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考点与考法探究』
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中,统计图表出现的频率很高,所占分值较大,对考生读图获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要求很高。从考查形式看,试题主要是“以图入题”的选择题为主;从考查内容看,主要以曲线统计图、结构统计图和柱状统计图结合表格、数据、文字材料呈现;从命题特点看,试题主要通过形式多变的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学生的析图能力,数据与图形关系的分析能力,逻辑推理、地理原理、地理规律及地理过程的分析能力,通过图中丰富的信息量在规定的时间内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思维。
1.地理统计图表的含义、构成、分类及特征
地理统计图表是根据地理统计数据,用各种图形绘制的,反映地理事物特点的图像。
统计图的种类
统计图表构成要素比较多,以图1所示的统计图表为例,它主要包括标题、坐标轴、网格线、图例和图像,有时可以在统计表的下方或上方加标注。根据不同的需要,可以把地理数据制作成各种类型的统计图表,按照统计数据的呈现形式,大致可以将学生中学阶段接触到的地理统计图表分为以下类型:柱状二维坐标地理统计图、曲线二维坐标地理统计图、三维坐标地理统计图、雷达地理统计图、圆形地理统计图、散点地理统计图、地理统计表格和地理空间分布统计图等。除了以上所述,还有很多复合型地理统计图柱状与曲线复合的地理统计图;点、曲线、柱状、圆形或其它图案与区域地图复合的地理统计分布图等。这些统计图,虽然种类多,但本质上都是常见统计图的变形或复合,随着地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统计手段
的多样化,地理统计图表也必将继续发展、更加丰富。
2.地理统计图表答题技巧
通过研究和实践发现,虽然每一类统计图表、每一位学生存在不同的障碍点在统计图表的教学和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多种手段帮助他们克服统计图表的阅读障碍,措施要不尽相同,教学也应因人有别,但是阅读种类繁多的统计图也有规范科学的一般方法。以下为几种常见的方法与策略。
(1)全面解读统计图表各要素
每一个地理统计图表都由多个要素组成,例如:图例、图注、图形、数值、坐标轴等。阅读统计图要从这些要素入手,一看图例或注记,二看坐标轴,三看数值总体变化,四看数值绝对变化,五看数值分段差异,六看特殊数值,七定衡量标准。学生阅读统计图表时不能放过每一个要素、每一个细节,要注意要素的含义、要素之间的差异、要素的变化规律以及要素之间相互的联系,体会它们的意义,发现它们的价值。
(2)变换统计图表的形式和结构
统计图表形式和结构的变化会使学生们出现认知障碍,但是各种统计图表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教师要带领学生认知统计图表,要由常规到特殊、由熟知到陌生、由已知到未知。
①变换统计图表要素的方位。例如通过坐标轴的变换,让学生理解三角坐标统计图。
②置换或增减地理统计图表的要素。例如对风频、风速玫瑰图的认知,可以逐次认识,触类旁通。
(3)转换统计图表类型
地理统计数据是地理事物的抽象表达,每种统计图表在表达某类数据和解决某类问题时都有自己的优点和局限。在具体教学时,教师要结合各类统计图表的特点灵活选择,对同组地理统计数据运不同类型的统计图表,比较效果,寻求最佳类型,尽量避免因统计图表自身缺产生的认知障碍。
在探讨这一类问题的过程中,柱状二维坐标地理统计图表虽然给出大量的统计数据,但这些数据是地理事物的简单罗列,与其真正分布还有很大的区别。遇到这类问题时,教师要学会寻数据与实际地理事物的最佳表现方式,学生才能构建地理统计数据与地理事物分布的联系,打通思维瓶颈。
(4)开展专题训练
为了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提高专项能力,通过专题训练把问题的障碍设在同一方面,反复对某障碍点进行多样化考查,突出某障碍点,使学生最终形成条件反射,达到熟练答题技巧的目的。
(5)培养数学思维
地理统计图表的内容是地理统计数据,对地理统计图表的分析是对数据的分析,所以认知地理统计图表是充满数学思维的过程,数学思维是某些地理统计图表的认知核心,它决定地理统计图表认知的成败。在分析地理统计图表的过程中,一方面要重视数据存在的意义,每一组数据都有自身的价值,它不会无故而存在;另一方面,每一个有数据性意义的问题都不会无缘由产生,数据本身和数据的运算过程都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 在统计图表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利用其它学科的思维方法来解决地理问题,特别是应用数学思维来指导学生学习地理统计图表,哪怕是运用一些简单的数学运算,也可能会有柳暗花明的作用,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1.(2022·江苏·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苏地势低平,河湖密布,以平原为主,可以概括为“一山二水七分田”。广东除珠江三角洲外,其余地区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可以概括为“七山一水二分田”。下图为“江苏地形图”。
材料二:2020年,广东和江苏国内生产总值(GDP)居全国第一、第二位。下图为“2020
年江苏和广东各地级市GDP统计图”。
(1)江苏地形以平原为主,从外力作用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2)在与广东比较的基础上,概括江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特征。
(3)为进一步推进江苏区域协调发展,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提出合理建议。
【典例精讲】
(1)河流在下游地区流速减慢时,泥沙淤积,河水泛滥,河流会寻下一条河道入海。随着时间的推移,河流“摆动”沉积的区域便形成广阔的平原。
(2)根据图表和所学知识,我们了解到广东的珠三角地区发达程度更高,而广东的其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而江苏南部虽然较北部地区经济水平高。但其集中度不如广东。(3)江苏南部产业升级,“腾笼换鸟”。而这些转出产业可以最终被苏北承接。不同的地区发挥其区位优势而不是争夺有限的产业资源或者搞同质化,最终才可能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参考答案】
(1)江苏南有长江流经,现有淮河流经,历史上黄河由此入海;多条河流挟带大量泥沙,进入江苏时,流速减慢,泥沙沉积,从而形成广阔的平原。
(2)江苏发展水平整体低于广东;与广东比江苏区域内部发展水平差异较小;苏南(长江以南地区)整体发展水平高于苏北。与广东比,江苏GDP最高的城市不及深圳广州,但其它城市GDP水平高于广东。
(3)苏南加快产业的转型升级,提升其对苏北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苏北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承接苏南产业转移,实现苏南与苏北产业分工协作;可通过产业园建设,南北挂钩帮扶,实现产业对接;通过人才交流机制,形成产业人才的互通共享。
2.(2021·辽宁·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水稻是我国三大主粮之首,全国的水稻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中东北地区贡献较多。南方水稻主产区通过改良品种,提升口感和品质,扩大了市场占有率。据调查,近年来黑龙江省水稻生产成本和价格均高于江苏省,但仍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同时黑龙江省的水稻生产也面临着日益加大的水土资源压力,表现为农业灌溉用水量大,主要依赖地下水,地下水的开采比例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以及长期的土地高强度利用,部分耕地质量下降。图为
2001~2017年东北地区不同海拔区间耕地面积和水稻增加面积占比统计图。
(1)分析东北地区水稻种植面积扩张的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2)分析黑龙江省和江苏省水稻价格存在差异的原因。
(3)针对黑龙江省水土资源压力,提出该省水稻种植业的发展对策。
【典例精讲】本题以水稻为载体,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变化、区域差异、水稻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等知识点,重点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以及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地理实践力等学科素养。
(1)由图可知,随着海拔增加,水稻增加面积的占比由约37%下降到约5%,呈减小趋势,在海拔0-60米占比最高,海拔300-500米占比最低。随着海拔增加,水稻增加面积的占比发生变化,可推测其影响因素为地形;水稻耗水较多,需要灌溉,海拔较低处便于灌溉,故水源也是其影响因素。
(2)黑龙江纬度更高,热量条件较差,只能一年一熟,复种指数低,单位面积土地的水稻总产量小;由材料可知,黑龙江水土资源压力较大,可推测其灌溉用水、提高土壤肥力等农业投入的成本较高;黑龙江水稻市场竞争力强,说明黑龙江水稻品质更好。
(3)针对黑龙江省水资源压力,可加大科技投入,培育耐旱的水稻品种,推广节水灌溉技术,减少对水资源的消耗;针对土地资源压力,可增施生物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等。【参考答案】
(1)随着海拔增加,水稻增加面积的占比呈减小趋势,在海拔0-60米占比最高,海拔300-500米占比最低。影响因素:地形、水源。
(2)黑龙江复种指数低,单位面积土地的水稻总产量小;灌溉用水、提高土壤肥力等农业生产成本高;黑龙江水稻品质更好。
(3)培育耐旱的水稻品种;增施生物有机肥,提高土壤肥力;推广节水灌溉技术。
专题限时集训(60分钟)
一、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