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中考语文模拟试卷含解析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积累与运用
1.在下面语段的横线上填入带序号的句子,正确的顺序是()
什么是对改革开放40周年的最好纪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党中央推出一千五百多项改革举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主要领域改革主体框架基本确立。
②见仁见智,但最不难达成共识的一点就是全面深化改革。
③这几年改革成果,举世瞩目。
④仅2017年,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完成211个改革任务,各方面共出台399个改革方案,改革继续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生动局面。
⑤所谓的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实非虚言。
A.②①⑤③④B.②③①⑤④C.②③④①⑤D.②①④⑤③
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的祖国”“学校周边”“慢慢地走”“非常给力”四个短语都是偏正短语。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强调在“人境”中独享安闲是源于心志淡远。
C.“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了潼关地势的险要。
D.从表达方式看,诗歌可以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木兰诗》和《石壕吏》属于叙事诗,《春望》和《峨眉山月歌》属于抒情诗。
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自作主张混为一谈花团锦簇美不盛收
B.迥乎不同杂乱无章毛骨悚然相得益彰
C.重峦叠嶂张慌失措正襟危坐黯然失
D.温声细语心无旁鹜引颈受戮睡眼惺忪
4.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
②“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静后的景况。
③一提到雨,也就必然的要想到雪。
④借这几句诗来描写江南的雪景,岂不比我的文字直截了当,美丽得多?
⑤“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样喜欢弄雪的村童来报告村景了。
⑥“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则雪月梅的冬宵三友,会合在一道,在撩逗酒姑娘了。
A.③①⑥②⑤④B.③⑤②⑥①④C.③⑥①②⑤④D.③②①⑥⑤④
5.下列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昆曲是一种历史悠久的戏曲剧种。她雍容典雅,仪态万方;她影响深广,美名远扬。
B.“春雨惊春清谷天”,点出了春天有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和谷雨的节气。
C.对联——汉语特有的文学形式,通常用毛笔竖着写。贴挂时,上联居右,下联居左。
D.古人题咏枫桥,除《枫桥夜泊》外,杜牧也写过“长洲茂苑草萧萧,暮烟秋雨过枫桥”。
6.阅读下面三则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成语是浓缩的文化。它言简意赅,深刻隽永,滴水藏海,折射历史的千姿百态。它以语言为承载,方寸之间传达着丰富的含义,是汉语词汇中的璀璨明珠。它深具历史性、知识性和艺术性。
许多成语出自浩如烟海的历史文化典籍。“一鼓作气”语自经典文献《左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曲径通幽”语自唐代诗人常建的《题破山寺后禅院》“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从“丝丝入扣”与古代纺织方法,到“登堂入室”与古代建筑格局;从“土崩瓦解”与古代制瓦技术,到“如法炮制”与古代中药制法;从“见风使舵”与古代航海技术,到“以管窥天”与古代天文观测技术:一些成语的出现是古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我们从中可以体味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
1.综合以上三则材料,写出你的探究结果。
2.成语发展到今天,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给予我们深刻的启迪。请从备选成语中任选一个,依照所给句子的形式,仿写一句话。锲而不舍雪中送炭不耻下问众志成城
精益求精体现了一种追求卓越的精神,这种精神是我们成长道路上的推进器。
体现了一种的精神,这种精神是。
7.默写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郭沫若 (天上的街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芳草萋萋鹦鹉洲。(崔颢《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猎马带禽归。(王绩《野望》)学而不思则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论语>十二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月下飞天镜,________________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黄发垂髫, _______________________。(陶渊明《桃花源记》)余因得遍观书。既加冠,_______________
________。(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杜甫在《望岳》中抒发自己敢于攀登雄伟抱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中借用典故抒发对友人怀念和对世事沧桑变化巨大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名著阅读。任选一题作答阿长和衍太太是《朝花夕拾》中两个很典型的妇女形象,分别写出她们与“我”相关联的
一件事情以及“我"对她们的态度。名著中的主要人物住往具有多面性。从下列人物中任选一个,结合相关情节分析。宋江虎妞孙悟空
二、阅读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登快阁①
黄庭坚
痴儿②了却公家事,快阁东西倚晚晴。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
朱弦已为佳人③绝,青眼聊因美酒横。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① 快阁在吉州太和县(今属江西)东澄江(赣江)之上,以江山广远、景物清华著称。此诗作于元丰五年(1082)作者任太和令时。②痴儿:作者自指。③佳人:知己、知音。
1.请描述三、四句所展现的景象。
2.结合尾联,说说此诗表达的情感。
10.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彭思永,字季长,庐陵人。儿时,旦起就学,得金钗于门外,默坐其处。须臾亡.钗者来物,审之良是,即付之。其人欲谢以钱,思永笑曰:使.我欲之,则匿金矣。
②始就举,持数钏①为资。同举者过之,出而玩,或坠其一于袖间,众相为求索。思永曰:“数止此耳。”客去,举手揖,钏坠于地,众皆服其量。
③居母丧,窭②甚,乡人馈之,无所受。子卫,亦孝谨,以父老,弃官家居十余年,族里称之。①钏:chuàn用珠子或玉石等穿起来做成的镯子。②窭:jù贫穷、贫寒。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亡.钗者来物(______)使.我欲之(______)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以父老,弃官家居十余年。
3.“众皆服其量”的原因是______(用文中的语言回答)。从文中看,彭思永是一个______的人。
11.回忆清明
祁玉江
(1)当盘踞的寒气与北上的暖湿气流,经过几次激烈交锋、碰撞后,寒气终于败下阵来,铩羽而归。这时,北方地区的气温不再是忽冷忽热、飘忽不定,而是渐次趋于稳定、回暖,春的韵味也随之愈来愈浓。我知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的清明节气就要到来了。
(2)阳坡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些无名小草,顶着一头纤细稚嫩的绿,探头探脑地从枯草中星星点点冒了出来,嗅着春的气息,欣喜地观望着久违了的精彩世界;硷畔上、河湾里的柳树,干枯的枝条很快由灰褐变浅黄又转为淡绿,
有的已迫不及待地吐出嫩芽、抽出绿丝来。小孩子们欢笑着,蹦跳着,捡拾起掉落树下的一截柳条,揉搓后抽出枝干,做成口哨,吱吱呜呜地吹了起来。吹得两腮鼓胀,吹得两眼通红,吹得音响回荡,吹得众鸟齐应。
(3)那漫山遍野的花儿,也竞相怒放了。最先开放的是山桃花。不经意间,山坡坡上一株株竞相开放的粉嘟嘟的野桃花、家桃花突然就撞入眼帘,白的耀眼,粉的撩心,让人激动,令人迷醉。含苞待放的杏花也不甘寂寞,也在那崖畔上绽放了,泽远比桃花艳丽,红红的像一抹霞,将人的脸也映得通红。再后便是梨花、苹果花登场了。它们就在那山峁峁上、塬梁梁间,独领风骚,一身素洁,与桃花、杏花形成鲜明对比,好像在告诉人们,我们也并不逊!惹得蜜蜂、彩蝶频频光顾。置身于这春的世界,使人真切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魅力。
(4)清明时节雨纷纷。每当这个时节,往往天地氤氲,细雨霏霏,用柔和清爽来概括此时的天气,是最恰当不过的了。由于雨丝飘扬,大地自然是潮湿的,像水洗过一般,清清爽爽,干干净净。草木就借助这清爽、这温暖、这湿润,偷偷地疯长,一天一个样,恨不得一下子将这世界染得碧透,装扮一新。
(5)黄土小路呢?不再是尘土飞扬,而是黏糊糊的,赤脚踩上去,软软的,酥酥的,那样舒坦惬意;风更是柔和清爽的,不大也不小,不时夹带着星星点点的雨霏,迎面扑来,柔柔的,痒痒的,令人心花怒放。空气异常清新,湿漉漉的,啜一口,清爽无比,涤荡肺腑,那种舒爽,简直无法用言语形容。就连人也是柔和爽朗的,似乎一下子长了精神,疲倦、懒散、昏沉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代之而来的是眼睛充盈着喜,脸上堆满了笑,通体透明畅亮,走起路来轻飘飘的,兴奋得不能自已。
(6)农谚云:“清明前后,种瓜点豆。”这话一点也不假。虽然民间也有“九九又一九,犁牛遍地走”或“惊
蛰不停牛”之说,但此时天气仍未完全转暖,气温还不稳定,土壤温度提升不起来,不宜大面积开展播种。所以只能借午后天气稍暖,少量播种一些豌豆之类的早熟作物。其它大范围耕作播种,要等到气温回升、天气完全转暖后才能陆续展开。
(7)清明节过后就到了季春,天气正式转暖,各种农事活动便可大规模地展开。种瓜种豆,种玉米种谷子,一物接着一物地播种,忙得农人们腾不出手、歇不下脚来。因为一年之计在于春,有播种才有收获。他们恨不得将一切希望、一切憧憬都播种在春天里。
1.作者围绕清明,回忆了清明节气中的哪些图画?
2.文章的语言富有特,请结合文章第四段具体分析。
3.自选角度赏析文中划线句。
①阳坡上、道路旁、房前屋后那些无名小草,顶着一头纤细稚嫩的绿,探头探脑地从枯草中星星点点冒了出来,嗅着春的气息,欣喜地观望着久违了的精彩世界。
②就连人也是柔和爽朗的,似乎一下子长了精神,疲倦、懒散、昏沉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代之而来的是眼睛充盈着喜,脸上堆满了笑,通体透明畅亮,走起路来轻飘飘的,兴奋得不能自已。
4.请结合全文谈谈,作者为什么要回忆清明。
12.阅读李丹崖的《陋巷里的春天》,完成后面小题
①我刚刚搬到老城深处居住的时候,每天都能听到隔壁那对父子的谈话。
②“爸爸,大多数的花朵只有春天才有,是因为它们对季节挑剔吗?”
③“孩子,不是,是春天偏巧适合很多花开放。”
④“爸爸,那是季节对花朵有偏爱吗?”
⑤“孩子,季节从不偏爱某一种花朵,春有牡丹,夏有芍药,秋有金菊,冬有腊梅。”
⑥孩子笑了,父亲也笑了。
⑦应该说,这是一对心态阳光的父子,我决心看一看他们是怎样的人。
⑧那一日,我在门前掇了条凳子,拿本书,边看边坐在门外等候。不多时,隔壁的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位父亲走了出来,然后回过头似乎在搬动什么,用尽全力,一次没有成功。我走过去,才发现,是一副轮椅,他的儿子,就坐在轮椅上,满脸春风。
⑨我愣了一秒种,赶紧过去帮忙,合力把孩子抬出来。
⑩“叔叔谢谢您。”孩子笑容可掬。
⑪ “不用谢,你真棒!”我和孩子握了握手。
⑫胡同悠长,那样一对父子,迅速地消失在巷子尽头。不知怎的,我始终觉得他们并不像别人推起轮椅那样沉重。我也为拥有这样一家心里常驻阳光的邻居而自豪。
⑬三个月后,我去一所中学讲授写作课。老师事先把几个写得比较有文采的孩子的作文交给我,便于我在公开课上点评。
⑭我从十篇作文中发现了一篇名为《陋巷里的春天》的作文。那位学生写到这样一段话:
⑮“我身居一条窄窄的巷子里,巷子就是河流,父亲每天推着我,从河流里经过,我的轮椅就是我的船,父亲就是那位船工。没有浪花的一条河,沿途的两岸是高高的墙或人家的垂花门,时而有红梅、蔷薇、牵牛花在院子上伸出来,那些就是汹涌的浪花了。”
⑯我瞬间想起自己的邻居,那位坐在轮椅上的孩子。对照这段美得近乎诗意恣肆的文字,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这一定是那个孩子写的。后面还有一句话——
⑰“陋巷之陋并非贫瘠和简陋,而是一池洼地,洼地才能承载流水,才能映照万物。陋巷里,也照样有春天,相反,和开阔的公园相比,这里的春天别有洞天。”
⑱我对写这篇作文的孩子特别期待,打算把他的作文在公开课上作为范文朗读。
⑲很快就到了公开课的时间。我边讲课边用目光搜索那个孩子。然而,并没有我那位邻居出现,我有些近乎失落的感觉。转念一想,这样也好,这反倒证明更多身患疾病的孩子,内心都阳光普照,该多好!
⑳我近乎诵读式地朗诵了那篇《陋巷里的春天》,然后,我示意这篇文章的作者举起手来,让大家都认识一下。
2022年立春是几月几号几点几分
然而,却并没有人举手。我再次强调一遍,这时候,老师走过来,告诉我,这篇文章的作者并没有手,他的作文全部是用嘴巴叼着笔来完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