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训练(含答案)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节选,回答下面的问题。(20分)
【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彷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乙】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①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②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③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问:“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④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节选自《礼记·檀弓下》)
【注释】①式:同“轼”,车前的扶手横木,这里用作动词。②壹:真是,实在。③舅:公公。古代以舅姑称呼公婆。④小子:古时长辈对晚辈或老师对学生的称呼。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阡陌交通 交错交通:相通。B便要还家 要:通“邀”,邀请。
C子之哭也 子:儿女。 D苛政猛于虎也: 苛:繁重,使人难以忍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 ] (4分)
A. 见渔人,乃大惊 乃诈称公子扶苏、项燕(司马迁《陈涉世家》)
B.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今为宫室之美为之(《邹忌讽齐王纳谏》)
C.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 苛政猛于虎也。
D. 夫子式而听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4隆中对译文分)
A.桃花源人与世隔绝,远离战乱,没有繁重的赋税和无尽的徭役;环境优美,民风淳朴。
人们安居乐业,祥和幸福。
B.虽然一家祖孙三代死于虎口,但是泰山妇人深知山下世间苛政带来的灾难远比山中的虎患更为惨烈,更令人不堪忍受。
4.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5分)
①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译文】
②今吾子又死焉
【译文】
5.用/给下面的的文言断句(共6处,每处0.5分,共3分)
陶 潜 字 元 亮 少 怀 高 尚 博 学 善 文 颖 脱 不 羁 任 真 自 得 为 乡 邻 之 所 贵。
二、阅读【甲】【乙】两篇文言,回答文后的问题。(20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①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②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③。此之谓也。”孙叔敖曰不然吾爵益高吾志益下④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⑤。”(《孙叔敖遇狐丘丈人》)
[注]①仆:对自己的谦称。②蹴然:吃惊不安的样子。③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④吾志益下:我的心志越在于下层。⑤尧,舜其尤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必先苦其心志 (苦于……) B.入则无法家拂士(通“弼”,辅佐)
C.仆闻之 (听说) D.官大者,主恶之(讨厌,厌恶)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4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 皆以美于徐公(《邹忌讽齐王纳谏》)
B.舜发于畎亩之中 此之谓也
C.所以动心忍性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陈寿《隆中对》)
D.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孙叔敖曰:不然。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甲段列举舜、孙叔敖等人的例子证明了成就大业者,通常要在生活、思想和行为等方面经受一番艰难甚至痛苦的磨练。
B.乙段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大多人得“三利”之后纵情傲物,放任自己,以至于以荣升开始而以失败告终。
C.甲段气势充沛,感情强烈,富于鼓动性;乙段善于运用譬喻来陈说事理,辩论是非, 既能引起人们的注意,又增强了说服力。
D.乙文中孙叔敖所持的观点与甲文中“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的观点相近。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3分)
[译文]
(2)可以免于患乎?(2分)
[译文]
5.用/给下面的的文言断句(共7处,每处1分,共3分)
孙 叔 敖 曰 不 然 吾 爵 益 高 吾 志 益 下 吾 官 益 大 吾 心 益 小 吾 禄 益 厚 吾 施 益 博。
三、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完成问后各题(20分)
[甲]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荷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4分)
A.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不庄重) B. 余以为妙绝(美妙到了极点)
C. 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携带) D. 濯清涟而不妖(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 (4分)
A.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 水陆草木之花
B.实为花中仙子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陶渊明《桃花源记》)
C.忽有大雨倾盆而至 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等死,死国可乎(司马迁《陈涉世家》)
3.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4分)
A.甲文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
B.乙文赏荷观其形美,表现雨中荷花的“荷花尽作飘摇之态”,描绘雨后荷花的语句是“鲜妍明媚,袅娜多姿”。
C.甲文作者不仅运用了托物言志、对比反衬等表现手法,还善于把记叙、描写、议论、抒等表达方式情融为一体,使之相得益彰。
D.两篇游记所用方式虽然不同,所写角度也也有差异,表现了作者把莲花当做人来写,表明自己喜爱之情。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2分)
[译文]
(2)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2分)
[译文]
5.用/给下面的的文言断句(共6处,每处1分,共3分)
藩 年 十 五 尝 闲 处 一 室 而 庭 宇 芜 秽 父 友 同 郡 薛 勤 来 候 之 谓 藩曰 孺 子 何 不 洒 扫 以 待 宾 客
四、阅读【甲】【乙】两段选文,完成文后各题。(共20分)
【甲】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发布评论