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短的成语故事
简短的成语故事(精选15篇)
简短的成语故事1
  1、沧海桑⽥
  桑⽥,农⽥.⼤海变成桑⽥,桑⽥变成⼤海.⽐喻世事变化很⼤.
  从前仙⼈王远和⿇姑,他们相约到蔡经家去饮酒,王远⼀⾏很快就到蔡经家,但没见到⿇姑的到来,就派使者去请.⿇姑到来说她奉命去巡视蓬莱,已经三次见到东海变成桑⽥,现在海⽔⼜退了⼀半.王远说那
⾥⼜要扬起尘⼟来了
  2、不拘⼀格
  拘:限制;格:规格,⽅式.不局限于⼀种规格或⼀个格局.
  清朝思想家龚⾃珍⾯对腐败的清政府,主张改⾰,提倡禁烟,得不到朝廷重⽤.48岁毅然辞官归隐,在路过镇江时看到当地⼈在祭拜天神,他作诗⼀⾸:“九州⽣⽓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格降⼈才.”
  3、了如指掌
  了:明⽩;指掌:指着⼿掌.形容对事物了解得⾮常清楚,象把东西放在⼿掌⾥给⼈家看⼀样.
  古代帝王都要建始祖庙,在庙⾥按始祖的等级依次排列设置灵位,每逢有⼤的⾏动、节⽇,帝王们就进庙祭祖,称为“啰”礼.很多⼈对啰礼不理解,向孔⼦请教.孔⼦认为鲁国的宗庙违背了周礼,他避⽽不谈,指着⼿掌说:“知道啰礼的⼈治国就了如指掌
  4、长风破浪
  ⽐喻志向远⼤,不怕困难,奋勇前进.
  南朝宋国著名将领宗悫从⼩就有雄⼼壮志,喜欢舞弄剑,他的叔⽗宗炳问他的志向,他回答说:“愿乘长风破万⾥浪!”,后来他带兵攻打林⾢国,运⽤计谋取胜,被封为左卫将军
  5、拔苗助长
  ⽐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坏事.
  从前宋国⼀个农夫担⼼⾃⼰⽥⾥的⽲苗长不⾼,就天天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个办法,就急忙奔到⽥⾥,把⽲苗⼀棵棵拔⾼⼀些.回去对⼉⼦说⽲苗长⾼了⼀⼤截,⼉⼦跑到⽥⾥⼀看,⽲苗全都枯死了
  6、⼀叶障⽬
  眼睛被⼀⽚树叶挡住,指看不到事物的全貌.
  有个书呆⼦从古书上读到“蝉翳叶”的故事,信以为真,就四处寻,把蝉躲藏处的树叶全部摘下,拿回家遮脸作试验,问妻⼦能不能看见他.妻⼦⽓愤说看不见.他就拿这⽚树叶去街上⾏窃,被抓后说:“我⼀叶障⽬,你们能看见吗?”
  7、千呼万唤
  形容再三催促.
  ⽩居易⽤诗歌为民请命,得罪了当时的权贵.因此被贬到江州做司马.他来到浔阳江边与即将离别的朋友送⾏,风吹着芦苇传来阵阵凄凉.他们上船喝起了酒来,江⾯上传来⼀阵琵琶声.他们驱船靠近,千呼万唤才见到那位犹抱琵琶半遮⾯的佳⼈
  8、杯⽔车薪
  ⽤⼀杯⽔去救⼀车着了⽕的柴草.⽐喻⼒量太⼩,解决不了问题.
  从前有⼀个樵夫在⼭上打柴,听到救⽕声就跑去救⽕.后来他的柴车也着了⽕,正好看到路边有⼀个杯⼦,就拿杯⼦跑到河边去装⽔来救⽕,但⽕势太⼤,⼀杯⽔根本就是⽆济于事,⼀整车柴全部被烧毁
  9、栩栩如⽣
  栩栩:活泼⽣动的样⼦.指艺术形象⾮常逼真,如同活的⼀样.
  庄⼦写出了这样⼀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梦见⾃⼰变成⼀只美丽丽的蝴蝶,⽐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
  10、三顾茅庐
  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喻真⼼诚意,⼀再邀请.刘备和关⽻、张飞亲⾃到卧龙冈拜见诸葛亮,前两次都没见到,第三次终于见到诸葛亮,诚⼼请诸葛亮出⼭
简短的成语故事2
  拔苗助长
  ⽐喻违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急于求成,反⽽坏事。
  从前宋国⼀个农夫担⼼⾃⼰⽥⾥的⽲苗长不⾼,就天天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个办法,就急忙奔到⽥⾥,把⽲苗⼀棵棵拔⾼⼀些。回去对⼉⼦说⽲苗长⾼了⼀⼤截,⼉⼦跑到⽥⾥⼀看,⽲苗全都枯死了。
  简短的成语故事(2):
简短的成语故事3
  春秋时,晋献公在宠妾(qiè)骊姬的挑拨下,杀了太⼦申⽣,公⼦重⽿和夷吾分别逃亡到狄(dí)国和梁国。
  之后,晋献公死了,夷吾在秦穆公和齐桓公的帮忙下做了国君,他怕重⽿回来争夺王位,就派⼈去杀他。于是,重⽿⼜从狄国历尽艰险,逃到了齐国。
  齐桓公对重⽿以及追随他的⼦犯、赵衰、狐偃(yǎn)等⼈都⼗分优待,还把⼀个本家姑娘齐姜嫁给了重⽿。重⽿在齐国⼀住七年,⽇⼦过得舒服极了,他也不想再回晋国去了。
  齐桓公死后,齐孝公做了齐国国君,齐国开始衰弱。⼦犯、赵衰、狐偃等⼀齐来到桑园⾥秘密商议,要想办法让重⽿离开齐国。
  这事让重⽿的妻⼦齐姜明⽩了。齐姜是个⼥中豪杰,期望丈夫能做⼀番⼤事业,就对重⽿说:“公⼦,你有远⼤的志向,我很⾼兴。你⾛吧!男⼦汉⼤丈夫总得做⼀番事业,留恋妻⼦和贪图安逸是没有出息的!”
  重⽿听了很惊讶,说:“我并没打算离开你,离开齐国呀,我不⾛!”齐姜听了,明⽩重⽿不想⾛,就和⼦犯等⼈商量了⼀个计策,⽤酒把重⽿灌醉后,把他送出了齐国。
  之后,重⽿在六⼗⼆岁的时候,最后回到晋国,当上了晋国的国君,史称晋⽂公。
  成语“志在四⽅”,常⽐喻⼈要树⽴远⼤的志向。
简短的成语故事4
  【成语】:居安思危
  【拼⾳】: jū ān sī wēi
  【解释】:居: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
  【成语故事】:
  宋、齐等国联合攻打郑国,弱⼩的郑国知道⾃⼰兵⼒不⾜,于是请晋国做中间⼈,希望宋、齐等国家能够取消攻打的念头。其它国家因为害怕强⼤的晋国,并不想得罪晋国,于是纷纷决定退兵。为了答谢晋国,于是郑国国君就派⼈献给晋国许多
美⼥与贵重的珠宝作为贺礼。收到这份礼物之后,晋悼公⼗分⾼兴,就将⼀半的美⼥赏给这件事的⼤功⾂魏绛。没想到正直的魏绛⼀⼝拒绝,并且劝晋悼公说:现在晋国虽然很强⼤,但是我们绝对不能因此⽽⼤意,因为⼈在安全的时候,⼀定要想到未来可能会发⽣的危险,这样才会先做准备,以避免失败和灾祸的发⽣。晋悼公听完魏绛的话之后,知道他时时刻刻都牵挂国家与百姓的安危,从此对他更加敬重。
简短的成语故事5
  《安如泰⼭》
  “安如泰⼭”这则成语来源于的《上书谏吴王》,原⽂是“能听忠⾂之⾔百举必悦。必若所欲为,危于累卵,难于上关;变所欲为,易于反掌,安于泰⼭。”
  枚乘,字叔,西汉淮阴(今属江苏)⼈,是汉代著名的⽂学家。汉景帝时,他在吴王刘濞府中担任郎中。
  吴国是当时诸侯中的⼤国,吴王刘濞野⼼很⼤,图谋叛乱。汉景帝任⽤很有才能的晁错为御史⼤夫,晁错主张削减各诸侯国的领地,加强中央的权⼒。刘濞看到⼀些诸侯王纷纷被削减了领地,知道⾃⼰也在所难免,于是联络其他的⼏个诸侯准备叛乱。
  枚乘写了《上书谏吴王》对刘濞进⾏劝谏。在谏书中,他说:“您要是能够听取忠⾂的话,⼀切祸害都可以避免。如果⼀定要照⾃⼰所想的那样去做,那是⽐磊鸡蛋还要危险,⽐上天还要艰难的;不过,如果尽快改变原来的主意,这⽐翻⼿掌还容易,也能使地位⽐泰⼭还稳固。”
  公元前154年,刘濞以“清君侧、杀晁错”为名,起兵叛乱。汉景帝听信谗⾔,杀了晁错,向诸侯王们表⽰歉意。
  枚乘在此时⼜写了《上书重谏吴王》,劝刘濞罢兵。刘濞还是不肯回头。不久,汉朝⼤将周亚夫率领军队打败了叛军。吴王刘濞被杀。
简短的成语故事6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变⾰图强。武灵王见胡⼈(少数民族)⾝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动迅疾,⼗分灵活,便决定向胡⼈学习,改⾰⼠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年功夫,赵国拥有⼀⽀强⼤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
简短的成语故事7
  负荆请罪
  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认为⾃⼰也战功赫赫,⽐蔺相如厉害。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之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之后两⼈和好,成为同⽣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
  战国时赵国名将赵奢之⼦赵括,年轻时学兵法,谈起兵事来⽗亲也难不倒他。后来他接替廉颇成为赵将,在长平之战中只知道根据兵书指挥作战,不知道变通,结果被秦军⼤败。
  问⿍中原
  据说楚庄王在推⾏霸业的过程,曾率军在周王室所在的洛⾢郊外耀武扬威,并遣使问九⿍的⼤⼩轻重。⿍象征王权,庄王问⿍,表明夺权之⼼。
  退避三舍
  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重⽿逃到楚国。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舍为三⼗⾥)。后来重⽿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晋国⽀持宋国与楚国发⽣⽭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退避三舍,诱敌深⼊⽽⼤胜。
  ⼀鸣惊⼈
  相传楚庄王(另⼀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作乐,不理朝政。⼀⾂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只⼤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飞冲天;不鸣则已,⼀鸣惊⼈。”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治局⾯。
  ⽼马识途
  齐恒公应燕国的要求,出兵攻打⼊侵燕国的⼭戎,迷路了,放出⽼马,部队跟随⽼马到了出路。⽐喻阅历多的⼈富有经验,熟悉情况,能起引导作⽤。
  三令五申
  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交给孙武操练。孙武将宫⼥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孙武向宫⼥们交代了⼝令之后击⿎传令,宫⼥们⼀阵哄笑,队伍乱成⼀⽚。孙武再次下达命令,宫⼥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孙武说,号令既然已经明⽩⼜不听令,这是头领之罪,下令将两名队长处死。吴王急忙叫⼈传令不能杀王妃,孙武仍然杀了两个王妃。然后,孙武从新操练宫⼥,这回没⼈不敢不听号令了。
  尊王攘夷
  春秋时期,周天⼦的地位⼀落千丈,诸侯王不再听命于周王,⼀些强⼤的诸侯趁机发动兼并战争,强迫其他各国承认其霸主地位。管仲辅佐齐恒公打着“尊王攘夷”的旗号,使齐国齐恒公“九合诸侯,⼀匡天下”,成为春秋时期第⼀个霸主。
  围魏救赵
  魏国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赵国求救于齐国。齐将⽥忌、孙膑率军救赵,趁魏国都城兵⼒空虚,引兵直攻魏国。魏军回救,齐军趁其疲惫,于中途⼤败魏军,遂解赵围。后指袭击敌⼈后⽅的据点以迫使进攻之敌撤退的战术。
  胡服骑射
  战国时,赵国国君武灵王决⼼变⾰图强。武灵王见胡⼈(少数民族)⾝着窄袖短褂便服,骑着战马,边跑边射箭,⾏动迅速,⼗分灵活,便决定向胡⼈学习,改⾰⼠兵服装,发展骑兵。不到⼀年功夫,赵国拥有⼀⽀强⼤的骑兵,经过南征北战,赵国成了当时有数的强国之⼀。
简短的成语故事8
  战国时期,韩国和魏国打了⼀年多的仗都没有打过⼀仗。秦惠王想要⼲预。【今译】楚国的使者陈轸对秦王说:“卞(⽐询)庄⼦在互相争⽃的时候⼀定有⼀个伤⼝。”战败和负伤后,他们⼀举杀死了两只⽼虎,并劝他采取坐⼭观虎的策略,等待消灭两个国家的机会。
  卞庄⼦发现了两只⽼虎,⽴刻拔出剑来,准备杀了它们。旁边的⼩男孩劝阻他说:“看,两只⽼虎在⼀起吃⼀头⽜。他们会因为美味的⾁⽽打架。当两只⽼虎打架时,⼤的会受伤,⼩的会死。到那时,你就可以⼀举两得了。”
  卞庄⼦认为这个男孩是对的,所以他站起来等着。过了⼀会⼉,为了抢⾁,两只⽼虎真的发出了嘶嘶声,互相咬了⼀⼝。⼩⽼虎死了,⼤⽼虎受伤了。卞庄⼦突然跳出来,⽤剑刺向⽼虎。没费多⼤⼒⽓就刺伤了那只⽼虎。他⼀下⼦打了两只⽼虎。
  ⼀个简短的成语故事3:⼀个关于勇⽓的故事
  刘备和诸葛亮商量了退兵的计划。诸葛亮说:“现在曹操⼜没饭吃,⼜没草吃,不敢随便参军。此时,如果派军攻打曹营,烧毁曹营的粮⾷和草料,会使曹军的⼠⽓受到极⼤的挫折。当⽼将黄忠多次请求出征时,诸葛亮派他和赵云(⼦龙饰)⼀同带兵前去,黄忠正和曹军争夺先机,⽽曹军却准备与黄忠并肩作战。黄忠被包围了,没能逃脱。赵云带领数⼗名轻骑兵前去追杀营救。
  曹操亲⾃率兵追上赵云。赵云寡不敌众,返回汉中营。外交部建议赵云保护和抵抗敌⼈闭门:相反,赵云下令打开营房门,让⼀些⼠兵埋伏,然后放下军队旗帜,停⽌打⿎,独⾃站在军营外门,准备迎接敌⼈⼏乎是⿊暗的时候,曹⼩君来了。曹操看到蜀军中没有动静。他看见赵云独⾃站在营门外⾯。他威严⽽⽆畏。他怀疑有埋伏。我担⼼他落⼊了赵云的圈套,不敢进攻,所以他把部队带回了营地。赵云带领部队紧追不舍,杀戮声震⽿欲聋,⾦⿎在响。曹军吓得丢下盔甲逃命,杀了伤了⽆数⼈。当他被打败后,赵云带着⼏个⼈打赢了战争,刘备来到兵营安慰⼠兵们。他给赵云起名为胡威将军,并称赞他的勇敢。
简短的成语故事9
  《拔⼭举⿍》关于诸葛亮的成语
  “拔⼭举⿍”这则成语的意思是形容⼒强⽓壮。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项⽻本纪》,籍项⽻长⼋尺余,⼒能扛⿍,才⽓过⼈。⼜:“⼒拔⼭兮⽓盖世,时不利今骓(zhui)不逝。”
  项⽻,名籍,秦末下相⼈。少年时代,项⽻不喜欢读书写字,改学击剑,也不肯好好学。叔⽗项梁很⽣⽓,项⽻说:“学写字只要能记记姓名就够了。击剑是对付个把⼈的,也不值得学,我要学习抵敌万⼈的本领。”项梁于是教他兵法,他很⾼兴,但也只求略知⼤意,不肯认真钻研。
  据说,项⽻⼆⼗⼆三岁时,⾝体魁梧,体⼒强壮,能把⼏百⽄重的⿍举起来。
  后来,项⽻起兵反秦,接着⼜同刘邦争夺天下,从24岁开始,奋战了8年,最后被刘邦等包围在垓下,终于⾃刎于乌江。
  ⾃刎前,在四⾯楚歌的那天晚上,项⽻在营帐中对着爱妾虞姬和叫骓的名马,慷慨⾼唱道:⼒拔⼭兮⽓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简短的成语故事10
  形容作品很有价值因⽽⾮常值得珍视的典故。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安书》:“仆诚以着此书,藏之名⼭,传之其⼈,通⾢⼤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此典的主要形式有“藏之名⼭”、“藏诸名⼭”、“藏版名⼭”、“名⼭藏”、“藏名岳”、“藏述着”等。
简短的成语故事11
  【成语】:九⽜⼀⽑
  【拼⾳】: jiǔ niú yī máo
  【解释】:九条⽜⾝上的⼀根⽑。⽐喻极⼤数量中极微⼩的数量,微不⾜道。
  【成语故事】:
  西汉时代有个很有名的⼤将军名叫李陵,他奉汉武帝的命令,率领军队去攻打匈奴。后来,因为兵⼒不⾜⽽战败投降。武帝听到这件事以后⾮常⽣⽓,他觉得李陵不但不能⽴下⼤功,反⽽轻易对敌⼈投降,其它的⼤⾂们也纷纷指责李陵的不忠。只有太史令司马迁为李陵打抱不平,他仗义直⾔说道:李陵将军孤军夺战,每⼀次出兵攻打敌⽅都有很好的成绩。⽽这⼀次,他没有得到李⼴利(担任正⾯主攻任务的将军)的协助,五千⼈的步兵虽然被⼋万匈奴兵团团围住,但是仍然冒死对抗,⽽且连续打了⼗⼏天的仗,还杀伤敌兵⼀万多⼈,直到粮草都⽤尽了,才不得不假装投降,这样的战绩⼤概没有⼏个⼈能做得到,李陵实在是个了不起的将领啊!⾄少他的功劳能够抵他的罪过吧!
  汉武帝听到司马迁不但为李陵辩解,⽽且还讽刺他的亲戚李⼴利,顿时⽕冒三丈,⽴即下令把司马迁打⼊死牢,接着⼜判了司马迁当时最残酷、最耻辱的宫刑。司马迁遭受到如此⼤的打击,受到这种侮辱,
好⼏次都想⾃杀⼀死了之,可是他想到⾃已这种情形即使死了,在⼤家眼中也不过就像是九⽜之⼀⽑,不但得不到任何⼈的⼀丝同情,还会受到⼤家的嘲笑。于是,他下定决⼼、勇敢的活下去,最后终于完成《史记》这部名流千古的史学钜着。
简短的成语故事12
  【对⽜弹琴】
  战国时代,有⼀个叫公明仪的⾳乐家,他能作曲也能演奏,七弦琴弹得⾮常好,弹的曲⼦优美动听,很多⼈都喜欢听他弹琴,⼈们很敬重他。
  有⼀年的春天,他带着琴来到城郊的⽥野散步,和煦的春风将青草的芳⾹吹到他的⾯前,让他⼼情⾮常舒畅。他环顾四周,发现不远处有⼀头⼤公⽜正在吃草。他兴致勃发,突发奇想要为这头公⽜演奏⼀曲,于是他拨动琴弦,对着这头公⽜弹奏了⼀⾸⾼雅的《清⾓之操曲》。
  虽然公明仪弹奏的曲⼦⾮常悦⽿动听,但是那头吃草的⽜⼉却根本不理会那⾼雅的曲调,仍然低着头继续吃草。因为公⽜虽然能听到琴弦发出的声⾳,但是并不能理解曲⼦中的美妙意境。
  公明仪见美妙的琴声并不能打动这头不懂⾳乐的⽜,⾮常⽆奈。过了⼀会⼉,他⼜想出了⼀个办法。公明仪抚动琴弦,弹出⼀段段奇怪杂乱的声⾳,有的像嗡嗡的蚊蝇声,有的像迷路的⼩⽜犊发出的叫声。
这时候这头⼤公⽜才像突然明⽩了什么似的,摇摇尾巴,竖起⽿朵,听了起来。
  对⽜弹琴的启⽰:
  说话不看对象是不可取的,对蠢⼈讲道理也是不可取的。
  【东施效颦】
  春秋时代,越国有⼀位美⼥名叫西施,⽆论举⼿投⾜,还是⾔谈微笑,样样都惹⼈喜爱。西施稍⽤淡妆,⾝着⾐服朴素,但是不管⾛到哪⾥,都有很多⼈向她⾏“注⽬礼”,她实在太美了,没有⼈不惊叹她的美貌。
  西施患有⼼⼝疼的⽑病。有⼀天,她的病⼜犯了,只见她⼿捂胸⼝,双眉皱起,流露出⼀种娇媚柔弱的⼥性美。当她从乡间⾛过的时候,乡⾥⼈⽆不睁⼤眼睛注视着她。
  乡下有⼀个丑⼥⼈,动作粗俗、说话⼤声⼤⽓,却⼀天到晚做着当美⼥的梦。今天穿这样的⾐服,明天梳那样的发式,却没有⼀个⼈说她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