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届高考历史考前抢分基础知识
明清时期一一中华文明的辉煌和危机
一、明清时期阶段特征(1368~1840 年)
明清时中国古代最后两个王朝。在明清时期,专制集权空前强化,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更趋稳固,现代中国的版图逐渐定型,经济、文化、对外关系都有新的发展。这一时期,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变化。新航路开辟后,世界逐渐连为一体,欧洲走出中世纪,开始进入资本主义社会。新兴工业文明取代传统农业文明,已经成为世界大势所趋。而在中国,由于传统经济结构和专制体制的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日益受到阻碍。统治者固步自封,拒绝扩大对外交往,进一步扼杀了中国跟上世界潮流的机会,埋下了近代中国落后挨打的伏笔。
经济: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商品经济空前繁荣。农业上,赋税制度变化,人身依附关系松弛;人口增长,人地矛盾激化;高产作物引进,缓解人地矛盾。手工业上,专业化发展:市镇兴起:民营占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商业上,长途贩运;商帮出现,农副产品商品化;白银货币化。
政治: 统一多民族国家日趋巩固,君主专制得到空前的加强。明清经略边疆。明朝废丞相,设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政策: 重农抑商、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使中国日益落后世界发展潮流
选官: 八股取士,束缚了思想,摧残了人才。
思想: 明清文化具有承古萌新的时代特征。八股取士和体现君主专制的彩; 儒家思想活跃,明清民主启蒙思想萌芽,市民阶层壮大,市民文学发展:传统科技逐渐落后与近代自然科学。
文化: 明清小说(反映了商品经济的繁荣和市民工商阶层的壮大),书法、绘画艺术星现平民化、世俗化倾向中西文化交流进入新时期,“西学东渐”和“东学西传”并存。
外交: 明清辉煌与社会停滞。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自守,中西差距拉大;西学东渐带来冲击;受到西方
明朝东厂西厂的殖民势力的冲击(台湾)。
总体特征: 国家统一社会发展;专制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弊端进一步暴露;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强化但商品经济高度发达,产生资本主义萌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社会转型因素进一步发展,但总体已落后于西方。
同时期的世界: 西方早期三大运动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和宗教改革,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到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阶段,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工业革命。纵向联系则是中国近代化前夜,经济、思想文化都出现了近代化因素,但尚不足以突破传统政治和社会体系。从总体看,经济总量依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但发展水平已经落后于世界潮流。
【知识梳理 】
一、政治: 明清君主专制的强化
1. 明朝强化专制皇权
(1)废除丞相: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废丞相,亲掌六部直接管理国家政事,标志着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丞相制度从此被废除。
(2)设立内阁:明太祖设立殿阁大学士,但不参与决策。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待机构(顾问机构),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内阁掌握票拟之权,司礼监掌握批红之权,宦官比内阁更多获得皇帝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重要结论: 内图大学士充当皇帝顾问,协助皇帝处理各种政务,内阁逐渐成为事实上的行政中枢。
(3)完善监察制度:在中央设有都察院和监察御史,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和各省提刑按察使司。
(4)实行特务统治:设锦衣卫、东厂西厂等特务机构,凌驾于法律和司法机关之上,直接服务于皇权。
(5)地方行政机构改革:废行省,设三司。在地方分设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别主管民政、司法和军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直接控制。
(6)文化专制:实行八股取士,加强思想控制。
(1)设立军机处:初为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紧急军务而设立。其后职权不断扩大,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处理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是专制皇权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内阁只负责处理一般文书。
重要结论: 军机处逐渐成为掌管处理全国军政事务的中枢。
(1)加强思想控制:实行八股取士、大兴“”,思想专制更加残酷。
(3)设立奏折制度:部分官员向皇帝单独呈送密封报告,皇帝亲手批阅后返回,不经过其他中转、收发环节、形成了奏折制度。这种方式便于皇帝能够更直接、广泛地获取信息,提高了决策效率,强化了对官僚机构的控制。
3. 明清君主专制制度强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1)特点:
①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如监察制度、选官制度、行省制度等都体现了继承性的特点;而内阁、军机处的设置则是一种新发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主要体现在《大明律》的制定,特务统治的加强,八股取士的推行,军机处的设置和“”的严酷等方面。
③体现了时代特征。君主专制逐渐达到顶峰,并且走向反动,反映了我国封建制度渐趋衰落的时代特征
(2)影响:①积极: 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巩固,有利于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能有效地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②消极:经济上,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政治上加剧了社会矛盾:思想文化上,使知识分子脱离实际,阻碍了科技创新和文化的进步。
2、明清地方行政制度
A.明朝:废“行中书省”制度,改成“三司分设”管理。
(1)职能:①承宣布政使司负责行政;②提刑按察使司负责司法监察;③都指挥使司负责军事。
(2)特点:“三司”分权,分别只听命于中央号令,互不统辖。
(3)评价: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联系进一步加强,对强化中央集权,稳定地方社会秩序起到了一定作用。
(4)发展:至明代中后期,朝廷派出总督、巡抚到到地方节制三司。后来,成为地方政府实际首脑。
B.清朝:
(1)地方行政制度:沿袭明制,大致分省、府、县三级,总督、巡抚为掌握行政、军事、监察大权的高级地方官员。
(2)边疆政策:
①设理院。主管边疆民族事务的机构,管理蒙古、新疆、西藏的行政、赋税、兵刑、户口、宗教事务。
②改土归流。明清两代在少数民族地区废除土司,实行中央委派流官统治的政治措施。加强
中央集权,促进边疆开发,融合。
5、明代海上交通与沿海形势
(1)15 世纪前期,明成祖派宦官郑和远航海外,郑和先后七次率领船队出海,访问了亚非 30 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史称“郑和下西洋”。由于给明朝带来较大的财政负担,因此后来未能持续。
(2)从元朝末年起,日本海盗不时在我国东南沿海骚扰,被称为“倭寇”。明朝前期,朝廷出于对日本实行经济封锁的目的,严厉禁止海外贸易。(3)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倭取得成功,东南沿海形势稳定下来,明朝放松了对私人海外贸易的限制。
6、清代国家疆域的奠定
康乾盛世时期,清朝版图在前代王朝的基础上得到进一步开拓和巩固。
(1)巩固东南边疆一一统一台湾: 1662 年,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1683 年,清军渡海远征,郑氏后裔投降。1684 年,清朝在台湾设府,隶属福建省。
(2)巩固东北边疆一一雅克萨之战:1689 年,两国签订《尼布楚条约》,确定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3)巩固北部及西北边疆一一平定准噶尔叛乱、平定大小和卓叛乱。清朝在蒙古族地区设立盟旗两级单位进行统治,任命蒙古王公为盟长、旗长。1762 年,清朝在新疆设立伊犁将军总领军政事务
(4)巩固西南边疆一一加强对西避的管理
A.确立册封制度:①册封达赖,②册封班禅。此后历世达赖和班禅都经由清朝政府册封。
B.驻藏大臣:从1727 年起,清朝开始派遗驻藏大臣,代表朝廷与达赖、班禅共同治理西藏。
C.1793 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普后章程》29 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清朝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
拓展: 长期以来中原王朝在西南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土司制度。自雍正时起,清政府在西南大规模推行“改土归流”政策,逐步取消土司世袭制度,任命有任期、可调动的流官。改士归流,强化了清政府对西南地方各民族的管理,推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5)对民族宗教事务的管理:清朝政府专设理藩院管理蒙古族、藏族等民族事务。对于边疆地区采取因地制宜的政策,尊重各民族的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优待各族上层分子,保证了局势的稳定。
(6) 清朝的版图与区划
A.清朝的疆域:现代中国的版图至此基本莫定。
B.地方制度:在清朝疆域内,内地分立 18 省,分设巡抚或总督治理。在东北、北部和西部边疆,分设若干将军辖区和办事大臣辖区。
二、经济: 明清农耕经济的发展与迟滞
1. 农业生产
(1)农耕技术:作物种植形成多熟制,培育农作物新品种,引进玉米、甘警等高产作物。
(2)农业著作:徐光启编写的《农政全书》体现了当时农业科技的水平。
(3)租佃关系:进一步发展,这与人口增加、人地矛盾突出有关,但农对田主的依附关系进一步减弱。
(4)土地制度:明清之际大地主土地所有制进一步发展,租但制普及全国,成为农村经济中的主要形式。但农对地主的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5)赋役制度: 明朝: 一条法。内容:将原来的田赋、役、杂税“并为一条”,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的多寡来分担。
影响: ①纳银代役,封建国家人身依附关系的松驰 ②赋役征银,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标志着赋税由实物为主向货币为主。
清朝:更名田到摊丁入亩。概况:固定丁数。1712 年,清政府规定以康熙五十年(1711 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溢生人丁,永不加赋”:摊丁入亩。雍正时期,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废除人头税。意义:进一步放松了农民对封建国家的人身依附关系,促进了人口滋长,增加了大量劳动力,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拓展: 随着新航路开辟,明朝后期,一些新的农作物品种输入中国。其中高产农作物玉米、甘薯的推广种植,大幅度提高了粮食总产量。江南等地区农业的多种经营日益兴盛,经济作物品种繁多,种植广泛,很多农民还兼营产品初级加工或相关副业,以获得更多的收入。
1.手工业生产
(1)生产方式:明代中叶以后,私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主导地位。
(2)手工工场和自由底佣劳动出现,资本丰义萌芽产生。在纺织业发达地区出现自由劳动力市场。
拓展: 明代后期,在南方一些地区的纺织、榨油、制瓷等行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方式,即开设工场,使用自由雇佣劳动进行较大规模的生产。这种生产方式近似于西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早期形态,称之为“资本主义萌芽”。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