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清朝前期的文学艺术
一、选择题
A.《三国演义》
2022年立春是几月几号几点几分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2.(2022春·河北承德·七年级统考期末)文学艺术源于生活,曹雪芹结合亲身经历,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主线创作的作品是( )
A.《西游记》 B.《红楼梦》 C.《三国演义》 D.《窦娥冤》
A.两汉时期 B.隋唐时期 C.两宋时期 D.明清时期
4.(2022春·河北邯郸·七年级统考期末)下图为某部名著的插图《黛玉葬花》,请你判断这部名著是( )
A.《三国演义》 B.《水浒传》 C.《西游记》 D.《红楼梦》
5.(2022春·河北沧州·七年级统考期末)文学作品能够反映时代的面貌。下列明清时期的小说,描写了封建家族的衰亡,提示了封建社会必然崩溃历史命运的是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西游记》
D.《红楼梦》
6.(2022春·河北承德·七年级统考期末)昆曲在明朝万历年间被视为“官腔”,到清代被誉为“雅乐”“盛世元音”,宫廷重要活动常有昆曲演出,江南地区“郡邑大夫宴款不敢不用”,甚至“演戏必请昆班,以示府城中庙会之高雅”。这些史实表明,昆曲在明清时期的流行是因( )
A.贴近广大民众和现实生活 B.吸收了京剧的戏曲元素
C.社会等级观念弱化 D.符合士大夫的文化品味
7.(2022春·河北沧州·七年级统考期末)中国古代的戏曲艺术发展到清代,进入了一个更为繁荣的时期,最有影响的是昆曲和京剧。清朝前期成为昆曲艺术的传世之作除洪昇的《长生殿》外,还有
A.曹雪芹的《红楼梦》 B.汤显祖的《牡丹亭》
C.吴承恩的《西游记》 D.孔尚任的《桃花扇》
8.(2022春·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末)人们评论昆曲时认为,“乾隆以前有戏有曲,嘉庆道光之际有曲无戏,咸丰同治以后无戏无曲”,昆曲走向衰落。由此可知,昆曲衰落的主要因素是
A.昆曲自身缺乏创新
B.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C.儒家思想文化的衰落
D.西方文化艺术的传入
9.(2022春·河北唐山·七年级统考期末)昆曲艺术的顶峰时期是在( )
A.明朝时
B.清朝前期
C.清朝中期
D.清朝末期
10.(2022春·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末)“喜看梨园春常在,生旦净丑绽异彩。”这是赞颂我国一种深受广大众喜爱的国粹艺术的诗句,该国粹艺术被誉为“国剧”,它是
A.昆曲 B.徽调 C.京剧 D.黄梅戏
11.(2022春·河北沧州·七年级统考期末)“紫的天王托宝塔,绿的魔鬼斗夜叉……,一生动的活菩萨,一笔笔勾描,一点点夸大,一张张脸谱美佳佳。”《说唱脸谱》这首歌曲描述的艺术表现形式是( )
A.豫剧 B.越剧 C.评剧 D.京剧
12.(2022春·河北唐山·七年级校考期末)有学者认为,京剧是中国文化传统的重要表征之一,是雅文化在中国文化整体中渐趋衰落的时代变革的产物。相对于昆曲而言,京剧更接近于底层和民间的趣味。由此推知,京剧在一定程度上
A.适应了市民阶层的需要 B.反映了农耕文明的衰落
C.取代了地方戏曲的地位 D.秉承了封建的正统观念
13.(2022春·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末)京剧的前身徽剧,原以二黄调为主,兼唱昆腔、四平调等。1790年,为庆祝乾隆帝八十大寿,徽班进京演出,后留在北京民间,逐渐吸收了京、秦二腔,发展为今天的国剧。据此可知,京剧艺术得以迅速提高的主要原因是( )
A.贴近生活,联系百姓 B.博采众长,兼收并蓄
C.文武兼修,角齐全 D.政策鼓励,题材广泛
14.(2022春·河北秦皇岛·七年级期末)下列关于京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由元杂剧发展而来
B.以北京的地方戏为主形成的
C.“扬州八怪”对京剧形成作出突出贡献
D.南方剧种传入北京后融合而成的
二、综合题
15.(2022春·河北唐山·七年级统考期末)探究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更好地弘扬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某学校某班级设计了如下探究活动方案,请你参与。
【科技篇】材料一 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几乎在所有中国传统科学技术领域都留下了好的记录。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历史进程和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材料一中“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这三项发明具体指什么?据材料
一请概述三项发明的重要历史作用。
【制度篇】 材料二 在当时(隋唐时期)的条件下,这是一大发明。这种制度提供了布衣(平民)可以做宰相,可以为公卿,可以参政的机会……我国的这一制度对西方近代文官考试制度的形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人称它为中国古代的“第五大发明”。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2)材料二中的“这种制度”是什么?“这种制度”首创于哪一朝代?
【文学篇】 材料三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奏出了唐宋元明清时代艺术的最强音。并且超越了它们本身的意义,成为各自时代的一种艺术符号,形成了中国文化内在的规律性,呈现出中国文化的内在美。
(3)在众多的唐朝诗人中,有一位诗人的很多诗作反映了战争和政治腐败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反映历史的真实情况,他的诗作有“诗史”之称。这位诗人是谁?
(4)在中国的“四大名著”中,有一部小说揭示了封建社会必然走向崩溃的历史命运,这部小说的名称是什么?
【艺术篇】 材料四 故宫博物院与凤凰卫视联合宣布,《清明上河图》高科技艺术互动展演即将完成,这件国宝级作品将从纸上立体起来,于2018年春夏与观众见面。
——中国青年报( 2018年03月06日 08 版)
(5)观察这幅名画,你能感受到我国古代哪一个朝代怎样的社会信息?
16.(2022春·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末)感受冬奥,品味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是民族文明、风俗、精神的总称,主要包括思想、文学、艺术、节日、医药、建筑等不同文化形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历史上为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发挥过重要作用,时至今日依然具有显著的时代价值。某校同学以“感受冬奥魅力,品味传统文化”为主题开展了主题探究活动,请你也积极参与吧!
【会徽与文字】
北京冬奥会会徽以汉字“冬”为灵感来源,将抽象的滑道、冰雪运动形态与书法艺术巧妙结合。 | “冬”的本义是“终”,就是“终结”的意思。甲骨文中的“冬”字就像一段丝麻或者一根绳索,两头都打上结,表示两个顶端,也就是“终结”的意思。而冬季又是一年四季中最末的一个季节,所以就借用这个“冬”字来表示。 |
(1)北京冬奥会会徽的汉字最早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成的,根据所学知识回答,甲骨文最早起源于哪个朝代?甲骨文的造字方法主要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等,据材料分析“冬”字使用的是哪种造字方法?
【火炬与思想】
北京冬奥会火炬——飞扬,遵从了“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中国传统哲学思想。它从大自然中的一片叶子汲取灵感,盘旋向上,生生不息,呈现了极其天然的、极具东方意韵的美感。 | 思想渊源:“道法自然”出自《道德经》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说人应该效法大地无私,地应该效法昊天无私,天应该效法大道无私,道也应该效法自然无私。“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哲学中关于天人关系的一种学说,主要是指天与人的关系是紧密相联的,是不可分割的,强调天道与人道,自然与人为的相通和统一的关系。 |
(2)“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国古代哪家学派思想的体现?该学派的创始人是谁?
【仪式与节气】
《立春》倒计时开启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冬奥会开幕当天,恰逢“二十四节气”当中的“立春”,“立春”是春天的起点,极寒中孕育着新的生机。“立春”之日,冬奥会开幕,也寓意着各国朋友共同迎接一个新的春天。 | 节气由来:古人根据天地运行规律来确定四季循环的起点与终点并划分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气准确的反映了自然节律变化,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指导农耕生产的时节体系,更是包含有丰富民俗事象的民俗系统。二十四节气蕴含着悠久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正式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
(3)二十四节气中哪一节气是当今中国法定休假的传统节日?除此之外,请结合生活常识再列举二十四节气中的两个节气。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