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青花瓷》的歌词为例
摘要:方文山擅长运用古典意象营造诗情画意的意境,表达中国式的情感,是典型的“中国风”创作,本文将以《青花瓷》为例,从歌词的词汇和修辞手法,押韵等几个方面来浅谈方文山“中国风”歌词艺术。
关键词:方文山;中国风;青花瓷;歌词艺术
方文山歌词创作的“中国元素”之所以能够挤进时尚潮,关键还在于它契入了电子媒介时代的流行话语环境,并且擅长在这个话语环境中“出新”甚至“标新立异”。
一、静态动词与动态动词相结合。
首先是歌词的第一句:“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中的一个“转”字。这里的“转”,不仅描绘出作画时笔锋突转所带来的颜改变,同时也暗示“我”正在作画时,突然想起了一南邂逅的“你”,此时“我”平静的心“你”而突然被扰乱。
其次是“天青等烟雨/而我在等你”。这句被誉为最为经典传神的一句,其中两个“等”字更是整句的关键字。天青是很难烧制的颜,要达到这种颜不仅要求技术好,还要有很好的天气——出窑时是烟雨天。所以要想见到天空中的天青,就得等待烟雨过后天晴而又未晴的那一瞬间。本人认为《青花瓷》的情感寄托在这个“等”字。作者用这样的一种“等”彰显出女子于“我”的重要,也强调出爱情里的“等待”是多么无力和无奈。
再次“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这句时尚化口语中的三个“惹”字。
一连三个“惹”字,虽然字义相同,但用法却不同。作词人方文山说“惹”字是从揭语“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中得到的体会。在这里“惹”字是动态的动词,“惹”字有不请自来之意,主动性很强,让原本被动的物体仿佛有了生命,让芭蕉不再被动的等着雨淋,门环也不再被动的等着铜绿染身,接着串联出那句“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这个“惹”字,级细致的刻画出“我”偶然遇到“你”以后,“我”对“你”难以忘怀的情形。
作者通过静态动词与动态动词相结合,营造出一种朦胧飘忽的氛围,更好地烘托出歌词主人公的心境,达到了动静结合的效果。
二、抽象名词和具体事物相结合
“烟雨”、“炊烟”、“江”,这是江南水乡特有的景。烟雨是像烟雾一样的细雨。炊烟轻而薄,笼罩在江上。而“你”就在其中若隐若现。这些景物将“我”的感情表达得十分含蓄,仿佛也隐藏在薄雾中。
“芭蕉”,这首歌曲选取芭蕉这一具体的事物来指代“我”的愁。这里有芭蕉,也有雨。这种“雨打芭蕉”更与“我”的心境相配合。生动准确的表达“我”此时的心情。
“铜绿”,门环上的铜绿给人以沧桑和跨越时空的感觉,在这首歌曲中暗示爱情在时间的侵蚀下也会斑驳,令人伤感。“铜绿”使时间感和空间感都被拉长。
在《青花瓷》歌词中,“烟雨”,“炊烟”,“江”,“芭蕉”和“铜绿” “绣花针”等很多是具体存在的事物,只有“月光”是抽象名词。这些事物清新典雅,具有朦胧意象,给全词增添了神秘彩。
从以上内容可以看出,歌词中的词汇多为客观事物性词汇,如“烟雨”,“青花瓷”, “绣花针”,“芭蕉”等。其中只有“月”为抽象事物名词,其余皆为具体事物。这些事物清新典雅,具有朦胧意象,使全词增添了几许神奇迷幻彩。
三、丰富的修辞手法
这首歌词之所以能如此打动人心,更重要的是运用了多种的修辞手法。
转化,在首歌词中运用得最多的修辞手法是转化。如 “月被打捞起晕开了结局”,用“动”来描绘“静”,将月从水中打捞起来,这句主要是生动形象的描绘出在月亮照耀下的水面上,映着月亮的影子,波光粼粼,仿佛在月光中又看到了日夜思念的佳人,正对我笑意盈盈。“晕”字为波光荡漾。在模糊的月光中,看到了朝思暮想的伊人,成就了“我”期望的结局,更真实的表现出“我”期待再见到女子的那份深情。
夸张,“天青等烟雨/而我在等你”一句中突出了一个“等”字,和“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隔江对望炊烟的距离,无止尽的等待,似乎隔了千万里,那么遥不可及。
倒装,“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你眼带笑意”这句就是运用的倒装,倒装后使其更具有立体感,给人们够多的想象的空间,让人们觉得一位笑意盈盈的美丽女子就出现自己的眼前。还有“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运用了转品的修辞手法。
四、擅长运用古典化的意象
方文山擅长运用古典意象营造诗情画意的意境。古典风尚与潮流元素巧妙的融合,是方文山歌词的最重要特。而古典化的意象,使得他的大部分作品都弥漫着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
《青花瓷》中歌曲名中的“青花瓷”, 自古以来追求虚无缥缈、可望不可即的“美人”是众多文人心中蕴藏的千年美梦,青花瓷延续了这个千年之梦,代表了缠绵悱恻的爱情。
“烟雨”, 烟雨是像烟雾一样的细雨,常常被冠于“江南”之前,容易让人联想到缠绵悱恻凄美委婉的江南美景,在这样一首表现爱情的歌词里面引入它,自然增加了浪漫的彩。
“帘外芭蕉”,雨打芭蕉从古至今都是抒发情感的引线,如杜牧的《芭蕉》:“芭蕉为雨移,故向窗前种。怜渠点滴声,留得归乡梦。梦远莫归乡,觉来一翻动”。李煜在《长相思》中也写到“秋风多,雨相和,帘外芭蕉三两棵,夜长人奈何”。 作者运用了代表着离愁伤感的植物——“芭蕉”,达到一种凄凉的美。这里“芭蕉惹骤雨”更能与“我”的心境相配合。
方文山把“青花瓷”、“牡丹”、“仕女图”、“烟雨”、“帘外芭蕉”、等意象组合在一起,与其说是一
首歌,更不如说是一幅烟雨蒙蒙的江南水墨山水图,使得歌曲变得轻柔婉转,悠然低回。
五、优美诗化的韵律
歌词要求音乐性强,就韵律和谐来说,押韵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押韵适当,能更完美地表达出作品的思想和感情,并且和谐好听,容易记忆和传诵。正如鲁迅说的:“新诗先要有节调,押大致相近的韵,给大家容易记,又顺口,唱得出来”,“没有节调,没有韵,它唱不出来,唱不来,就记不住。”然而现代歌词创作对押韵的要求普遍不是那么严格,口语化越来越浓,注重押韵的作品也越来越少。方文山却是个例外,他自认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能充分吸取中国传统诗歌的养料,创造出一种新的歌词风格,并命名为“素颜韵脚诗”。根据他自己的定义,“素颜韵脚诗”中的“素颜”,指的就是素着一张纯中文的脸,没有使用其它的文字、图像,以及符号等化妆品来加以涂抹;“韵脚”,或可称之为“押韵,是指在这些诗文词句段落的最后一个字的发音上,使用同一系列的韵母音。”方文山非常注重歌词的音乐美,他创作的歌词几乎都是押韵的,有的甚至通篇押韵,一韵到底。不仅如此,方文山歌词,韵字的位置自有规律。节奏或有快有缓,却以每句三逗为多,除了每句的末一字注意押韵外,有时候句中节拍点的字也押韵,不如《青花瓷》:
“素眉勾勒秋千画笔锋浓转淡
中国风歌词屏神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出妆
黯然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宣纸上
走笔只字搁一半
釉渲染侍女图韵味被私藏而你嫣
然的一笑如含苞开放
你的美一缕飘散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
天青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炊烟袅袅升起隔江千万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前朝的飘逸就当我为
遇见你伏笔”
……
从歌词得知《青花瓷》押“i”韵、“an”韵与“ang”韵,画面温馨而古朴,语言上清新飘逸,读起来古雅含蓄,既具有独特的内涵与韵味,又易于传唱。
《青花瓷》整个歌词给人一种典雅美,充满着浓浓的古典意蕴。在古典之爱淡去的今天,这首书写旧时的爱情,给现代人情感的荒漠中注入一泓甘甜的清泉。
方文山的歌词在本质意义上是诗的延伸。正如“歌词应该兼具文学与音乐双重属性的一种艺术形式,强调歌词的文学性,就是强调其诗质,强调其情思借助意象的完美表达。强调歌词的音乐性,就是强调其语。”
参考文献:
[1]:鲁迅,《鲁迅全集(第12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2]:朱光潜,《诗论》[M],北京出版社,2005.
[3]:赵飞,歌词的雅俗之辨与毛翰的雅歌夙求[J]名作欣赏2002
[4]:李春华, 方文山的“中国风”歌词与流行音乐时尚,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2
[5]:王玲,隐藏在流行音乐背后的文学秘密——解读方文山的歌词. 辽宁师专学报. 2011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