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一字一译整理)
                              (使.退却)
【说明】1、“红”字体的为重点掌握的词语。
      2、“蓝仿宋”字体,并且带下划线的为一字一译的词语。
        3、“绿楷体”字体的,是带有语法现象的句子。
4、已注上拼音的字,要注意读音。
5、黄部分为句段翻译。
①晋侯、秦伯围郑其无礼于晋,贰于楚(3)也。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围:围攻。郑:郑国。以,因为,连词。其:代指郑国。于,对于;且,并且,表递进。 贰,从属二主。于:是介词,引出二主之一的“楚”。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函陵,郑国地名,在今河南新郑北。氾南:氾水的南面。
倒装句:“以其无礼于晋”,状语后置句。省略句 晋军(于)函陵,秦军(于)氾南
(僖公三十年)晋文公和秦穆公联合围攻郑国,因为郑国曾对文公无礼,并且郑国同时依附于楚国与晋国。晋军驻扎在函陵,秦军驻扎在氾水的南面。
佚(yì)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秦君,师必退。”
言曰:说道。若:假如。    使:派。  见:拜见进见。师:(秦国的)军队。必退:一定会撤退。
倒装句:佚(yì)之狐言于郑伯,状语后置句。应为“佚之狐于郑伯言曰。
佚之狐对郑伯说:“郑国处于危险之中了!假如让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
公从之。曰:“臣之壮也,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公:郑伯。从:听从。之:代词,代指佚之狐的建议。辞:推辞。曰:说。臣:我(烛之武)。之:取独。壮:壮年,年轻时。也:句末语气词。犹:尚且。不如人:比不上别人。
今:现在。老:年老。矣:了。无能:不能够。为,做、有所作为。已,同“矣”,语气词,了。
郑伯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年轻时,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
公曰:“吾不能早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郑亡,子亦有不利焉!”之。
公:郑伯。曰:说。吾:我。不能:没有能够。早:早先。用:任用,重用。 子:尊称,翻译为你。今:现在。急:情况危急。而:连词,可不翻译,顶多译为来。求子:求助于你。是;这是。寡人:王的自称,译为我。之:结构助词的。也:判断句标志。然:然而。郑亡:郑国灭亡。子:你。亦:也。利:好处。焉:语气词,相当于啊! 许之:答应这件事。许,答应。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句
郑文公说:“我早先没有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
③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知亡矣。
夜:名词用作状语,在夜里。缒:用绳子拴着人(或物)从上往下运。读音【zhuì】。
夜缒而出: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而:表修饰。 见:求见,拜见。围:围攻。既:已经。知亡矣:知道要灭亡了。
在夜晚(有人)用绳子(将烛之武)从城上放下去,见到了秦伯,烛之武说:“秦、晋两国围攻郑国,郑国已经知道要灭亡了。
郑而有益于君,敢(之)烦执事(18)。越国鄙远(19),君知其难也,用亡郑陪邻(20)?
若:假如。亡:使…灭亡。 使动用法。而:表顺承,是连词,不做翻译. 有益于君:倒装,于君有益,对您有好处。敢:冒昧地,客气的说法。以:介词,拿。烦:烦劳。执事:执行事务的人,对对方的敬称。越:越过.国:邻国。  以:来,表目的。鄙:把…当作(边邑)名词的意动用法。远:指远方的郑国。君知其难也:您知道这是困难的。焉:哪里。焉用:为什么?亡郑:灭掉郑国。以:来,表目的。陪::读作bèi,通假字,通“倍”,意思是增加。
邻:邻国.
“敢以(之)烦执事”,省略句五柳先生传翻译
假如灭掉郑国对您有好处,怎敢冒昧地(拿这件事情)来麻烦您。越过邻国把远方的郑国作为(秦国的)东部边邑,您知道这是困难的,(您)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厚,君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往来,(gōng)其乏困(24),君亦无所害。
邻:邻国的势力.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厚:雄厚.薄:削弱.若:如果。舍郑:放弃围攻郑国。以为:古义把.....当作;今义:认为 。东道主: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主人;今义:泛指接待宴客的主人。行李: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原写作“行吏”,后习惯写作“行李”。往来:来来往往。共:同“供”,供奉,供给。其:代词指来来往往出使的人。乏困:古义:缺少的(东西)。今义:指精神或身体劳累。形容词作名词。君亦无所害: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以(之)为”,省略句
邻国的势力雄厚了,您秦国的势力也就相对削弱了。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当作东方道路上接待过客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随时)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对您也没有什么害处。
尝为晋君赐矣,君焦、瑕(26),朝济夕设版焉(27),君之所知
且:况且。尝:曾经。为:是给予的意思。晋君 :晋惠公。赐:动词活用为名词,意思是恩惠,好处。许:答应 朝济:早上渡过黄河。济,渡河。而:表顺承。夕:晚上。设版:指筑墙。版,筑土墙用的夹板(借代) 。之:主谓之间。也,表判断。
“君之所知也”,判断句
况且您曾经给予晋惠公恩惠,惠公曾经答应给您焦、瑕二座城池。 (然而)惠公早上渡过黄河回国,晚上就修筑防御工事,这是您知道的。
夫(fú)晋,何(28)之有?既东郑(29),又欲其西封(30),若不(quē)秦,将焉取之?利晋,之。”
夫:句首发语词,加强语气。何:怎么。厌:通“餍”,满足。之:宾语前置标志。既:已经。东:向东边。封:疆界,使……成为疆界。欲:想要。肆:延伸,扩张。其:是代词,指晋国。西封:西面的边界。封:边界边疆。若:如果。阙:侵损,削减。将:将要。焉:从哪里。取:获取。得到。之:代词,(他所奢求的)土地。以:来,表目的。利晋:让晋国受益。唯:句首语气词,表示希望。  图:考虑。之:代词。代指这件事(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
“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句。有何厌。
晋国,怎么会满足呢?(现在它)已经在东边使郑国成为它的边境,又想要向西扩大边界。如果不使秦国土地亏损,将从哪里得到(他所奢求的土地)呢?削弱秦国对晋国有利,希望您考虑这件事!”
秦伯(yuè),与郑人。使杞子、逢(páng)孙、杨孙戍(shù)之,乃还。
说:“说”同“悦”,喜欢,高兴。与:和,跟。盟:签订了盟约 ,结盟。使:派遣。戍之:戍守郑国。 乃还(huán):于是就撤军了。
秦伯非常高兴,就与郑国签订了盟约。派遣杞子、逢孙、杨孙戍守郑国,于是秦国就撤军了。
④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此(33)。
请:请求。击:攻击。之:代词,代指秦军。公曰:晋文公说。不可:不行。微:(假如)没有。 夫人:远指代词,那人,指秦穆公。 古义:那人。今义: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之:结构助词,的。力:力量。不:不会,不能够。及:达到。此:这个地步。
晋大夫子犯要求出兵。晋文公说:“不行!假如没有那个人(秦伯)的力量,我是不会到这个地步的。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zhì)(35);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因:依靠。人:别人,他人。之:结构助词,的。力:力量。而:表转折,却。敝:损害。之:那个人。  不仁:不仁义。失:失去。其:他的。与:结交,亲附。知:通“智”,明智。以:用。乱:散乱(的局面)行为名。易:代替。整:整齐(的局面)。不武:不勇武。
吾:我。其:表商量语气,还是。去:离开。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也:句末语气词。
依靠别人的力量而又反过来损害他,这是不仁义的;失掉自己的同盟者,这是不明智的;用散乱(的局面)代替整齐(的局面),这是不符合武德的。我们还是回去吧!”晋军也就离开了郑国。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语气词) 
2.焉用亡郑以陪邻? (陪,通“倍”,增加)           
3.共其乏困(共,通“供”,音gōng,供给)       
4.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通“缺”,减少)       
5.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满足)         
6.秦伯说(说,通“悦”, 音yuè,高兴)             
7.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 音zhì,明智)     
(二)古今异义:
1.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古义:从属二主;今义:“二”的大写)
2.今老矣,无能为也已(无能,古义:不能;今义:没有能力)
3.吾不能早用子(子:古义:指先生,古代对人的尊称。今义:指儿子)
4.是寡人之过也(是: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5.敢以烦执事(执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事情(工作)的
人)                                     
6.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古义:把……作为;今义:认为)
7.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招待过客)的人;今义:
请客的主人)                                     
8.行李之往来(行李,古义:出行的人;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
9.夫晋,何厌之有(厌,古义:满足;今义:讨厌) 
10.又欲肆其西封(封:古义:使……成为疆界;今义:密封)
11.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古义:那人;今义:一般人的妻子的尊称,多用于外交场合)                                     
12.亦去之(去,古义:离开;今义:往,到)         
(三)词类活用
1.烛之武退秦师  (退,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撤兵)
2.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3.晋军函陵 (军:名词作动词,驻军)             
4.夜缒而出(夜,名词作状语,在夜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