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原节目的继承与迁移
某种程度上,《锵锵行天下》可以说是《锵锵三人行》的变体。1998年凤凰卫视联合窦文涛打造了谈话类节目《锵锵三人行》,节目于1998年4月1日开播,2017年9月12日停播。节目开播十九年,以对时事热点的深入探讨、平民化视角的清谈态度而在谈话类节目中占据一席之地。在《锵锵三人行》停播之后,窦文涛带着《锵锵行天下》归来,两档节目在继承与突破的关系中让谈话的“传统”得以延续。
(一)谈话模式的核心继承
长久以来,主持人与嘉宾正襟危坐的问答谈话模式奠定了观众对于谈话类节目刻板、严肃的心理印象。十九年前,《锵锵三人行》的横空出世将围炉谈话的清谈模式带到观众面前,其显著的特征是将时事评论以朋友聊天的轻松形式进行展现。
在《锵锵行天下》中,窦文涛延续其在《锵锵三人行》中的主持风格。十二期节目,窦文涛与嘉宾许子东、周轶君、吴军等人以好朋友探寻文化之旅的方式出现在观众面前,窦文涛仍然在其中担任“话事人”的主持角,以轻松自如的语言独白开启每一期节目的话题。嘉宾三人时常在游历完文化古迹后,随即一处落脚之地开启三人对坐的畅聊模式,地缘政治、异域风情、文化差异、旅途见闻、过往经历无所不包。从这一点上看,三人的对谈几乎可看作是《锵锵三人行》的室外版,围“炉”谈话的设置、话题随意转变的无束感、话题展开的深入性和趣味性,几大构成要素时常让观众产生在看《锵锵三人行》的
错觉感,也变相说明《锵锵行天下》的核心谈话模式始终在围绕《锵锵三人行》的“客厅式漫谈”进行。
(二)品牌效应与受众迁移
需要指出的是,《锵锵行天下》的制作和播出节点是在《锵锵三人行》停播之后所推出的,侧面说明节目的策划本身就将“锵锵”品牌效应和受众体纳入考量范围。而《锵锵三人行》在十九年不间断的播出中,通过传播优质内容,打造“三人行”嘉宾组合,输出良好文化理念,早已形成了稳固的文化品牌并赢得了长期受众。虽然在节目走红之时,各地曾掀起模仿风潮,但却少有类似节目得以存活。模仿风波的平息也表明了《锵锵三人行》品牌效应的稳固性和传播性具有潜在的不可替代价值,这也是节目停播后引起广泛热议的主要原因。
根据大众传播中受众反馈的延迟性特点,《锵锵三
人行》稳固的品牌效应和长期受众并没有随着节目的停播而立即消散。相反,在《锵锵三人行》巨大的品牌效应推动下,继承核心谈话模式的《锵锵行天下》以其附带的“锵锵”属性成功完成了受众迁移,即《锵锵三人行》的长期固定收视体由于节目的停播,无法迅速到同层次同类型的节目完成收视替代,而“锵锵”推出的《锵锵行天下》以品牌效应迅速获得了《锵锵三人行》受众体的青睐,助推《锵锵行天下》形成良好的传播效果。
二、文化旅行模式下的创新性探索
在继承《锵锵三人行》谈话模式的基础上,《锵锵行天下》也做出了自身的独创探索——
—文化旅行。如果说《锵锵三人行》应了那一句“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的后一个,那么《锵锵行天下》则做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选择:漫步在欧亚大陆上进行文化碰撞的深度交流。
(一)拓展谈话的外延空间
《锵锵行天下》选取了著名的文化艺术之城伊斯坦布尔作为文旅之谈的起点,途经土耳其众多城市后到达希腊雅典结束整趟旅程。旅行嘉宾包括凤凰卫视主持人窦文涛、岭南大学教授许子东、战地记者周轶君都曾录制过《锵锵三人行》。对比三人录制《锵锵三人行》时的谈话表现,不难发现在《锵锵行天下》中三人的谈话空间有所外延。
1.物理空间的外延
长久以来,《锵锵三人行》以在室内的围炉谈话而成为节目的显著特征,封闭、狭小的物理空间环境在心理上压缩了嘉宾谈天说地的节目内容,使得受众形成一种相对“封闭”的视听效果,其优势是加强了交流的密度感,延长了受众观看节目时的心理时间。但由此带来的劣势则是嘉宾的谈话内容仅依靠谈话本身的单一模式进行展现,限制了受众的接收模式。而《锵锵行天下》将谈话场所置于户外,谈话发生的物理环境得到了延展,扩大了节目内容传达的信息量。
2.心理空间的外延
开放的谈话节目的心理场既包含话语主体的认知结构又包含在此时空下的心理环境与状态,还包括超越谈话场现场话语主体的、延伸到场外观众的心理环境与状态。《锵锵行天下》的话语体系围绕所在的物理空间展开,物理空间的存在又反作用于谈话内容,助推形成内容和形式相互统一的心理空间。相比于《锵锵三人行》
中
视听研究
浅析《锵锵行天下》对《锵锵三人行》的继承和创新——
—文旅谈话节目《锵锵行天下》的策划特分析
阴张静宜
摘要:《锵锵行天下》是凤凰卫视和腾讯新闻在2018年联合出品的一档旅行类谈话节目。节目以《锵锵
三人行》的嘉宾阵容、谈话模式为基础,创新加入海外文化旅行体验的外拍方式,拓宽了谈话类节目的延展性和观赏性,广受好评。本文主要分析《锵锵行天下》在节目策划上对《锵锵三人行》模式的继承和创新发展,探讨谈话类节目如何以独特的策划与创新来提升观赏效果。
关键词院《锵锵行天下》;谈话节目;策划;创新
49
视听2020.12|
|RADIO &TV JOURNAL 2020.12
单一话语的表达形式,《锵锵行天下》
将对伊斯坦布尔历史文化遗迹的深入探讨和场景实拍结合起来,
强化了受众对话语表达的理解和对人文艺术的共鸣,极限挑战为什么停播
拓展了受众的心理空间。
(二)文化视角下的视听盛宴
根据2013年到2018年国内旅行真人秀节目的生
存和发展情况的类别划分,《锵锵行天下》
属于组合型旅行真人秀,但与之不同的是,
组合型旅行真人秀大多聚焦于旅行中因人际关系所产生的戏剧冲突,
这显然与《锵锵行天下》的节目定位不符。在旅行节目强调设定戏剧化场景博得收视率的大环境下,《锵锵行天下》肩负起电视作为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引导作用,创新性地将文化作为
旅行节目的第一输出点。《锵锵行天下》
摒弃了传统旅行真人秀节目对所到城市、景点走马观花式的打卡,
而是放慢节奏,细细品味城市的文化载体所传递的文化符号。
《锵锵行天下》的十二期节目,
选取了伊斯坦布尔、卡帕多西亚、以弗所、科斯岛、雅典等地的文化遗迹进行探寻,节目地点的选取不在于景点数量的多,而在于深入发掘当地的文化价值,传播不同的文化观点。主持人窦文涛负责以通俗
化的大众视角来展现对当地文化遗迹的看法,教授许子东主要从专业的学术角度提供知识点的扩充,战地记者周轶君则分享自己多年来在中东游历的经验。三位嘉宾从不同的视角来解
构东西方文明历程,点燃节目思想碰撞的火花,
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节目在文化输出上的专业性和多样性,
配合摄像机镜头下的异域风情,
为观众呈现了一场文化的视听盛宴。
三、结语
近年来,泛娱乐化电视节目不断涌现。
《锵锵行天下》坚持打造自身文化内核,继承
《锵锵三人行》的谈话模式,成功利用“锵锵”品牌完成收视体的迁移。在强调戏剧化冲突的众多真人秀节目中突围而出,打破了旅行节目
固有的戏剧性呈现方式,强调文化交流思想交锋,
为旅行类真人秀节目开辟了一个新的策划思路。在如今大浪淘
沙的市场环境下,《锵锵行天下》
稳扎稳打,立足于继承与创新的策划思路,最终获得了极高的收视效果和观众口碑,为其他同类型节目提供了宝贵的策划经验。参考文献:
1.张悦晨.文化旅行谈话节目的破与立———以《锵锵行天下》为例[J].青年记者,2019(08):81-8
2.
2.韩蕊娟.凤凰卫视《锵锵三人行》解析[D].西安:西北大学,2009.
3.李姗姗.《锵锵三人行》的品牌构建策略分析与研究[J].当代电视,2014(08):68-69.
4.詹姗姗.聊天型电视谈话节目《锵锵三人行》的风格特[J].视听,2014(02):45-46.
5.张悦晨.破与立:从《锵锵行天下》谈文化旅行谈话节目谈话场的在场性[J].当代电视,2019(02):20-24.
6.刘怡.我国近五年旅行真人秀节目的发展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19(12):102-103.
(作者单位:四川大学)
《朋友请听好》是由芒果TV 、快乐阳光自制的国内
首档原创声音互动陪伴真人秀节目,播出平台为湖南卫视和芒果TV 。何炅、谢娜、易烊千玺作为三位广播站常驻成员,接收全国各地故事各异者的来电或是信件,通过声音的讲述,了解来信人的真实故事,并通过电台这一媒介与对方展开真诚的交流,通过观众的第三视角看到声音背后代际关系、婚恋情感、职业梦想等多个维度
的问题,从而产生细腻微妙的情感,
使观众产生共鸣。该节目的创新之处在于声音互动真人秀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广播节目形态,这一节目形态的出现也为国内综艺
节目的跨界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让我们看到了综艺节目市场的发展潜力。
一、慢综艺去粗取精,还原本真生活
(一)摆脱快综艺的惯用叙事功能
首先可以从叙事的功能进行思考。俄国文艺家拉
基米尔·雅可夫列维奇·普罗普曾提出
“叙事功能”这一概念,他认为在俄国的民间故事中人物行为是不变的,
这也成为“功能”,就像是一本童话书里,
即使人物不同,但是他们被分配的任务以及活动和作用都是有限的,
有时甚至是统一行动分配给各式各样的人物,因此这种“叙事功能”可以理解为某一指定角担任着只能完成
特定任务的功能。在以往的快综艺节目中,
如《奔跑吧》中李晨的代号是“大黑牛”———力量担当,而郑恺的代
号
视听研究
慢综艺创作的启示与思考
——
—以《朋友请听好》为例阴王
宁
摘要:2017年当国内受众对快节奏综艺如《极限挑战》《奔跑吧》有所倦怠时,
国内各种慢综艺节目异军突起。慢综艺在情感描述和叙事上似乎更能抓住受众的心理,良好的收视开端为慢综艺市场打下了一定的基础,
但随之而来的同类型节目在内容和口碑上均有所下降。2020年初由芒果TV 原创自制的真人秀《朋友请听好》播出,在节目形式和内容
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
也让受众看到了今后慢综艺节目的全新可能。本文基于传播学理论对该节目进行思考,探讨慢综艺节目背后的问题和意义。
关键词:慢综艺;《朋友请听好》
;节目创新50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