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邵阳市洞口县2024年中考语文四模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
1.下面各项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网络文学似乎大有成为准主流文学之势,但相对于纯文学而言,它只不过是冰山一角。
B.他面对一些重要的比赛时,总是能够扛住压力,目空一切,所以每次都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C.他明察暗访,四处打听,然而要在人海茫茫的广州寻一个行踪不定的人,简直有如大海捞针。
D.在利益的驱使下,一些不法厂商大肆仿冒名牌,各种“山寨名牌”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2.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着眼(zháo) 蝙蝠(biān) 比较(jiào) 吹毛求疵(chī)
B.憎恨(zēng) 差使(chāi) 祈祷(qǐ) 畸形(qí)
C.气氛(fēn) 堵塞(sè) 戛然而止(jiá) 炽热(chì)
D.狡黠(jié) 迸溅(bìng) 粗犷(kuàng) 诲人不倦(huì)
3.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瘦削(xiāo) 妖娆 自惭形秽(huì) 断章取意
B.驾驭(yù) 濡养 间不容发(jiān) 血雨腥风
C.渲染(xuān) 诡谲 如火如荼(tú) 不屑置辨
D.筵席(yàn) 寂廖 味同嚼蜡(jiáo) 铜墙铁壁
4.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阿长与<山海经>》一文中鲁迅先生明明要赞扬长妈妈,却从她的缺点说起,这是欲扬先抑的手法。
B.《我的叔叔于勒》《变龙》《最后一课》的作者分别是法国的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法国的都德。
C.“唐宋八大家”的作品一直为人称颂,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韩愈的《马说》以及范仲淹《岳阳楼记》等。
D.《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所以也称“诗三百”。这些诗歌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5.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追溯 烘托 不屑置辩 金榜提名
B.繁衍 书籍 妄自菲薄 静影沉璧
C.阴晦 憔瘁 蔚然成风 重岩叠障
D.看了让人下面滴水的说说文章悲怆 深隧 冥思暇想 清荣峻茂
6.为了让同学们对名人有一个客观的认识和了解,并且正确引导同学们中普遍存在的“追星”现象,从而树立起健康向上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班开展了“我也追星”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①请你为本次活动写两句宣传语,以彰显主题,营造气氛。要求两句话字数相等,句子结构大体一致。
②请仿照示例,设计活动形式。
形式一:明星故事我来讲
形式二:
形式三:
③古往今来,襄阳的绿水青山曾哺育了众多的名人。请你写出一位襄阳的“明星”并简要说说他(她)的事迹。
人物:
事迹:
④名人常受到人们的推崇,古人说“见贤思齐焉”,今天人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但我
们不能盲目崇拜,“敬仰使人明智,崇拜使人愚昧”。在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这样两则材料,请你读后说一说“追星”应注意哪些问题?(至少要答出两条)。
材料一:据媒体报道,某日,韩国歌星安七炫在上海繁华的新世纪百货世贸购物中心为某品牌组织的促销活动举行个人演唱会,引发无数歌迷到场。谁知在安七炫演唱过程中,一位女歌迷竟不顾自己的人格尊严,在众目睽睽之下,冲上舞台双膝跪地向安七炫恳求签名,引来观众一片哗然和无数嘲讽。
材料二:兰州一名刘德华的女“粉丝”叫杨丽娟,狂热追捧刘德华13年,不上学,不工作,不顾倾家荡产竟因不满刘德华拒绝与其单独见面而自杀。其追星不能把握尺度,盲目、疯狂可谓至极。事后,据媒体了解:杨丽娟喜欢刘德华,不是像更多的人那样,想要学习刘德华身上那种对事业从不放弃的孜孜以求的精神,和刘德华为艺术一丝不苟的敬业态度,而是仅仅因为刘德华的长相和她所谓的气质,追星迷失方向到如此程度,真让人啼笑皆非。
7.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家。
① _____________,欲上青天揽明月。 (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② 衣带渐宽终不悔,_________。 (柳永《凤栖梧》)
③ _____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④ 不畏浮云遮望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_________》)
⑤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张养浩《山坡羊》)
⑥ ___________________ ,佳人才唱翠眉低。 (郑谷《鹧鸪》)
⑦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想象奇特,赋予月亮浓浓的感情彩。
⑧______________________ ,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江城子》)
8.名著阅读。
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二幅插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写出相关文章的篇名。
图一:捕鸟 图二:旧时孩子们常玩的“吹嘟嘟”
图一篇名:《_________》
图二篇名:《_____》。
二、阅读
9.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水映着天光。川:平地。了:结束。蚕桑:种桑养蚕。插田:插秧。
1.请你发挥想象,描绘诗句“子规声里雨如烟”所展示的优美画面。
2.诗人在最后一句连用了两个虚词“才”、“又”,试简析如此用词的妙处。
10.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
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成易之。又好大言,自负太过,谩骂无择。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
平生不治经学,爱读史书以及诗文词集,传奇说薄之类,靡不览究。有时说经。亦爱其斑驳陆离,五绚烂。寝陋;丑陋。易:轻视。赴:这里是探求的意思。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少长,虽长大 虽:______或当食忘匕箸 或:______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 咸:______乃善诵耳 善:______
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
或 对 客 不 听 其 语 并 自 忘 其 所 语 皆 记 书 默 诵 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又好大言,自负太过,漫骂无择。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
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乃善诵耳 乃记之而去(《小石漂记》)
B.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
C.戒勿与往来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
D.传奇说薄之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读了本文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可以任性一点
张贺
①现在的家长普遍重视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不少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小书架,但是如果问一问孩子书架上的书都读过吗,那么答案十有八九会让父母失望,从头到尾认真读过的书不过少数几本,能反复阅读的就更少了。也就是说,孩子的阅读量和拥有的图书量不成比例,这就意味着家长在给孩子选择图书时出现了严重的错位。父母认为好的书,孩子不感兴趣;孩子喜欢的书,家长认为不值得读。对于这个问题,我的看法是,把选择权交给孩子,孩子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
②对此,不少朋友难以接受,他们说:“小孩子懂什么?怎么能让他们自己去选呢?读到坏
书怎么办?”其实,“读什么书”这个问题最有发言权的是孩子自己。父母为孩子选择的图书不论多么优秀,如果孩子不喜欢,读不进去,还是没用的。更何况,所谓父母为孩子挑选图书如今已经沦为根据销量排名和网站评论买书的“跟风”,未必就真的适合孩子。
③对于孩子的成长而言,重要的不是读什么,而是培养一种以书为伴的良好习惯,而这种习惯只能通过从头到尾读完一本再读一本的循环不断的过程才能培养出来。阅读是需要耐心的,如果书中的故事抓不住孩子的心,以小孩子的专注程度,很快就会把书扔在一边不再读了。所以,我们的目标其实是通过阅读培养专注和耐心,这两种品质的价值远远超过某本书所传递的知识。实际上,决定孩子未来人生和事业成就的最重要的品质之一就是专注和耐心。明白了这个道理,家长就不必再纠结于孩子读什么书,而应该着力培养孩子的专注和耐心。只有孩子感兴趣的书,他才有可能认真地耐心地读完。完完整整读完一本书所带来的成就感也会使孩子更加自信,不会因书太厚而产生畏惧感。
④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就是一个好例子。阿西莫夫小时候热衷于阅读低俗杂志小说,他爸爸斥之为“垃圾”,但阿西莫夫说:“不论低俗杂志小说多么无聊,还是该读一读。年轻人渴望阅读粗野的、粗制滥造的、文体臃肿、题材陈腐的故事,只有通过阅读这些故事
的单词和句子才能满足他们的这种渴望。凡是读过的人都必然会受到阅读能力的训练,其中一小部分人会转而去阅读比较好的作品。”阿西莫夫就是通过大量阅读通俗小说培养了对文学和写作的兴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