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单元 地球的运动
第二课 四季的变化
一、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
知道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有规律地变化,其变化规律与地面温度变化的规律基本一致,知道古人利用圭表测定季节。
2.科学探究
能采集或利用已有数据,整理、分析,探究一年气温变化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能运用到的规律尝试划分四季,能列举其他的四季测定及划分方法。
3.科学态度、STSE
对事物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有探究兴趣,具有基于数据分析和推理发表对四季划分的见解的意识。
乐于合作与分享,愿意倾听关于四季划分的不同意见,主动沟通。
二、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某地某年的月平均气温和月平均昼长的数据、计算器、网格型坐标纸等,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记录笔、活动手册。
三、教学时间
1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教学导入
(1)复习:昼夜交替形成的原因是什么?
(2)学生自由发言(昼夜交替是因为地球的自转。)
(3)引入并思考:我们知道昼夜是交替变化的,但昼与夜的长短一样吗?昼夜长短与冷暖有关吗?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四季的变化》。
(二)新课学习
1. 探究一年气温变化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1)分组讨论:我们应该如何设计实验探究一年气温变化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2)交流并小结:一年中的气温和昼夜长短都会变化,每天实际观测并记录是一种研究方法,但我们可以采取查阅资料的快捷方式,例如可以查阅气象台的数据。
(3)课件展示P47资料:北京古观象台2017年气象观测记录。(2017年北京每月平均昼长表和2017年北京每月平均气温表)
(4)继续讨论:有了这样的两个记录表之后,我们可以怎么研究?
(5)交流并小结:可以先出一年中的气温变化规律,再出一年中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最后看一看一年中气温变化规律和昼夜长短变化规律之间有怎样的联系。
(6)研究一:寻一年冷暖变化规律。
①明确方法:根据2017年北京每月平均气温表格,在坐标图中描绘出这一年中每月平均气温的折线图,再查规律。
②学生观察、绘图并交流:通过折线图,你发现了什么?
③小结:我们发现,1月温度最低,7月温度最高。从1月到7月温度不断升高,从8月到12月温度不断降低。
(7)研究二:寻一年昼长的变化规律。
①明确方法:根据2017年北京每月平均昼长表格,在坐标图中描绘出这一年中每月平均昼长的折线图,再查规律。
②学生观察、绘图并交流:通过折线图,你发现了什么?
③小结:我们发现,6月白昼时间最长,12月白昼时间最短。从1月到6月,白昼时间逐渐增长;从7月到12月,白昼时间逐渐变短。
(8)研究三:对比上述的数据和折线图,寻一年中的冷暖变化和昼长变化的对应关系。
①分组对比并整理自己的发现
②班级交流。
③小结:气温变化的规律与昼夜长短变化的规律是基本一致的。
2. 怎样划分四季
(1)讨论:一年中的冷暖变化,会直接影响动物的生活和植物的生长。根据冷暖的不同,一年划分为四季。怎样划分呢?
(2)汇报讨论结果。
(3)小结:
a. 人们经过长期仔细观测,发现昼夜长短相等分别在3月21日左右和9月23日左右,分别称为春分和秋分。而昼最长在6月22日左右,称为夏至;昼最短在12月22日左右,称为冬至。
b. 春夏秋冬四季的规定
春分到夏至为春季,夏至到秋分为夏季,秋分到冬至为秋季,冬至到春分为冬季。为了与月份吻合,通常以公历3—5月为春季,6—8月为夏季,9—11月为秋季,12月至来年2月为冬季。这也是四季的天文划分。
(4)继续探究:除了昼夜长短的变化,你还注意到哪些变化可能引起四季温度的变化?
(5)学生交流汇报:夏天的太阳晒得好厉害,冬天的太阳……
(6)讲述:我国古代科学家对四季太阳照射情况的变化也有很深的研究!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3. 圭表的故事
(1)自主阅读:教材P51有关圭表的故事。
(2)交流:阅读资料之后,你学到了什么?
(3)学生交流汇报
(4)练习:完成活动手册P14第2小题的练习。
(5)思考:整理上述内容,归纳四季的变化对温度和物体的影子的变化关系。
(6)小结:像手电筒一样,当夏天的太阳接近直射时,竖直物体的影子就短,地面单位面积接受的热量多,温度就高;冬天的太阳斜射时,竖直物体的影子就长,地面单位面积接受的热量少,温度就低。正如一天中正午的太阳最晒,早晚的太阳温和。
(三)整理,下课。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节气,是干支历中表示自然节律变化以及确立“十二月建”的特定节令。现行的“二十四
节气”是把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15°为1等份,每1等份为一个节气,始于立春,终于大寒。“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凝聚着中华文明的历史文化精华。2016年11月30日,中国“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反映了太阳周年运动,所以“二十四节气”在公历中的日期是相对固定的。地球约每365天6时9分10秒,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天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有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时称为冬至。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
太阳直射点的活动规律: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北移。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即古人所谓“日北至,日长之至”),此后南移。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0°,此后继续南移。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即古人所谓“日南至,日短之至”),在此之后向北移动,循环往复。
《四季的变化》学习评价表
班级: 姓名:
项目 | 评价内容 | 自我评价 | ||
科学知识 | 知道一年中气温的变化规律与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知道按昼夜长短变化划分四季的天文划分法。 | 2022立秋 | ||
知道正午时物体影子在不同季节有规律地变化,其变化规律与地面温度变化的规律基本一致,知道古人利用圭表测定季节。 | ||||
科学探究 | 能采集或利用已有数据,整理、分析,探究一年气温变化与昼夜长短的关系。 | |||
能运用到的规律尝试划分四季,能列举其他的四季测定及划分方法。 | ||||
科学态度、STSE | 对事物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有探究兴趣,具有基于数据分析和推理发表对四季划分的见解的意识。 | |||
乐于合作与分享,愿意倾听关于四季划分的不同意见,主动沟通。 | ||||
老师给我的评价: | ||||
注:请小朋友们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在相应的栏目内画“√”,教师在最下面的一行中给出评价,用、、的符号表示。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