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运用
1.给加点的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秋高气爽,从山顶俯瞰,砚(yàn)池如同一块碧绿的璞玉。
(2)牛源的山水画笔墨苍劲(cāng jìng),浑厚中不乏灵动。
(3)秋天的山林层林尽染,五彩斑斓(bānlán),美极了。
(4)山上的塔静静地矗立(chùlì)在那里,不知道会不会孤单?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
A.轻盈喧哗闸口亭台楼阁
B.应照徘徊翡翠目眩神迷
C.犹豫跳望擦拭五彩斑斓
D.硕大漫溢照壁明扬世界
(解析:B项“应”应作“映”;C项“跳”应作“眺”;D项“明”应作“名”。)
3.下面文段中第①④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看了让人下面滴水的说说文章①在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湖村,生活着一古老的纳西族。②他们用天然的石头建房,村里沟渠遍布,随处可听见潺潺水声。③蓝天与雪山下的石头村庄交相辉映,伴着纳西古乐,村民用颇具特的舞步抒发着简单的快乐。④相传,村里的玉湖是由土司木氏家族明代以前组织挖的人工湖,从湖中可以看到玉龙雪峰的倒影。⑤湖畔有广袤的牧场,牛马匹自由漫步,牧人放声歌唱,好不悠闲自在。
(1)第①句修改意见:用词不当,应把“纳西族”改为“纳西族人”。
(2)第④句修改意见:语序不当,应把“明代以前”放在“由土司木氏家族”之前。
4.(2017·云南模拟)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C)
①到处是浓荫匝地,繁花似锦。
②正是在春天,在傣族的泼水节前夕,我们来到了被称为西双版纳的一颗“绿宝石”的橄榄坝。
③走在村寨之间的小径上,就好像是走在精心修剪起来的林荫路上,只有从浓密的树叶的缝隙里洒下来的太阳的点点金光。
④西双版纳的气候四季如春,然而春天仍然是最美好的季节。
⑤当我们从澜沧江的小船踏上这片土地时,立刻觉得好像来到了一个天然的热带大花园。
A.②④①⑤③B.⑤④①③②  C.④②⑤①③      D.③④②①⑤
5.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1)请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全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面、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畔的经历。
(2)课文中有大量的关于丽江的民风民俗的描写,请写出一例加以赏析。
“楼上回廊,寄居的游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朴实的语言,写出了丽江宾主交流的融洽,看出了丽江人的热情、好客。
6.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雨水的润泽中,我们读出了自然的脚步。八年级某班开展“感悟自然”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w
(1)请你结合本次主题,替班长拟写一段活动主题词。
【示例】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这是大自然赋予季节的美丽芳华;春风梳柳,夜雨润花,这是造物主滋润芳华的天工神韵;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这是大自然诗情画意的精彩篇章。请同学们走进自然,一起参与“感悟自然”的主题班会。
(2)结合本次主题,请你再设计两个活动方案。
①感怀自然歌曲
②【示例】歌咏自然诗会
③欣赏自然风光
(3)请仿照例句,以“雪”为对象,用第一人称写一段话。
例句:我是大海的叹息,是天空的泪水,是田野的花朵。
【示例】我是雨的精魂,是天使的羽毛,是孩子们的欢乐。
(4)近年来,随着人类活动的加剧,自然环境也受到严重的破坏,酸雨问题就是人与自然关系恶化的表现
之一。请你针对不同的采访对象,分别设计一个采访问题。
①环境部门的负责人:【示例】请问近年来日益严重的酸雨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②医学专家:请问酸雨对我们的健康有什么影响?
拓展阅读
向上的风
郑彦英
①连绵的灰戈壁滩,蜿蜒的黄祁连山,还有旷野里的灰白风车,缩成一团的苍黄梭梭草,颜接近,一望无际。虽然汽车高速奔驰,但景似乎不变,因为近处和远处几乎完全一样。
②忽然一声唤:“到瓜州了,下车吃瓜。”
③路边搭了个简陋的布棚,棚下放着长条桌和方桌,上面摆着西瓜和哈密瓜,一个长相普通的中年妇女朝我们微笑,身后是一个八九岁的女娃。要了一个哈密瓜和一个西瓜,以我在郑州的经验搭眼看去,应该有五十斤左右,上秤一称,却不到四十斤,不禁感叹。
④切开了,哈密瓜是黄瓤,西瓜是红瓤,颜就把人锁住了,一入口,那种甘甜爽利,顿时让人进入忘我境界。
女老板把刀放在条桌上,似乎是下意识地擦着手,女娃在一边收拾瓜皮。“有水呢,洗洗手。”女老板说着,指指旁边一个木桶。
⑥木桶平放在桌上,装着一个水龙头,水流儿很细,但在大戈壁上,已经难能可贵。
⑦我不禁问女娃:“跟你妈卖瓜呢?”女娃点点头。“咋不上学呢?”女娃一笑,没看我,还是擦着桌子,说:“暑假呢。”
⑧车开出很远了,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甚至还说到意义。
⑨一个多小时以后,我们迫不及待地奔向月牙泉。
⑩一汪泉水,清澈如仙女的清泪,周围任何一座沙山倾泻下小小一角,都会把月牙泉埋掉,但是棱角分明、曲线妩媚的沙山就立在那里,千百年来,月牙泉却安然无恙。
?风忽然来了,裹着黄沙,打着脸和眼。眼当然紧紧闭住了,心里却在想,不说沙山下来,就这风裹的沙子往月牙泉里一落,不到十天半月,月牙泉不被沙子填满才怪。
?脸上没有沙子打了,便睁开眼,却发现那阵裹沙子打我的风是一个庞大的风团,灰苍苍的风团已经吹到沙山底部,然后昂着头,竟然直直地朝上吹去。一个人的帽子被风卷了起来,帽子和沙子被风裹着,很快就到了山顶,转眼之间,就翻过山去了。
?我不禁感叹:“月牙泉的风有灵性,沿着沙山往上走。”
?同行的朋友认真地说:“不是什么灵性,月牙泉周围的山势,决定了不管多大的风,一旦进入月牙泉区域,必然往山上走,不但能带走风里的沙子,甚至能裹挟沙山上的黄沙。”
?这番话让我感慨万千,对奇特的现象,为什么要加上人性的思考呢?为什么要强加给它们所谓的高尚呢?为什么要赋予它们深刻的含义呢?
?这种反省持续到回去的路上,不禁想到了瓜棚下的母女。她们那不卑不亢、真实善良的微笑,让戈壁滩不再枯燥的微笑,也许就如这向上的风,是本性,所以才那么平实真切。
?风,向上的风,正因为很难遇到,所以让我难以忘怀。
7.说说文章第①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描写沙漠的荒芜与景的单调,既为下文停车吃瓜做铺垫,也与后文卖瓜场景的明艳温馨形成对比,同时沙漠的荒无人烟衬托出母女俩诚信买卖的可贵。
8.文章第⑧段中写道:“车开出很远了,我们才收回了眼和心,便情不自禁地感叹着在瓜州吃瓜的特殊感觉。”请结合文章第②-⑦段,概括让“我们”产生特殊感觉的原因。
女老板做买卖很实在,不缺斤少两;瓜甘甜爽利,在缺水的情况下,女老板擦手来保持手的卫生清洁,却让我们用水洗手;女娃的不卑不亢、真实的微笑。
9.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B15段中画线句的妙处。
运用了反问、排比的修辞手法,增强语势;深刻表达了对自己故作高深的反省。
10.结合全文,谈谈你对第B17段的理解。
揭示了全文的主旨,像文中戈壁滩上卖瓜母女那不卑不亢、真实善良的微笑已经不多见了,当今社会,平实真切的本性也是可遇不可求,表达了作者对平实真切的本性的珍视和渴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