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绪论
●音乐是时间的艺术,它以声音为载体,以各种不同的表达方式来反映人类的思想。
●音乐史是人类从事音乐活动的历史,它包括人类创造音乐的一切物化形态的历史。音乐史一般研究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音乐作品的产生及历史积累;
●2、音乐体裁形式的起源及其演变;
●3、乐器、声乐艺术的产生及发展;
●4、音乐理论的产生与发展;
●5、作曲家、演奏(唱)家的艺术生平、作品风格及社会影响;
●6、音乐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学习音乐史要从基础作起,要以历史为学习基础,了解掌握各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状况;要以
音乐活动为学习的方向,研究音乐活动与音乐现象的发展与演变。
●学习音乐史的意义:
1、了解音乐从古到今发展的总体脉络;
2、吸取成功的经验与失败的教训,指导今后工作和生活;
3、了解各种音乐体裁、形式、丰富视野,提高鉴赏能力。
中国音乐的历史,最早可追溯至8000年之前,甚至更早。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出现了无数的音乐人物与音乐事件。我人以历史的各朝代为分段依据,按照远古、夏、商、周、春秋、战国……清等朝代作为分界,顺序介绍音乐发展的历史。
第一章:远古及夏代的音乐
第一节:概述
远古时代是指中国古代文献记载中最早的王朝——夏朝建立以前的时代,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原始社会。
它经历了旧石器、新石器等时代,中华民族祖先在共同生息与繁衍中创造了文明与文化,也创造了音乐。
当他们逐渐摆脱了“野蛮状态”,进入文明社会后,音乐作为一种独立的“社会意识形态”进入人类的历史。
名词:贾湖骨笛(舞阳骨笛)
1984年至1987年在河南省舞阳县贾湖旧石器时期和新石器时期遗址中的墓葬,先后出土了20多支骨笛,距今约9000多年上下。分为早、中、晚三个时期和三种类型:
早期:距今约9000多年到8760年上、下,出土两支骨笛,一支开有五孔,另一支开有六孔,能奏出四声音阶和完备的五声音阶。
中期:距今8600年上下至8200年上下、出土十四支骨笛,除两支残损外,其余均为七孔,能奏出六声七声音阶
晚期:距今8200年上下至7800年上下,出土七支骨笛,除四去残损外,其余的三支,两支为七孔,另一支是八孔,能奏出完整的七声音阶和七声之外的一些变化音。
早期的两支骨笛是迄今已发现年代最早、管身最为完整的,是这一时期音乐发展和乐器制作水平最高的管乐器;中期的M282:20、21两支骨笛,是所见历史上最早的雌雄笛,制作工艺精细,试奏音准很好,音清润。
第二节:音乐的起源
●音乐是一门特殊的艺术:
音乐是由人类创造的,以现实世界为蓝本,又超越现实世界的艺术形式,产生的时间较为久远,却又最为活泼,以声音为载体,以时间为存在方式,转瞬即逝、杳无踪影,给人们探寻其来历增添了困难。
古代文献中对音乐起源原因及方式的综述
●音乐作为超自然力量(巫术)的需要而产生
●音乐由模仿自然声音而产生
●音乐作为表达感情和娱乐的需要而产生
●音乐由劳动的需要而产生
(一)音乐作为超自然的力量(巫术)的需要而产生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中这样记载:
“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蓄积,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为五弦瑟,以来阴气,以定生”。
(二)音乐由模仿自然声音而产生
●《吕氏春秋·仲夏纪·古乐篇》中这样记载:
“帝尧立,乃命夔(kui二声)为乐。夔乃效山林奚谷谷之音以歌,乃以麋革各缶而鼓之,乃拊石、击石,以象上帝磬之音,以至百兽”。
(三)音乐作为表达感情和娱乐的需要而产生
●《吕氏春秋·初音篇》中记载:
“禹行功,见涂山氏之女,禹之未遇,而巡省南土。涂山氏之女乃令其妾待于涂山之阳,女乃作歌。歌曰:‘候人兮猗!’实始作为南音”。
(四)音乐由劳动的需要而产生
●《吕氏春秋·淫辞》中记载:
“今举大木者,前呼‘舆讠雩’,后亦应之。此其于举大木善矣”。
对音乐起源的社会动力进行较全面的深入的研究,既要注意各方面因素的促进作用,也要关注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在综合各说时,也还要注意各种因素的远近强弱,以及在不同的具体条件下它们的演变与转化。另一方面,音乐本身的各种要素,如节奏、音高等,也不是“一步到位”。它们的出现、成型和丰富,各有条件,各有历程。还应该指出,由于我们真正掌握了解的远古音乐材料还很少,上述各种看法大多只是一些推测而非定论,音乐的起源还有待我们去努力探索。
第二节 远古及夏代的音乐传说
远古时代没有文字,现存远古音乐的传说,大多见于周代以来文献,是经历许多代口耳相传和不断加工后的结果,不过我们仍可以从中依稀查远古音乐生活的缩影。
以下是一些远古音乐或说乐舞的传说:
(一)《弹歌》:载于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反映狩猎生活
“断竹、续竹、飞土、逐 宀六(肉)”
(二)《葛天氏之乐》:载于《吕氏春秋·古乐篇》:
“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遂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
(三)《朱襄氏之乐》(之前音乐起源传说中提及)
(四)《伊耆氏之乐》:载于《礼记·郊特牲》:
“伊耆低始为蜡,蜡也者,索也;岁十二月,合聚万物而索飨(xiang)之也。其《蜡辞》曰:‘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这说明这一氏族部落已经进入到农业生产阶段。
以上几种乐舞是远古人民在农牧业劳牧业劳动中将音乐等同于宗教或巫术的集中反映。
(五)《韩非子·五蠹》中记载:
“当舜之时,有苗不服,禹……乃修教三年,执干戚舞,有苗乃服。”
这是远古乐舞蹈反映战争题材的例证。
远古时期音乐的形式:
这一时期的音乐,是在诗、歌、舞三者密切结合中存在的。
远古时期音乐的特点:
比较简单,可以推知,节奏是它的基本因素,但音高、音也已得到相当的注意。
远古时期音乐的特质:
是社会实践的反映,是全体氏族公社成员集体创作的产物;目的在于(1)为整个公社服务;(2)在于传授生产经验和斗争知识;(3)在于团结民众共同对抗自然和敌人。音乐中既体现出他们的乐观主义精神,又反映出他们对音乐“超自然”能力的精神寄托与幻想。
第三节 远古及夏代的乐器
除文献中记载的远古及夏代的零星内容外,考古学家们还为我们发掘出一批当时的乐器,为我们学习直接提供了参考。
远古及夏代的乐器主要有:
鼓、馨、角、哨、笛、埙、陶庸一类的摇响器。
中国古典乐器从这些乐器中,可以看出,当时已经对音乐的音乐有所重视,乐器虽比较简单,大多为打击乐,部分为吹奏乐,但已经能够演奏出一定的音阶,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乐律。
第二章:商、周的音乐
(前16世纪—前221年)
第一节:商代的音乐
商族推翻夏朝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二个奴隶制王国——商王朝,社会步入著名的青铜时代,经济、文化和艺术都有了迅速发展。
商人迷信,把祭祀活动视为“国之大事”,频繁举行各样祭典。乐舞是祭祀的重要仪典内容,由能歌善舞、沟通人鬼神的巫觋指挥,商王也亲自参加祭祀,甚至亲自跳祈雨舞。《尚书·伊训》指出,“恒舞于宫,酣歌于室,时谓巫风”,构成了商代音乐的主要特点。
商代的音乐按功能划分大致可分为两种:用以祭礼的音乐和用以统治阶级享用的音乐。
商代用以祭祀的重要乐舞:
《桑林》祭祀图腾——玄鸟与先妣简狄。
《濩》歌颂商汤的开国功绩。
商代统治阶级享用的“淫乐”
商代统治者过着骄奢淫逸的生活,纵情享受声之娱。奴隶主大量的使用女性乐舞奴隶为之表演作乐,即便是到死也不放过她们。河南安阳武官村殷墟贵族奴隶主墓中发现的80多具陪葬的“女乐”尸骨就是典型的例证。
商代的音乐教育机构:
瞽宗——中国第一所音乐学校
我国第一所音乐学校是殷商时期的瞽宗。《礼记·明堂位》中记载“瞽宗,殷学也”。从出土的甲骨文也得到了证实。另据《江陵项氏松滋县学记》中记载:“殷人以乐造士,故其学为瞽宗”。这说明瞽宗是以音乐教育为主的学校。
商代乐器:
1、鼓:鼍鼓、双鸟饕餮纹铜鼓(代表着当时乐器制造工作的最高水平,现已流入日本)
2、磬:特磬、编磬
3、庸
4、镛
5、鎛
6、埙:一般为陶制
以上为已出土的文物,还有部分甲骨文中记载的尚未发现的乐器。
第二节:西周的音乐
一、西周宫廷音乐——雅乐
雅乐:古代统治者在郊社、宗庙、宫廷仪礼、乡射及军事典礼等活动中使用的音乐(乐舞)。
西周的音乐特征与商朝不同,“周人遵礼,敬鬼神而远之”。周人从政治到文化制订了整套典章制度,即周公“制礼作乐”。礼是以宗法制度和等级制度互为表里的礼制,乐是与礼相配合的音乐歌舞和乐队编制,所以礼乐器和歌舞也是等级身份的象征,作乐的重要内容是建立历史上第一个较明确的雅乐体系,最重要的代表作品为“六代乐舞”。
六代乐舞:
又称六乐,即原始氏族社会传为黄帝之乐《云门》、帝尧的《咸池》(大咸)、帝舜之乐《韶》(《九韶》、《九辩》、《箫韶》),和奴隶社会夏禹的《大夏》、商汤的《濩》周武王的《武》。周代制定礼乐,六代乐舞用于郊庙(郊社、宗庙)。以《云门》祭天,《大咸》祭地,《大韶》祭四望,《大夏》祭山川,《大濩》祭享妣,《大武》祭先祖,这些乐舞都是当时带有史诗性质的古典乐舞。
二、西周的礼乐制度
乐悬:西周礼乐制度,规定了钟、磬等乐器的悬挂数量和排列方位等,体现了等级的高下。《周礼·春官·大司乐》记载:“正乐悬之位:王宫悬(四面)、诸 侯轩悬(三面)、卿大夫判悬(二面)、士特悬(一面)”
采风制度:周朝制定了一种称作“采风”的收集民间歌曲的制度。从巩固统治阶级利益出发,通过采风了解民意,改正施政中的错误。它的工作程序是(1)派人采集民间歌曲(2)派人筛选和修改歌词;(3)统治者亲自审核,决定对选中的歌词如何利用。采风制度也为宫廷
提供了大量优秀的民间音乐素材,成为宫廷音乐创作的源泉。周王朝建立后不久就开始实行,至春秋中期止,共收集三千多首诗歌,后来编入《诗经》的共有305首。
三、西周的音乐教育机构
西周的音乐教育机构相当庞大,直接由乐官——大司乐领导。据《周礼》中记载,当时其工作人员多达1463人,了除少数低级贵族外,共有1277人是奴隶阶级。西周的音乐机构分行政、教学和表演三部分。工作人员均有明确分工。音乐教育的对象主要是贵族子弟,即世子和国子。西周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利用音乐的和谐求得天地和、君臣和、上下和、人心和,企图保持其统治地位。西周的音乐教育在客观上提高了当时的音乐水平,从平民中选拔优秀的人才为王室雅乐注入新血液。
四、西周的乐器
(一)八音:中国传统乐器分类方法。西周出现的按八种制作乐器的材质归并众多乐器的分类方法称之为八音,即:金、石、土、革、丝、木、匏、竹。
(二)当时新出现的乐器
中义钟、柞钟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