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音乐史58个高频知识点
1. 贾湖骨笛:出土于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村,是我国最古老的乐器。它的出现,将我国文明由5000 年推至8000 年左右。
2. 六代乐舞是保留在周代宫廷中的六部代表性乐舞,大多是先代传下来的古乐舞。包括黄帝时代的《云门大卷》、尧时代的《咸池》、舜时代的《大韶》(孔子评价该作品“尽美矣,又尽善也”)、夏代的《大夏》、商代的《大濩》以及周初的《大武》( 孔子评价该作品“尽美矣,未尽善也”)。
3. 八音:“八音”分类法是周代的乐器分类法,即按制作材料性质的不同,将乐器分为金、石、土、革、丝、木、匏、竹八类,这是我国音乐历史上最早的乐器科学分类法。
4.《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今存共305 首,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包括15 国民歌,共160 篇;雅:分为大雅、小雅,共105 篇;颂:共40 篇,是颂扬统治阶级的诗歌。
5.《成相篇》是我国最早的说唱音乐的唱词,被称为我国说唱音乐的鼻祖,其作者是荀子。
6.春秋时期的歌唱家与琴家:(1)歌唱家韩娥:“余音绕梁,三日不绝”;(2)歌唱家秦青:“声振林木,响遏行云”;(3)琴家伯牙:“高山流水,千古知音”。
中国古典乐器
7. 曾侯乙墓编钟:1978 年在湖北随县被成功发掘,是战国早期的文物。全套编钟共64 枚,分为上、中、下三层。
8. 乐府:创建于秦,兴盛于汉。乐府的任务是收集民间音乐,创作和填写歌辞、创作与改编曲调、编配乐器、进行演唱及演奏等。历史上有记载的汉乐府的重要领导人是协律都尉李延年。
9. 相和歌:相和歌的名称,最早见于汉代,它最早为无伴奏的“徒歌”,后发展为“但歌”( 即一种有伴唱而无伴奏的演唱形式),一直发展到由各种管弦乐器伴奏的相和歌。
10. 清商乐:是东晋南北朝间,承袭汉魏相和诸曲,吸收当时民间音乐“吴歌”“西曲”发展而成的俗乐之总称。
11. 文字谱:文字谱是用文字记录古琴弹奏指法和弦位的一种记谱法。现存最早的文字谱是《碣石调·幽兰》。
12. 减字谱:减字谱由文字谱发展而来,唐代曹柔创立。
13.工尺谱:因用“工”“尺”等字记写唱名而得名。七个基本谱字分别是:“合、四、一、上、尺、工、凡”。它是由唐代燕乐半字谱、宋代俗字谱发展而来。
14.《胡笳十八拍》:东汉琴家蔡琰(蔡文姬)所作的一首琴歌,全曲共分十八段,逐段倾诉了蔡文姬被掳掠、思乡、别子、归汉等一系列坎坷遭遇。
15.《声无哀乐论》:是魏末嵇康所著的一本音乐美学著作,其基本观点是:“心之与声,明为二物”。
16.《霓裳羽衣曲》:唐代最为著名的法曲作品,一般认为是唐玄宗李隆基在西凉都督杨敬述进献的印度佛门曲《婆罗门曲》基础上创作改编而成。
17. 唐代的音乐机构:太常寺(唐代):太常寺由政府管辖,是唐代最高的礼乐行政机构,大乐署、鼓吹署是隶属于太常寺的音乐机构。隶属宫廷管辖的机构是教坊和梨园。
18.《梅花三弄》古琴曲,相传为唐代琴人颜师古根据笛曲改编而成。由相同的曲调在不同段落的不同音位上再现三次,故称为“三弄”。
19. 瓦市:瓦市也称“瓦子”“瓦舍”“瓦肆”,是宋代以娱乐为主要内容的商业集中点。
20. 勾栏:勾栏是宋代瓦市中用栏杆或巨幕隔成的艺人演出的固定场子,表演各种民间技艺。
21. 姜夔:号白石道人,世称姜白石。善于诗词,并能吹箫、弹琴和作曲。南宋词坛上号称“格律派”词人和音乐家,现存诗180 余首,词80 多篇。《白石道人歌曲》是他遗留至今的唯一一部歌曲集。自度曲代表作:《扬州慢》《杏花天影》。
22. 诸宫调:诸宫调是由北宋汴京勾栏艺人孔三传首创,是中国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有说有唱,以唱为主。
23. 唱赚:唱赚是以鼓、拍板和笛为主要伴奏乐器而清唱套曲的表演形式,由南宋勾栏艺人张五牛创造,由“缠令”和“缠达”两种曲式交替进行。
24. 元杂剧:又被称为“北曲”。表演形式由曲、宾白、科三部分组成。
25. 元曲作曲家及作品:(1)关汉卿:《窦娥冤》;(2)马致远:《汉宫秋》;(3)郑光祖:《倩女离魂》;(4)白朴:《墙头马上》;(5)王实甫:《西厢记》;(6)乔吉甫:《扬州梦》。
26. 南戏:南戏是宋元时期流行于南方且以唱南曲为主的戏曲形式,因产生于浙江温州一带,故又称“戏文”“温州杂剧”或“永嘉杂剧”。
27. 南戏重要作品:最早的是《张协状元》,“四大传奇”分别是:《荆钗记》《刘知远》《拜月亭》《杀狗记》,加入《琵琶记》称为“五大传奇”。
28.《海青拿天鹅》:琵琶独奏曲,我国目前所见最古老的一首琵琶套曲。
29.《潇湘水云》:古琴独奏曲,由南宋著名琴家郭沔创作,最早刊印于《神奇秘谱》。
30. 蔡元定:南宋乐律学家、理学家,著有《律吕新书》,发明了十八律理论。
31. 弹词:流行于我国江浙一带的一种说唱音乐,伴奏乐器主要是琵琶和三弦。重要曲种:苏州弹词、扬州弹词等。
32.《四游记弹词》:现存最早的弹词唱本,由元末杨维桢所作。包括《侠游记》《仙游记》《梦游记》《冥游记》。
33. 弹词艺人:“老三调”分别为陈遇乾、俞秀山、马如飞。代表作品:《六十年代第一春》《蝶恋花·答李淑一》。
34. 鼓词:也称鼓曲、鼓书,是承袭鼓子词的传统演变下来的说唱艺术,流行于北方地区,因演员自击鼓板掌握节奏而得名。重要曲种:京韵大鼓、西河大鼓等。
35. 昆曲作者及作品:第一个剧目是明代梁辰鱼的《浣纱记》;明代汤显祖的《临川四梦》,即《紫钗记》《牡丹亭》《南轲记》《邯郸记》;清初洪昇的《长生殿》、孔尚任的《桃花扇》。
36.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200 年的历史。它是在徽调和汉调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成的。主要唱腔有西皮、二黄两个系统。伴奏乐器分为文场和武场。行当分为生、旦、净、丑。
37. 明代朱载堉所创的“新法密率”是世界音乐文化史上最早出现的“十二平均律”。
38. 琴书:琴书是明清时期曲艺的一种,因主要伴奏乐器为扬琴而得名。
39. 木卡姆:木卡姆是新疆维吾尔族著名的古典大型套曲,由声乐、器乐、舞蹈组合而成,每部有12 套,所以又叫“十二木卡姆”。
40. 藏族民间歌舞:弦子、囊玛、锅庄、堆谐、热巴舞。
41. 朱权(明):作品《神奇秘谱》是最早刊印的一部较系统的琴谱集。
42. 学堂乐歌:指19 世纪末至“五四”时期,新式学堂开设的“乐歌”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学堂乐歌的产生和发展是我国新音乐文化最初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
43. 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
44. 萧友梅:理论著作《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和声学纲要》;歌曲《问》;大型声乐套曲《春江花月夜》。
45. 黎锦晖:被誉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长恨歌》等;儿童歌舞表演曲《可怜的秋香》《好朋友来了》。
46. 赵元任:代表作品《叫我如何不想他》《海韵》《卖布谣》;钢琴曲《和平进行曲》。
47. 刘天华:十首二胡曲《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闲居吟》《光明行》《良宵》《烛影摇红》《苦闷之讴》《悲歌》《独弦操》;三首琵琶曲,两首民乐合奏。
48. 黄自:代表作品:《抗敌歌》《旗正飘飘》《南乡子》《点绛唇》《花非花》《春思曲》《思乡》《玫瑰三愿》;清唱剧《长恨歌》——我国第一部清唱剧。
49. 张寒晖:歌曲《松花江上》《游击乐》等。
50. 贺绿汀:钢琴曲:《牧童短笛》和《摇篮曲》;歌曲:《天涯歌女》《四季歌》《游击队歌》;管弦乐:《森吉德玛》等。
51. 马思聪:《内蒙组曲》《欢喜组曲》《山林之歌》《抛锚大合唱》《春天大合唱》。
52. 马可:歌剧《白毛女》《小二黑结婚》,秧歌剧《夫妻识字》,歌曲《南泥湾》等。
53.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大路歌》《码头工人歌》《铁蹄下的歌女》《卖报歌》《金蛇狂舞》等。
54. 冼星海:《只怕不抵抗》《夜半歌声》《黄河之恋》《黄河大合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