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  明朝的统治
学习目标:
1.了解明朝的建立,掌握明朝加强君权的具体措施;掌握“八股取士”。
    2.掌握明朝的经济发展状况;
    3.正确理解皇帝专权的弊端。
重点:
明朝加强君权措施;
难点:
“八股取士”的危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灭亡元朝,逐步统一全国。为巩固统治,他推行一系列强化皇权的措施。朱元璋采取了哪些专制集权的措施?与前代相比,明朝的官僚机构和科举考试有什么变化?
二、研习新课
(一)明朝的建立
1.元末农民起义原因:
元朝末年,政治十分腐败,各级官吏竭力收刮民财,导致社会动荡,民不聊生。
2.明朝的建立:
时间:    1368年
建立者:    朱元璋(明太祖)
朝代:    明朝
都城:    应天(南京)
(二)朱元璋强化皇权
1.阅读课本P67第一段,说说朱元璋强化皇权的历史原因。
元朝的灭亡是由于地方分权和朝臣权力过大所致,吸取元朝灭亡的原因,加强君权,巩固统治!
2.朱元璋从地方、中央、军事、特务四方面采取哪些强化皇权的措施?
(1)地方:废行省,设三司
(2)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3)军事: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4)设立特务机构: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时期设立东厂。
3.一系列改革措施的影响(或作用)
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
4、材料研读
以后子孙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明太祖实录》
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何在?
答:目的:防止朝臣专权,,强化皇权,巩固统治。
(三)科举考试的变化
温故知新:     
    科举制度是什么时期形成的?在当时起到什么积极作用?
    到了明朝科举考试又有什么变化呢?
1.考试范围和答题标准
考试范围:
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答题标准:
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
2.答题格式
  “八股文”
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八股文”。
3、八股取士的最大危害在于:抑制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
(四)经济的发展
1.农业的发展表现
    明代引进了原产于南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花生和向日葵等。
2、手工业:
    棉纺织业在明代已从南方推向北方;苏州是明代的丝织业中心;
    景德镇是全国的制瓷中心。
3、商业:
    北京和南京是全国性的商贸城市;
    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如晋商、徽商。
三、课后活动
1.想一想,朱元璋废除丞相,强化皇权,这一举措有什么利弊得失?
2.议一议,八股取士对教育、选官等方面造成什么样的负面影响?
四、小结知识
五、基础巩固练习
1.不属于明朝统治者为加强君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
  A.分封子孙到各地做藩王 
  B.废行中书省,设三司 
  C.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D.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2、明代知识分子想参加科举,必须复习的内容(    )
A.唐诗        B.宋词    C.四大名著    D.四书五经
3、花生、土豆、等农作物是在哪个朝代被引进中国的(    )
A、魏晋南北朝    B、唐朝    C、明朝    D、 清朝
4、明代时,盛产青花瓷并且畅销海内外的是(      )
  A、苏州      B、景德镇    C、长安      D、北京
5. 如果你是明朝一地方官员,有事上京参见朱元璋皇帝,应去(  )明朝东厂西厂
A.南京    B.北京    C.西安      D.洛阳
6. 明太祖设立的特务机构是(  )
A.东厂    B.西厂     C.锦衣卫    D.内阁
7.明代从外国引进的主要农作物是(  )
①玉米  ②甘薯  ③马铃薯  ④花生⑤向日葵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⑤
8.人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古代宰相制度的创设和废除分别是(  )
A.秦朝和明朝        B.汉朝和明朝 
C.秦朝和清朝        D.唐朝和清朝
六、作业《同步导学》P42-43
七、教学反思
本课注意运用直观的教学手段,如历史地图、PPT课件,来尽可能地再现历史,让学生能够直接、直观地感受历史,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从而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本课涉及内容较多,教学时也可安排学生提前收集资料,了解历史事件的基本信息,从而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