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
一、酸雨污染
 
  酸雨是本世纪50年代以后才出现的环境问题。现在全世界有三大酸雨区:欧洲、北美和中国长江以南地区。
  5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口的激增,煤和石油等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是产生酸雨的主要原因。化石燃料中都含有一定量的硫,如煤一般含硫0.5%~5%,汽油一般含硫0.25%。这些硫在燃烧过程中90%都被氧化成二氧化硫而排放到大气中。据估计,现全世界每年向大气中排放的二氧化硫约1.5亿吨。其中燃煤排放约占70%以上,燃油排放约占20%,还有少部分是由有金属冶炼和硫酸制造排放的。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硫在空气中可以缓慢地转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与大气中的水汽接触,就生成硫酸。硫酸随雨雪降落,就形成酸雨。
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一般正常大气降水含有碳酸,呈弱酸性,pH值小于7而大于5.6。但由于二氧化硫的大量排放,使雨雪中含有较多的硫酸,使降水的pH值小于5.6,
就形成了酸雨。
酸雨对生态环境的危害很大,可以毁坏森林,使湖泊酸化。如“千湖之国”的瑞典,已酸化的湖泊达到13000多个;另外加拿大也有10000多个湖泊由于酸雨的危害成为死湖,生物绝迹。酸雨还会腐蚀建筑物、雕塑。例如北京的故宫、英国的圣保罗大教堂、雅典的卫城、印度的泰姬陵,都在酸雨的侵蚀下受到危害。酸雨的危害也是跨国界的,常常引起国与国之间的酸雨纠纷。
全球十大污染城市  酸雨污染已成为我国非常严重的一个环境问题。目前我国长江以南的四川、贵州、广东、广西、江西、江苏、浙江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酸雨区之一,酸雨区已占我国国土面积的40%。贵州是酸雨污染的重灾区,全区1/3的土地受到酸雨的危害,省城贵阳出现酸雨的频率几乎为100%。其他主要大城市的酸雨频率也在90%以上。降水的pH值常为3点多,有时甚至为2点多。我国著名的雾都重庆,雾也变成了酸雾,对建筑物和金属设施的危害极大。四川和贵州的公共汽车站牌,几乎全都是锈迹斑斑,都是酸雨造成的。另外,酸雨还会使农作物减产。
 
二、温室效应或气候变暖
 
  1989年环境日主题为“警惕全球变暖”。为什么要警惕全球变暖?全球的气候为什么会变暖?变暖又有什么危害?
  大家知道在大气中含有微量的二氧化碳。二氧化碳有一个特性,就是对于来自太阳的短波辐射开绿灯,允许它们通过大气层到达地球表面。短波辐射到达地面后,会使地面温度升高。地面温度升高后,就要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向外散发热量。而二氧化碳对于来自地面的长波辐射则能吸收,不让其通过,同时把热量以长波辐射的形式又反射给地面。这样就使热量滞留于地球表面。这种现象类似于玻璃温室的作用,所以称为温室效应。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还有甲烷、氧化亚氮等。
  大气温室效应并不是完全有害的。如果没有温室效应,那么地球的平均表面温度,就不是现在的15℃,而是一18℃;人类的生存环境将极为恶劣,不适宜人类的生存。但是,人类大量燃烧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向大气排放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使温室效应不断加剧,从而使全球气候变暖。目前人类由于燃烧矿物燃料向大气徘放的二氧化碳每年高达65亿吨。中国是排放二氧化碳的第二大国。因此中国对目前的温室效应具有重大的贡献。科
学监测表明,最近100年来,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平均含量确实升高了。19世纪中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含量是万分之二点八,目前已上升到了万分之三点五。二氧化碳增加将会使温室效应加剧。
  全球变暖将带来哪些危害呢?最主要的危害就是导致南北两极的冰盖融化,而冰盖融化以后会导致海平面上升。据科学家预测,如果人类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加限制,到2100年,全球气温将上升2~5℃,海平面将升高30~100厘米,由此会带来灾难性后果。海拔低的岛屿和沿海大陆就会葬身海底,如上海、纽约、曼谷、威尼斯等许多大城市可能被海水淹没而成为海底城市。
  现在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总量在大气层中越积越多,已是不容置疑的事实。那全球是不是在变暖呢?据观测,近一个世纪以来,全球平均地面气温确实上升了,上升了大约0.3~0.6℃,尤其是自80年代以来特别明显。1986年以来,地球年平均气温连续11年高于多年平均值、且呈逐步上升趋势。我国也是如此,自1986年以来已连续出现11个暖冬。现在在北京的人都有这样的感觉,冬天已远不如过去冷了。据科学家观测最近100多年来,地球上的冰川确实大幅度的后退了,海平面也确实上升了14~15厘米。当然,气候变化因素是特别复
杂的,那么全球变暖这个现象究竟是自然的波动还是温室效应所致?科学界还存在争论。但是有一点不容置疑,就是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积累确实会导致气候变暖。例如,九大行星中的金星上的温度高达四五百度,为什么金星的温度这么高呢?这是因为金星大气圈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特别高,温室效应非常强大,导致金星气温很高。二氧化碳在大气中的积累肯定会导致全球变暖。如果人类不及早采取措施,不防患于未然,将会后患无穷。
 
三、臭氧层破坏
 
  1985年,英国南极考察首次发现现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有一个空洞,当时轰动了世界,也震动了科学界。臭氧层空洞一下成为当时的热点。那么臭氧层对人类究竟有多重要呢?大家都知道在太阳辐射中有一部分是紫外线,它对生物有很大的杀伤力,医学上用紫外线杀菌。在距地表20~30千米的高空平流层有一层臭氧层,它吸收了99%的紫外线,就像一层天然屏障,保护着地球上的万物生灵,免受紫外线的杀伤。因此臭氧层也被誉为地球的保护伞。近
年来,科学家又进行调查,发现全球的臭氧层都不同程度的遭到破坏。南极上空的臭氧层破坏最为明显,有一个相当于北美洲面积大小的空洞。臭氧层空洞会导致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增强,人类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幅度上升。臭氧层破坏最受发达国家的关注,因为发达国家大都是白种人,他们的皮肤癌发病率特别高。另外,紫外线辐射过度还会导致白内障。科学家发现臭氧层中的臭氧每减少1%,紫外线辐射将增加2%,皮肤癌发病率将会增加7%,白内障的发病率将会增加0.6%。紫外线辐射增强不仅影响人类的健康,还会影响农作物,影响海洋生物的生长繁殖。现在科学家已经到了破坏臭氧层的罪魁祸首,那就是氟氯烃类化合物。自然界中是没有这种物质的。它被发明于1930年,作为制冷剂、灭火剂、清洗剂等,广泛运用于化工制冷设备,如我们使用的空调、冰箱、发胶、喷雾剂等商品里面都含有氟氯烃。氟氯烃进入高空之后,在紫外线的照射下激化,就会分解出氯原子,氯原子对臭氧分子有很强的破坏作用,把臭氧分子变成普通的氧分子。人类万万没有想到,氟氯烃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会跑到天上去闯祸。
 
四、土地沙漠
 
  土地沙漠化是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沙漠化已经影响到了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地球上的沙漠在以一种惊人的速度扩展。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统计,现在每年有600万公顷的土地变为沙漠。现在世界各地都是沙进人退,土地不断被蚕食。科学家们呼吁,如果人类再不制止沙漠化,半个地球将成为沙漠。
  那么沙漠为什么会如此无情地向外扩张呢?本来沙漠是气候干旱的产物,像北非的撒哈拉,西亚的一些大沙漠,那些地方的降水量很少。在半干旱地区和湿润地区是不应该出现沙漠化的,因为沙漠化是干旱的产物,在半干旱地区应该是草原景观。但是现在半干旱和半湿润地区也出现了大片的沙漠。例如我们国家的内蒙古和陕西的交界处的毛乌素沙地。当地的降水量并不少,在汉朝的时候这里还是水草肥美的大草原,可是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大沙漠。其实引起沙漠化的罪魁祸首就是我们人类自己。沙漠化是自然界对人类的报复。在沙漠的外围是半干旱地区的草原,生态环境是比较脆弱的,稍加破坏,生态平衡就会被打破,就会出现沙漠化的现象。人类在沙漠的外围过度放牧,会破坏草原的植被,使草原不断的退化,从而变成沙漠。中国是世界上沙漠化危害严重的国家之一,有1/7的国土被沙漠覆盖,
有1/3的国土受到风沙的危害。现在我们国家的沙漠在以每年2000平方千米的速度扩展,也就是说平均每天有500公顷的土地被沙漠吞食。据观测,1000多年来,我国西北部的沙漠已经向南推进了100多千米。20多座有文字可查的历史名城像楼兰都被淹没在沙漠之下,我们现在只能从这些古城的断壁残垣去推断他们过去曾经有过的繁荣。
 
五、森林面积减少
 
  森林可以说是人类的摇篮,人类的祖先正是从森林里走出来的。由于人类对森林的过度采伐,现在世界上的森林资源在迅速的减少。据联合国粮农组织的统计,现在全世界每年就有1200万公顷的森林消失,就是说平均每分钟就有20公顷的森林化为乌有。现在全世界森林锐减的地区都是在发展中国家,由于贫困所迫,他们不得已,用宝贵的森林资源换取外汇,如印度尼西亚、菲律宾、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出口木材是他们外汇收入的一大来源,他们只要能挣到钱,就不会去保护森林资源。日本是世界上第六大木材消费国,然而他们很少砍伐自
己的森林,现在日本的森林覆盖率是70%左右。他们从东南亚进口大量的木材,每年约1亿吨。虽然说日本的森林保护的很好,可是东南亚地区的森林以每年几百万公顷的速度减少。除了砍伐森林之外,森林锐减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亚非拉的一些发展中国家大约有20多亿农村人口,他们是用木柴作生活燃料。为了得到薪柴,他们年复一年的砍树,最后连草皮也不放过。森林锐减的第三个原因就是毁林开荒。沿着长江三峡从重庆到湖北宜昌,沿岸的山几乎都是秃的。由于人多地少,当地农民把坡度很陡的山坡都开垦为耕地。按规定坡度在25度以上就不能作为耕地了,必须退耕还林,但是当地农民一方面是愚昧,另一方面是人口太多,他们在坡度很陡的,甚至50度以上的地方耕种。我们国家的森林覆盖率约13%,低于世界大多数国家,处于第120位,我国的人均值仅为世界的1/6,由于长期以来的过量采伐,我国很多著名的林区森林资源都濒临枯竭。例如长白山、大兴安岭、小兴安岭、西双版纳、海南岛、神农架,这些我国过去著名的林区,现在森林资源都枯竭了,有些地方已经变成了荒山秃岭。森林资源的减少,对人类的危害是严峻的,可以加剧土壤侵蚀,引起水土流失,不但改变了流域上游的生态环境,同时加剧了河流的泥沙量,使得河流河床抬高,增加洪水水患,例如1998年长江洪水就与上游的森林砍伐有着密切的联系。
 
六、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
 
  在地球的历史上,由于自然环境的变迁,发生过5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其中我们知道的6500万年前中生代末期,地球上不可一世的庞然大物恐龙灭绝了,这是一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目前,地球正在经历着第六次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这一次同前几次物种灭绝不同的是导致这场悲剧的正是人类自己。由于人类对野生生物的狂捕滥杀,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使得地球上越来越多的物种已经或正在遭到灭顶之灾,如亚洲的老虎、大象,非洲的犀牛数量都在锐减或濒临灭绝。据科学家估计,地球上生物大约有3000万种,被人类所发现和鉴定的大约有150万种,也就是说,现在地球上很多物种还没有被人类发现。在交通不便的人迹罕至的热带雨林地区,如巴西的亚马孙森林、东南亚印尼的热带雨林等人类很难深入进去,那些地区又是物种资源的宝库,很多物种还没有被人类发现。由于人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大量砍伐热带雨林,可能有很多物种还没有被人类发现和鉴定,就已经从我们地区上灭绝了。这种情况是非常惊人的,原来生存于我国的招鼻羚羊、野马、犀牛、野羊等野生动物在我国已经绝迹了;另外,华南虎、白金貉、亚洲象、双峰驼、黑冠长臂猿等野生动物也都面
临濒临灭绝的威胁。如华南虎以前在我国南方数量很多,现在,据科学家调查,只剩下30~40只,可以说是危在旦夕。这一数量已经不足以使这个种再延续下去了;再如,生活在长江内的白暨豚是一种淡水豚类,据调查,其数量只有20多头,如果再不保护,也会在地球上永远消失。因此华南虎、白暨豚都已被列为我们的一级保护动物。由于我国国民的环境意识很差,中国的饮食文化又很发达,大吃野生动物很兴盛,在很多餐馆里穿山甲、娃娃鱼等二类保护动物,甚至一些一类保护动物都成了美味佳肴。人类对动物的保护意识很淡漠,如果这些动物不加以保护,在未来这些野生动物在地球上就绝迹了。物种的不断灭绝,将会导致生态的不平衡,或食物链的破坏,这种危害是人类所无法估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