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 开运河 创科举
隋朝统一南北
一、 知识梳理
1、581年,杨坚(隋文帝)废北周皇帝,建立隋朝,定都长安,年号开皇。589年,隋文帝杨坚灭掉陈朝,统一中国。
2、大运河的开凿: 605年,隋炀帝下令开凿的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时间 | 在位皇帝 | 开凿目的 | 运河三点 | 运河四段 | 跨五大水系 | 意义 |
605 | 隋炀帝(杨广) | 为加强对南方的控制和促进南北交通 | 北:涿郡(今北京) 中:洛阳 南:余杭(今杭州) |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 海河、黄河、 淮河、长江、 钱塘江 | 大运河的开通,对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和国家统一的巩固起了很大的作用 |
3、科举制的创立: 隋文帝时,开科举制的先河。
开创皇帝 | 具体办法 | 正式形成时间 | 正式形成时皇帝 | 形成标志 | 科举制的目的 | 作用 |
隋文帝 | 分科考试选拔人才 | 606年 | 隋炀帝 | 创设进士科 | 统治者通过科举考试来吸收、笼络人才来加强统治。 | 1、打破了门第的限制,给一般的知识分子提供了做官参政的机会; 2、选拔官吏的权力也从地方集中到了中央。 |
二、问答题:
(一)、隋为什么能统一南北?
答:1、在长期的分裂与动荡中,人民渴望统一;
2、南北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民族大融合,使统一成为必然趋势;
3、隋建立后经济和军事力量增强;
4、南朝陈后主腐败无能,国力软。
(二)、比较隋朝和秦朝,看看它们有哪些相似的地方。
朝代 | 秦朝 | 隋朝 |
统治时间 | 15年(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 | 37年(581--618) |
曾在位皇帝 | 秦始皇 秦二世 | 隋文帝 隋炀帝 |
伟大工程 | 都江堰 长城 | 大运河 |
灭亡原因 | 法律严酷;兵役、徭役繁重 | 酷虐残暴;大兴土木;多次发动对外战争 |
对后世的影响 | 重用人才商鞅变法,统一度量衡 | 唐承隋制;重人才设科举 |
第2课 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改年号“贞观”。
玄武门之变
时间 | 地点 | 主要人物 | 过程 | 结果 |
626 | 玄武门 | 李世民、李元吉、李建成 | 太子李建成 认为 李世民的势力威胁到自己地位 联合 李元吉 害 李世民 | 李世民 用箭射死 李建成和李元吉 ,后迫李渊 立他 太子,不久做了 皇帝,史称唐太宗 |
2、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魏征。
3、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⑶、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4、贞观之治的内容
1、原因:吸收隋亡教训。
(1)多次减免租税
经济上:轻徭薄赋 2、具体措施:
(2)大力提倡节俭
3、作用:促进了社会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1、原因: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
2、措施:重视选官用人,又能虚怀若谷、从谏如流。
人才:知人善任, (1)富于谋略 房玄龄 房谋杜断
重视纳谏 (2)善断大事 杜如晦
3、表现 (3)敢于直言 魏 征
(4)能征善战 李靖、李勣
1、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三省的职责:中书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最后交尚书省执行。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政治上: 2、增加宰相人数 既防止宰相专权,又能集思广益,减少政策失误
加强中央权力 3、合并州县 精简机构, 节省财政开支,提高行政效率
教育上: 1、明经科 主要考试儒家经典
完善科举制度
确定常设科目 2、进士科 主要考试诗赋和政论 这是做高官的主要途径
本课思考题:
1、什么是贞观之治?
答:指的是唐太宗在位期间,社会秩序比较,各种矛盾相对缓和,政治较为清明,经济得到发展,国力强盛。历史上用唐太宗的年号贞观来概括这一时期的历史为“贞观之治”。
2、唐太宗的主要政绩是什么?
(2)知人善任,重视纳谏,聚集了不少人才;
(3)沿用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增加宰相人数和合并州县,加强中央权力;
(4)完善科举制,以进士、明经两科最为重要;
(5)重视文化教育,大兴学校。
(6)实行了开明的,促进了中外经济和文化交流。总之,唐太宗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3、贞观之治的局面对当今社会发展依然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你认为我们应该从“贞观之治”中汲取哪些有益的经验?
答:(1)重视发展生产,减轻人民的赋税劳役;
(2)注意“诫奢从简”,节制自己的享受欲望;
(3)整顿吏治,革除“民少吏多”的弊政;
(4)重用贤才、虑心纳谏。
总之,无论什么社会,选拔好国家管理人才和重视民众的利益,都是保障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兴旺发达的重要条件。
比较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 | 汉武帝 | 唐太宗 |
政治 | 实行推恩令,削弱诸侯国的势力,加强中央集权;重视人才 | 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
经济 |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理黄河,重视兴修水利 |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役和徭役 |
军事 | 派卫青、霍去病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安西都护府 |
隋朝皇帝列表思想文化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 |
中国古代出现治世的原因:①政策因素:农民战争的作用(农民起义迫使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②政治交往因素:民族间融合和中外交往的加强。③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④个体作用:杰出帝王将相的个人政治品质。
第3课 开元盛世
女皇武则天
1、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国号为周。
创殿试
(1)重用人才 创武举 这时期的人才如:狄仁杰
积极措施 创“自荐”求官制
(2)重视发展农业生产
2、统治 (1)利用专权,打击和压制政敌
措施:
不足措施 (2)为了用佛教来加强统治,大修副寺院,耗费大量钱财。
3、影响:武则天在位期间,继续推行唐太宗发展生产的措施,重用人才和重视发展农业生产,促进社会经济继续发展,为唐朝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因此历史上将武则天统治的五十多年的历史称为“贞观遗风”
开元盛世 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社会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唐朝进入全盛时期被誉为“开元盛世。”
(1)唐太宗和武则天统治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为唐走向全盛奠定了基础;
1、开元盛世 (2)唐玄宗统治前期,励精图治的结果。
出现的原因: (3)各族人民辛勤劳动的结果。
1、重用人才。如用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相
唐玄宗 2、大力发展生产
励精图治的措施: 3、整顿吏治,严格执法
(1)家业上出现了曲辕犁、筒车等新式工
(2)手工业中 A、纺织业出现了,北绢,南锦布。 纺织业陶瓷业
2、开元 B、棉纺织业发展起来 发展迅速
盛世 C、陶瓷有很大发展。邢州 白瓷
的表现 越州 青瓷
巩县 唐三彩
(3)唐都城长安是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著名的国际性大
都市。
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和发展的共同原因:①继承性因素:前朝经济基础的继承。②社会环境因素(政治因素):社会。③政治因素:国家统一、政治清明。④经济政策因素:统治者调整经济政策,鼓励发展生产。⑤经济交往因素:民族间的经济交流和中外交往的加强。⑥众作用:人民的辛勤劳动。⑦生产力(科技)因素:生产技术革新(生产工具是生产力中最为活跃的因素),水利的兴修。
第四课 唐朝的
天可汗 东北(外兴安岭以北和库页岛)
1、唐朝疆域四至:
(咸海)西 唐 东(东海)
南(南海)
2、唐玄宗册封少数民族首领
民族 | 册封时间 | 民族首领 | 册号 | 后来成为哪个民族祖先 |
黑水靺鞨 | 8世纪初 | 大祚(zuò)荣 | 渤海郡王 | 女真族 |
南诏 | 8世纪前期 | 皮罗阁 | 云南王 | 彝、白族 |
回纥 | 8世纪中期 | 骨力裴罗 | 怀仁可汗 | 维吾尔族 |
3、唐太宗开明的
(1)表现:东突厥不断骚扰内地 打败东厥,俘虏颉利可汗 不但没杀,
还授官赐田 设督府 任命突厥贵族为都督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