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高考仿真模拟预测卷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至5题。
材料一:
历史观中,认识维度是价值维度的基础,对社会历史的正确认识是确立合理的价值取向的前提、合理的价值取向必须以正确的社会历史认识为基础。根据历史唯物主义,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价值取向虽然具有主观性,但其形成和实现却有赖于一定的客观条件。从其形成看,价值取向直接或间接地源于人们的需要和利益,基于他们的社会地位以及现实生活状况,即将人生存发展的需要和利益转化、提升为不同层次的价值诉求和价值命题,直至提升为价值元命题即基本的价值取向。从其实现看,人们要在社会实践和社会生活中实现自己的价值取向,就必须使其与客观条件相符合、相适应,正确反映社会历史现象、本质和规律,离开正确的认识,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只能陷入空想或幻想。
价值维度以认识维度为基础,人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确立为社会进步和人类幸福奋斗的崇
高理想和坚定信念,既有赖于对人民的热爱与责任,有赖于对理想社会由衷地憧憬和向往,又有赖于对社会发展以及对所从事事业的科学认识,包括对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和必然趋势的把握,对人与社会、人与人关系的正确认识。只有在科学认识社会历史以及人与他人和社会关系的基础上,才能形成坚实的理想信念,积极投身于推动社会进步的事业,所谓"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例如要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同样有赖于正确认识所处的环境、条件和面临的现实问题,准确把握
并适应社会发展的趋势,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规律。反之,缺乏对社会发展客观规律性和必然趋势的正确认识,则会怀疑人类进步的趋势和人类最终进入理想社会的历史必然性,对社会进步失去信心,陷入历史虚无主义;或者会超越阶段、陷入空想、盲目行动,做出错误的行为选择,导致欲速不达或适得其反的结果。
确立合理的价值取向之所以要以正确的社会历史认识为前提,是因为社会是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体,其发展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交互影响的结果,因此,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往往会呈现出纷繁复杂、扑朔迷离的景象,甚至真相与假象并存,这就决定了人们对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及其本质和规律作出正确的认识不是轻而易举的,进而决定了正确的社会历史认识对于确立合理的价值取向从而进行合理的价值评价和价值定位尤为重要。纵观人类历史,所有价值取向的形成都不仅有一定的社会历史根源,也有一定的认识根源,对某一社会现象及其本质和规律不同的认识,往往会导致对它们作出不同的价值判断,因
而不同的社会历史观在价值取向方面的区别往往是起因于认识方面的差异。
总之,价值取向的合理性以及对历史事件和人物的价值评价和对社会发展的期望,一定要建立在对社会历史科学认识的基础上。历史事实表明,离开正确的认识来评判人、事物或事件的合理性,往往会形成局部的正确结论而导致全局的、历史观层面的误判,以至于在应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问题时脱离现实而陷入抽象、片面的理解。
材料二:
英雄史观和众史观是历史观中比较热议的两个观点,前者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唯心主义者所持的观点,后者是以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代表的唯物主义者所持的观点。英雄史观吹捧夸大少数杰出人物在历
史进程中的作用,认为是他们决定了历史的具体内容以及具体进程。英雄史观将英雄与众完全对立起来,并在价值取向上为统治阶级的地位和利益做辩护。英雄被看作是积极因素,众被看作是消极因素。众史观主张众才是历史真正的
创造者。无论是“时势造英雄”还是“英雄造时势”,社会历史的基本规律是不会改变的,它不由“绝对精神”所支配。
马克思并不否认英雄的存在,无论是英雄甲还是英雄乙的出现,总会有一个人跳出来成为英雄,更为重
要的是要考察英雄背后的物质动因,看到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国家当时的生产力以及生产关系的具体情况。历史活动能否取得成功,取决于在多大程度上代表了人民众的利益。回顾历史发现,由农民发动的太平天国运动、封建地主和小资产阶级发起的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运动到最后都失败了,是因为他们根本没有把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可能初衷是为了众,并以此来调动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最后随着自身狭隘的私欲不断扩大,并且也由于没有到正确的领导阶级,最终都以失败收场,而众是这些运动中最大的受害者。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价值取向具有主观性,但其形成和实现却有赖于正确的社会历史认识这一主观条件。
B.人们的社会地位和现实状况决定其发展的需要和利益的提升,是其价值取向的源头。
C.“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这一坚实的理想信念,来源于诗人对社会历史的科学认识。
D.马克思持有的是众史观,同时也认同英雄的存在,但强调要考察英雄背后的物质动因。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5年高考3年模拟
A准确把握并适应社会发展趋势,自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才能实现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
B.纵观人类历史,价值取向虽有所不同,但都形成于一定的社会历史根源和一定的认识根源。
C.离开正确的社会历史认识.在应对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问题时就会陷入抽象和片面的理解。
D.没有始终把众利益放在首位,是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最终失败的重要原因。
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地概括材料一核心观点的一项是(3分)
A.认识维度是价值维度的基础,价值取向的形成和实现有赖于一定的客观条件。
B.社会是多种因素构成的有机体,其发展是多种力量共同作用、交互影响的结果。
C.对社会发展动力在认识上的差异,是英雄史观和众史观分野的一个重要原因。
D.确立合理的价值取向及对历史事件和人物价值的正确评价必须对社会历史有科学认识。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材料一中说“不同的社会历史观在价值取向方面的区别往往是起因于认识方面的差异”,请以材料二中的英雄史观与众史观为例,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至9题。
美髯高沧海
婆婆子说我那年才两岁。
婆婆子说我那年才两岁的时候,我刚刚过完四十二岁生日,盛宴的快乐似乎还没宣告结束,像两抹胭脂红红地挂在腮上。听婆婆子这样一讲,我不由笑了起来,婆婆子认真地看着我,她说我笑起来的样子,像极了两岁的时候,嘴角上还是当年深深的小旋涡。
那么,为了四十年前的一个小故事,更或者是为了怀念一些亲人,就让我穿一双当年母亲亲手为我做的红丝绒的小布鞋,轻轻巧巧地回到两岁的时候吧。而当时的亲人,现在大多都已故去或者衰老得只剩下往事可以追忆。
我爷爷有一副引以为傲的长胡子,穿堂风穿过中堂,爷爷半躺在藤编椅上,他的胡须随风而摆,像杨柳依。须发皆白,如玉“如琼脂”。
爷爷的留声机里轻声播放着老唱片儿,《柳毅传书》里鼓乐阵阵,唱词温婉动人:霎时间千万红灯满湖照,紫气缭绕起波涛……
我摇摇摆摆地来中堂。对于我的那双小小的红丝绒的小布鞋来说,从东厢房里迈出来,走过鸡栅栏,走过两畦菜地,穿过两棵石榴树,这是一段很长的路。栅栏上有蝴蝶,蝴蝶的翅膀像五彩的叶子,一丛紫花地丁,在有豁口的瓦盆里冒出来,母亲掐了一把马齿苋,我一概不理会。我趴在藤椅上,捋爷爷的胡子,爷爷的胡子滑溜溜。那努力装睡的人,仰面朝天,这时刻开始小心翼翼地打响鼾声,象水里的鱼吐出一串串泡泡,像麦袭热的黑天天结出一挂挂甜果,似乎告诉我不要担心他会醒来,他睡得很熟。
谁也记不好这个画面起于哪天。
暖暖的南风,还有燕子呢喃地歌唱,我趴在藤椅上睡着了,手里握着爷爷的白胡子。我爷爷悄悄睁开一只眼睛,他又睁开另一只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