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古代名人之明代学者崔铣
安阳信息站 2017-03-13 16:24
明代学者崔铣
崔铣(1478-1541).字子钟,号后渠。祖籍山东乐安(今山东博兴县),自祖父崔刚于宣德末年任彰德赵王府广有库大使之职,遂籍安阳。崔铣一生虽没有显赫的政绩,但他为人刚直不阿,不畏权贵.著书讲学,深为世人所称道。
崔铣曾主持会试,任同考官。那时科举考试中营私舞弊现象是很常见的。主考官们往往碍于权势,录用一些不学无术、骄横蛮霸的显贵子弟,崔铣任同考官时,却以选拔真才实学为己任,荐举贤德志士,力拒投机取巧的庸人。当时,有一个内阁重臣的儿子,平日里游手好闲、只知吃喝玩乐,仗着他老子的权势胡作非为,还想通过会考弄个官职.儿子没有作文章的本事,这位内阁重臣心想凭自已的面子,录取儿子还不是小事一桩,就想通过崔铣想办法。能和权臣结交,用自己的职权讨上司的欢心以求高官厚禄,是不少人求之不得的美事,而崔铣却坚持正义,秉公执法,断然拒绝了那位内阁重臣。那位大官无可奈何转而托了他人,录取了他的儿子。
崔铣所处的年代正是明朝中衰时期。在这时期,皇帝整日沉溺玩乐,不理朝政.凡事信任、依靠宦官。当时有个大宦官刘瑾专权,炙手可热,可谓一手遮天。臣官员的奏章,先要把副本给刘瑾,刘瑾看过后再以正本交通政司转给皇帝。至于皇帝的批敕圣旨也无一不经由宦官。
这样,刘瑾便以宦官首领的身份,掌握了朝廷的秘密,并敢于篡改朝廷文书.当时皇帝在正式司法系统外,又设有三个直属的侦缉机关:锦衣卫、东厂、西厂。这些特务机关的活动范围可及全国各地,权力很大。而刘瑾又设立由他直接指挥的内行厂,权力还在锦衣卫、东厂、西厂之上.刘瑾利用这些特务机构监视朝臣,罗织罪名,用酷刑、杀戮、革职打击大量的内外臣僚.不少元老大臣被刘瑾囚禁、流放。一时刘瑾权倾朝野。朝中官吏有的附炎趋势,对其阿谀奉迎,有的明哲保身,唯唯不敢言。独崔铣在淫威面前不低头、不退缩,且洁身自好,不和他们沆瀣一气。他风节表表,不卑不亢,见刘瑾只是长揖而已,结果得罪了刘瑾,刘瑾恼羞成怒.对他的党羽、吏部尚书张彩说:“翰林院那个白面书生崔铣,太轻狂放肆了.”并欲给崔铣加个罪名,予以重重地处治。后来因张彩认为不宜行之而作县,崔铣也暂时幸免于难,事后,崔铣的好朋友.当时任修撰的何塘勉励崔铣说:“我们决不可屈膝易节。崔铣朗然答道:“我早已将生死置之度外了,还有什么可怕呢?”.后来.刘瑾为泄私愤,伪传圣旨,说崔铣这些编书修史的不谙国事的典章制度.借故终将崔铣放为南京吏部验封司主事。崔铣并不因外放而屈于权势,依然刚正廉洁。当时南京有个充任粮长的官吏,贪财好利,每年都要用坏粮食偷换掉上缴粮食,从中牟利。这个粮长还上下打点,因此吏部的当权者不仅不加过问,而且袒护纵容他这样干。崔铣到任查出后。便罢免了这个粮长。粮长贿赂权贵为他说情,崔铣都不为
所动.没办法,南京吏部尚书亲自出马,到崔铣说:“你不过是个被贬谪的人,何苦做这样招惹是非的事呢?”面对自己的顶头上司,崔铣义正辞严地答道:“谁勤勤恳恳为国家办事,不可以叫做忠呢?谁忠心耿耿,不可以称之为在尽自己的本份呢?"后来,崔铣仍然坚持撤掉了这个粮长。
正德五年(1501),刘瑾因谋反被处死,崔铣被召还北京翰林院史馆。当时明武宗宠信武官,多次离开北京到宣府取乐。有一次,他的驻地遇警,被打退了,便认为这是他个人的战绩,就自称威武大将军,更加不理朝政,把朝中内外事都交给一个武官。朝廷腐败,官吏贪酷,致使农民起义接连不断。而官府却又加重了对人民的压迫与剥削。面对矛盾日益尖锐,危机四伏的局面,崔铣上书规劝武宗皇帝,提出救民而不是治民的政治主张.表现出他对农民一定程度的同情。他又从荐贤、理财、强兵等方面提出具体的治国安民策略,上书皇帝毋事琐末之事,应以国事为重,谏书长达千余言,言辞极为恳切.这个时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陕西镇守宦官廖鹏胡作非为,欺压百姓,当地民众怨声载道。御史王廷相(字子衡,仪封人,今河南兰考人,明代唯物主义哲学家)出按陕西,查证廖鹏的恶迹,对廖鹏依法实行了制裁。后来王廷相在视学京畿时,又有两个宦官收受贿略,干涉学政,王廷相把投书的使者带到众人前,焚毁了他的书信.廖鹏和这两个宦官皆怀恨地在心,于是他们一起对王廷相进行诬陷,
明武宗即下令把王廷相逮捕入狱。崔铣知道这件事后,深为王廷相抱不平,决定帮助王廷相。为解救王廷相,崔俄到当时身居高位的当权者.想尽办法通过曲折途径,终于将王廷相救了出来。
明世宗时,崔铣曾任南京国子监祭酒(相当于现在的大学校长)。崔铣的人品和学识深为当时人们所仰慕,国子监的学生得知崔铣来,都高兴地说:“这下我们有好老师了。崔铣热心育人,兢兢业业。不论早晚,只要学生有疑难问题请教,他都不倦地捧书为他们讲授,给以认真的解答,从来没有烦厌的样子.后来,崔铣因议大礼"(世宗的继承名分问题)冒犯了世宗,被罢免了官职。学生们听说崔铣要回故里.甚为惊愕,皆怅然若失.崔铣离开南京时,所带的行李除了九箱子书外,别无他物.送行的官员和学生达千余人,还有的学生一直把他送到江对岸的真州(今江苏仪征县),而后垂泪而别.崔铣苦笑着说:“人言金祭酒,我今如若水矣”.在回归船上,他乘醉歌曰:“故园菽水知堪养,捷径终南保未曾”.表明了他对故乡的誉恋和对为宦做官的失望。崔铣回到安阳,从事读书、讲学、著述,潜心于研治学问之中。他在县西修盖了一座书斋,名之曰后渠书屋明朝东厂西厂”(因有渠水从其屋后流过,故名),世人也因此称崔铣为:“后渠先生。当时,四方慕名前来求学和专意向崔铣问业的人络绎不绝,有的还带着厚礼,崔铣热诚地接待这些迢迢而来的求学者,细心为他们讲授,而对送来的钱财、礼物,则一概拒绝接受。
他教导学生说:“学在治心,功在慎独。这也是他的治学要旨.
崔铣的著作甚多,著作中也反映了他的哲学思想和文学主张。在哲学上,他力排王阳明的致良知的主观唯心论,而崇尚朱理学;在文学主张上他和当时的拟古派大抵是一致的,也是文必秦汉。崔铣的著作主要是《洹词》和《彰德府志》。《洹词》是在他去世的那一年编定的,是他一生主要作品的汇编.因家乡安阳有洹水而定名。《洹词》共十二卷,皆编年排次,不分体裁,杂著笔记亦参错于间。《记王忠肃公翱之事》就选自《洹词》。《彰德府志》是崔铣于嘉靖元年修成的,共八卷九志,是现存最早的彰德府志,宁波天一阁现藏两部(明嘉靖刻本),解放后.1964年曾影印出版.《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提到这部府志时指出:“其书颇为谨严,盖铣本儒者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