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文言文阅读训练步步高下编41~80篇翻译
41、齐人有妻与
齐国有个人和一妻与共同生活。丈夫每次外出,都(说)是吃饱喝足才回家。妻子问跟他一起吃饭的都是些什么人,(他就说)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妻子告知妾说:“丈夫(每次)出去,都是酒醉饭饱才回家,问是谁跟他在一起吃喝,都是有钱有地位的人。可是,从来也不曾见有显贵体面的人到家里来。我要暗中看看他到底去什么地方。”
(第二天)清早起来,(妻子)便拐弯抹角地跟踪丈夫。(走遍)整个都城,没有谁停下来与他打招呼交谈。最后(他)走到东门城外的坟墓中间,向那些扫墓的人乞讨残羹剩饭。不够,又四下里看看,到别的扫墓人那里。这就是他天天酒醉饭饱的方法。
妻子回去,(把看到的一切)告诉了妾,说:“丈夫,是我们指望依靠过一辈子的人。现在却是这个样子。”于是两人一起在院子里大骂,哭成一团。丈夫却一点也不知道,还得意洋洋地从外面回来,在妻妾面前大耍威风。
在君子看来,人们用来求取升官发财的方法,能够不使他们的妻妾引以为耻而共同哭泣的,是很少的!
42、叔敖纳言
叔敖担任了楚国的宰相,全城的官吏和百姓都因此来祝贺。有一个老人,穿着麻布制的丧衣,戴着白的帽子,最后来慰问。叔敖整理好衣帽出来接见了他,对老人说:“楚王不了解我没有才能,让我担任宰相这样的高官,人们都来祝贺,只有您来吊丧,莫不是有什么话要指教吧?”老人说:“自己身份高了,却对人骄横无礼人民就会离开他,地位高了却擅自用权的人君王就会厌恶他,俸禄优厚了却不知足的人祸患就隐伏在那里。”叔敖向老人拜了两拜,说:“我诚恳地接受您的指教,愿听您剩下的意见。”老人说:“地位已经高,态度就更要谦虚;官职越大,处事更要小心谨慎;俸禄已经很丰厚,就千万不要轻易索取别人的财物。您严格地遵守并牢记我所说的这三条,足够把楚国治理好。”
43、诫兄子严、敦书
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讥讽议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
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这是我一再强调的原因。就像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不要忘记啊。”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的话没有什么可以让人指责的。谦约节俭,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
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是个豪侠,很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好的人坏的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正所谓雕刻鸿鹄不成可以像一只鹜鸭。一旦你们学习杜季良
不成功,那就成了纨绔子弟。正所谓“画虎不像反像狗了”。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里的将领们到任就咬牙切齿地恨他,州郡的百姓对他的意见很大。我时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向他学习的原因。”
44、五柳先生传
不知道五柳先生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字。因为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就把这个作为号了。他安安静静,很少说话,也不羡慕荣华利禄。他喜欢读书,不在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深究;每当对书中的容有所领会的时候,就会高兴得连饭也忘了吃。他生性喜爱喝酒,家里穷经常没有酒喝。亲戚朋友知道他这种境况,有时摆了酒席叫他去喝。他去喝酒就喝个尽兴,希望一定喝醉;喝醉了就回家,竟然说走就走。简陋的居室里空空荡荡,遮挡不住严寒和烈日,粗布短衣上打满了补丁,盛饭的篮子和饮水的水瓢里经常是空的,可是他还是安然自得。常常写文章来自娱自乐,也稍微透露出他的志趣。他从不把得失放在心上,从此过完自己的一生。
赞语说:黔娄的妻子曾经说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热衷于发财做官。这话大概说的是五柳先生这一类的人吧?一边喝酒一边作诗,因为自己抱定的志向而感到无比的快乐。不知道他是无怀氏时代的人呢?还是葛天氏时代的人呢?
45、三峡
在三峡七百里(的沿途)中,两岸都是连绵的高山,没有一点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悬崖峭壁,遮挡了天空和太阳。如果不是正午和半夜,连太阳和月亮都看不到。
到了夏天江水漫上山陵,上行和下行的航路都被阻断。有时皇帝的命令要紧急传达,这时只要早晨从白帝城出发,傍晚就到了江陵,中间相距一千二百里,即使骑上飞奔的快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的急流碧绿的潭水,回旋着清波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松柏,悬泉瀑布在山峰之间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峻,草盛,实在是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天刚放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猿猴在高处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显得)非常凄凉怪异,在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46、山中与裴秀才迪书
农历十二月的末尾,气候温和舒畅,旧居蓝田山很值得一游。您正在温习经书,仓猝中不敢打扰,就自行到山中,在感配寺休息,跟寺中主持一起吃完饭,便离开了。
我向北渡过深青的灞水,月清朗,映照着城郭。夜中登上华子冈,见辋水泛起涟漪,水波或上或下,水中的月影也随同上下。那寒山中远远的灯火,火光忽明忽暗在林外看得很清楚。深巷中狗叫,叫声像豹叫一样。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这时,我独坐在那里,跟来的仆人已入睡,多想从前你与我搀着手吟诵诗歌,在狭窄的小路上漫步,临近那清澈流水的情景。
等到了春天,草木蔓延生长,春天的山景更可观赏,轻捷的鲦鱼跃出水面,白的鸥鸟开翅膀,晨露打湿了青草地,麦田里雉鸡在清晨鸣叫,这些景很快就来了,(您)能和我一起游玩吗?如果你天性不是与众不同的话,难道我能把你邀请来游山玩水吗?而这当中有很深的旨趣啊!不要忽略。因为有载运黄檗的人出山,托他带给你这封信,不一一详述了。
47、送董邵南游序
燕一带自古就称说多有慷慨重义、悲壮高歌的豪杰之士。董生参加进士考试,接连几次未被主考官录取而不得志,怀抱着杰出的才能,心情忧郁地想去燕地区(谋职)。我料知他此去一定会有所遇合,(受到赏识)。董生努力吧!
像你这样不走运,即使一般仰慕正义、力行仁道的人都会同情爱惜你的,更何况燕一带豪杰之士的仰慕仁义是出自他们的本性呢!然而我曾听说风俗是随着教化而改变的,我怎么能知道那里的风气跟古时说的有什么不同呢?姑且通过你这次的前往测定一下吧。董生努力吧!
我因为你的这次前往而产生一些感想。请替我凭吊一下望诸君(乐毅)的墓,并且到那里的集市上去看看,还有像过去的屠狗者一类的埋没在草野的志士吗?替我向他们致意说:“有圣明的天子在上面当政,可以出来做官(为国家效力)了!”
48、送愿归盘谷序(节选)
愿说:“人被称为大丈夫的情况,我知道了。(一种情况是:)在朝廷上,(他)任免百官,辅佐天子发布政令;在朝廷外,就树起旗帜,设弓箭,卫兵在前喝道,侍从塞满道路,仆役们拿着他所需物品,夹道奔驰。(他)高兴起来就随意赏赐,发起怒来就任意处罚。才能出众的人聚集他的跟前,说古道今赞誉他的大德,他听入耳中而不厌烦。(他的家妓)眉毛弯曲,面颊丰满,声音清脆,体态轻盈,外貌秀丽,心聪慧,(跳起舞来)轻薄的衣襟飘然而动,长长的衣袖遮掩面容。(他的)白粉搽脸,青黛画眉的姬妾,在排列的房屋中清闲地住着,自恃美丽,妒忌别的姬妾得宠;争着比美,求取他的怜爱。(这就是)被天子宠遇赏识、掌握了当代权力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并非讨厌这些而躲避这种情况,这是命中注定的,是不能侥幸得到的。
(另一种情况是:他)居住在穷荒山野的地方,可以登高望远,可以整日坐在繁茂的树下,可以用清泉洗涤以自我洁净。从山上采来的水果,甜美可食:从水中钓来的鱼虾,鲜嫩可口。作息没有定时,只求舒适。与其当面受到称赞,哪里比得上背后不受毁谤;与其身体受到享乐,哪里比得上心中没有忧虑。不受官职的约束,也不受刑罚的惩处。既不了解国家的治乱,也不打听官吏的升降。(这就是)不被时代赏识的大丈夫的所作所为,我就去做这样的事。
49、始得西山宴游记
我自从成为有罪的人,住在这个州里,就常常恐惧不安。如有空闲时间,就慢慢地行走,无拘束地游玩。每日和那些同伴,上高山,入深林,走到曲折溪流的尽头。幽僻的泉水,奇异的山石,没有一处僻远的地方不曾到过。到了目的地就分开草而坐下,倒尽壶中酒,一醉方休。醉了就互相枕着睡觉,睡觉了就做梦。心里有向往的好境界,梦里也就有(在这种境
界中获得的)相同的乐趣。睡醒了就起来,起来了就回家。我以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有奇特形状的,我都游过了;可是我还未曾知道西山的奇异特别。
今年九月二十八日,我因坐在法华寺西亭,眺望西山,才指点着觉得它奇特。于是命令仆人渡过湘江,沿着染溪,砍伐荆棘,焚烧乱草,一直到山顶才停下。(我们随后)攀援登上山顶,随意坐下观赏,附近几个州的土地,就全在我们的坐席之下了。这几州的地势高低不平,高处是深山,低处是洼地,像蚁
封,像洞穴,(看上去)只有尺寸之远,实际上有千里之遥。(这为千里之的景物)聚集、紧缩、累积在眼下,没有什么能够隐藏。青山萦回,白水缭绕,外与天边相接。向四面望去都是一样的景象。(登上山顶)然后才知这座山的特别突出,与小土丘不一样。辽阔浩渺啊与天地间的大气合一而不能得到它的边际,悠然自得啊和大自然交游而不知它的尽期。(于是我们)拿起酒杯斟满酒,喝得东倒西歪地进入醉态,不知太阳下了山。灰暗的暮,由远而至,直到看不见什么了还不想返回。(我只觉得)思想停止了,形体消散了,与自然界万物不知不觉地融为一体了。(游过西山)然后才知我以前不曾真正游赏过,真正的游赏是从这里开始的。所以我把这次西山之游写成文章以记载下来。这一年是元和四年。
50、良医郭常(此篇翻译来源于百度知道)
郭常是饶州人,从事医生的职业,居住在绕中一带,以正直而有德行取信于人。饶江向闽州,与外国通商非常便利。有一个波斯、安息那边的商人路过饶州,病得非常重。请了好些医生,都治不了他的病。他请郭常为他治病。郭常说:“你的病可以治好。”那位商人说:“如果真能救我的命,我给你酬金五十万。”于是郭常安排他住下,先用针灸打通他的血脉,然后再用奇药辅助,并安慰他说:“请不要担心。”住了一个多月,商人说病好了,打算给郭常所需下的酬金。郭常不接受,商人说:“你是嫌少吗?”郭常说:“不是嫌少,我估计了一下我的药的价钱,算了一下我费的功夫,还没超过一千元,而你要给我这么多钱,反倒会有祸事的。”最终还是没有接受。
别人都认为郭常很奸诈而去责备郭常。郭常说:“那些商人们,肚量小心胸狭窄,整天和顾客讨价还价,一分一毫都斤斤计较,他们的收入不能够满足他们的期望。现在猛然要他五十万,他的心里一定觉得可惜而舍不得,怎能不让他放在心上?况且药性刚刚作用于他体,病刚好五脏六腑才愈全,又有心气从侵入腑脏,那就无可救药了。再说他那时有病的时候,知道我能治好他的病而来求我,我侥幸治好了他的病,却因为贪他的钱又让他病死,就算不怕做不仁义的事,而上天可欺骗吗。我怎么敢欺骗上天呢?”
51.光弼智降敌将(此篇翻译来源于人人)
上元初年(公元760年,唐肃宗),唐廷又加封光弼为太尉、中书令。(安史之乱时)光弼进兵(就是与老郭合军)围困怀州,史思明来救(绪,老安的儿子),光弼连败贼军(就是自称北军的那帮子)。史思明史思明扬言要渡河(黄河)断绝唐军粮道。光弼驻军野水度一带平原,四周建起木栅作为营垒,(并且)当晚就回去了,只是让牙将雍希颢留守原地,并在走之前对他说:“贼军将领高晖、日越,有万人敌的才能,史思明今晚必然派他们来劫我(的营寨)。你留在这里,贼将到了别和他们作战,(但)他们如果投降,你就把他们一起带来(我这里)。”听到这话,左右的将士们都暗自认为他(老劳累过度)语无伦次了。
当天,史思明果然叫日越来,下死命令道:“光弼在野外驻军,你用五百重骑兵乘晚上把他抓来,(如果)你做不到的话,就不用回来了!”日越到城寨前,派人前去问话:“太尉在里面么?”回答是:“(他离
开了)。”“你们有多少兵?”回答:“有上千人。”“谁是将领?”回答:“雍希颢。”日越对他属下说:“我听命令来这里,现在冲进去,最多抓个雍希颢,(这样)回去还是免不了一死。”于是他就请求投降。雍希颢把他带到光弼哪里,光弼是热情接待,还向朝廷上表授予日越金吾大将军之职。高晖听说(这事),也投降了。有人问:“您降服这两个将军怎这么容易呢?”光弼回答:“史思明屡次攻城失败,就想与我军平地野战,听说我在野外驻军,他认为能轻易得胜,于是命令将士来袭击(我军),肯定下死命令给日越(以保证取胜)。雍希颢是无名之辈,(抓了他也)不足称之为功劳。日越怕死,不投降还能干什么呢?高晖名声一直在日越之上,看到这事(日越获授大将军之号),他怎能不动心来降呢?”
52、送寘序
我曾经得了忧劳的病症,退下来闲居,没有医治好。后来在朋友道滋那里学习弹琴。学习了五声和几支乐曲,时间一长觉得很快乐,不知道那疾病还在自己身上呢。
弹琴作为一种技艺,是很小的了。等这技艺到了极点,大的是最低的声音,小的是最高的声音,按着琴弦迅急弹奏,声调便随着情感的变化而变化;声音急促的,显得很凄惨;声音和缓的,显得很舒畅。有时好像山崩石裂,泉水从高山上涌出来,又好像夜晚发生了大风大雨;有时像旷夫、寡妇的叹息声,又好像和睦的雌鸟、雄鸟互相唱和。它的深沉的忧虑稻悠远的思绪,就是虞舜、周文王和孔子的遗音;它的悲惨、愁闷、感慨、愤激,就是孤儿伯奇、忠臣屈原所发出的叹息。喜、怒、哀、乐的情绪,一定深
五柳先生传翻译深地打动人家的心弦;纯厚、古雅、淡泊的音,却跟尧舜三代的语言、孔子的文章、《易经》所表现的忧患、《诗经》所包含的怨恨讽刺,没有什么区别。它能够凭耳朵听出来,能够随手弹出来。如果选取那和谐的音调,排遣忧郁,散发幽思,那么,往往感动人心,极为深切。
我的朋友君,喜欢研究学问,很会写文章,屡次参加进士考试,都不得意。等到依靠祖上的官勋,才调到剑浦去做了县尉。小小的剑浦在东南面几千里路以外,在这种情况下,他心里确实有不平的地方。并且从小又多疾病,可是南方缺少名医良药,风俗饮食与中原两样。以他多病的身体,抱着不平的心思,却生活在风俗不同的地方,哪里能够长久地沉闷下去呢?然而要平静他的心思,疗养他的疾病,那么弹琴也能够收到一点好处吧!因此我写了这篇谈琴的文章来给他送行,并且邀请道滋参加,喝一杯洒,弹一回琴,当做临别的纪念。
53、论薄昭被诛(此篇翻译来源于百度知道)
汉文帝十年冬,皇上驾临甘泉(地名),将军薄昭杀死了汉朝的使者,汉文帝不忍心公开处死薄昭,让公卿去赐给他毒酒喝,打算让他自裁;薄昭不肯自裁,汉文帝让臣穿着丧服去他府上痛哭,薄昭只好自杀。
我(司马光)认为:德裕认为汉文帝处死薄昭,在法律上是圣明的,在道义上却不适当。当年秦康公送晋文公返国的时候,曾发出见到舅父就如母亲仍然在世一样的感叹。何况薄太后还健在,只有一个弟弟
薄昭,汉文帝对他判罪不变,这不是告慰母亲的做法。我认为法律是天下的天平,只有善于运用法律的人,不管关系亲近还是疏远都一视,就没有做不到的,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