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文言文阅读
恩施州
比较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23-27题。(10分,每小题2分)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
【乙】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①决焉?
(选自《孟涂文集》)
【注释】①奚:怎么。
23.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2分)
(1)不知其旨也 旨: ▲
(2)然后能自反也 反: ▲
(3)君子之学必好问 好: ▲
(4)舍问,其奚决焉 舍: ▲
24.请用“/”给【乙】文中画线文字断句,限划两处。(2分)
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26.【甲】【乙】两段文字的中心论点分别是什么?(用原文作答)(2分)
27.【甲】【乙】两段文字的论证方法有哪些相同之处?(2分)
23.(2分)(1)旨:甘美,美味,甘味 (2)反:反省 (3)好:喜欢,喜爱 (4)舍:放弃,舍弃
24. (2分)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25.(2分)
(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关键点:至、善,“虽”译成“即使”不扣分)
(2)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关键点:好,判断句)
26.(2分)【甲】教学相长也。(1分)【乙】君子之学必好问。(1分)
27.(2分) (1)两段文字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1分)(2)两段文字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1分)
【乙】参考译文: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提问和学习,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道理明白了,可是不能用于实践;懂得了那些大的道理,可是还可能不了解那些细节;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
黄冈
(三)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21-25题。(14分)
【甲】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节选自《送东阳马生序》)
【乙】张嘉贞落魄有大志,亦不自异,亦不下人,自平乡尉免归乡里。布衣环堵之中,萧然自得。时人莫之知也。张循宪以御史出,还次蒲州驿。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问驿吏曰:“此有好客乎?”驿吏白以嘉贞,循宪召与相见,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③,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及命表又出意外。他日,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已官让之。则天曰:“卿能举贤,美矣,朕岂可无一官自进贤耶?”乃召见内殿,隔帘与语,嘉贞仪貌甚伟,神采俊杰,则天甚异之。翌日,拜监察御史。
(节选自《大唐新语·张嘉贞》)
【注】①下人:下于人,在别人之下。②环堵:四围墙,常形容居屋狭小简陋。③积时凝滞者:长期积累下来的难以解决的问题。
2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1)同舍生皆被绮绣( ) (2)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 )
(3)还次蒲州驿 ( ) (4)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 )
2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①烨然若神人 ②颖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
B.①足肤皲裂而不知 ②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C.①时人莫之知也 ②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D.①则天甚异之 ②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
23.用“/”给下面的语句断句,断两处。(2分)
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24.翻译下面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1)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2)则天以问循宪,具以实对,因请以己官让之。
25.阅读上面两选段,完成下面填空。(可用原文语句填写,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甲文重点写作者在求学过程中生活的艰苦,运用对比手法写了自己与“同舍生”不同的
穿着打扮,存这方面作者的态度是____。
(2)乙文中张循宪通过“咨以其事积时凝滞者,嘉贞随机应之,莫不豁然”和“命表又出意外”两件事,发现张嘉贞________的特点。
21.(1)同“披”,穿;(2)破;(3)停留,住宿(4)咨询或询问
22.D(2分A.①“炸然”的“然”是形容词词尾,……的样子:②“信然”的“然”是代词,这样。B.①“而不知”的“而”表转折:②“登轼而望之”的“而”表顺承。C.①“莫之知”宾语前置,“之”代词,代张嘉贞;②“行道之人”结构助词,的。D.两个“异”都是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异)
23.循宪方复命/使务有不决者/意颇病之。
24.(1)因为(我)内心有足够值得快乐的事,就不觉得吃的穿的不如别人。
(关键词“中”“不若”译对1分,大意准确1分。共2分)
(2)武则天拿这件事询问张循宪,张循宪全部按实际情况回答,于是请求把自己的官职让给张嘉贞。(关键词“具”“对”译对1分,大意准确1分。共2分)
25.(1)“略无慕艳意”或根本不羡慕(用自己的语言概括时大意正确即可,1分)
(2)才能超。(扣住“才能”来概括,大意相近即可,1分)
黄石
陶渊明字光亮,或云潜字渊明,浔阳柴桑人也。渊明少有高趣,博学善属文,颖脱不,任真自得。尝著《五柳先生传》以自况。
亲老家贫,起为州祭酒。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州召主簿不就。躬耕自资,遂抱羸疾。江州刺史檀道济往候之,偃卧瘠馁①有日矣。道济谓曰:“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今子生文明之世,奈何自苦如此?”对曰:“潜也何敢望贤,志不及也!”道济馈以粱肉,麾而去之②。
复为镇军建威参军。谓亲朋曰:“聊欲弦歌,以为三径③之资,可乎?”执事者闻之,以为彭泽令。岁终,会郡遣督邮至,县吏请曰:“应束带见之。”渊明叹曰:“我岂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日解绶去职,赋《归去来》。
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渊明若先醉,便语客:“我醉欲眠,卿可去。”其真率如此。
(节选自萧统《陶渊明传》,有删改)
注:①偃卧瘠馁:卧床挨饿。②麾而去之:被他退回了。③三径:指归隐者的居所。
9.下列句子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博学善属文(属:写)
B.州召主簿不就(就:赴任)
C.以为彭泽令(以为:认为)
D.便语客(语:告诉)
10.为文中画波浪线的语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贤者处此/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B.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C.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D.贤者处世天下/无道则隐有道/则至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页是()(2分)
A.选文塑造了陶渊明自由洒脱的形象,表现了他高洁的人格。
B.陶渊明已卧床挨饿多日,江州刺史檀道济馈赠他粮食和肉,但他退回了檀道济的馈赠。
C.陶渊明不愿束带迎接督邮,当日辞官,体现了他“不汲汲于富贵”的品质。
D.陶渊明嗜酒。亲朋无论穷富,都会设酒招待他,而陶渊明逢酒必醉。
12.把文中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题3分,共6分)
(1)不堪吏职,少日自解归。
(2)渊明不解音律,而蓄无弦琴一张。
9.C以为:让……担任(做)
10.B
11.D“贵贱造之者,有酒辄设”说的是陶渊明对来拜访的人,无论贵贱,有酒就会设宴
招特他们:“而陶渊明逢酒必醉”属无中生有。
12.(1)(陶渊明)不愿受(或“不能承受”)官职的束缚,不久就自己弃官回家。
(2)渊明不懂音律,却保存(或“收藏”)了一张无弦琴。
荆州
愚公移山(节选)《列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愚公移山赋(节选)〔唐〕丘鸿渐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矣夸娥之神力何其杜哉。倘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①,往必遇蹇②,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注释:①〔困蒙〕困于蒙昧。②〔遇蹇〕遇到艰难。
6.(2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年且九十 ②且焉置土石
B.①曾不若孀妻弱子 ②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C.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②吾义固五柳先生传翻译不杀人
D.①河曲智叟亡以应 ②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7.(2分)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