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文言文阅读——句子翻译》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语文新课标》对课外文言文要求和评价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查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查他们能否借助注视和工具书理解诗文大意。”本着新课标的教学理念和要求,本课以课内语文知识为范本,通过例子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文言文翻译方面的规律,由浅入深、由例子到规律向前推进,从语文学习延伸到语文活动,从课堂延伸到课外,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二、 教材分析:
  学习语文,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如果想学好课外文言文,首先要对课内文言文的内容有透彻的理解,把课文当中出现的重点字词,出现的句式都要认真研究,通过课内文言文的学习,才能从容的完成课外文言文的翻译。
三、学情分析
对于初中生来讲,文言文翻译能达到“信、达、雅”要求之中的“信、达”就已经非常好了,有能
力的同学再做到流利高雅。所以我们就需要更多的阅读和积累课外的文言文,已达到可以借助工具书和注释完成简单的文言文阅读。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句子翻译的意义和作用;
2、能力目标:以课文为载体,并通过练习总结翻译方法,提高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
3、情感目标:诵读课外古代诗文,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重难点
1、学习重点:文言文句子翻译方法的归纳与运用 
2、学习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并灵活运用规律
六、教学策略和手段
1、通过给出例子,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文言文的一些规律。
2、学生学习的形式有自己做题和小组合作讨论两种。
七、课前准备:
学生的学习准备:
 一张练习题,包括课前练习和上课会出现的习题,课后练习。
教师的教学准备:
1、认真研究科文中的各篇文言文,正确解读字词以及句式。
2、预先估计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3、制作好教学课件。
  八、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文言翻译是学习文言文最基本的能力之一。新课标要求能够阅读浅显的文言文,理解文言文的内容,因而我们应了解文言文翻译的一般方法。
强调句子翻译在中考题中分值很大,以引起学生注意。
二、中考试题演练
1、程氏爱鸟
2、言默戒
总结文言文翻译的重点、要求和形式。
补充什么学生小组讨论并且完成中考试题及其翻译。
三、以课本内容总结翻译规律
1、例: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出师表》)
总结:留,凡属地名、人名、官名、年号、帝号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都可照抄不译。 (板书“留”)
2、例: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总结:补充主语。
例: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总结:补充谓语。这些就是补,补充句子当中的省略成份。(板书“补”)
例:人不知而不愠。(《论语》)
总结:补充宾语。
例: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五柳先生传》)
总结:补充量词。
例: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与朱元思书》)
总结:补充介词。
五柳先生传翻译
3、例: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例:山河表里潼关路。(《山坡羊 潼关怀古》)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总结:古今异义词要在翻译中“换”。(板书“换”)
4、例: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总结:谓语前置。通常在疑问句和感叹句中,为了加重谓语的语气。(板书“调”)
1:何以战?(《曹刿论战》)
2: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总结:宾语前置。⑴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一般前置。⑵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一般前置。
例: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记》)
总结:定语后置,中心词+后置定语+
例: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核舟记》)
总结:数词做定语后置
1: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五柳先生传》)
2: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
总结:介词宾语后置。介词宾语除少数作补语,大多数都是作状语,要后置,注意字和字介词短语。
5、例1:夫不能以游堕事。(《满井游记》)
2:孔子云:何陋之有?(《论语》)
  3: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醉翁亭记》)
总结:删,省略翻译无实义的词。(板书“删”)
6、在文言文当中,还有一些固定句式的翻译需要注意。
1…………也;……者,…………者也;……也) (表示判断)
例: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2)得无……
例: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3)然则……
例:然则何时而乐耶?(《岳阳楼记》)
4)不亦……乎?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7、有些情况不可直译:互文和借代
例: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
例:臣本布衣中的布衣代未做官之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中的黄发代指老人,垂髫代指孩子。
小结:方便同学们记忆,一段顺口溜:
文言语句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师生、生生之间相互交流、
补充。
2、适时积累叙述方法的相关知识。
3、在课文中出与例题相关的其他句子。
4、学生自己总结规律。
四、练习时间。
把下面的一段文章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要直译的几种方法并且要和意译相结合!
                沛公至咸阳
  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沛公为汉王,以何为丞相。项王与诸侯屠烧咸阳而去。汉王所以具知天下隘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注:①具:通,全都。②户口:人口。
翻译:          沛公至咸阳
  刘邦攻破咸阳后,手下的一些将士们都争先恐后地奔向秦朝的国库,把里面的金帛财物都分了,而萧何唯独先进入秦丞相府,把丞相、御史的律令、图籍都收藏起来。后来,刘邦成为汉中王,任用萧何做丞相。项羽和众诸侯们到了咸阳,烧杀抢掠一番离去。刘邦之所以了解天下的各处险要、人口的密与稀、人民的强健与柔弱、百姓的贫苦,都因为萧何完备地得到了秦的图籍。
五、小结:
留、补、换、调、删是中考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在具体运用时不是孤立的,而常常是几种方法结合在一起的,我们要根据表达需要灵活运用。
六、布置作业
三人成虎
            《战国策》
  庞葱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否。”“二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疑之矣。”“三人言市有虎,王信之乎?王曰:寡人信之矣。庞葱曰: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今邯郸去大粱也远于市,而议臣者过于三人矣。愿王察之。王曰:寡人自为知。于是辞行,而谗言先至。后太子罢质,果不得见。 
1、 学生自己阅读完成之后,小组讨论最后给出小组答案。
2、 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答案。
3、 学生完整的翻译出本文内容,教师给出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