启了以预防医学为指导的疫病防治新制度。基于上述两种制度,北平形成疫病防治机制,在应对天花、以及猩红热等地方性传染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清末新政后,北京逐步建立起基于科学医学的疫病防治机制,不仅着力于、控制传染性疾病,而且通过疫苗注射预防传染性疾病。本文试图重构北京疫病防治机制的演变过程,分析政府对天花、、猩红热等地方性疫病的防治,进而理解该机制是在国家、社会和医学界的共同作用下建立起来的,展现那个时代人们对疫病的理解和应对。希望本文能够从两个方面推进目前学界对近代传染病防治问题的讨论①【注】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包括:张大庆:《中国近代疾病社会史(1912~1937)》,山东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张泰山:《民国时期的传染病与社会》,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8年版;马长林、刘岸冰:《民国时期上海传染病防治的社会环境》,《民国档案》2006年第1期;余新忠:《从避疫到防疫:晚清因应疫病观念的演变》,《华中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2期。:首先,通过北京的个案研究,重构地方性知识,丰富已有的概述性研究;其次,从社会史的角度探讨疫病防治机制,从更广阔的历史背景分析其发展过程,避免就医疗论医疗的局限性。
一 疫病防治机构的演变
清末,北京沿袭旧制,尚无专门办理疫病防治的机构。为应对各类突发传染性疾病,国家
我和春天有个约会 烧伤
先后建立起具有不同职能的防疫机构:清末东北大鼠疫期间,应急设立防疫局;1915年,为应对突发时疫,内务部设立临时防疫处,后改为传染病医院;山西、绥远鼠疫流行,内务部于1919年开办中央防疫处。这些机构经历了从临时到常设的过程,传染病医院和中央防疫处成为北京疫病防治的重要机构。
宣统二年(1910年)年底,东北爆发肺型腺鼠疫,迅速在东三省蔓延,并传至北京。北京最早的鼠疫病例出现在协和医学院附属医院(Union Medical Hospital),该院西医“念其来势凶恶,恐续发无已”,将该院改作时疫医院。疫情渐传渐广,时疫医院人满为患,又将监理会医院改为时疫医院②【注】《扑灭中国北方之瘟疫》,《东方杂志》第8卷第8号,1911年,第6页。。除此两时疫医院外,民政部设立京师防疫局负责内外城防疫,步军统领衙门设立卫生防疫总局负责四郊的防疫。两机构积极采取措施,有效抑制了鼠疫在北京城的蔓延,但却在鼠疫得到控制后,于宣统三年三月十二日(1911年4月10日)被正式撤销③【注】《防疫局之裁撤期》,《北京新报》第777号第3版。。北京仍无常设疫病防治机构。
此后直到1915年,为应对时疫北京才设立新的防疫机构——临时防疫处。1914年冬季,北
京城内出现了瘟疹(即猩红热)、白喉以及痧疹等病症,“因斑、疹、痘、白喉等四种传染病故者共62家”①【注】《警厅详内务部为临时防疫处未成立以前所有因时疫病故各户补行消毒列表报明文》,“公牍”,《市政通告》第10期,1915年2月20日,第16页。。内务部派委技正伍晟,技士刘翔云、孙润余、傅汝勤,酌带消毒药品、器具,会同京师警察厅卫生处长,在内外城官医院设立临时防疫处,“妥筹防遏办法,并施行一切消毒事宜”②【注】《内务部饬警厅派员会同该厅卫生处长先行在内外城官医院设立防疫机关文》(1915年2月6日),“公牍”,《市政通告》第10期,1915年2月20日,第15页。。1915年2月10日,该处正式开办,其经费开销暂由京师警察厅筹措。成立之初,该处颁布《临时防疫处办事规则》和《临时防疫处防疫规则》,详细规定了组织结构和办事程序。临时防疫处很快遏制住了时疫的蔓延,但它仅办理消毒、诊断和清洁等事项,远非常规的疫病防治机构。
我们结婚了李准北京虽已有内、外城官医院,但专为治普通病而设。当发现传染病时,虽也可医治,“究竟不如专门传染病医院设备的完全、讲究的周到”③【注】《改良市政经过之事实与进行之准备(七续)》,《市政通告》第17期,1915年4月下旬,第2页。。为弥补此种缺陷,内务部开始筹设京师传染病医院,专门负责传染病的与研究。1915年4月,传染病医院在
东四牌楼十条胡同开张。内务部“选派究新医学、富有经验之员充任该院总办”,办理诊断、预防、检查、消毒诸事,并负责专营种痘苗、制造血清,以便“将来研究有成,行销各省与全国”④【注】《内务部呈筹设传染病医院以防疫症而重卫生文并批令》,《市政通告》第16期,1915年4月中旬,第12页。。该院的开办费用由京都市政公所在工巡捐款项下设法腾挪银2万元,日常经费由内务部列入四年度预算,每年约银4万元⑤【注】《内务部呈筹设传染病医院以防疫症而重卫生缮具章程请鉴核文并批令》,“呈”,《政府公报》,1915年4月13日第1052号,第479页。。由于中央经费支绌,1916年8月该院划归京都市政公所管理,每月支出约3 000多元⑥【注】据载1926年1月京师传染病医院经费并煤火费3 602元,2月为3 602元,8月为3 420元,9月为3 420元(见《市政公所收支报告》,《市政月刊》第二三期合刊,1926年3月)。。与官医院一样,传染病医院属于政府开办的具有公共服务性质的医院,主要诊治传染性疾病,兼为市民提供廉价的医疗服务。其下设普通诊疗所一处,每日门诊以50名为限,施诊只收号金铜元6枚,急诊收号金铜元20枚,其余费用一律免收,住院病人的医药和伙食概由该院供给。此外,还备有一辆专门接运病人的特别马车⑦【注】《京师传染医院广告》,《市政通告》第20期,1918年12月。。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接管北京后,传染病医院几经改制,职能逐步完善,开始兼具与预防的双重职能。1928年,京师传染病医院被北平市卫生局接收,经费减为每月2 740元,且“因经费困难,积欠甚多,迄未发给”⑧【注】《北平市政府卫生处业务报告》,北平市政府1934年编印,第123页。。1930年,卫生局归并公安局,每月经费减为600余元。经费艰难,百举俱废,该院设备及信用均濒临破产边缘⑨【注】《卫生处业务报告》,第123~126页。。1933年11月,卫生处接收传染病医院,并进行改组,经费每月增为1 746元,其中职员薪俸月支1 082元,夫役工资月支114元,办公费月支208元,医疗器械、药品、病人注射血清费230元,极贫病人饮食费60元,以及冬季煤火月需存储60元。改组后的传染病医院“专司市内各种法定传染病之、检验、消毒及研究预防方法等事宜”⑩【注】左吉:《北平市传染病医院过去及现在》,《卫生处业务报告》,第203页。,不仅为市民免费注射白喉、猩红热血清,而且为贫困的住院病人免费提供药品和血清。更重要的是,此时卫生试验所并入传染病医院,充实了该院的检验和实力。例如,病人到该院就诊,类似法定传染病者可即时采取样本,送往检验室做显微镜检查及培养试验,以便早日诊断病情。病人痊愈时也可即时进行细菌检查,以免传染?【注】《卫生处业务报告》,第123~126页。。
邓文迪普京
除传染病医院外,内务部筹设的中央防疫处也成为北京重要的疫病防治机构。1917年12月,山西、绥远两省鼠疫流行,时任北京政府内务总长的钱能训提议筹建中央防疫处,遂命内务部卫生司长刘道仁和京师传染病医院院长严智钟筹备。1918年7月,择定天坛头门内西南角神乐署旧址建设该处,共计占地“七十四亩四分五厘”。次年3月,中央防疫处办公地建成竣工,共花公款43 926.378元。该处经费最初来自财政部每月拨付的1万元,后由国会减为每月9 406元。由于财政部不能按期付款,该处几乎停办。1921年12月,中央防疫处经费改在关税项下直接拨付。为此,该处成立中外医院委员会①【注】该委员会的成员一半为中国人,一半为外国人,外国人有:英国使团医生道格拉斯·格瑞,法国使团巴塞尔医生,墨西哥医生纳杰拉。“Letter from Roger Greene to G.E.Vincent”,October 29,1923,Rockefeller Archive Center,RF,Box37,Folder805.经管此款,“假如款有盈余,就由委员会保留,为将来添置器具,扩充范围之用”②【注】《中央防疫处访问记》,《世界日报》,1929年4月18日,第7版。。
中央防疫处的主要职责有三:研制痘苗、疫苗及血清等生物学制品,防止传染病,调查扑灭兽疫。自开办后,该处在药品研制方面取得很大成绩,研制出不少制品,计有:白喉抗毒血清、肺炎血清、脑膜炎血清、链球菌血清、痘苗、疫苗、赤痢疫苗、淋病疫苗、
巴氏狂犬病疫苗、葡萄状球疫苗、结核素、伤寒疫苗、副伤寒疫苗、伤寒菌液、破伤风抗毒血清、白喉毒素抗毒素混合液、百日咳疫苗、鼠疫疫苗等③【注】《中央防疫处访问记》,《世界日报》,1929年4月18日,第7版。。上述制品添补了国内生物制品的空白,为疫病防治提供了有力的药物保障。据统计,1930年7月到12月间,该处每月可制造价值3 000元的疫苗、血清和抗生素制品,其销售的各类疫苗、血清及抗毒素类和诊断材料共计28 938瓶,“诚为国内最大制药机关”④【注】《中央防疫处制品每月平均售价约三千元》,《华北日报》,1931年2月7日,第6版。。如此一来,中央防疫处研制的药品为推行疫苗注射提供了坚实的物资基础。庆余年燕小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