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可以说,《语文新课程标准》降低了学习文言文的要求,并且中考文言文考试篇目限定于课本,从道理上讲,应该有相当理想的成绩,结果却相反,很出乎意外。现在的初中学生,他们与古人所处的时代相去甚远,再加上古今词义、句式的变化,他们不能适应古人写作的习惯,很难正确地翻译文言文。因此,教给学生一些文言文翻译的技巧,使学生在自学的时候能够有章可循,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对文言文翻译方法的浅论,希望能对学生在自学文言文时有所帮助。
关键词;初中文言文;翻译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8)12-0229-01
文言句子翻译,可以综合考察学生对文言实词词义的推断、虚词用法判断、文言句式识别
、文章大意理解等方面的能力,因而它成为中考考文言文阅读中的重要题型,赋分常为9—13分,由于它以主观题的形式出现,学生得分往往不高。为此,我建议学生在翻译文言句子时按以下步骤操作。
一、“留”
文言句子中的人名、地名、官职名、年号名、器物名等在翻译时予以保留,照抄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句中庆历是年号,藤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翻译时都可保留不译。
二、“替”替换差异词语
文言句中有些词语古今差异很大,需要用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来替换古代汉语单音节词。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用双音词替换单音词。例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译为:安闲文静寡言少语,不羡慕荣华利禄。
(二)用本字替换通假字,用今词语替换古词语。如:“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这里的“知”通“智”。
(三)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今词义发生变化的词。有的词义扩大:如“江”“河”原专指长江、黄河,后泛指普通的江河;有的词义缩小:如“妻子”古指妻子和儿女,今专指妻子;有的词义发生变化:如“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指为正义事业而失去生命。有的词感情彩发生变化:如“卑鄙”原指地位低下,今指语言行为等恶劣、不道德。
三、“调”调整特殊语序,使其符合现代汉语的表达方式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尽相同,翻译时在做到不失原意的情况下,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适当调整。主要有以下情况:
(一)调整主谓倒装的语序。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二)调整宾语前置的语序。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译为: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三)调整定语后置的语序。如“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译为:是挑选长而窄的桃核雕刻而成的。
(四)调整互文见义的语序。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译为:将军和壮士们出征十年,经历了很多次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
四、“补”增补省略成份
文言文语言简洁常有省略,如不补出来会影响语意或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时需补出省略的成份,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五柳先生传翻译 (一)补出省略的主语。如“未至,道渴而死”(《夸父追日》)译为:(夸父)还没到,半路上因口渴而死了。
(二)补出省略的谓语。如“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译为:环绕滁洲城四周的都(是)山。
(三)补出省略的宾语。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译为:便邀请(渔人)到家中,摆酒、杀鸡,做好饭菜款待他。
(四)补出省略的量词。如“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口技》)译为:撤掉屏风一看,不过是一(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罢了。
(五)补出省略的介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译为:天下的人苦(于)秦王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
五、“删”删除无实在意义的词
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可删去不译。主要有以下情况:
(一)删掉句首句尾的语气词。“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译为:技艺也真神奇啊!
(二)删掉句中表顺接的连词。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译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體会。
(三)删掉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译为:我惟独喜爱莲花在污泥中生长却不受一点污染。
六、“译”
根据前面几步的分析准备,把句子的意思用现代汉语写出来。相信做好了以上六个环节,译出的句子在大意、句式、关键词等踩分点上就会减少许多失误。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