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知识点汇编(全一册)
第一章:人口与地理环境
第一节:人口分布
一、世界人口分布
人口分布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状况,通常以人口密度来衡量。其特点是极不平衡。世界上大约90%的人口居住在占地球陆地面积10%的土地上,各大洲的分布状况也差异很大,亚洲占比最大。从各国看,目前中国最多,其次为印度,13个国家人口超过1亿。总的趋势是城镇人口比例逐渐上升。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在北半球中低纬度近海平原地区。
二、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
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包括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自然地理环境方面,气候、地形、水资源、土壤和矿产资源的开发都会影响人口分布。人文地理环境方面,经济、社会、历史和科
技都对人口分布具有重要影响。经济对人口分布具有决定性影响,人口分布受经济活动类型、规模的制约。社会、历史方面,采集—狩猎社会和农业社会时期,人口分布因对土地的高度依存,表现出相对分散而均衡的特点。农业社会以后,人口逐渐向城镇集中,人口分布格局呈现点、轴集中态势。科技方面,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地理环境对于人口的制约程度渐趋弱化,人口空间分布表现为从分散到集聚。
第二节:人口迁移
一、人口迁移及其影响因素
人口迁移是指人们变更定居地的空间流动行为。其属性包括时间属性和空间属性。时间属性是指居住地发生永久性或长期性变化,空间属性是指必须迁出原居住地一定距离,在一国范围内,一般以跨越某种行政区域界线为依据。根据人口迁移空间范围的不同,人口迁移可分为国际迁移和国内迁移。国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的居民进入另一个国家定居的现象,跨越国界;国内迁移是指一个国家内部的居民从一个行政区进入另一个行政区定居的现象线。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包括经济、社会、历史、科技和自然环境等方面。
是指一个地区或国家在一定的资源环境条件下,能够承载的人口数量。
2.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1)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和可持续利用能力。
2)环境条件的适宜程度和承载能力。
3)科技水平的发展程度和应用效果。
4)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分配公平程度。
5)政治制度的稳定性和管理能力。
3.人口容量的调整
1)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可持续发展。
2)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态平衡。
湾区指的是哪些地区3)加强科技创新,提高生产力水平。
4)实现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5)建立健全的政治制度和管理体系,加强对人口的管理和调控。
4.人口容量的重要性
人口容量的合理调整和控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人类长期生存的必要条件,也是保障人类福祉和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
人口容量是指在一定的自然资源和经济、社会条件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所能容纳的人口数量,包括人口合理容量和人口最高容量等。它是资源环境承载力与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作用的产物,也是衡量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
资源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资源、环境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人口合理容量则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影响因素包括自然资源环境、科技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人均资源消费水平等。人口合理容量具有临界性、相对性、警戒性等特点,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
城乡空间结构是指城乡土地利用和城市功能区的空间布局。城镇和乡村是城乡空间结构的两个基本要素。城镇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各类建筑聚集、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而乡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分布较为分散的地方。土地类型包括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城镇土地利用反映的是城镇布局形态和空间功能差异,而乡村土地利用则反映农业生产布局、农村居民点以及相关设施的分布状况。
城市功能区是在城市土地开发利用的过程中,人口和产业在空间上集聚,形成不同性质的功能区。主要类型包括居住区、工业区、商业区等,它们分别承担着城市居民生活、交往、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动力等作用。城乡空间结构的合理布局对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