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信用卡营销简报
1.信用卡营销
深圳发展银行信用卡信用卡营销攻心为上这是一场“攻心战”,客户为自己喜欢的信用卡创作广告语,其亲和力博得了民众的好感;这是一张“体验牌”,信息爆炸时代让目标客户享受过程,其参与性博得了民众的共鸣。
“心系于民,一卡生情”,这是一位来自广州的广告设计人员为民生银行信用卡创作的广告语,他在投稿中写道:“民众与民生之间,我们的信任从卡开始!”这仅仅是民生银行信用卡广告语征集活动数万封投稿中的一个生动案例。2005年6月7日早晨,新浪网和各大媒介同时发布中国民生银行重金征集信用卡广告语的消息。
由此,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展开了一场预热式的营销战役。公开征集广告语,创营销之新6月16日,酝酿达两年之久的民生银行信用卡正式亮相。
其在国际化标准、产品功能、优惠条件、增值服务等方面相较国内其他信用卡产品都有所突破,其中高额航空意外险、全国24小时汽车救援、金卡私人律师等多项贴心服务使其成为近期
金融市场的亮点。至此,除华夏银行外,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均已发行了信用卡。
相关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信用卡发行量已超过了1000万张,年度增长率超过了100%。除了在产品本身做足功夫外,各家银行在信用卡营销方面更是使出浑身解数。
因此,现在的信用卡营销活动,可谓是热闹非凡。民生银行信用卡在市场上推出的时间较晚,但如何做到“后发先至”?营销活动前移,是本次活动的创新之一。
与国内众多银行开卡有礼、免年费等开卡阶段惯常使用的营销手段相比,民生银行开展的“重奖征集信用卡广告语”将营销活动提前到了发卡前。预计本次活动将有超过30000人参与,相信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将成为民生信用卡的忠实用户。
服务营销,攻心为上,是本次活动的又一大“亮点”。这是一场“攻心战”,客户为自己喜欢的信用卡创作广告语,其亲和力博得了民众的好感;这是一张“体验牌”,信息爆炸时代让目标客户享受过程,其参与性博得了民众的共鸣。
中国民生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杨科先生表示,对于信用卡的发行者来说,无论采取何种营销手段,其实都是在打客户资源争夺战,希望可以获得客户的认同,并以此为基础为客户提
供更多元化的服务。增进客户关系,提升民生品牌活动响应者之众,出乎预料。
9天时间里,每天都有2000多人通过各种方式参与此次活动。共有27000多人通过网上提交了广告语,3000多人通过邮件系统提交,还有近千封信件、传真。
创作者可以说是来自“五湖四海、四面八方”。他们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从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大城市到云南省勐腊县、甘肃定西、黑龙江省齐市这样的边远小城镇;他们有从事金融、广告、IT行业的人员,也有国家公务员、军人、学生、教师、公司管理人员等。
很多人不仅创作了广告语,还写下了对这次活动的感言。赵红星,一位来自广州的公司职员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写道:“悠悠岁月,点点民生情,每一张信用卡都凝聚着民生人的智慧和心血,也充满了对用户的感激和关怀。
这次活动非常人性化。”深度参与,让消费者参与信用卡的品牌创建,是民生信用卡杀入这一激烈竞争市场的投石问路之举。
杨科认为:“本次活动,引起市场和客户如此热烈的响应,这首先得益于民生银行长期坚持以
客户为中心、‘以民为本’经营理念。在争取客户资源的数量的同时,这种吸引客户参与、与客户互动的营销方式,将极大地赢得客户的认同和信任,从而提高民生信用卡客户资源的质量。”
信用卡作为一种现代化的金融工具,它便捷、时尚、安全的特点正逐步被越来越多人所接受,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用卡环境的不断改善,信用卡市场蕴含着广阔地发展空间,但随着各家商业银行都在发行自己品牌的信用卡,如何使我们中信信用卡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我们信用卡营销人员所迫切关注的问题,以下是我在两个月信用卡营销工作中的一些心得体会。作为一名信用卡营销人员,就一定要具备信心、耐心、恒心,掌握系列营销技巧,树立“服务营销”的意识,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向市场。
一、首先是对产品的把握,熟悉信用卡的各项功能,站在客户角度分析,他办了我们中信信用卡能给他带来什么?以我们中信信用卡目前的推广政策,在没有给客户增加任何经济负担情况下,我们为他在日常生活提供一个购物、消费的便利,同时又能享受我们中信实业银行高效、优质的服务,再加用我们信用卡附加赠送的两份免费保险,我想只要我们耐心引导,大部分客户是不会拒绝的,只有充分地理解把握信用卡专业知识,才能让自己有信心走向市
场推广。二、目标客户的定位:因前期中信信用卡委外代理商的一些违规操作,造成目前福州市场(特别是A类客户)对我们中信卡一些负面影响,所以目前我主要带是针对B类客户(本地的大型国企)进行团办开发,同时积极向A类客户推广。
三、与客户面对面的营销:这时就需要一定的营销技巧,营销技巧是我们在工作不断总结,完善出来的。首先在拜访客户时,就需要一个有吸引力、诱惑力的开场白,一个能让客户愿意与你沟通的理由,当然针对不。
2.银行成功营销小故事
营销是门技术活,创新是其不可或缺的灵魂,它让营销之树长青不老,活力无穷。
最近,看了三个经典营销创意故事,很有启发。故事一:免费健身更赚钱一位哈佛刚毕业的华裔年轻创业家张怡芳,创立了一个新的健身中心的获利模式,她称为Gym-Pact,中文翻成“健身合约”。
如果你想健身,可以免费加入Gym-Pact,免费使用健身设施。签约的时候,不必缴一毛钱,但Gym-Pact会先留下你的信用卡号码。
按照约定,如果你今天该来健身,却没有来,那么,你就要付钱了——失约一次,Gym-Pact就马上收25美元,如果整个“不玩了”,75美元又从信用卡转入Gym-Pact的账户。换句话说,你看到在健身房运动的那些人,他们并没有付钱,反而是“没看到”的那些人在支付费用,让这间健身房继续存活下去,让你赚的盘满钵满。
甚至你根本不需要一分钱投资健身中心,却可以赚健身的钱。点评:一、符合道义的旗帜才能迎风招展。
该创意打的旗帜是“帮助大家健身”。你想:我来帮你健身,而且是免费的,出发点是否让人挺敬佩。
你不来健身我来约束你、提醒你,让你能实现成功健身,我对你的关心超过你自己。二、看得见的好处感觉唾手可得。
如果每周能健身三次,可以想见我们的身体将健康的不得了,但是要付费的话,很多人将掂量掂量。但现在规定免费让你每周来健身三次,没来才需付钱,你听了肯定会“高兴地不得了”。
哈佛经济学认为,人们对“立刻的好处”比未来的“梦想”(变瘦、变更健康)更有动力。免费健身无疑是最具诱惑的“立刻能得到的好处”,所以用户几乎是想都不必想,就直接签约了。
三、诱人地利益让人盲目自信。对于健身爱好者来说,每周健身三次确实不难,挺容易的,但大部分人都无法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