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公布的简化字,使⽤不到⼗年,为何被废除了?
1977年12⽉20⽇,曾公布过第⼆批简化字(即“⼆简字”),使⽤时间不长,但对当时乃⾄现在的⼈们还是产⽣了很⼤影响。1978年7⽉,主流⼤报停⽌使⽤这批简化字。到1986年,这批简化字被正式废除。现在很多年轻⼈不知道这些,以⾄于误认为是什么⼈随意杜撰的⽂字,其实这些字也是有“来头”的。
上图中的这些“⼆简字”,你都认识吗?它们分别是:英雄洞、内蒙古、产量翻⼏番
繁简之争,是近⼏年社会上的热门话题。⽆论是已故国学⼤师季羡林提出恢复繁体字,还是潘庆林在两会正式递交关于繁体字的提案,还是那头马先⽣倡导“识繁书简”,都让⽹友们为简体字、繁体字哪个更好争论不休。
这⾥我们不讨论繁简这两种字体的优劣,⽽是回顾⼀个我国汉字简化历程中被否定的产物——“第⼆次汉
字简化⽅案”。曾经,我国的“副⼚长”被写为“付⼚长”;曾经,发展的“展”字是⼫体的“⼫”字下⾯加⼀横。这种“超简化的”字体,仅仅试⽤过半年就被叫停。
⽂字是⼀个民族的⽂化载体,它需要保持稳定,不是⼀块抹布,可以随便拿⼀块新的就扔掉旧的。或许“⼆简字”能对繁简之争带来启⽰。
演员黄梅莹这个是福什么省啊?“90后”你认识吗?
汉字简化最终⽬的是拼⾳化?
为普及教育和⽅便书写⽽对汉字进⾏简化,⾃清末到民国,想法由来已久。但直到1956年,国务院公布《汉字简化⽅案》,才从此正式揭开了汉字简化的序幕。总的来说,尽管有得有失,56年《汉字简
化⽅案》是总结了前⼈经验、谨慎梳理了古代俗体简体字形⽽出台的,经历数年试⾏,1964年⽂字改⾰委员会编印了《简化字总表》,这个总表收录了2235个简化汉字,成为⽬前通⾏的规范汉字的来源,具有相当的科学性。
演员朱妍随着新华字典等⼯具书的普及,以及《红岩》《青春之歌》等简体字⼩说的⼤量发⾏,这套简体字开始被⼴泛熟悉。当时上亿册的简体字版《⽑选》的印刷发⾏后,简体字在中国⼤陆已经⼏乎是⽆⼈不晓⽆⼈不识。然⽽即便如此,简化字的脚步并未停⽌下来。事实上,⽂字简化并⾮⽂字改⾰的最后⽬标。上头在1951年就曾经说过“⽂字必须改⾰,要⾛世界⽂字共同的拼⾳⽅向”,许多⽂字专家深信这⼀点,⽽继续简化,有利于在过渡时期减少汉字在使⽤上的困难。
寻“⼆简字”:“在⼈民众的创造中”
经历过70年代初期的冲击⽂字改⾰委员会重新开始了⼯作。可是继续对汉字简化,却显得困难重重。编定第⼀套简化字的时候,简化字的来源主要是古代的俗体字,有的俗体字可以追溯到⼀千年以前,特别在宋元以来的抄本、刻本和碑本中较为常见。再想这种古代俗体字,⽆疑是⾮常困难的。于是只好从“众的创造”中流⾏的字。
1972年,著名学者郭沫若在《红旗》刊⽂谈如何寻简化字:“从事⽂改⼯作的⼈,应该经常注意民间的简化汉字,吸取其可取者⽽随时加以推⼴。所颁布的简化汉字,是应该随时增加的。”“遵循教导,
即‘从众中来,到众中去’”。
段暄老婆取其可取者⽽随时加以推⼴。所颁布的简化汉字,是应该随时增加的。”“遵循教导,即‘从众中来,到众中去’”。
于是,⽂字改⾰委员会出台了制定“第⼆批简化字”的原则——“⼴⼤众对汉字进⾏的简化,充分显⽰了众的创造精神和丰富的智慧。从事汉字简化⼯作,就是要总结众创造简化字的规律,应⽤众简化汉字的⽅法,在⼴泛搜集众中流⾏的简化字的基础上,对汉字进⾏整理和简化”。
收集的资料,主要来⾃⽂字改⾰委员会1972年各省、市、⾃治区征集的新简化字材料,推荐的新简化字材料,以及众来信中提供的新简化字材料。然⽽,这些所谓的新简化字,很多只是来⾃各地⼈们“⼤字报”⾥的创作,为简化⽽简化,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约定俗成机会,不是成熟的俗体字。
为什么简化这么⼀点?
经过三年整理研究,在第⼀次简化字的基础之上,1975年5⽉,由叶籁⼠领导的⽂字改⾰委员会反复敲定了111个新简化字,报送上头审阅。四个⽉后,上头批⽰:“第⼀批已经公布这么多年了,这次为什么简化这么⼀点?”
上头的埋怨让⽂字改⾰委员会和叶籁⼠如坐针毡。这111个字,是经过反复挑选的,众已经使⽤的字,
如果再增加就只能⽣造了。但上头的指⽰⼜必须要执⾏,于是⽅案⼜进⾏了近两年的修订⼯作。1977年5⽉,委员会修订后的草案再次报送国务院审阅,此时草案光第⼀表就有了248个新简化字。这时,当时上头均已去世。五个多⽉后有批⽰:草案可在省⼀级及以上的报纸上发表,征求各界意见,其中第⼀表的字,⾃草案发表之⽇起即在图书报刊上先⾏试⽤,在试⽤中征求意见。第⼆表收录了605个新简化字,推出后仅供讨论,没有直接实⾏。
罚的拼音1977年12⽉20⽇,主流报纸及各省级⾏政区⼀级报纸发表了《第⼆次汉字简化⽅案(草案)》,有的第⼆⽇起即开始试⽤,这就是所谓的“⼆简字”。
⼤⼿术后:汉字笔画减少了⼀半
“⼆简”与“⼀简”⼀样,都是针对最常⽤的字,⽐“⼀简”还要简单。⼏乎动⽤了所有的⽅法,想⽅设法减少笔画、简化结构。⼤致上可以从简化形体和同⾳兼并两个⽅⾯去分析,这两者不是截然分清的,有部分是交叉内容。虽然“⼆简”只对常⽤字简化,但汉字的体制并不允许随便地对局部进⾏改造,其原有的成分与新简化字相互抵触。所以,“⼆简”突破
了“以利⽬前使⽤”、针对常⽤字的原则,⼒图全⾯的改进汉字的总体功能。因此,淘汰了⼀部分“容易读错和写错的字”,改为同⾳字;将⼀些复杂的偏旁和结构简化或变换为新的写法;合并了⼀部分偏旁。这种简化实际上是对汉字进⾏了⼤的⼿术。
简化结果为:“草案”把原来590个⼀简字化为462个⼆简字(不包括简化偏旁类推出来的391个⼆简字)。平均笔画从13.1降低到6.9,⼆简字⽐原来的⼀简字的笔画⼏乎减少了⼀半。在看似取得重⼤成就的同时,也引发了巨⼤的反弹。
“⼆简字”缺胳膊少腿难看⾄极
1978年3⽉4⽇,胡愈之、王⼒、周有光等23⼈联名写信给第五届全国政协秘书处和第五届全国⼈⼤第⼀次会议秘书处,要求第五届全国政协和第五届全国⼈⼤的主要⽂件不采⽤草案第⼀表的简化字。
胡愈之、王⼒、周有光等本是⽂⾰前⽂字改⾰委员会的重要⼈物,叶籁⼠最初领导⽂字改⾰委员会搞“⼆简字”时,他们还深陷⽂格漩涡中不能⾃拔。随着⽂格的结束,他们逐渐得到平反。这些制定“⼀简字”的⽼⼀辈专家,认为⼆简字有很⼤不妥之处,⼀些字根本就是⽣造。
批评者说,直观地看,这些简化字缺胳膊少腿难看⾄极。专家指出,“⼆简”⽅案放弃了原来取得成功的以“简化偏
烫衣服旁”和“可作简化偏旁的简化字”为简化的主要⽅式,⽽是缺乏规律地甚⾄是⼤量地简化字形;⼀些字只在个别⾏业或某个地区使⽤,普遍性不强。有的为简⽽简,是⼈为新造的,缺乏约定俗成基础,所以难以推⾏。⽽且⽅案拟订和公布过程⼗分仓促,事先既未召开⽂字改⾰委员会全体会议讨论,也未经⼴泛听取众意见。不像“⼀简”⽅案那样慎重地事先⼴泛征求意见,专家反复讨论、征求意见并修订。
1978年4⽉到7⽉,国家教育部、中共中央中宣部分别发出内部通知,在中⼩学课本、教科书和报纸、刊物、图书等⽅⾯停⽌使⽤第⼀表简化字。
“⼆简字”反复修订,⽆法取得⼀致
“⼆简字”停⽌使⽤,但是并没有作废。“⼆简”是“草案”,⼀旦公布,就必须进⼀步完善,使它成为正式的⽅案。因此,⽂字改⾰委员会⽴即进⼊了修订阶段。委员会还进⾏了改组,其中董纯才、胡愈之、吕叔湘、王⼒、周有光等⼈都是⽂⾰前⽂改会的重要成员,阵容可谓⼗分强⼤。他们依据约定俗成和合理简化的原则,⼜综合之前各界对草案提出的意见,做了许多⼯作,反复进⾏逐字审议。最终于1981年8⽉制定出《第⼆次汉字简化⽅案(修订草案)》,这个草案共收简化字111个,删除了另外⼀百多个饱受各界批评的“⼆简字”。
这个修订草案再次⾯向众征集意见,同意简化的占据了多数。有些众甚⾄还觉得简化字收得少了些。但也有众提出不同的意见,也有中央领导认为需要对汉字简化⼯作再进⾏通盘考虑,慎重进⾏。结果修订草案⼜是⼀拖再拖,⽅案始终没有取得⼀致意见。
胡:规范⽤字,不准任意简化
随着思想风⽓⼀天天的纠正,久拖不决的修订汉字简化⽅案来了⼀个全盘改组。1985年12⽉,国务院发出通知,决定将中国⽂字改⾰委员会改名为国家语⾔⽂字⼯作委员会(简称国家语委),强调国家语委要“促进语⾔⽂字的规范化、标准化”。这⼀通知表明拼⾳化道路已被放弃。
随后,当时上头亲⾃主持会议,讨论“⼆简字”的问题。说,已有的简化成果要稳定下来,规范⽤字,不准任意简化,拉丁化拼⾳只作为语⾳符号使⽤。
女生学什么1986年6⽉,上头转批了国家语委废除⼆简字草案的请⽰,并发出通知说:“当前社会上滥⽤繁体字,乱造简化字,随便写特别字,这种⽤字混乱现象,应引起⾼度重视。”废⽌1977年的⼆简字草案,也等于将后来的修订草案和增订草案统统废除。
随后,国家语委重新发表了《简化字总表》,共计2235个简化字,只对1964年编印的《简化字总表》中的6个字做了调整,沿⽤⾄今。这表明,“⼆简字”这个从1972年就开始酝酿的特殊时代的产物,被彻底否定。
周有光:⼈⼼思定让“⼆简字”没有继续推⾏
周有光:⼈⼼思定让“⼆简字”没有继续推⾏
⽂字是⼀个民族的⽂化载体,它需要保持稳定,不是⼀块抹布,可以随便拿⼀块新的就扔掉旧的。“语⾔⽂字是⼀个民族的主要表征,它⼜具有⼀定的稳定性和延续性,能不改就不要改,以免割断历史。”第⼀次简化字推⾏没多久,第⼆次简化就盲⽬推⾏,⽆视⽂字的稳定性与延续性⽆疑属于犯了“左”的错误。推⾏“⼀简”已经有很⼤⼀部分“左”倾因素,
⽽“⼆简”则是远远跑过了头。
⽂字学家周有光对“⼆简”失败的原因,有⼀个独特的观点。他认为50年代⼈⼼思变,所以“⼀简”成功了;⽽70年代末⼈⼼思定,怕听“改⾰”⼆字,所以“⼆简”没有推⾏得下去。然⽽,70年代正是改⾰开放起航的时候,⼈们⼜何来怕听“改⾰”⼀说呢?应该说,“⼆简”不是改⾰,⽽是6、70年代特有的“继续⾰命”,⼈们早已经疲倦了。
“⼆简字”在今天的遗存
“⼆简字”推⾏的时间虽然只有半年,但由于⼏个⼤报都使⽤过,许多“⼆简字”教科书也没来得及停⽌使⽤,加上“⼆简字”笔画⾮常简单,书写简单,易于流⾏,因此影响还是⾮常⼴泛。即使“⼆简字”被宣布废除,也⽆法消除其影响。⽽到如今,受影响最⼤的应该是当时在公安部门登记的姓⽒,由于不⽅便改动,所以很多⼈使⽤的其实是被废除了的“⼆简字”⾥的姓⽒,例如许多“萧”姓现在被写作“肖”,“阎”姓写作“闫”,等等。
由于简单易写,废⽌后的“⼆简字”还时不时地出现在⾮公开的需要快速书写的⽂本如笔记、病历等,在公共场所也影响着现在的社会⽣活,市场、商场甚⾄路牌等重要场所都有出现⼆简字。⽐如:市场中“鸡蛋”经常被写作“鸡旦”,公共场所“停车”被写作“仃车”。很多媒体在推⼴汉语的节⽬中都以此为例。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