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用)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梳理游踪,理解本文构思新颖、视角独特的写法。
2.品味优美语言,学习景物描写的方法,从不同角度感受丽江的美。
3.领略古城魅力,培养自己发现美、热爱祖国风光和民族文化的情感。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了解作者和写作背景
1.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名 作家 ,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
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委员, 茅盾 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1982年,他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主要作品有诗集《棱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 尘埃落定 》《空山》,长篇地理散文《 大地的阶梯 》,散文集《就这样日益在丰盈》。他主编的《科幻世界》,成为世界上发行量最大的科幻类杂志。2015年,他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2016年,他的作品《 蘑菇圈 》获得第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奖。
2.2012年8月,阿来到丽江做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二、预习课文,扫除字词障碍
默读课文,标画出疑难字词,并查字典解决。
1.读准下列加点字的注音
矗立( chù ) 目眩( xuàn ) 开闸( zhá )
徘徊(huái ) 翡翠( fěi ) 砚池( yàn )
蘸( zhàn ) 眺望( tiào ) 喧腾( xuān )
2.根据词意写出词语
(1) 矗立 :高耸直立。
(2) 徘徊 :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3) 眺望 :从高处远望。
(4) 喧哗 :声音大而杂乱。
(5) 苍劲 :指老练刚劲。
(6) 映照 :光线照射。
(7) 硕大 :非常大、特别大。硕,大。
(8) 亭台阁楼 :泛指多种供游赏、休息的建筑物。
(9) 五彩斑斓 :指颜非常好看,彩相当丰富,多种颜错杂繁多耀眼。
(10)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三、自主学习,认识“水滴”,理清行文线索
1.朗读课文,在课本上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这篇课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述自己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驿道、纳西族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果园和田地,最后奔流到金沙江。
2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 (1)从古到今从早到晚的时间顺序:“我知道,那时是明代”,“再次醒来,时间又过去了好几百年”,“这时 的丽江已经是一座很大的城了”,“如今全中国全世界都要来看丽江”,“进城之前”,“黄昏时”,“出了古城”,“黎明时分”等。
(2)从高到低由远及近的空间顺序:一滴水的行踪(玉龙雪山——丽江坝的草甸——落水洞——
四方街——城外果园和田地——金少江——大海)。
作者的高明之处在于通过时空多维度把景物组合 串联在了一起。
3.这篇文章作为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请据此划分层次,概括层次大意。
明确 以“一滴水”的游踪为线索。、
第一部分(1):写“一滴水”的身份。
第二部分(2-15):写“一滴水”的旅行经历。
第三部分(16):写“一滴水”流出丽江古城,奔入江流。
课后练习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1)秋高气爽,从山顶俯瞰,砚(yàn)池如同一块碧绿的璞玉。
(2)牛源的山水画笔墨苍劲(cāng jìng),浑厚中不乏灵动。
(3)秋天的山林层林尽染,五彩斑斓(bān lán),美极了。
(4)山上的塔静静地矗立(chù lì)在那里,不知道会不会孤单?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
A.轻盈 喧哗 闸口 亭台楼阁 B.应照 徘徊 翡翠 目眩神迷
C.犹豫 跳望 擦拭 五彩斑斓 D.硕大 漫溢 照壁 明扬世界
(解析:B项“应”应作“映”;C项“跳”应作“眺”;D项“明”应作“名”。)
看了让人下面滴水的说说文章3.下面文段中第①④句各有一处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①在丽江玉龙雪山脚下的玉湖村,生活着一古老的纳西族。②他们用天然的石头建房,村里沟渠遍布,随处可听见潺潺水声。③蓝天与雪山下的石头村庄交相辉映,伴着纳西古乐,村民用颇具特的舞步抒发着简单的快乐。④相传,村里的玉湖是由土司木氏家族明代以前组织挖的人工湖,从湖中可以看到玉龙雪峰的倒影。⑤湖畔有广袤的牧场,牛马匹自由漫步,牧人放声歌唱,好不悠闲自在。
(1)第①句修改意见:用词不当,应把“纳西族”改为“纳西族人”。
(2)第④句修改意见:语序不当,应把“明代以前”放在“由土司木氏家族”之前。
4.给下列句子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C )
①到处是浓荫匝地,繁花似锦。
②正是在春天,在傣族的泼水节前夕,我们来到了被称为西双版纳的一颗“绿宝石”的橄榄坝。
③走在村寨之间的小径上,就好像是走在精心修剪起来的林荫路上,只有从浓密的树叶的缝隙里洒下来的太阳的点点金光。
④西双版纳的气候四季如春,然而春天仍然是最美好的季节。
⑤当我们从澜沧江的小船踏上这片土地时,立刻觉得好像来到了一个天然的热带大花园。
A.②④①⑤③ B.⑤④①③② C.④②⑤①③ D.③④②①⑤
5.仿写句子使构成排比句
.从秋叶的飘零中,我们读出了季节的变换;从雨水的润泽中,我们读出了自然的脚步。
6.八年级某班开展“感悟自然”的主题班会,请你积极参与。
(1)请你结合本次主题,替班长拟写一段活动主题词。
【示例】春兰秋菊,夏荷冬梅,这是大自然赋予季节的美丽芳华;春风梳柳,夜雨润花,这是造物主滋润芳华的天工神韵;杏花春雨,江南骏马,秋风塞北,这是大自然诗情画意的精彩篇章。请同学们走进自然,一起参与“感悟自然”的主题班会。
(2)结合本次主题,请你设计两个活动方案。
【示例】
①感怀自然歌曲 ②歌咏自然诗会 ③欣赏自然风光
第二课时
一.讲解第一课时练习
二.深入理解,合作探究
1.作者为什么要以一滴水的视角来写丽江呢?
【点拨】运用拟人 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童真童趣,适合学生阅读;水是无形的,流动的,可以巧妙地把古今时空串联起来;丽江的景物大多与水有关(水契合了丽江的外形)。
2.文章写一滴水变成一片雪和一块冰的前世今生,为什么不直接写一滴水去游览丽江,而是要反复写“我”沉睡“我”醒来呢?
【点拨】用一滴水的前世今生写出了丽江古城的前世今生、历史变迁,让读者仿佛回到明代,有身临其境之感,巧妙而合理。
3.丽江的美,美在哪里?
这篇散文所描绘的风景——“丽江古城”作为画面的中心,再以玉龙雪山为背景,以玉河街道为线索,以四方街小广场为梯形,构成丽江古城风景画,并用水的流动为画面增加动态感。整个画面有层次感,从高到低,由远到近,景致分明。(风景美)
丽江古城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少数民族古镇,城里的街道、宫殿、水车、小桥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建筑美)
文中所写的民众活动,前文少后文多,赶路、建设、放牧、经商、拉琴、浇花、闲聊、畅游、聚集、唱歌构成了丽江民俗画。(风俗美)
4.作者赋予“一滴水经过丽江”怎样特殊的含义?
本文中“一滴水”实际上指作者自己。“一滴水经过丽江”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文中写“一滴水”的游踪,实际上是交代作者的行踪,可见文章的主要内容是按作者的游踪顺序来安排的
三、品读美句
1.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亮比作“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富有地方特,给人以美的享受。
(2)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便是寂静时分,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是丽江古城抚平了并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之情。2.文章采用第一人称,从一滴水的角度,从不同视角去描述丽江,这样写有什么效果?
四、拓展延伸,学习游记写法
在文中,作者是以一滴水的身份,介绍了自己游览丽江的全过程。我们是不是可以仿照这种写法,以其他的身份介绍自己曾游览的某个地方。
课后练习
1.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C )
A.轻盈(yínɡ) 喧哗(xuān) 亭台楼阁(ɡé)
B.矗立(chù) 映照(yìnɡ) 目眩神迷(xuàn)
C.苍劲(jìn) 翡翠(fěi) 五彩斑斓(lán)
D.眺望(tiào) 硕大(shuò) 晶莹夺目(yínɡ)
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
A.掌故 硕大 喉咙 水流漫溢
B.蜿延 驿道 草甸 名扬世界
C.喧滕 闸口 犹豫 交相辉映
D.徘徊 蘸墨 擦试 四处流传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D )
A. 在中国旅游和观赏名胜古迹,常常会遇到亭台楼阁等建筑物,这些建筑物坐落在奇山秀水间,点缀出一处处富有诗情画意的美景。
B.场上陈列着有锦绣的,金银的,五光十,目眩神迷。
C.首先,他们得开辟草莱,支起篷帐,和遍地蜿蜒爬行的毒蛇和蜈蚣周旋着。
D.运动会上,同学们手持五彩斑斓的红旗,在为运动员们呐喊助威。
现代文阅读
向上的风 (郑彦英)
①连绵的灰戈壁滩,蜿蜒的黄祁连山,还有旷野里的灰白风车,缩成一团的苍黄梭梭草,颜接近,一望无际。虽然汽车高速奔驰,但景似乎不变,因为近处和远处几乎完全一样。
②忽然一声唤:“到瓜州了,下车吃瓜。”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