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人教版语文最新名句情景
理解性默写测验题汇总20题(一)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不正面渲染月,而以“___, ____,”两句,描写了光影产生的错觉,侧面写出月之美。
(2)在韩愈的《马说》中表现千里马没有遇到伯乐,境遇凄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三国演义》开篇咏叹“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表达了历史无情、功业成空的慨叹,这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 ____,”两句有异曲同工之妙。
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离骚》中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如“_________,_________”就表明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渝。
(2)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一句,点出了南朝刘义隆北伐时渴望建立功勋,而“_________”一句则与之形成对比,写出惨败的结果,告诫南宋统治者应吸取历史教训,避免重蹈覆辙。
(3)《三峡》作者写山,用“_______,_______”侧面烘托,寥寥数笔形象地勾勒出三峡山峰雄伟峭拔的风貌。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中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的《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也有提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
(2)《雨霖铃》下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二句从感慨个人的离别之苦,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3)《归去来兮辞》中陶渊明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人生短暂,要随顺自然的人生态度。
赞美教师的诗句和名言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陆游在《游山西村》中描摹当地风俗画卷,赞美古老乡土文化的一联是“_______,_______ ”。
(2)杜牧《阿房官赋》写出了阿房宫的恢宏气势,“ _______”一句写的是建筑占地之广,“ _______”一句写的是建筑物数量之多。
(3) 韩愈在其《师说》中以孔子从师的例证证明了“ _______”的观点,而郯子等人道德学问不及孔子又与后文“ _______”的观点相对应,论证严密。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者用神话传说使“蜀道”的形成染上了一层神秘彩。
(2)《论语》中,孔子用“__________,__________”,阐明了转益师的具体方法。
(3)《逍遥游》中,庄子引用《齐谐》的记载:“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大鹏南徙的情形。
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观刈麦》中通过展示农人矛盾心理揭示其生活困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2)《诗经•卫风•氓》中与“青梅竹马”意境相仿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指出,螃蟹虽然有锋利而坚硬的“跪”和“螯”,却“________”这是因为“________”。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的教育名言很多,如《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论述了学习与思考二者之间不可偏废、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
(2)在《庄子·逍遥游》中,用“________”来评价列子乘风远行时的状态;而苏轼《赤壁赋》中,则用“________”的想象来表现小船在宽广江面上自如漂流的状态。
(3)《阿房宫赋》中杜牧说“________”,认为秦国亡于自身,随后又指出这类历史悲剧一再重演的原因是“________”。出自己与小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是自古皆然。
8、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勒出气势磅礴、瑰奇壮丽的沙漠边塞冰雪图,烘托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2)庄子《逍遥游》中以奇特的想象展现大鹏由北冥徙于南冥壮观图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离骚》,屈原面对自己因为注重修身而被贬黜的遭遇,坚定地表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秦人对六国的金银珠宝不甚珍惜,生活极度奢侈。
(2)《登高》中从时间和空间着笔,表现诗人客居他乡、疾病缠身而漂泊孤独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表明自己在同学中虽然穿着破旧,但也不羡慕他们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目睹春天美景,登上岳阳楼,就忘记一切,沉醉在胸怀开阔、精神爽快的情感世界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在《阿房宫赋》结尾处,杜牧指出灭掉秦国的是秦国自己不是天下人,并提出一种可以振兴秦国的假想,其关键的两句话是“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缅怀了古代英雄的卓著功业,回顾自己一生,却壮志难酬,发出了“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的感叹。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2)辛弃疾《水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中,通过“ __________,__________”的欢乐场景描写,揭示百姓忘却国耻安于异族统治的现象。
(3)庄子(《道遥游》中,文末所说的“__________”,表明列子虽然不步行,而“__________”,则说明还是有所凭借的。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认为整日思考还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从而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中,通过对行人艰难行走时的细节描写,从侧面展现蜀道险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琵琶行》中,琵琶女听了诗人的话后,所弹曲调一改前风,使得“____________________”然后用“座中泣下谁最多”设问,将诗人与他人对比,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尽显其悲伤凄切。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刈麦》中诗人看到农民在酷夏中的劳碌与痛苦后,感叹自己没有功德,“______________”即可以拿着俸禄,因而“______________”,喟叹终日。
(2)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自己德行高尚却遭小人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登高》一诗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陋室铭》中,点明陋室不陋的原因,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强调君子在天赋本性上与普通人并无多大差异,然而其学识却超过普通人是因为“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论语》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2)庄周在《逍遥游》的结尾处说宋荣子这个人,世上所有的人都称赞他,他并不因此就特别勤勉,世上所有的人都诽谤他,他并不因此就感到沮丧。紧接着阐明了他做到这样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斯已矣”。
(3)古人送别,常渡口码头。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为政》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而又能从中获得新的理解与体会。
(2)苏轼《赤壁赋》中描写明月初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昔日的琵琶女身价很高,引来了众多纨绔子弟的追捧。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观刈麦》中诗人看到农民在酷夏中的劳碌与痛苦后,感叹自己没有功德,“____”即可以拿着俸禄,因而“_____”,喟叹终日。
(2)《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