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人教版普通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教学设计
一、教学理念
历史教学是向学生传授具体知识、培养学科能力、提升学科素养的过程,更 是培养学生形成高尚品德和健全人格的过程。历史课堂,不应该充斥着枯燥的知 识宣讲、生硬的道德说教,更应该是有温度、有思维、有趣味的。
第一,从师生实际设计教学目标。
“史贵有魂,史贵有根。”我们在进行日常教学时,每一节课都必须要有明 确的主题和灵魂,它引导我们搜集、筛选、组织教学材料,引导我们围绕这个主 题进行教学设计和问题设计。可以说,一节课的效果,关键就在于这节课主题和 灵魂的确立。教学目标和主题的确立,要从学生和教师的实际出发。在试教本课 前,经过反复研究,我确立了本课的主题:明朝的统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奠定 中国版图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第二,以人物故事丰富教学细节。
选择典型人物作为主线,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通过人物的经历和事例,也 容易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更好地达成教学目标。任何历史事件都 是由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和特定的人组成的,人物是历史教学的重点,历史 教学应该“目中有人” o在讲述历史发展趋势、宏大历史事件时,如果我们多关 注历史发展中的“个体”,补充些典型的“个案”,丰富历史发展的“细节”, 就能使学生更生动、立体、形象地感知、理解。本课从导入开始,补充了朱元璋、 张居正、郑和等人物的事例,这些人物学生耳熟能详,容易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第三,注重批判思维创新思维。
历史教学中,运用史料教学是常态。引导学生慎重对待史料、对待历史结论, 批判、辩证地分析史料,追究历史结论得出的过程,形成论从史出的史证意识, 这个过程也是学生批判性思维发展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方面。 如:朱元璋两幅截然不同的画像,哪副更接近真实的朱元璋?再如:学生对明朝 对外关系的印象,停留在厉行海禁,实际上明朝后期从封闭走向有限的开放,通 过分析,有助于打破学生思维定式。
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中心思想为:纵向上看, 明清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期,专制主义空前加强,经济、文化发展; 横向看,与西方逐渐转向工业文明相比,中国面临的挑战,发展迟滞,逐渐落后 于世界潮流。第13、第14课从政治的角度突出强调了明清时期对于中国版图的 奠定、维护国家统一、边疆治理、加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意义。
本课包含三个子目:第一子日“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主要是介绍明朝自 朱元璋开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第二子目“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介绍了明朝对外政策,从“海禁”到“开海”,从封闭到有限的开放;第三子目 “内陆边疆与明清易代”,介绍了明朝对边疆的统治政策和措施,以及清朝的崛 起和入关。教材的编排体现了明朝在维护社会稳定、奠定中国版图方面的重要作 用;所选取的几个角度,也是明朝较有典型性的统治措施。
三、学情分析
本模块是高一教学内容,授课对象为高一学生。学生对明朝建立、废丞相设 内阁、郑和下西洋、海禁政策等历史事件和问题并不陌生,但欠缺的是这些事件 和概念背后的价值判断与内在联系。在授课过程中,按照论从史出的原则,重视 图片、地图、史料等多种教学资源的运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辩证分析问题等 能力和意识。
经过反复研究,最终确立第13课《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的教学目标为: ①通过介绍明朝加强君权、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使学生能辩证分析明朝加强君 主专制的影响;②讲授明朝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等史实,使学生了解明朝对外 政策的变化,突破有明一朝都是实行“海禁”政策的思维定式,了解郑和下西洋 是和平之旅、文化交流之旅;③介绍明朝的边疆政策和清的崛起,使学生认识到 明朝对于版图奠定、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的意义,以及对现代政策的影响; ④学生能运用所学正确认识明亡的原因、面临的挑战。
五、教学重难点分析
本课的教学重点为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教学难点为明朝的对外关系(从“海 禁”到“开海”)和明朝的边疆政策。
六、    教学设计思路
明朝东厂西厂
本课的教学主题围绕明朝统治对于维护社会稳定、奠定中国版图方面的重要 作用,在辩证分析明朝采取的诸多措施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明朝的历史功绩。
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设计三个部分:
1.政制变革:废丞相设内阁,以此分析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 措施;
2.对外关系:从“海禁”到“开海”,分析明朝对外政策,探究郑和下西 洋的性质,介绍明后期对外贸易的情况;
3.边疆统治:羁縻政策到清朝崛起,了解明朝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统一方面 的措施等。每部分,先由学生阅读教材,充分提取教材的信息,自主梳理 史实;结合史实,由学生讨论分析,教师引导总结。
最后,围绕明朝的版图,引用费正清的评论,从维持社会稳定、奠定版图方 面肯定明朝的历史作用。
七、    教学过程
(单元介绍:)
本课属于第四单元“明清(1368-1840)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 o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变革期:从纵向上看,明清时期农耕经济高度繁荣, 生产力发展水平远远超过前代;从横向上看,与同时期的西方相比,明清时期的 发展迟滞。
展示本单元的课标要求:通过了解明清时期统一全国和经略边疆的相关举 措,知道南海诸岛、台湾及其包括钓鱼岛在内的附属岛屿是中国版图的一部分, 认识这一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版图奠定的重要意义;了解明清时期社会经济、思 想文化的重要变化;通过了解明清时期封建专制的发展、世界的变化对中国的影 响,认识中国社会面临的危机。
(设计意图:本课为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明清时期是中国古代又一重要的变 革期,也是中国古代向近代的过渡时期,引导学生从纵向和横向上了解明清时期 所处的地位,使学生有清晰的历史定位,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通过展示本单元 的课标要求,使学生简单了解本单元的主题和目标。)
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朝入关
展示本课学习目标:1.了解明朝加强君权的措施,辩证分析明朝加强君主 专制的影响;2. 了解明朝海禁政策、郑和下西洋等史实;3. 了解明朝的边疆政策 和清的崛起,认识明朝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能运用所学正确认识明亡的原 因、面临的挑战。
1368年,出身于农民阶级、自身经历了明末农民起义的朱元璋,建立了明 朝,定都应天府(今南京),国号大明。大家知道中国历史上还有哪位皇帝出身 于农民阶级?(学生答:汉高祖刘邦)但是朱元璋面对的明朝疆域,比起西汉, 更为辽阔。面对如此广阔的疆域,曾参与农民起义的朱元璋,该如何维护自己的 统治呢?
(设计意图:展示明朝疆域图,使学生对明朝的广阔疆域有更直观的印象; 以问题引起学生思考。)
一、政制改革:废丞相设内阁
首先,请阅读教材第一子目“明朝政治体制的变化”,思考:在政治制度方 面,明朝统治者从朱元璋开始,做出了哪些变革、调整来加强统治?
【自主梳理】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
中央官制:废丞相,设殿阁大学士(明太祖时期);设内阁(明成祖时期); 明中后期,内阁拥有“票拟”之权。
(补充说明:废丞相之后,明太祖的工作量增加。据学者的统计,在废丞相 之前,明太祖每天处理的政务多达400余件。)
特务统治:锦衣卫、东厂、西厂(厂卫制度),由宦官统领,皇帝直接控制。 通过厂卫制度,对全国上下进行无孔不入地监视。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自主梳理明朝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培 养学生提取信息、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也使学生对明朝政治体制的改革,有 初步的印象。)
问题1:内阁的性质
张居正(1525T582),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当时明神宗年幼,一切军政 大事均由张居正主持裁决。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十年中,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 史称“张居正改革” o去世后被明神宗抄家,至明熹宗恢复名誉。
展示对内阁性质的两种观点——
观点1:内阁首辅其实是变相重设的宰相。
观点2:张居正的权倾一时说明了内阁严重削弱了君主的权力。
你是否同意这两种观点?为什么?请解释说明。
(学生讨论,教师补充)内阁成员的权力来自皇帝的信任,内阁无法定地位 和权力;内阁是常设的秘书咨询机构,是专制皇权强化的产物。
(设计意图:以明朝最为著名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的经历为例,引导学生探讨 内阁的性质,并对两种观点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内阁性质的理解,也培养了学 生历史解释能力,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史料实证意识。)
问题2:明朝强化皇权、中央集权的措施,有何利弊?
【背景知识】
政治一一中央:废丞相,设内阁;特务统治。地方: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 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三司分地方行政、财政、司法、军事权。
军事一一调兵权、统兵权分离。
思想一一八股取士。
法律一一《大明律》O
(补充相关背景知识,帮助学生对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有更 全面的把握。)
(学生讨论结果:军事方面,加强中央对军权控制的同时,带来指挥失灵等 弊端;对地方的控制,分化地方权力,加强中央集权,也会降低地方办事效率; 思想方面,八股取士在一定程度上禁锢人们的思想,但也反映了科举的规范化; 法律细密明确,会加强中央集权,也容易激化矛盾;特务统治在加强专制统治的 同时,也导致人人自危。)
(教师总结)通过大家的分析,我们认识到明朝采取的这些措施在加强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的同时,也埋下了诸多隐患。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层层集中,集 中到皇帝一人之手。
明神宗(万历皇帝),执政后期荒于政事,三十余年不上朝。魏忠贤,明熹 宗时出任司礼秉笔太监,被称为“九千岁”,以致人们“只知有忠贤,不知有皇 帝”。根据学者的分析,明朝宦官专权的程度、皇帝怠政的人数是中国历代封建 王朝中最为严重的。但明朝中后期,国家机器仍有效运转,也反映出这些措施的 积极效果。
(设计意图:学生有能力对明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进行辩证分 析,给学生时间让学生讨论;引导学生了解明中后期皇帝怠政、宦官专权的情况 下,国家机器仍有效运转,使学生充分认识到这些措施发挥的积极作用。)
二、对外关系:从“海禁”到“开海”
对内,明朝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治的措施;对外,明朝实行了怎样的对外政 策?请阅读教材第二子目“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了解明朝的对外政策。
【自主梳理】明朝对外关系的发展
元末开始,倭寇骚扰东南沿海;明初,明太祖厉行海禁,由于国力强盛,重 视海防设置,因此倭寇未能酿成大患;明成祖时期,海禁政策有所松动,郑和下 西洋;明朝中期,再次海禁,
直到戚继光抗倭,基本解决倭寇问题;1567年“隆 庆开海”,放松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